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化原南工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九月小雨 发表于 08-6-3 10:5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气体吸收
§6.1 概述
6.1.1  定义
气体溶解于液体的过程,称之为气体吸收。
气体吸收在工业及环保中的应用

6.1.2 原理
1 气体吸收本质:质量传递,简称传质

6.1.2 原理
2 为达到吸收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如何分离?其分离的依据        是什么?
3 小结
气体吸收是传质分离过程。
气体吸收过程包含有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转移。
平衡分离过程,是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不同(平衡)来实现分离。
过程的推动力为:浓度差C
6.1.3 传质设备
6.1.3 传质设备
1 塔设备
填料塔(packed tower),微分接触式
板式塔(tray tower),阶跃式


2 吸收过程流程
3 吸收工业过程小结
选择合适的溶剂
选择合适的设备
选择合适的溶剂再生方法
6.1.4 溶剂的选择原则
吸收剂对溶质应有较大的溶解度,以提高吸收速率,减少吸收剂的用量;
吸收剂对溶质应有良好的选择性,即对于混合气中待吸收组分的溶解度要大,对其余组分的溶解度要小;
同时为了便于吸收剂的再生回用,其溶解度应随操作条件的改变有显著的差异;
溶剂的挥发性要小,即蒸气压低,以减少溶剂的损失量;
溶剂的粘度要低,这样有利于气、液接触,提高吸收速率,也便于输送;
无毒;难燃;腐蚀性小;易得价廉;易于再生利用;不污染环境。

6.1.5  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
定义: 溶质气体溶于液相中不发生显著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称之为~
例如: CO2 + H2O= H2 CO3 ;
                 HCl(g)+H2O= HCl(L)
化学吸收
定义: 液相中有某种组分,能够与溶质气体(溶解于L)进行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促进了吸收过程的进行速率;
例如:Na2 CO3 (K2CO3) +CO2 + H2O = Na2HCO3 ( KHCO3)

2 吸收术语
§6.2气液相平衡
6.2.1 气液相平衡
1 相律
(3)约束条件:
G :  yA + yB =1
L :  XA + XS =1
P、t、 yA 、yB、 XA、XS六个物理量,有三个是可以改变的。
(P、t、 yA)( P、t、 XA )(P、 yA 、 XA )
(4)若在温度t和总压P一定的条件下,气液相平衡时,气相组成是液相组成的单值函数。y=f(x)

2、气液平衡关系的表达及测定
(1)气液平衡关系的表示方法
  列表

(2) 溶解度曲线








                                                T↓→溶解度↑,p↑→
                                                 溶解度↑的规律。
                                               ∴低T、高p有利于吸收。
3 例题
4、溶质浓度的表示方法
5、不同溶质浓度间的关系
       x=( x’/MA)/(x’/MA +1000/ MS )   

6.2.2亨利定律
1.内容
1)定义:对于稀溶液或难溶气体,在一定温度t和总压不大的情况下,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与它在气相中的分压呈正比,这一关系称为亨利定律(Henry)。
2)数学表达式:   
3) 亨利系数特性
2.亨利定律的不同表示方法
P*A=CA/H  
3. Henry定律中E、H、m间关系
1)确定依据
      根据组成之间关系及道尔顿分压定律,即可确定E、H、m之间的关系。
3)注意事项
对于稀溶液,CA很小,C=/MS
一般认为总压在5atm以下,E、H值与总压无关。

6.2.3.过程方向判断与过程的推动力
2 、推动力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
吸收过程:
(yA-yA*)——气相组成浓度差
  (xA*-xA)——液相组成浓度差
  两者△越大,过程速率也就越快
3、确定过程的极限
  1)所谓过程的极限是指两相经充分接触后,各自组成变化的最大可能性。这和两相的量比有关,也和两相的接触方式(逆、并)有关。

习题
1对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降低时,亨利系数E将(     ),相平衡常数m将(   ),溶解度常数H将(      )
2亨利定律表达式p*=Ex,若某气体在水中的E很小,说明该气体为(      )

§6.3  分子扩散 (传质分离过程的动力学)
2.物质在相间的传递步骤
3 传递机理
⑴分子扩散
是分子微观运动的宏观统计结果。
推动力:混合物中存在温度梯度、压强梯度及浓度梯度都会产生分子扩散
发生在静止或层流流体里的扩散就是分子扩散
6.3.2分子扩散速率方程----Fick定律
1 Fick定律
气体中扩散的表达式
6.3.3.单相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1 .等摩尔相向分子扩散
1) 过程分析
1 .等摩尔相向分子扩散
因为气体处于静止状态,没有整体的流动
2)传质速率的计算

2)传质速率的计算


3 分子扩散单向传质
2)单向传质速率的计算
2)单向传质速率的计算
   
     
     
2)单向传质速率的计算
积分
截面①→ ②积分上式可得:
小结
☆  与等摩尔反向扩散的传质通量相比,多一项(P/PB m)或(CM/CB m);
☆ (P/PB m) 称之为漂流因子,当CA较低时, P/PB m =1.0 。
☆        对于非等摩尔反向扩散和单向扩散,也可根据以下三式:
     NA =JA+NM (CA / CM )  
     NB=JB+NM (CB / CM )
     N= NM + JA+ JB

6.3.4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3)影响因素:
取决于组分本身;
与介质(与它共存的物质)的种类有关;
与组分的浓度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2. 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经验公式
(1)物质在气体中的扩散系数主要取决于温度T、压力P和气体组分的性质,当压力P不高时,扩散系数基本上与物质在气体中的浓度无关。大致范围为:
    10-1~1  cm2/s  or  10-5-10- 4 m2/s.
3)经验公式
6.3.5 组分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2.液相中分子扩散系数的数量级
液体中的分子比气体分子密集
气体中组分的摩尔浓度比液体中小
气体中的扩散通量只比液体大10-102倍。
6.3.6涡流扩散
6.4  对流传质
6.4.1 吸收过程分析
2 对流传质的贡献

3.对流传质研究方法

    G. L 在降膜式吸收器内作湍流流动:Re>2100,Sc=0.6~300时:
      Sh=0.023Re0.83 Sc0.33
6.4.2.吸收机理模型
1 双膜理论
2) 双膜论的数学模型
3) 试验测定模型参数
2 溶质渗透理论

3 表面更新模型(理论
内容:Danckwerts (邓克乌兹)于1951年提出,将液相对流传质简化如下: 液体在下流过程中表面不断更新,即不断有液体从主体转为界面而暴露于气相中,这种界面的不断更新使过程大大强化。

局限性与意义
i)局限性——用于设计过程还有一定的距离。
ii)意义——有助于深刻理解过程的物理实质,即:非定态过程和表面更新,指明了强化传质的途径。
  
6.4.3.对流体传质速率
3 相界面浓度的求取
6.4.4总吸收速率方程
2.总传质系数与膜传质系数的关系

3  气膜阻力及液膜阻力
概念题
在吸收过程中,Ky和ky是以(    )和(      )为推动力的吸收系数。
1atm、20ºC下,某低浓度气体被清水吸收,若气膜吸收系数kG=0.1 kmol/(m2.h.atm),液膜吸收系数kL=0.25 kmol/(m2.h.kmol/m3)。
H=150 kmol/(m2. atm),Ky=?
某吸收过程,已知ky=3kx,则此时
(y-yi)( <=>不确定 )(yi-y*)

§6.5 在填料塔中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的计算
6.5.1. 概述
2 .低浓度气体吸收的特点
6.5.2.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2.操作线方程
操作线方程的含义
     它表明了塔内任意截面上的气液相组成y与x之间呈直线关系。
3)液气比( L/G)
6.5.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
1.传质速率模型法

i)气相控制体系的计算

2  NOG 、 NOL的物理意义
3  HOG 、 HO L的物理意义
ii)数值大小及相关因素
设备的型式;
设备中气、液两相的流动条件
物系的性质有关。
6.5.4 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1 由气液相传质分系数计算HOG
1 由HG、HL计算HOG
2 HOG( HOL )与HG( HL )的关系推导
6.5.5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2.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2.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2.吸收因数法
ii) NOG的推导过程
ii) NOG的推导过程
ii) NOG的推导
iii)NOG影响因素的分析

iv)液相总传质单元数NOL表达式
3气、液相总传质单元数表达式的推广及注意事项
①注意:当操作线和平衡线平行时,
△y=△y1=△y2=constant ,
对数平均浓度差法或吸收因数法均不能使用,这时NOG算法 为: (△y=y-y*,△y1=y1-y*1 ,△y2=y2-y*2)
4. 近似图解法(Baker法)
5.数值积分法
6.小结
吸收推动力法:最为经典,适用范围最广。
吸收因数法:在吸收操作型计算中有时用起来较为方便;
图解法:有时比计算来得直观,快捷,也要求能够掌握;
数值积分法/图解积分法:较为繁琐(手算),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辛普生(Simpson)法,较为简单,精度也高。


6.5.5 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
i)(L/G)mi n的选择
6.5.6 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
2.操作性问题分类
3.操作型计算题解法
4.操作型计算题举例


例3[与P228例题6-7类似]
某吸收塔在101.3 kPa,293K下用清水递流吸收丙酮一空气混合物中的丙酮,操作液气比L/G=2.1时,丙酮回收率可达到=0.95。已知物系的浓度较低,丙酮在两相间的平衡关系为y* =1.18x。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总传质系数Kya与气体流率的0.8次方成正比,即KyaG0.8,Kya与L无关。(温度、压强不变)
(1)今气体流率增加20%,而液体的流率及气液进口组成不变,试求:a)丙酮的回收率有何变化?
     b)单位时间内被吸收的丙酮量增加多少?
     c)吸收塔平均推动力有何变化?        
     d)维持回收率不变,(T、P=constant)故增高10%的填料高度,问此时液流量为原来液流量的多少倍?
例3
(2)若气体流率,气液进口组成,吸收塔的操作温度T和压强P皆不变,欲将丙酮回收率由原来的0.95提高至0.98,问此时吸收剂用量应加到原来量的多少倍?
例3

回收率为=0.95  1/(1-)=20,1/A=0.562时,原有NOG  的值为:
       NOG  =1/(1-0.562)*ln[(1-0.562)*20+0.562]
    NOG  =5.097
(1)气体流量增加20%,G’/G=1.2
  (a) HOG  =G/Kya =CG/G0.8  = C G0.2
    H’OG  = (G’/G)0.2 HOG =1.20.2 HOG = 1.04 HOG
      因为:填料层高度不变,即:H’=H H’OG  × N’OG =HOG × NOG
      N’OG =HOG × NOG  / H’OG =5.097/1.04 = 4.9
   又因为:A’=L/(m G’ )
        1/ A’= m G’ / L= m / (L/G’)=1.18/(2.1/1.2)=0.674
     代入:

                                                                                         
    可得到’= 0.9235


b) 单位时间内,气量提高后的丙酮回收量与原回收量之比为:
    G’(y1 -y’2 ) /[G(y1 -y2 )=1.2 G(y1 -y’2 ) /[G(y1 -y2 )
    = 1.2 [y1 -(1- ’)y1 ]/ [y1 -(1-  )y1 ]
    = 1.2  ’y1/ [  y1 ] =1.2  ’/   = 1.2×0.9235 /0.95 =1.167
(c)吸收塔平均推动力的变化:
    因为:NOG =(y1 -y’2 )/△y m
    所以: NOG =5.097=(y1 -y2 )/△y m1 =[y1-(1- )y1 ]/△y m1
          N’OG  =4.9=(y1 -y’2 )/△y m2 =[y1-(1- ’)y1 ]/△y m2
                  : △y m2 /△y m1 =(’y1 / N’OG) /(y1 / NOG)
                      =(’y1 / N’OG) /(y1 / NOG)
                      =(0.9235/4.9)/(0.95/5.097)=1.01178
           : △y m2 /△y m1 =1.01
沙发
huweiqiang 发表于 08-6-4 10:39: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啊~只是最好是DOC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 10:36 , Processed in 0.08554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