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点资料,希望有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juanziiii 发表于 08-6-29 14:0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jamie-2008 发表于 08-6-30 10:00: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我保存了
板凳
kelly_zou 发表于 08-6-30 14:47:01 | 只看该作者
全真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4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9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D)。
    A .《大学》 B .《中庸》 C .《孟子》 D .《学记》
2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莫基人”的人是(B)。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拉伊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C)。
A .勒图尔诺B .沛西• 能C .孟禄D .达尔文
4 .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B)。
A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B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D .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5 .许多西方学者把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称之为(A )过程。
    A .政治社会化B .学术社会化C .社会学术化D .社会政治化
6 .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培养国家精神和(B) o
A .文雅教育B .英才教育C .教育平等化D .价值多元化
7 .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以(A)为典型。
A .欧洲国家B .美国C .前苏联D .中国
8 . (A )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部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呈,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A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D)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A .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B .课程的存在形式C .课程的组织核心D .课程管理制度
10 .教学是(D)。
    A .学生学的活动B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的活动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11 .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A .道尔顿制B .兰贝制C .特朗普制D .文纳特卡制
12 .德育过程是一个教育与(C)的统一过程。
A .锻炼B .受教育C .自我教育D .修养指导
13 .衡量人的品德的主要标志是(D)。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
14 .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反映的是(D)。
A .教师政治地位不高B .教师经济地位不高
C .教师的职业权力不大D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偏低
15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它将(D)。
A . 3 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B . 5 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C . 10 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D .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16 .在西周教育制度中,王侯太子入小学的年龄是(C)。
A . 6 岁B . 7 岁C . 8 岁D . 10 岁
17 . “六艺”教育的中心是(A)。
A .礼乐教育B .军事教育 C .文化知识教育D .科学知识教育
18 . “随人分限所及”是明代著名学者(C)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
A .李赞B .陈白沙C .王守仁D .王廷相
19 .在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系统提出“三纲领”、“八条目”的是(A)。
A .《大学》 B .《中庸》 C .《乐记》 D .《学记》
20 .《春秋繁露》 的作者是(D)。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
21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完备于(C)。
A .魏晋南北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
22 .中唐时期以儒家思想卫道者自居的著名思想家是(C)。
A .刘禹锡B .李翱C .韩愈D .张籍
23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专以教育为题材的系统著作是(D)。
A .《理想国》 B .《政治学》 C .《论雄辩家》 D .《雄辫术原理》
24 .古罗马共和早期主要的教育形式是(A)。
    A .家庭教育B .教会教育C .学校教育D .社会教育
25 . (B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 .第斯多惠B .装斯泰洛齐C .赫尔巴特D .夸美纽斯
26 . (C )的教育学被认为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等。
    A .第斯多惠B .装斯泰洛齐C .赫尔巴特D .夸美纽斯
27 . 1879 年(B)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性、免费性与世俗化三大原则,着力提高法国整体国民素质。
A .《法卢法案》 B .《费里法案》 C .《基佐法案》 D .《费舍法案》
28 .文纳特卡计划由(B)创立。
A .帕克B .华虚朋C .克伯屈D .帕克赫斯特
29 .分析教育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 .朗格郎B .罗杰斯C .索尔蒂斯D .布普纳
30 . 19 世纪末,( C)创立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
A .约翰逊B .克伯屈C .帕克D .帕克赫斯特
31 .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是(D)。
A .孔子B .赫尔巴特C .冯特D .桑代克
32 .采用临床法对儿童道德发展进行研究的是(A)
A .皮亚杰B .埃里克森C .柯尔伯格D .罗杰斯
33 .根据近100 年来迁移研究的结果,下面说法更有科学依据的是(C)。
A .如数学、计算机之类的学科能更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
B .汉字比其他文字更适合开发儿童的智力
C .单独设思维训练课是发展智力的捷径
D .通过广义知识教学可以全面发展认知能力
34 .婆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D)。
    A .符号表征学习B .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接受学习
35 .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C)。
A .知识的迁移B .技能的迁移 C .行为规范的迁移D .学习经验的迁移
36 . “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B)。
A .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 .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 .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 .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37 .目前,理论界较公认的观点认为创造性的核心是(C)。
    A .集中思维B .聚合思维C .发散思维D .抽象思维
38 .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B)。
A .操作性条件作用B .经典条件作用C .精神分析理论D .认知理论
39 .科学研究始于(B)。
A .现状B .问题C .实践D .个体经验
40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选择研究对象的要求(D)
A .明确规定总体B .取样的随机性 C .取样的代表性D .样本容量要大
41 .在教育研究中,教材、教法、教学手段等往往被作为(A)。
    A .自变量B .因变童C .无关变量D .控制变量
42 .历史上最早进行专门教育调查的学者是(D)。
A .恩格斯B .费舍C .赖斯D .肯德尔
43 .在自然情境下的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观察方法是(D)。
A .教育实验观察B .严格控制的观察C .全结构式观察D .教育现场观察
44 .以下属于一次文献的是(B)。
    A .索引B .论文C .手册D .综述
45 .关于教育实验研究外在效度的不正确的是(D)。
A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B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
C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D .外在效度高低与内在效度成反比
二、辨析题:46-48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 .教育现代化主要在于教育设施的现代化。
47 .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48 .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的变量。
三、简答题:49-54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90 分。
49 .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0 .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基本内容。
52 .简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理论。
53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有何区别?
54 .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为实现观.奴与材料的统一应如何选材?
四、分析论述题:55-57 小题,每小题30 分,共90 分。
55 .试分析论述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
56 .分析下列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论: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57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A 、B 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 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A .评述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学校教学实践的影响。
    B .《教育心理学期刊》的编辑居尔• 勒温曾说过:“如果想使研究有实质性的贡献,必须把它建立在该领域充分翔实的知识基础上,而且在文章的导言中必须反映这些知识,…… 不幸的是,我们有时收到一些调查人员所写的报告。他们完全建立在前人的,而且已经过时的研究上。我们有时还会收到一些研究者的手稿,而这些研究者无视该领域的最新动向。因而文章审稿者常常质疑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研究,最后文章也被拒绝发表了。”请您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地板
kfyyq 发表于 08-7-1 20:16: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了
5#
songlin60 发表于 09-9-29 08:43:45 | 只看该作者
谢楼主 谢谢~
6#
木瓜牛奶 发表于 09-9-29 09:04:51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你 楼主。。
7#
weirongsun 发表于 09-9-30 18:08: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还有其他部分吗?11
8#
beckedandan 发表于 09-10-10 22:49:41 | 只看该作者
真好啊!!
9#
yukunjiename 发表于 09-10-11 09:50:0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有附件又有资料,楼主真是好人
10#
gaohw 发表于 09-10-30 14:12:3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5 13:54 , Processed in 0.09508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