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仁心理测量、统计基础班讲义

[复制链接]
11#
yidan2009 发表于 08-11-3 16:44:54 | 只看该作者
已经下好了,多谢哈
12#
 楼主| 海盗王 发表于 08-11-5 23:23:37 | 只看该作者
研究生报名要现场确认啦
13#
 楼主| 海盗王 发表于 08-11-5 23:24:50 | 只看该作者
10号到14号研究生报名要确认啦
14#
 楼主| 海盗王 发表于 08-11-8 10:13:19 | 只看该作者
[s:2] 谢谢楼上的支持!
15#
ZhiLan 发表于 08-11-8 13:4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海盗王 的帖子

谢谢[s:2]
16#
 楼主| 海盗王 发表于 08-11-10 09:52:29 | 只看该作者
考研成功的关键:协调公共课与专业课

  在考研过程中,一些考生专业分数很高,却因为一门公共课不及格而落马;还有一些公共课成绩很好,却因为专业课成绩不理想而败北,如何协调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复习的时间就显得格外重要。
  公共课的复习
  英语的复习,在基本掌握了大纲所要求的单词数量后,要有意识多增加一些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时间,如有可能,参加一个辅导班,对专项训练会大有好处。最后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真题,认真地研究,比较一下历年的出题知识点,再根据当年大纲具体把握一下。
  政治的复习是比较功利的,其知识点必需记住,来不得半点马虎。同时对于理科、文科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政治的复习,最好参加辅导班,有针对性的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历年反应来看,政治辅导班的效果比英语、数学辅导班都好得多。
  数学的考题无非就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变化性不大,但我们要对常见的考题类型、题型、思路、特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尽可能多做练习题。同时要把握当年大纲的要求,不要在超出大纲问题上浪费太多的精力。
 
  博仁教育中心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在保证公共课过线的情况下,尽量提高专业课的分数。根据自己的情况分配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并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逐步完成。
17#
 楼主| 海盗王 发表于 08-11-11 12:29:12 | 只看该作者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重难点权威解析

[ 考查目标 ]

  1. 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2. 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3. 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参考数目: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2004

  孟庆茂: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朱滢: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不过实验心理学往往不包括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实验。近年来,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表明,它与专门研究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如学习心理学等略有不同,它更多地是研究心理学的一种方法学。

  19世纪以前,心理学的问题多半是在哲学领域内讨论的,所用的是思辨和经验概括的方法。当时流传着一种信念,认为实验的方法对研究心理现象是不适用的。文艺复兴以后,在欧洲出现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孕育着19世纪末叶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前者如由洛克开创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哈特利的联想主义和拉美特利等人的机械唯物主义等;后者如生理学上关于神经传导的研究、脑功能定位的争论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的建立,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化学中的原子论,以及大学里各种实验室的设立等。

  虽然1834年韦伯作了关于两点阈和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1860年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提出了心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心理物理法,1875年詹姆斯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为演示用的心理学实验室,但由于冯特对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作了组织和提倡的工作,所以人们仍把1879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实验室作为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并把冯特称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心理学要寻求的是如何把意识分解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的心理实验就是在控制条件下用内省法,凭直接经验把意识内容分析成心理元素。他们主张一个人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充当被试。被试所要描述的是由刺激引起的意识状态而不是刺激本身,否则就是犯了“刺激错误”。他们认为一切感觉都具有下列基本特性:品质、强度、广延性、持续性和清晰性。为了保证经验清晰和报告准确,必须进行实验,因为实验不仅是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是可以重复的。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经验就越清晰,对经验的描述也就越准确。

  但在心理过程进行时,试图报告意识的变化会干扰当时的意识状态,为了克服内省法的这种困难,常常采用回忆的方法。只有养成了内省习惯的被试者,才能在观察时默记或做记录而不干扰他的意识。冯特还认为实验的方法只适宜于研究基本心理过程,如感觉、联想之类。对于高级心理历程,如记忆、思维、社会心理和人格等,则只能用观察法或通过研究人性史来探索,为此他写了《民族心理学》。

  虽然实验心理学开始于德国,但德国的心理实验并不是都按冯特的方式进行的。在冯特指出高级心理过程不能用实验加以研究以后,艾宾浩斯首先用实验法研究了学习和记忆问题。他创造了无意义音节,以无意义音节为实验材料,自己作被试,用节省法检查了识记以后间隔不同时间的保存量。这不仅扩大了实验心理的研究范围,还改变了冯特分析意识内容的传统心理实验方法。

  另外,冯特的学生屈尔佩从艾宾浩斯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得到启发,因而相信思维过程也可以用实验方法加以研究。但他并没有摆脱内省的方法,不过他的内省法与冯特的不尽相同。他要求被试先完成一个任务,然后再对完成任务期间所获得的经验进行回省。被试事先并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只知道要努力完成所指定的任务。例如让被试解决一个问题,然后让他陈述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通过实验,他发现并不是一切经验都是由感觉意象组成的,思维可以在没有任何感觉或意象内容的条件下发生,从而建立了无意象思维的符兹堡学派。

  在达尔文的《人和动物的表情》发表以后,虽然罗马尼斯和摩根都对动物心理进行过研究,但他们的观察绝大部分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到了桑代克才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动物学习的研究。桑代克创立了联结主义的实验方法。 他早期的实验是用迷箱进行的,被试是猫。他把饥饿的猫放在用板条制作的迷箱里,食物放在迷箱外面猫可以看到、嗅到的地方。为了打开迷箱的门吃到食物,猫必须拉动适宜的门闩。开始时猫是乱碰乱抓,直到碰巧作出正确的反应把门打开吃到食物为止。多次尝试之后,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开门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直到把猫一放进迷箱就立刻作出正确的反应,学习就完成了。这种把反应和情景连接起来的学习过程就是桑代克的效果律,桑代克称之为“尝试与偶然成功学习”,在心理学书中有时也称之为“尝试错误”学习。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实验方法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实验方法几乎是同时建立的。典型的条件反射实验是把与引起某种反应(如分泌唾液)无关的刺激(如灯光)与能引起该反应的刺激(如食物)多次结合之后,如果动物一见灯光就分泌唾液,那么条件反射就形成了。

  桑代克和巴甫洛夫发展的都是关于动物学习的实验方法,都是把特定的情景和特定的反应联系起来。其不同处在于巴甫洛夫的实验中与某种反应联系起来的情景是由主试呈现的,而桑代克实验中的情景是由被试偶然发现的。前者可以说是古典的条件反射法,而后者则为工具或操作条件反射法的先驱。过去认为,古典条件反射只限于研究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射性反应,而工具条件反射则只研究与骨骼肌肉相联系的随意反应。但米勒等人通过反馈,成功地训练被试能控制自己的心率、肠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脑电的节律等等。

  华生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心理学研究的不是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研究心理学的目的是要预测行为,找出行为产生的规律并控制行为。他在实验室中研究的都是可以客观地加以观察的东西。他不要求人类被试观察自己的意识经验,而由主试设置实验条件,并在这种条件下观察被试的反应。他否认人类的本能,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条件反应。因此条件反射法就成为他进行心理实验的最重要的方法。

  传统的观点认为发生在头脑中的思维过程是难以观察和进行实验的。而华生则将思维看作是内部的言语运动,并通过记录正常人的喉头和舌的运动以及聋哑人手和手指的运动来观察思维过程。他虽然反对内省,但并不摒弃言语报告,认为这也是一种客观的行为。总之,他的实验方法是在控制条件下,观察被试的反应,并企图把复杂的行为分解成“刺激一反应”单元,在这一点上他并没有摆脱构造派元素主义的窠臼。

  韦特海默等人根据对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提出了知觉不是感觉元素的总和而是统一的整体的看法。这也就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格式塔这个概念不仅应用于感觉经验,也可以应用于学习记忆、思维等过程。总之,整体不是由个别元素决定的,而部分则是由整体的内在性质决定的。例如,一个由六个乐音组成的曲调,在一定条件下,改换另外六个乐音,仍可认出是这支曲子。也就是说我们认出那个曲调的根据,有比六个乐音的总和更多的东西,那就是各乐音之间的关系。只要这种关系不变就可以认出原来的曲调。为此格式塔学派的实验方法,就是企图在主试设置的情景下,发现知觉的结构原则。

  统计学方法在心理学上的应用开始于高尔顿关于个别差异的研究。后来瑟斯顿等人又发展了因素分析法。但统计法一直是与心理测验联系在一起的。心理测验基本上属于自然实验的范畴,与这里所讨论的狭义的实验方法不尽相同。把统计法应用于心理实验的设计是与费希尔的工作分不开的。费希尔发展了方差分析和使用小样本的方法,提出了虚无假设的概念和推论统计等。

  他的方法首先应用于生物学和农业的实验设计,后来才推广到心理实验设计上来。从此就把心理实验中控制其他因素只改变一个自变量的古典设计方法向前推进了一步,开始应用同时改变几个自变量的多因素设计法,并可获得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信息。

  随着电子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的实验装置和测量仪器日益精密,从而使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在客观性和准确性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并逐渐摆脱了不同心理学流派对实验方法的影响和束缚。通过与工程学的合作,将实验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系统,使设计的机器能较符合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将数学进一步应用于心理学,通过实验对人类行为作出量的假设以后,就可以制作数学模型,如根据概率论预测学习的数学模型,以及根据对落后儿童的实验研究所发展的注意的数学理论等等。控制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不仅使心理实验的数据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处理,而且对自动控制呈现刺激和记录反应提供了方便,为模拟复杂的心理过程,如问题解决等开辟了新的途径,进而发展了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心理学,并赋予学习记忆等以新的解释。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所争论的问题已不再是实验方法对心理学的研究是否适用,而是如何使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更加完善,如何用实验室中发现的心理学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18#
nvzhan 发表于 08-11-12 22:55: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提供的好资料
19#
 楼主| 海盗王 发表于 08-11-14 10:46:51 | 只看该作者
二、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一) 心理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实验法的概念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在实验法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地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地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2.实验法的特征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法的显著特点是:①要操纵或控制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②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③有严格的研究设计,包括被试选择、研究的测量和工具、实验程序、设计分析方法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3.实验法的分类

  根据心理学实验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可分为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根据实验中自变量的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等等。

  (二) 心理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1. 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对自变量方面的控制

  ①对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实验中规定操作性定义有很多好处,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②检查点的确定。心理学研究中的自变量,有些有质的区别,是连续的,例如不同的感觉通道,不同的学习方法等,这些不同的质就是不同的检查点,或称为实验处理。一般检查点确定在三到五个为宜。

  ③仪器的校准。实验中对仪器的控制要求是:仪器不仅能对自变量的操作达到严密准确,同时也应具有控制无关变量的能力。

  ④控制呈现刺激方式。包括呈现时间的长短、呈现的顺序、空间位置等,都应根据要求加以控制。

  2. 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因变量指标有:①准确性方面的指标,正确率;②速度或敏捷度方面的指标;③刺激的强度水平;④概率或频率;⑤反应的强度或力量等。

  对因变量方面的控制

  ①对反应规定操作定义。规定反应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便于数量化,但是同时要注意指标的单一性偏差。

  ②反应变量应具备的条件。实验中的反应指标一般需要具备几个特征:指标要具有有效性;要具有客观性;指标要能够数量化;指标要能够精确地、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

  ③反应指标的平衡。

  3. 无关变量及其控制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①对部分被试变量()及暂时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

   如指导语

   主试对被试的态度

   双盲实验

   实验组、控制组

   减少被试差异或扩大人数等。

  ②对环境变量及部分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

   消除无关环境变量

   保持无关变量恒定

   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结果的对照达到平衡的效果。

   随机化法。随机化分配被试,利用数学概率原理,从理论上使各个处理条件下的情况相似。达到平衡误差的目的。

   利用ABBA或者AB法平衡。采取抵消、循环法,利用实验顺序的变化抵消平衡实验误差。

   统计方法的运用。在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中充分考虑实验误差的影响。通过统计方法观察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
20#
 楼主| 海盗王 发表于 08-11-16 21:26:40 | 只看该作者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1. 操作定义及其特征、作用

  在研究中,对研究变量作出明确定义有两种方式:一是抽象定义,指对研究变量或指标本质的概括,以揭示其内涵,并将其与其他变量或指标区别开来;二是操作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说明。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作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陈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述的过程。

  实验中给出操作性定义有三个好处:①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路具体而清晰;②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③可以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2. 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在对自变量规定使用操作性定义时,要特别防止操作性定义单一性偏差,影响研究的构想效度。

  设计操作定义常见的方法有:①方法与程序描述法,即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给变量或指标下定义的一种方法,如“疲劳”可定义为连续工作8小时后个体存在的状态;②静态特征描述法,即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给变量下定义的一种方法,如“聪明”可定义为学识渊博、语言词汇量大、思维敏捷;③动态特征描述法,即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给变量下定义的一种方法,如“好学”可定义为经常上自习、进图书馆、进书店、看报纸和电视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6 10:28 , Processed in 0.0869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