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笔记] 社会心理学课堂回忆(2007年8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ayman 发表于 08-7-1 11:4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于8月11号19点30分
    今天是林春老师讲社会心理学,过去没有听说过这个人,是因为我对中国心理学了解还太少,发现他讲课的风格和葛老师很样,总会把一些心理学的道理溶入到生活中去,而且他崇尚的人生也和葛老师比较符合,就是追求生活的快乐,不强求。
    他说,他现在学了20多年的心理学,发现心理学说的无外乎两个词:人性和社会化。学心理学主要的两种方式是思考和交流,思考的效果很大,交流的效果更大,他举了个例子说:人性和社会化,我现在跟你们说了,等于我把20年的体会都跟你们说了,你们没有得到我20年的经验,但至少也吸收了10年经验,如果你像这个人吸收几年经验,向那个人吸收几年,很快你就变成千年老妖了。
    今天是第一天的社会心理学课,主要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历史、重要人物还有概念和类别。心理学有很多的分支,但其4根顶梁柱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可以说其他的分支都是围绕这4个基础而来的,所以学心理学的人,必然要精通这4门课,对未来的发展都有好处。
    人物上主要提到了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K.Lewin),主要有3点重要贡献:在社会心理学体系构建上,无人能及;对社会心理学教育的贡献上,无人能及(当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在美国社会心理学领域,有90%是勒温的学生或是他学生的学生,我知道的仅费斯廷格是他学生);他在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当时无人能及(现在不知道)。
老师提到了一个在2战时期的应用研究。说是美国在2战前期大发战争财,向盟军出售了它大量的先进武器,但发现在亚洲和欧洲战场,法西斯还是势如破竹,觉得不可思议,所以讥笑欧洲人,说你们拥有我们先进的武器,而且还代表着正义,但你们一碰到德国军队,却马上都逃散了,简直太次了。等到日本珍珠港袭击后,美国军方惊异的发现,自己的军队虽然也代表着正义,也拥有比法西斯好很多的武器,但他们的军队比欧洲盟军还夸张,听到法西斯来了就逃了。他们就请来哲学家、社会学家、理论学家、生物学家等等来分析问题,都没有结果,最后就拉了心理学家去解决。心理学家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他们研究说,打仗和武器先进与否关系不大,与是否代表正义完全没有关系,而是个去个性化的问题,美国的军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个性了,有些人喜欢帽子这样戴,有些人喜欢裤腿卷起来,有些人战争中还放一张照片在口袋里,而在军队中,这种个性化导致的是不团结,打仗要求的是一致,军人所做的只是战斗,服从命令,战争机器,而不需要一边打仗一边思考着,我照片上的那人谁来照顾啊之类的。所以解决办法就是去掉个性,大家统一服装,口号一致,行动一致,打仗就是打仗,除了打仗,其他什么都不要想。从而对2战的战争形式做了重大的贡献。
老师后面讲了社会心理学的自我概念,我第一次通过这课把2个自我给分离开来。社会心理学的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英文是self,而不是ego。自我形成是一种过程,在8个月到3岁,形成生物自我,3岁到13,14岁形成社会自我,从青春期开始形成心理自我,持续10年的样子,所以在社会自我形成过程中,孩子大多是处于模仿阶段,因此,这一阶段赞扬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老师甚至开玩笑地说,男孩在这10年里至少要表扬5000次,女孩要多一点,因为比较脆弱,要有7、8千次。
然后,老师就顺便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重要他人。其实就是指贵人,对我们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人。人的一生之中的不同阶段会有很多重要他人,但不同阶段同时都有的重要他人,提到最多的就是老师。所以老师说,你们在做的有孩子的,现在一定要去和你孩子的老师搞好关系,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利。(偷笑)
随后就是讲了3个重要概念:晕轮效应(halo effect)、刻板印象(stereotype)、首因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指一个人的一个或几个品质本看成是这个人的主要特质。刻板印象是指在生活中形成的对某一类人的归类。对熟悉的人,近因效应起主要作用,所以近因效应是婚姻杀手,很多人往往因为一点点小摩擦而离婚,就是因为这个在起作用,而这些人离婚后往往会后悔为什么当初离婚。陌生人之间,首因效应作用比较大。如果让一个人评判他面前的两个人,他更喜欢谁,往往在简短的交谈之后,他马上会做出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一个叫中心特质模式,即他按照面前两个人的中心特质来做比较,然后他往往会选择那个拥有他比较喜欢的中心特质的那个人。理论家们在提出中心特质模式前,曾提出过加法、平均、加权平均模式,但一一被否定。如果我们不知道,一个陌生人喜欢什么样的特质,而我们要尽量使他对我们有好印象时,我们可以表现出两种特质:真诚和热情。研究表明,这两种特质是大部分人都喜欢的特质。
最后,凭我的记忆,我写出James提出的一个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要想获得高自尊,我们可以适量降低我们的抱负。
呃,脑细胞活跃不起来了。最后,鼓励自己,多多思考,心态放好。
沙发
 楼主| layman 发表于 08-7-1 11:47:22 | 只看该作者
写于8月12号20点15分
今天身体不好,坚持看书写东西。
奇怪的是,上林老师的课不觉得困,就算有一点点困,我居然也能用我过去屡试不爽的上课就会睡觉的脆弱意志给顶住。今天状态不是非常好,所以记住的东西不会很多,而且下午3点多以后基本就接完两个电话后就结束了。
首先说的是印象管理中,怎样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卡内基提出的6条原则:1、真诚地对人家感兴趣;2、记住别人的名字;3、微笑;4、要认真地倾听人家的讲话;5、要使人家感觉别人对你是重要的;6、真诚地表现出很大的热情。第一印象能获得意外收获。老师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他本人在脱离心理学界10多年后,02年再次回到心理学领域,去广州参加心理学年会,发现这么多年没接触了,心理学界的研究者基本都是生面孔,老的么基本不来参加了,年轻的自己也不认识,所以觉得无聊,做完报告后就去广州街上玩,突然街上有个人叫他的名字,他很诧异,这个地方居然有人认识我,然后一回头,有个人迎了上来,还拍拍他的肩膀,说,果然你是林春啊。但他已经忘记这人是谁了,马上就握住他手,热情的说,你好你好,好久不见。然后寒暄几句后终于套出了那人原来是过去10多年前见过的一个南开大学的研究生,他就想,现在人家是南开大学的教授了,我还是个无名小卒,这人还记得我,还真不简单,肯定是个好人。又想到现在心理所正在做一个数据库,就说,那我现在在搞一个心理学类的数据库,我给你开个帐号吧,以后那些资源你随便用,不用钱,VIP的。结果那教授就意外收获一个帐号,如果按流量算钱的话,这个教授每年都要花费5、6万。
后面讲到了归因,归因就是一个人按照某种方式对一件事或行为的结果做出归类的方式。归因有3种种类,一是内因和外因,二是稳定性原因和不稳定性原因,三是可控制原因和不可控制原因。比如说一个人考试考差了,可以说由努力程度、智商、运气、题目难度4种因素引起的,努力程度、智商是内因,题目难度和运气是外因,同时智商是稳定性因素,努力程度、题目难度、运气是不稳定因素,而努力程度是可控制的,其他又是不可控制的。一般人喜欢把成功的事归因于内部原因,而失败的事归因于外部原因,这确实很具有社会学意义,这样会使人更容易接受和更加快乐。归因有一个重要的控制点理论,这个罗特(Loter)提出的,指的是基本上可以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内部归因者,还有类是外部归因者,一般来说,内部归因者的情况要好于外部归因者,外部归因者往往缺乏自信,内部归因者对自己的关注会多于外部归因者,在医院中,内部的人比外部的人问更多关于自己病情的问题;内部归因者刷牙的次数比较多,更容易在坐车时绑安全带。当然,任何事走向极端也是不好的。内部归因者太极端,会对一些事情冷漠,比如看到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常常比外部归因者更不会理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乞丐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发现自己有点倾向于外部归因)。归因有3种方式,一种是规律式(叫法可能有误),还有是折扣式,第三种是协变式。其实很简单,规律式就是像科学家找规律一样去找一件事情的归因,折扣式主要指的是当一件事情出现其他影响其归因的属性时,原来的归因就会大打折扣。协变式是指去找出很多的影响因素,仔细分析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而得出归因结论。归因的影响因素实在记不起来了,只知道有4点,看来明天还得复习复习。
下午上课前讲了个案例,很有意思。(早上也有,早上那个太长,而且没有明确答案,本人当做过眼云烟了)某公司一个业务员A按年终考核制度得了“差”,应作辞退处理。人事部主管向高层多次传递了想法和要求,但高层一直没给回答,人事部主管从侧面了解到他们想法是A员工的业务网大,辞退可能造成损失。请问怎么处理为好?这个案例事实上讲了一个过去葛老师也提到过的大道理。课上老师的答案是:1、如果是在MBA课堂上,他会辞退,原因是,业绩差表明这人确实不行,而且如果不辞退,会对公司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有所挑战,这样的后果可能会影响整个公司的气氛;2、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坚决拥护老板的做法,老板永远是对的。如果和老板较劲,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然后是怎么辞退的问题,老师说首先不能马上辞退,给他安排个副手,在把他的业务网接过来后再辞。
后来我去问了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似乎她的说法更好一些。她说,我要先向老板提供关于那个员工的数据分析,如果老板还是坚持己见,那我会对老板说,我保留我的意见,我尊重您的决定,但以后要是您改变主义了,请您先通知我,我会帮您解决。我想她才是一个真正为企业负责的人。她对那些业务网的看法是,既然原来那个员工做不好,我放弃这些业务网,对企业本身来说,根本不存在多大的问题。由此看来,管理是做出来的,不是从书上看出来的。
老师在提到老板的话永远是对的上,还说了两个权利,一个是公共权利,一个是实体权利。公共权利的基础是民主,比如国家主席是由人民代表选出来的(表面上如此,事实上不知道);而实体权利的基础是资本,谁出钱,谁就有权利,比如公司啊,老板出钱建的,那老板就是权利的代表,所以老板的话不听不行。在说到人上面,老师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人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社会性,但社会生活是人类存在的方式,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所以一个人出生后,一直到老死,都要不断地适应社会。家庭的存在除了繁衍后代,还是一个支持单位,因为过去,一个人无法适应大自然,所以要相互照应,才能很好生存。
后来讲到的一些东西,大抵没什么印象了,好象是关于社交障碍的,模糊地关于一些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等,老师还批判了一些国内学者对科学不负责任的态度,说他们弄出个报告,说中国有20%多的人有抑郁症,这完全是对科学的侮辱。抑郁症中有很多人会自杀,如果真这样,中国不就乱了。然后又说到死的问题,他说,他最痛恨自杀了,古时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是非常愚蠢的做法,玉都碎了还是玉吗?瓦不碎的时候还可以挡下雨,碎了还能做啥?所以他信奉好死不如烂活。
呃,我不停地出汗(冷汗),还能写下这么多,鼓励下自己,表扬下自己,哈哈。
板凳
 楼主| layman 发表于 08-7-1 11:47:58 | 只看该作者
写于2007年8月13日
    今天身体状态比昨天还糟糕,早上还能捧着头,按着太阳穴坚持下来,下午就不行了,不得不坐到最后一排,躲避空调的威胁,还趴在桌上睡了一觉。晚上更加搞笑,我是傍晚开始睡了一觉,一起床,去上厕所,看到隔壁的研究生办公室灯火通明,心理想,中科院的学生还真变态,这么晚还不睡觉,还在大声谈论(过去确实见过几个比较离谱的学生,比如早上7点才开始睡觉的;洗澡不顾边上人受得了受不了大声唱歌不止的),等我回到办公室一看,好家伙,才9点20,突然想起是自己糊涂了,还没吃饭了,还没写社会心理学的回忆呢,于是乎,就有了这文章。
    今天接着昨天的内容,昨天下午没回忆起来的是关于一些态度的内容,今天上午从态度改变开始的。态度改变就是个体形成一定态度以后,由于接受新信息或意见而使态度发生变化。哈特兰德(Hotland)提出的态度转变模型是这样的: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环境。因此根据这个模型,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从传递者来说,其影响因素有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说服者的吸引力。说服者的吸引力主要指外貌和人格两方面,看来,长得丑出去吓人还真是一种错。党委书记找我谈话,想纠正我某一方面的态度,如果他对我来说没有威信,我又很讨厌他,再加上他说服我的立场不坚定,意图不明确,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其次,沟通信息方面,影响因素有:信息的提供方式、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提供方式有面对面、电话化、留言、短信等,一般来说,面对面的方式效果是比较好的,但近来表明,短信交往的成功率比面对面还好,有些面对面说不了的,电话里难为情说的,通过短信沟通就可以解决了,发明短信的人真是天才,既赚到了钱,还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方式。关于畏惧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香烟销售。欧盟过去(直到现在)为欧洲的烟民而烦恼,由于欧洲的烟草商势力特别强大,他们经过无数次斗争后,终于是烟草商同意在出售香烟的时候,在包装上写:外科医生提醒: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后来的实践发现,这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有些人要么不认识字,要么根本一看不看,就算看了也只当做过眼云烟。所以这些人现在的斗争重点转移了,准备在包装上画两个图,一个是健康人的肺,一个是经常吸烟者的肺,通过对比,使人一目了然,深入人心。可惜的是,这种斗争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信息倾向性指不同的信息或产品有不同的宣传方法。对于价格便宜的东西,只宣传优点,不宣传缺点,对于昂贵重要的东西,在介绍优点的同时,一定要介绍缺点,因为就算你不介绍缺点,顾客还是会自己去找缺点的。比如可口可乐广告,宣传的主题就应该是激情、阳光、快乐,从来没有个可口可乐广告会在最后附上一句,可乐含有咖啡因,请谨慎食用。老师自己也遇到过一个例子,他陪朋友去看房子,阴差阳错跑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他们原本是去那休息下的,顺便就跟人家导购小姐聊了起来,那小姐就说,我们的房子这个好这个好那个好,最后补充了句,就是有一个缺点,房价比周围的贵50%,我老师一听就觉得很欣慰,还告诉我缺点,房价比其他贵肯定有原因,结果陪看的人自己就买了套,而他朋友却没买,结果现在那房子从买的时候7000不到一平米涨到了15000一平米。接受者影响因素主要有3方面:接受者的态度和信念特征、人格因素、接受者的个体心理倾向。情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预先警告、分心、重复。现在很多大的企业都有一种专项资金,叫做咖啡费,主要用于上级和下属谈话时的消费,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平等轻松的气氛去交谈,而不是硬生生做在办公室里,一个滔滔不决,一个低头聆听。对于不是非常重要、个体卷入不是很深的态度,预先警告的作用比较好;而对于个体卷入大的人,预先警告会适得其反。如果你想和下属谈论降工资的事,千万不要预先警告,这样人家就会去收集相关的证据来反驳,这种情况下,最好在吵闹的容易分心的环境中,比如火车上,可能会收到好效果。
    接着是态度转变理论,一个是海德(Heider)提出的关于P(主体)、O(其他主体)、X(对象)三者之间平衡不平衡的理论。当三条连线的符号运算是正时,就是平衡状态,为负则为不平衡状态。当P和O之间为正时,三者如果符号运算为正,则为强平衡状态,为负则为强不平衡状态,当P和O之间为负时,三者如果符号运算为正,则为弱平衡状态,为负则为弱不平衡状态。比如P是小王,O是小张,X是心理学,小王喜欢心理学,小张喜欢心理学,小王喜欢小张,就是三者都为正,符号运算也为正的强平衡状态,其他的都可以在此基础上理解。还有一个理论是费斯廷格(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主要指个体关于自我和环境会有很多认知因素,当这些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匹配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存在4种原因会导致认知失调:新旧经验相悖、文化价值冲突、逻辑矛盾、观念矛盾。改变认知失调的方法有3种:增加新的认知、改变不合适的认知、降低认知的权重。其实还有个态度改变理论,是经济学上的社会交换论。
    关于态度测量,只能靠间接的方法,因为态度是一种内在品质。主要有3种方法:量表法、投射测验、行为反应测量法。投射测验目前主要的就TAT主题统觉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行为反应测量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测谎仪,但这个心理学家用的比较少,而且不容易操作。老师就有个行为反应测量法的例子,他儿子8岁时候人缘很好,经常有女孩子说要嫁给他,他就问儿子。这么多人要嫁给你,你又只能要一个,你怎么办啊?他儿子就说,这个简单啊,让小朋友围成一圈,坐在小凳子上,但小凳子下面呢有块西瓜皮,一坐上去,谁摔倒了没哭就要谁。显然在他眼里,坚强、不爱哭鼻子成了作为鉴定的标准。
    随后谈到了沟通,在说到沟通的结构时,老师谈到了物理学上的耗散理论,指一个具有稳定结构的系统,如果这个系统不与外界进行交流,这个系统的内部结构就会趋于耗散而变的不稳定,直至系统崩溃。所以强调沟通的重要性。这样的反例主要是感觉剥夺实验(太长,不介绍了,而且一般人都知道)。沟通的分类中,有一种是随着网络的到来而发展的,即现实沟通和虚拟沟通,在虚拟沟通条件下,缺点被掩盖,而原本不是优点的东西也被想象成是完美的。沟通中有一种人际距离,一般有4种:公众距离(12到25英尺)、社交距离(4到12英尺)、个体距离(1.5到4英尺)、亲密距离(0到18英寸)。北京的公交车上,人太多,太挤,经常是达到了亲密距离的距离,那怎么办呢?主要通过目光回避来达到,所以经常是你往左看我就往右看,脖子酸了咱们就换个方向,如果公交车上有2个人经常对视,那这两人不是就是敌人。
    还提到了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心理交往建立的直接的心理联系。有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的特点。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是: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一般很好的朋友是处于第四阶段,而同事之间一般只处于第三阶段。一天接触很多人,大多数人在第一阶段就被忽略掉了,而要想发展成第四阶段,实属不易,因此,尊重朋友善待朋友,珍惜朋友,不要让近因效应影响到朋友间的关系。
    累,没了,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坚持听课。
地板
 楼主| layman 发表于 08-7-1 11:48:34 | 只看该作者
写于8月14日20点
不知道哪位圣人说的真理:身体好才是最好。昨天晚上汗湿了一床被子,把3天没出的汗并到一晚上出了,今天身体果然好了,听课真是带劲啊,虽然不见得记忆力会有所提升,但至少不用要意志来和身体做斗争。
    接昨天的话题。先说的是自我暴露和人际关系的深度。自我暴露是指个人把自己的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奥特曼(Altman)(这名字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啊?)等研究发现,自我暴露是人际关系好坏的测量性指标。自我暴露有4种水平:情趣爱好、态度、自我概念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状况、隐私方面。情趣爱好就是指兴趣啦,喜欢运动等等,态度是指对事物的看法、对国家的看法等,隐私主要指对性的体验,以及一些见不得人的秘密。如果有个人对你说,他抢银行了,还抢过好几次,那首先得恭喜你,你得到了一个最好的朋友,居然把这样隐私的事也告诉你了。一般,隐私是不建议对人家说的,就算是最亲密的人,而在网络上对一个陌生的人说隐私也是不可取的,凡是了解IT技术的人都知道,网络上其实也是不安全的,就算是你的邮箱,人家都可以由很多途径来查看。如果觉得那隐私令你压抑,宣泄的办法就是拿张纸把它写下来,然后一把火烧掉。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一些原则。第一是相互性原则。这主要是从方向上来说的,就是你要想另一个人喜欢你,(注意:这里的喜欢不是爱,后面会说到,爱和喜欢是有区别的)那你首先要喜欢他,如果你喜欢他,他不喜欢你,你就继续喜欢他,如果他还不喜欢你,那你要再喜欢他,直到他再也无法承受你的喜欢,他就会用喜欢来回报你,甚至会回报得比你付出还要多。第二是交换性原则,这个是从程度上来说的,比如我们相互喜欢,那么双方的喜欢程度应该是差不多的。但上海有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还存在良种恶性的交换性原则,一是增值交换,把别人给的好处意义放大,人家给我1元钱,我回报人家10元,这种交换的结果是使对方产生压抑;其二是减值交换,把别人给的好处意义缩小。这让人想到世态炎凉,我给人家很多,却没有换来任何回报,比如丛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什么丛飞的事迹你也不知道?自己网上查去)。第三是自我价值保护原则,第四是平等原则。
    关于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舒茨(Schutz)提出的,这是一种以人际需要为主线的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有3点组成:一,有3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二,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与社会情境的联系;三,对于这三种人际需要,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满足方式。因此,根据这个理论,就有六种人际关系取向:主动包容式、被动包容式、主动支配式、被动支配式、主动情感式、被动情感式。老师还提到一点,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形成方式,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由决定性因素。再一次印证了家庭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随后就讲到了社会吸引。社会吸引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一种肯定的形式。社会吸引有3个水平:亲合、喜欢、爱情。社会吸引的影响因素有7点:熟悉与邻近、相似、互补、外貌、才能、人格品质、财富。互补的一个极端例子是被虐狂和虐待狂,虽然他们都知道自己是病态,但他们之间的吸引却远大于爱情的吸引,其实互补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模式,被虐狂和虐待狂吸引的相似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是一种极端的吸引方式。外貌的吸引是毫无疑问的。曾经有一个实验,让心理系的男生分成两组,其中的一组给他们看两张照片,一张是一个大家公认的美女。另一张是一个美貌程度居中的女子,告诉他们,这两个女人犯了同样的偷窃罪,就是在超市里偷了几百美圆的东西,然后让学生讨论来给这两个女人定罪,结果美女定的罪就特别轻,而另一个定的罪不轻也不重;另外一组给的照片相同,但告诉他们,这两个女人都是犯了诈骗罪,结果是美女定的罪特别重,而另一个还是不轻不重。这个结果说明外貌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同时,也给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当别人认为你是用外貌来骗取钱财的时候,这样的行为则更加不容易饶恕。老师讲课时候,比较搞笑说,美女去偷窃,肯定是社会的错,社会让一个公认的美女成了小偷,社会肯定有问题,一般美女不用去偷,就会有人送东西给她,现在没人送她东西,那只好自己去拿了。
     有才能的人,吸引力是比较大的。没才能的和太有才的,可能他们的朋友但不是很多。如果一个人太有才那不是他的错,太有才了,会使那些和他交往的人黯然失色,所以朋友不会多。那怎么样才能使太有才的人也会有很多朋友呢?最好的办法是拿自己开涮,多犯一些非人格方面的小错误。82年老师上大学的时候,心理系有个惯例,新生入学前几天系里都会开一个教授领导见面会,他们也不例外。那天天气很沉闷,大家都在阶梯教室里等待教授领导出席,等了好久,都没来,后来走过来一个人,穿着民工模样,还戴了个 像工地上的头盔一样的蓝色帽子,一走到教室里,就扑通一声摔在了地上,然后爬起来,忙乱得拍拍身上的灰尘,教室的气氛马上就变得很轻松,然后那人跑上讲台,向大家鞠了个躬说,大家好,我是系主任。同学都肃然起敬,并不因为刚才他摔交而笑他,反而觉得他更加崇高,更平易近人。后来,老师在和学弟的交谈中才发现,原来系主任每年都摔一交,他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引起大家对他的尊重,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系主任在大家中的地位。在人际吸引上,每个人最应该重视的是人格品质,它往往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一个人。
    后面还讲到了爱情,但由于故事的完整性,还是放到明天说还是比较好。爱情——一个值得学习的话题。
5#
 楼主| layman 发表于 08-7-1 11:49:07 | 只看该作者
写于8月15日23点到24点;8月16日10点到10点45
最后一个半天了,听到结束时分居然挡不住得想睡觉,诶,人啊,怎么能这样。所以我现在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我兴趣很大,意志力很强的时候,仍然无法抗拒睡意?难道是因为前几天形成的惯性,而惰化了我的行为吗?不懂。
    接昨天的爱情,爱情是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是身心成熟的异性个体产生的具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这里要注意的是,首先爱情是发生在身心成熟的个体身上,这说明,还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之前的并不叫爱情;其次是异性个体,说明这个定义没有包括同性之间的爱情,所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此定义饱受批评;第三,爱情是浪漫的,浪漫就是不现实,往往所说的处于恋爱中的人智商低就是这个道理。处于热恋中的人,他们会喋喋不休说很多话,但真正有用的信息量是很少的,大多数是废话,正是由于浪漫,他们却爱说愿意说。
    爱情和喜欢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3点:依恋、利他、亲密。依恋关系,谁也离不开谁,一离开就想着打电话发短信。老师讲了个案例,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热恋,男的在工作,女的在读研究生,男的工作很忙,经常要开会要讨论,女的么大家都知道,读研究生么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就每天给男的打10多个电话发20多条短信,打电话呢基本没什么实际内容,大抵是现在我在系鞋带,或者现在我边上的同学在系鞋带之类的无聊事,他男友可就烦了,同事对他的印象基本就是不干实事就打电话的人。所以男的就向老师咨询,这个怎么办?老师就教他,你跟你女朋友说:你每天给我打电话,太令我激动了,你跟我发短信,太令我期待了,但是我觉得你打得还不够多发得还不够多,我希望你以后最好每天给我打20个电话发30条短信,我会等着你的。开始那男的还不信,想如果真这样我不成了疯子了。后来问题果真解决了。在这里,开始他们之间是有一种依恋的关系,女孩的行为纯粹是发自内心的,但这样一经提出来以后,内部的行为就变成了一种外部的任务,女孩每打一个电话说不定就在想,我打了几个了,还差几个,等到她完成了这些任务后,发现已经是晚上睡觉时间了,突然就会意识到,是不是我打得有点太多了,这样,她的行为就会慢慢变少了。热恋中的双方是绝对利他的,就想着对方,对方好什么都好。亲密实质上是指性,双方都有性的冲动,不管有没有表达出来。值得一提的是,爱情的保质期一般是5年,过了这时期后,双方就不会像恋爱时那么依恋、利他,而慢慢向现实靠拢,所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Lee曾经将爱情分为六种类型:浪漫主义的爱、实用主义的爱、游戏爱、好朋友之爱、利他主义的爱和占有式爱。游戏爱把爱情当作游戏,但要遵守游戏规则,占有式爱是一种病态的爱,如果发现有一方是占有式的,一般建议离婚为好。这个世界没有一见钟情之说。一见钟情是指见到一个人就喜欢,并且永远不改变。老师又说了一个故事,说是自己上研究生的时候,经常有一个男的到他们寝室玩,这人是清华毕业的,现在在工作,在当时工资非常高,他这人很慷慨,经常来寝室请大家吃饭,有时候每天来,每天请,很受大家欢迎。有一段时间,他不来了,过了将近2个星期,出现了,寝室里的人就问他,哥们去哪里了,玩消失呐?他就说,同志们,我谈恋爱啦,前几天我去飞机场,我碰到一个美女,就一见钟情了,回家过了一段时间后,第二次再去机场,又碰到了,我们就开始交往啦。过了几年后,老师去他们家玩,看到了他老婆,就问他老婆,过去听说你们是一见钟情的?她老婆说,你们又听他瞎说了,他高中的时候就追我了。听到这里我们才知道,老师的意思还是说一见钟情是不可能滴。
    以下的内容记的不是很多了。先是讲侵犯,是一种有意的伤害行为,包括敌对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侵犯有三个要素:伤害行为、伤害意图、社会评价,因此,在踢球的时候误伤对方是不会受处罚的,因为没有伤害意图,如果是故意伤人,不仅会得到红黄牌,甚至可能会面临罚款的处罚。关于侵犯的原因,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本能,洛伦次提倡的是一种习得性观点,而社会生物学认为,生物基础导致了社会侵犯行为。侵犯理论的挫折—侵犯说比较著名,该理论包括三点:1、侵犯强度同挫折受阻强度成正比;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成正比;3、当挫折一定的条件下,惩罚强度越高,侵犯行为就会减少,当惩罚强度一定的条件下,受到的挫折越小,侵犯行为就会越多。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在讲到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的时候,老师讲了有个有趣的例子,同样,也教我们怎么样有效的克服旁观者效应。说是如果在一个公园里,突然有一个人掉水里了,这时大家都围拢来看,看的人,如果论职业来说,教师、医生、游泳教练、干部都有,可是,却没有人去救她,因为大家现在都投入了一种旁观者的角色,而基本忘记了自己原来是干什么的(这在现实中貌似也挺多的)。这是如果你是位女士,你想去救她,但你又不会游泳,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你先大喊一声,有人掉水里了,快救人啊。。这样,大家的吸引力就转到你身上了。然后你就假装脱衣服要跳下去救人,但你要假装脱不下来,那这个时候性急的人就会跳下去救人了,边上看到有人去救了,就会纷纷跳下去救,这样,一个英雄救人团队就这样被你造就了。还有种办法是,如果你知道边上那游泳教练的身份,你也可以喊,张教练,你也在这里啊,你快救人啊,这么一喊,那人马上就会想到自己是游泳教练,救人是拿手绝活。或者喊,王局长,你也在这里啊,说不定王局长马上会把他边上的司机给推下水去救人。
后面的内容本人是迷迷糊糊听的,都忘记啦,只有听了林老师最后送我们的4句话。这4句话按照1到4重要级排列,1是最重要的。
1、生命至高无上。好死不如烂活,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当你处于困境时,你至少应该庆幸你还活着。
    2、无害做人。做人宁愿伤害自己,也不要伤害别人。
    3、努力做事,力所能及。有些事情你做不到的,就不要去做了,但对于做得到的事,你就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做。
    4、改变自己,改变他人。
    如果当这4条发生冲突时,请参照第一条。
课已结束,回忆录到此为止,谢谢参观。
6#
cherry9234 发表于 08-7-1 12:27:46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好,呵呵,支持!
7#
mp-jane 发表于 09-2-1 19:09:51 | 只看该作者
真不容易,多谢分享!
8#
大白菜3 发表于 09-7-6 21:54:13 | 只看该作者
你真厉害,写了这么多.我也是对社会心理学比较感兴趣
9#
crystal_ray 发表于 09-8-4 16:25:26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分享啊
10#
dxy2819179 发表于 09-8-5 20:55:00 | 只看该作者
东西写的不错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3 05:37 , Processed in 0.09560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