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验心理学] 本周(11月10日-11月16日)题目,希望大家踊跃回答

  [复制链接]
31#
oceanie2012 发表于 08-12-10 19:51:13 | 只看该作者
我试下
自变量一个因素,实验处理水平三个 同样背景的同样时长的三段影片,影片中是A B两位青年男性,在年龄上不同,A大于B,AB的穿着 发型等都控制相同,
被试30人,随机单因素设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1组看只有A的影片,2组看只有B的影片,3组看有AB的影片,在同一时间内施测分别在三个相同的教室内测试,告知被试测试视力测试,实验结束后对被试做视力检查和一个问卷,问卷都是开放问题,所有被试的其他问题一样,除了这个问题,让被试判断影片中的年龄,开放回答,得到各组被试的平均年龄值,进行方差分析,各组的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若显著,再进行事后检验哪个显著。
32#
oceanie2012 发表于 08-12-10 20:12:2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差距了 原来t检验就可以啊 我的被试太少了 agrace和mini都写的很好噢 我好好学学

33#
livi915 发表于 08-12-11 13:37:08 | 只看该作者
看看答案的撒
34#
思祺 发表于 08-12-12 13:42:12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嘿嘿!!
35#
钟素素 发表于 09-1-8 14:01:38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借鉴一下
36#
xiaobu 发表于 09-1-8 17:31:31 | 只看该作者
俄……不会……
37#
amon 发表于 09-7-18 14:21:22 | 只看该作者
路过,学习了!
38#
sailluotuo 发表于 09-7-20 12:56:0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个题真的很宽....

无关变量的控制实在太多,实际上方差分析应该是无意义的(一般是最多3个自变量),虽然题目只要求一个\"对比\"

有人提到了被观察者要分年龄段之类我就不多说了,观察者的选取照理也要分类:年龄,性别,(认知)智力,甚至学院等等而且排除观察者认识被观察者...

如果观察者是男性,被观察者是女性这样会不会产生交互作用...因为有实验证明,男子在美女面前智力会降低的...(我承认我已经坏掉了)

而且观察时间,我看到有个回答是60秒,这也要分类吧,时间长短也产生很多变化...一般生活中面对面走过顶多10秒,60秒盯着人看那是猥琐了..

再联想一下,.这实验有没cross-culture影响..

说点有意义的,看被观察者照片会比观察和被观察更好更方便..
而且组内比组间设计要好,应为被试的个体差异不小,不可忽略(即使做了配对和随机),疲劳和序列效应之类比个体小...

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要做,可能会是多重回归模型,自变量过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多出这样题目让大家思考还真不错,可惜那时候我还没加入论坛...而且两个侠女的回答都不错,值得学习..

[ 本帖最后由 sailluotuo 于 2009-7-20 13:31 编辑 ]
39#
北之 发表于 09-7-20 17:46:49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是去年的题,没参与,补一下。我是个拜家仔呀,所以实验就不考虑成本了哈。可能草草的想了下,也有些问题和错误,不过错误是让人纠正的,所以觉得可以写出来大家批评批评。



1.课题与假设

1.1主题:个体年龄的评估的影响因素--对比效应
1.2假设:对比效应使得使年龄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2.实验设计

2.1实验设计:随机区组2因素被试间实验。
             自变量A--被观察对象情景;水平数=3,分别是年龄大者、年龄小者、两者同时出现;
             自变量B--被观察对象年龄差距。水平数=3,分别是3岁、年龄10岁、30岁;
             无关变量--被试对象的性别组合;区组数=3,分别是两女,一男一女,两男。

2.2被试:AB两因素共产生9种不同的处理,随机抽540个人(没钱的话270个也行,很穷很穷的话就54个吧),将540个人随机的分为三组,每组180人,分别随机的接收不同的的实验材料“两女,一男一女,两男”的处理,再将每组的180人随机的接收9种不同的自变量组合的处理,每20个人接收一种处理。

3.实验材料:两个被观察者年龄相差3岁、年龄10岁、30岁的成年人各3对,(其中女性与女性1对,女性与男性1对,男性与男性1对)事先录制视频,每对中年龄大者单独出现、年龄小者出现,两者同时出现共三段视频,每段视频为一个实验材料。共计实验材料3*(3+3+3)=27个,其中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男性与男性分别都有9个实验材料;要求每个实验材料视频时间为30秒,良好呈现单个个体或两个个体的脸部,身材以及整体轮廓。

4.额外变量的控制:
4.1采用完全随机的抽样和被试分派方式,保证被试理论上的同质,
4.2采用被试间实验,每个被试直接受一个实验处理,避免重复测量的误差;
4.2将被观察者的性别组合不同可能造成的效应通过区组提取出来;
4.3规定5秒时间用于估计性别,防止过短或过长的估计产生的其他的心理效应进而对评估的影响;
4.4事先告知年龄的相对关系,防止被试年龄的基本相对关系判断错误引起的实验数据无效。

5.实验过程:
5.1主试首先让不同区组的被试学习对应的性别组合的观察对象,告知哪个为年龄大者,哪个为年龄小者,但不告诉具体年龄;
5.2每个区组中的被试,根据不同的实验处理,观察对应的性别组合对象30秒后,5秒内估计并写下估计的年龄,当两个被观察对象同时出现时则10秒内同时评估并记录两者的年龄。


6.数据处理:
6.1数据初步的筛选与整理:剔除无效数据和极端数据;
6.2跟据实验目的,将一个实验数据,剥离成两个实验进行统计分析,单独估计年龄大的对应于同时估计两者时估计年龄大的成绩;单独估计年龄小的对应于同时估计两者时估计年龄小的成绩;
即把:
区组    A1B1  A1B2  A1B3  A2B1  A2B2  A2B3  A3B1  A3B2  A3B3
1             X        X        X       X         X         X       XX      XX      XX
2             X        X        X       X         X         X       XX      XX      XX
3             X        X        X       X         X         X       XX      XX      XX

剥离成
实验一:
区组    A1B1  A1B2  A1B3  A3B1  A3B2  A3B3
1             X        X        X       X        X        X
2             X        X        X       X        X        X
3             X        X        X       X        X        X
实验二:
区组    A2B1  A2B2  A2B3  A3B1  A3B2  A3B3
1             X        X        X       X        X        X
2             X        X        X       X        X        X
3             X        X        X       X        X        X

6.2分别计算两个实验的每个区组不同处理中的被试测量平均值,进行方差齐性检验F=SS大/SS小。
6.3进行方差分析,分别两个实验的方差分析,分解变异:SS总=SSA+SSB+SSAB+SS区组+SS残差

6.4描述统计结论以及讨论:
(1)A因素的主效应是否显著,即大者是否真的显得更大,小者是否真的显得更小,或者有部分正确,但不全是;
(2)B因素的主效应是否显著,即两个实验是否都表明评估的年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年龄的差距,若B因素不显著,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实验的内部效度;
(3)AB是否存在交互,即对于”大者更大,小者更小“的现象是否存受实际年龄的印象,或许,由于随着两个对比的被观察者的实际年龄差异的增加,大者更大或小者更小的现象会不显著,甚至出现相反的倾向;再或者,由于随着两个对比的被观察者的实际年龄差异的减小,这种假设的效应会因为相对年龄本身就十分难以判断而变得不显著,或无规律。
40#
 楼主| layman 发表于 09-7-20 19:40: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北之 于 2009-7-20 17:46 发表
好像是去年的题,没参与,补一下。我是个拜家仔呀,所以实验就不考虑成本了哈。可能草草的想了下,也有些问题和错误,不过错误是让人纠正的,所以觉得可以写出来大家批评批评。



1.课题与假设

1.1主题 ...


唯一的一个问题,B变量的水平数为什么这样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21 13:51 , Processed in 0.09021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