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传播史论》大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cj0910 发表于 08-10-26 03:1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新闻传播史论》部分)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传播史论》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新闻传播史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必考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比较扎实的新闻传播史论基础,以利于进一步深造。
适用对象为参加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学科范围
考试范围:中国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

三、评价目标
(一)了解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初步掌握各历史时期主要新闻媒体、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事件与新闻现象的基本情况,并能给以历史的分析与评价。把握新闻事业在变化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规律;能借鉴历史说明现实。
(二)准确理解新闻学基本原理,系统掌握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运用有关原理解决新闻工作实际问题。
(三)较全面地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现实传播现象。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新闻史部分:50分
新闻理论部分:50分
传播理论部分:50分
(四)题型与所占分值比例
1、新闻史部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2、新闻理论部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3、传播理论部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10分;论述题20分;综合应用题10分。
(五)参考书目
1、吴廷俊:《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2、程世寿、刘 洁:《现代新闻传播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3、申凡、戚海龙主编:《当代传播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一 新闻史部分
1、绪论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与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历史的一些特点。
2、中国封建社会与古代报纸。
[1] 中国早期的新闻传播情况。
[2] 朝廷官报的出现与其沿革、性质及作用。
[3] 非法民报的出现与其演变、特征及意义。
[4] 合法民报的出现与其发展、特征及意义。
[5] 对中国古代报纸的评析。
3、列强入侵与在华外报。
[1] 鸦片战争前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的出现。
第一批外文近代报刊的出现。
[2] 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网的形成。
教会报刊的发展 。
外文报刊的发展。
外商中文报刊的发展。
[3] 对在华外报的历史评价。
4、资产阶级的诞生与国人办报的发韧。
[1] 国人办报的历史背景。
[2] 中国早期办报思想的孕育。
[3] 早期国人创办的一批近代报刊及其命运。
[4] 王韬与《循环日报》。
[5] 报刊政论文体的创始与报刊政论时代的开端。
5、维新运动与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
[1] 康有为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2] 梁启超前期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3] 时务文体与耳目喉舌论。
[4] 严复、唐才常、谭嗣同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5] 汪康年的报刊业务改革。
6、改良革命双重奏与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
[1] 戊戌政变后改良派的办报活动情况。
[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活动情况。
《中国日报》与革命派早期的报刊活动(1905年以前)。
《民报》与革命派中期的办报活动(1905至1907)。
“竖三民”、《大江报》与革命派后期的办报活动(1908至1911)。
[3]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报刊大论战。
[4] 梁启超中期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5]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
[6] 中国政治家办报传统的形成。
7、民国成立与中国新闻界由政论向新闻时代演变。
[1] 由政论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原因、标志。
[2] 黄远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3] 邵飘萍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4] 林白水、徐凌霄的新闻活动。
[5] 报纸副刊与文艺小报的发展。
8、文化运动与启蒙报刊。
[1] 启蒙报刊的产生与特点。
[2] 陈独秀、李大钊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3] 《新青年》与《每周评论》。
[4] 毛泽东与《湘江评论》。
[5] 周恩来与《天津大学联合会报》。
[6] 启蒙报刊的业务改革。
[7] 中国新闻教育的拓荒。
9、革命与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1] 中国无产阶级报刊的诞生。
[2] 瞿秋白的新闻活动与对中共党报理论的贡献。
[3] 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报刊。
《政治周报》的出版。
《热血日报》的出版。
[4] 私营报刊的发展。
《申报》、《新闻报》的发展。
《世界日报》的创办。
《大公报》的续刊。
[5] 中国无线电广播的出现与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
[6] 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
10、十年内战与两极新闻事业的形成。
[1] 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与改革。
“中央社”、《中央日报》、中央广播电台。
[2] 共产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形成与发展。
国统区革命的新闻报刊:《布尔什维克》的出版、左翼新闻活动。
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红中社”、《红色中华》报、《红星报》。
[3] 私营企业报的分化与发展。
      史量才与《申报》改革、《大公报》的政治态度、《立报》的办报特点。
[4] 抗日救亡时期革命的新闻传播活动。
  范长江的西北采访与延安之行。
  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活动与新闻出版思想。
11、日战争与两极新闻事业的共处。
[1] 国统区革命的新闻传播业。
    《救亡日报》的创办与特征。
    《新华日报》的创办与在武汉的宣传,“青记”的成立与在武汉的活动。
“国新社”的成立及其在桂林的新闻活动。
《新华日报》在重庆的斗争。
[2] 解放区的新闻传播业。
延安的报刊。
《解放日报》的改版与解放区新闻界整风改革。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与意义。
    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活动。
12、解放战争与两极新闻事业的最后较量。
[1] 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
[2] 民主报刊为争取民主的斗争。
[3] 宣传“第三条道路”报刊的变化。
[4] 私营报刊的最后抉择。
[5] 反“客里空”运动。
[6]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7]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8]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中心进入城市:新华社、新华广播电台、《人民日报》》进入北平。

二、新闻理论部分
1、绪论
[1]  新闻学研究的三阶段:报学研究、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
[2]  新闻传播学的定义、新闻传播学与传统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关系
[3]  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  新闻本体论
[1]  新闻的本源与新闻的定义
[2]  新闻的特点
[3]  新闻价值及其构成
[4]  新闻信息:定义、特征、新闻信息量
3、新闻传播论
[1] 新闻传播的模式和新闻传播要素
[2] 新闻传播的原则:社会公益原则、集团利益原则、时效性原则、受众最大化原则、针对性原则和适量性原则
[3] 新闻传播的功能:基本功能、直动功能和连动功能
[4] 新闻传播的效果:分类、影响效果的变量
4、新闻事业论
[1]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特征
[2] 新闻事业的媒介系统演变及影响
[3] 新闻事业的体制:定义、中国新闻事业体制变革轨迹、当今中国新闻事业体制特点
5、新闻记者论
[1] 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
[2]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3] 新闻记者的素质
6、新闻受众论
[1] 受众含义及地位
[2] 有关受众的基本理论
[3] 受众需求与受众心理
[4] 受众权益内涵及受众权益保护
7、新闻舆论导向
[1] 新闻事业与新闻舆论
[2] 新闻舆论导向的含义与内容
[3] 新闻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形式
8、新闻自由论
[1]“新闻自由”的由来
[2]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3]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不同的自由观
[4]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5] 新闻自律
9、新闻舆论监督论
[1] 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
[2]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与对象
[3]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4]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方法
10、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论
[1] 新闻传播社会控制的含义及其特征
[2] 媒介产业化的动因
[3] 新闻传播社会控制因素内容及其控制方式
11、新闻媒介产业论
[1] 媒介产业的含义
[2] 媒介产业经营管理模式与组合模式
[3] 中国特色的媒介经营管理模式

三、传播理论部分
1、传播
[1] 传播的定义
[2] 传播的基本类型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传播学
[1] 古代传播研究的萌芽
[2] 近代传播研究的背景
      科学的背景,社会形势的背景,传播技术发展的背景。
[3] 传播学的确立
现代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原因,传播学奠基人及他们对于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层次。
[4]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传统学派,批判学派。
[5] 发展传播学
3、传播者
[1] 传播者的类型与特征
[2] 传播者的任务
[3] 传播者的权利与责任
[4] 记者与信源关系的三种情况
4、受众
[1] 受众的类别与特征
[2] 受众的接收动机
[3] 受众的权利
[4] 反馈
  [5] 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
    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别论,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
[6] 受众的选择心理与选择行为
    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受众对媒介形式的选择性:需要程度,难易程度,成本高低。
5、传播媒介
[1] 传播媒介的概念
[2] 大众传媒各自的特征
报纸的特点,广播的特点,电视的特点,网络的特点。
[3] 网络传播媒介
[4] 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鲁汉的理论,对麦克鲁汉理论的评价
6、传播内容分析
[1] 信息的概念
[2] 符号的定义
[3] 符号的类型与特点
[4] 编码与译码
[5] 语义分析在传播中的应用
[6] 内容影响受众的理论
模仿论,含义结构论,强调信息来源的理论,感性诉求与理智诉求的理论,强调内容的一面理或两面理的理论。
7、传播的效果
  [1] 枪弹论
[2] 有限效果理论
[3] 适度效果理论
适度效果理论的概念,使用与满足模式,议程设置理论。
[4] 新强效力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社会期待理论。
[5]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信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对象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环境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8、传播功能
[1] 传播功能的早期研究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赖特对三功能说的补充,拉扎斯菲尔德的三功能说,施拉姆的传播功能说。
[2] 传播的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
      传递信息,社会沟通,社会整合,社会教育,消遣。
[3] 传播的消极作用与虚拟功能
9、传播控制
[1] 传播控制的必然性
[2] 传播控制的思想
[3] 传播的内部控制
      布里德潜网说,对传播者的控制,对传播内容的控制,对传播渠道的选择。
[4] 传播的外部控制
经济控制,政治法律控制,道德控制,习俗控制,宗教控制,受众控制,技术控制。
10、传播的模式
[1] 模式及其功能
[2] 传播模式的产生
[3] 传播模式涉及的理论
      传播模式与结构主义,传播模式与“三论”。
[4] 线性模式
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2] 控制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德弗勒模式。
[3] 社会系统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
[4] 互动传播模式
11、传播学研究方法
[1] 传播学研究的程序
[2] 实地调查法
[3] 控制实验法
[4] 内容分析法
[5] 个案研究法
沙发
wanghl5271 发表于 09-4-4 19:23: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6 14:34 , Processed in 0.08259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