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映,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关资料。
红细胞数:4.0-5.5,3.5-5.0,6.0-7.0*10的12次方血红蛋白120-160,110-150,170-200g/L白细胞:成人4~10,新生儿15~20,6个月~2岁11~12*10的9次方。
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中姓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但可以见到少量杆状核粒细胞,杆与分之比正常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增多,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如分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细胞超过3%时称核右移。
溶血姓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代偿造血功能不组以补偿起损耗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
尿量正常人为1000~2000ml/h平均1500,24小时尿量少于400或着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多于2500称为多尿。
管型是蛋白质或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远曲),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比白细胞,红细胞大几倍。管型种类:细胞 颗粒 透明 蜡样 脂肪 色素。
管型形成的必要条件:
a尿中少量的清蛋白和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
b肾小管有使尿浓缩和算化能力浓缩可提高蛋白质含量,盐类的浓度,尿夜酸化后使蛋白质沉淀
c有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尿液在肾小管内有一定的滞留时间,使蛋白质浓缩凝固.
肥达反应(WR)是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菌液为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一种凝集试验。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病的感染.血清蛋白电泳的血清蛋白分清蛋白,a1,a2,b,g
病理性红细胞减少的的发病机制:RBC生成不足,RBC破坏过多,失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红细胞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代偿造血功能不足以补偿其损耗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
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红细胞沉降率(ESR),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微量法的参考制值为男0.467+_0.039l/l,女,0.421+_0.054l/l,
温氏法:男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女,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临床意义:临床上常用于测定脱水病人的血细胞比容,以了解血液浓度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能够促进血沉加快的血浆蛋白有噶马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血尿:尿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
脓尿: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或细菌等言行渗出物,排出的新鲜尿液即可混浊.
乳糜尿:因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所致,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如有较多的血液则称为乳糜血尿.
清蛋白尿指尿清蛋白正常人上限是30mg/24h.葡
萄糖尿可因a糖代谢异常使血糖升高超过了肾糖阈所致b血糖虽未升高但肾糖阈降低致肾性糖尿.
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清除出去.
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酸盐,胆红素和胆固醇.耐糖现象正常人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在短时间内暂时升高的血糖即可降至空腹水平.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血小板形成.分为内外源性凝血系统.
酮体是丙酮,背他-羟丁酸,乙酰乙酸.
急性肾小球型肾炎是以清蛋白为主,
肾小管型蛋白尿是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
临床上血尿常见的原因有肿瘤,泌尿系统结石,重症肾小球疾病,肾盂肾炎,肾结核,血友病,膀胱炎等.
慢性肝脏损害时临床常用的最有意义的检验指标是A/G倒置...脾功能亢进病人常见血液中血小板和WBC减少.
外周血中反映骨髓增生程度最有意义的检测项目是网织红细胞.
乙肝五项指标检测中HBeag阳性表明患者最具有传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