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政治资料(整理好的)

 关闭 [复制链接]
111#
bangming 发表于 08-12-13 13:20:0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终极预测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Ⅰ:2.“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心主义观点 3.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进步的尺度是客观的,综合性的,其中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
   A.文化的发展程度B.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程度 C.生产力的高度发展D.社会和谐的程度 5.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保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它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靠延长工作日和增加劳动时间的结果 B.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6.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Iv+m=Ⅱc  B. Iv+m>Ⅱc  C.Ⅰ﹙v+△v+m/x﹚=Ⅱ﹙c+△c﹚  D.Ⅰ﹙c+v+m﹚=Ⅰ﹙c+△c﹚+Ⅱ﹙c+△c﹚ 7.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C.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D.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B.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C.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D.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14.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战略思想是()  A.土地集中,发展现代农业   B.探索中国特色的土地私有化道路   C.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   D.把土地权益包括土地收益充分还给农民,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16. 本年度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上,讨论通过的最重要文件是()  A.《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   B.《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条例》  C.《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D.《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框架协议》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29.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我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的重点在()  A.转变政府职能   B.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C.倡导市场经济观念,促使人们按经济规律办事   D.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 三、分析题            34.阅读下列材料: (1)结合材料1,分析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结合材料2,简述社会发展“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会议认为,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奶制品市场混乱,监管机制存在漏洞,监管工作不力。 材料来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前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2)简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我们今天要怎样建设我们的党?要怎样才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摘自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1)结合材料1、2,分析为什么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2)结合材料3,简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2,分析如何坚持群众自治制度? (2)结合材料3,简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38.本题为选做题, 材料1:  影响俄格关系的有广泛的国家因素,即格鲁吉亚实际也是西方大国与俄罗斯博弈的“赌盘”。格鲁吉亚国家不大,但地缘政治十分重要,西方国家把它作为从南方挤压、遏制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基地,而失去了中东欧、巴尔干和波罗的海等传统势力范围的俄罗斯当然不会轻易让西方的如意算盘得逞。材料2: 俄罗斯总统普京1月23日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会见意大利总理普罗迪时说,俄罗斯主张建立平衡的多极化世界。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2,分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 (2)结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分析当今美俄关系。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简述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政治理论终极预测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Ⅰ 2.B。 3.C【解析】社会进步的尺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文化的发展程度,这是社会进步的综合性尺度。(2)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程度,这是社会进步的目标性尺度。(3)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最高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或根本性尺度。 5. D6. C 7.C10.C【解析】  以上四个选项如果从个别判断来说,都是正确的,但作为单项选择题的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较而言,C项的提法最标准,概括得最全面,所以选C。 11. A【解析】 党的基本路线指出我们奋斗的目标,基本纲领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展开。 14. D15. B16. B  【解析】时事题 二、选择题Ⅱ 20. ABC【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矛盾运动中对生产关系进行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还具有层次性,它不仅研究本质层次的即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层次的生产关系,也要研究经济运行层次即属于经济体制层次的生产关系。
24. CD【解析】 毛泽东思想是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年)得到多方面展开和系统总结而达到成熟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所做的报告。A、B两项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撰写的文献。
29. AD【解析】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一个新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第一,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的飞跃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第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最主要的是靠科学技术的力量。第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或主导要素。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2)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生产力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发展。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生产力的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生产力标准”的意义:“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的体现,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工作是非得失、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35.【答案要点】 (1)市场秩序是维系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制约。当前市场秩序中存在的问题:交易行为不规范,违规行为屡屡发生,特别是假冒伪劣、商标侵权、虚假广告问题突出,损害消费者利益、生产者利益,直接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存在地区封锁、部门垄断、人为分割市场的现象,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挥规模化、网络化、连锁化的现代流通方式,保证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培育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行为规范的市场主体;加强信用建设,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规范市场秩序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要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强化法治,从严监管,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衔接机制,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商品经济、优化资源配置、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需要。 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临着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第一,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的深层体制矛盾。第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市场经济是在经济活动当事人自主决策、自由交易的基础上,经过足够长时间的博弈而演变、发展起来的经济制度。因此,市场经济的成长、完善和成熟,是一个自然发育过程。在好的环境中,这个过程可能缩短,但不可能超越。第三,适应经济发展、科技革命和对外开放的变化而积极推进体制创新。 36.【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我国建设这项工程,有利条件有: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建党理论。特殊困难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理论准备不足;党时刻处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封建思想的遗毒对党的影响较深;共产国际的不适当干预和党内教条主义倾向都给党的建设带来特殊困难。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①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②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③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党的组织建设。④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注重党的作风建设。⑤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⑥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37.【答案要点】 (1)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扩大基层民主的重点,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
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必须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保证各方面自治活动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进行;必须适应实践发展的需求,不断扩大自治范围;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制;必须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必须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权益,建立健全与基层群众自治相适应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四大优势”: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能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进行,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并稳定有序地发展;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促进;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党对发展基层群众自治的认识,是与时俱进、逐步深化的;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基本是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单领域向多领域逐步推开的;基层群众自治的各项制度、法律和法规,是逐步健全的;人民群当家作主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的。 (2)政治体制的一般概念是指各种具体的政治制度,或是指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我国的政治体制,是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则:①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偏离这个方向。②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一定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环境基础之上并且适应这种欢迎而发展起来的。③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方针。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38.选做题Ⅰ【答案要点】(1)俄罗斯独立之初,一度奉行全面倒向西方的外交政策,以争取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然后调整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被称为“以西为主,东西兼顾”的外交或“双头鹰外交”。其总的目标是,复兴俄罗斯,重新确立俄的大国地位,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本国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普京上台以来,强调“务实外交”,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为俄罗斯国家复兴服务。在作法上重视“内部目标高于外部目标”;突出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经济色彩;强化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调整与大国的关系,特别是“9•11”事件后,与美国关系大为改善,并加入北约20国委员会,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视独联体为“战略利益范围”,把同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绝对优先方面”;加强与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关系。经过几年的努力,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大国地位有所恢复,俄罗斯将是构筑未来多极化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 梅德韦杰夫当任总统后,指出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为:俄罗斯不会再把与西方建立联盟作为惟一优先方向,而会重视与其他大国发展关系,并重点进行经济扩张。(2)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是称霸世界,是维护和扩大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战略虽常有变化,但称霸世界的目标始终没有变。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提出面向新世纪的“参与扩张战略”。先后提出美国外交的三项指导原则,即经济安全、军事实力和民主人权,以及“参与和扩展战略”,其核心是确保21世纪仍是美国世纪,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2001年小布什上台以来,奉行单边主义,追求单极世界;“9•11”事件后,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主要战略任务,把防止美国本土遭受袭击作为首要目标,并以各国对此的态度作为判断敌友的标准,被称为“布什主义”;提出“进攻性防御”和“先发制人”战略,并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观。 当今美俄之间必将围绕各自外交政策与国家发展战略处理相互关系,双方会在一些方面如反恐、应对全球问题等领域存在合作,但在更多方面存在竞争甚至对抗。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必然极力推进北约东扩,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打压俄罗斯,而俄罗斯为维护其刚刚复苏的世界经济、政治大国地位与影响,必然会与美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对抗。但无论如何,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前进,美俄关系不会再回到美苏争霸的冷战时代的两极战略格局。 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也是邓小平理论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①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它主要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②从深度上看,我国的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作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③从广度上看,改革要触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改革一个陈旧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④从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上讲,改革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其宏伟和艰巨不亚于建立一个新中国。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①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②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③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来看: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深化改革必将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得好则会有力地支持改革,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来看:只有通过改革加快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突出矛盾,求得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保持稳定则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要条件,国家一乱则一事无成。
112#
zyszyqzyx 发表于 08-12-13 13:23: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113#
zhaojianchenl 发表于 08-12-13 13:25: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好人一生平安!!
114#
bangming 发表于 08-12-13 13:37:2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
一、选择题Ⅰ: 2.有人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不变论C.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法D.揭示了事物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属于外因论6. 某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4/1,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其剩余价值率是( )A.20% B.80% C.100% D.120% 7. 在我国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
  C.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9.在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的思想是( )
  A.强调从思想上建党 B.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C.强调党的纪律原则 D.强调党的作风建设
  10.在抗战时期针对王明的新投降主义和单纯依赖外援的错误倾向,毛泽东指出把抗战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12.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有配套的改革,在上层建筑领域中( )
  A.要搞好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B.要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C.要打破各种形式的垄断,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D.要建立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16. 由于内外经济环境的趋于严峻,奥运会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是( )
  A.保发展 B. 稳物价 C. 控总量 D. 促平衡
二、选择题Ⅱ:  1.不属于或不一定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说或派别的有( )
  A.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学说 B.承认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学说 C.承认世界可知性的学说 D.承认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 2.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尊重规律为借口,不敢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 ) A.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 B.贬低或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犯了机械决定论的错误 D.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10.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 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1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有
  A.“爱国一家”、“ 爱国不分先后” B.“ 以诚相见”﹑“ 来去自由”
  C.“一纲四目” D.“第三次国共合作”
  12.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是(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是邓小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
  B.1982年十二大到1987年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C.1987年十三大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和1992年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D.1987年十三大到1997年十五大是邓小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
  15. 为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的具体要求是( ) A.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B.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C.收入分配消费相协调 D.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17.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农村改革的重要性,指出( )A.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B.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C.农业的小康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D.农村社会和谐仍然是我国和谐社会的根本 三、分析题: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2:
  汶川大地震以来,有些人不断质问:这次大地震,为什么没能事先预报?有人声称,早就有人预测出了汶川大地震;也有人声称,对震前某些异常现象的失查是一种失职。一时间,地震科学工作者背负了巨大压力。不可否认,地震预测仍是世界性难题。科学家认为,地球内部“不可入”,人类目前尚不能深入到高温、高压状态的地球内部设置仪器对震源进行直接观测;大地震发生概率小、复发间隔时间长,作为科学研究,取得足够的研究样本比较困难;另外,地震先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震预测。材料3:
  这次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重大阶段性胜利,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英雄凯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2,根据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哲学原理分析应如何正确认识地震预报。2、简述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35、阅读下列材料:摘自中国《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
  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2、简述在所有制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6、: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什么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2、分析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
  37、阅读下列材料: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
  1、结合材料1,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结合材料2、3,依据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理论观点分析如何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38.本题为选做题, 选做题Ⅰ:阅读下列材料:1、结合材料1、2,简述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的观点。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前大国关系。选做题Ⅱ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2、简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答案:一、选择题Ⅰ 2.C3. D【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说社会、国家、制度等一切理论观念都在只有理解了产生这些观念的物质条件前提下才能被理解。其暗含的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明确地把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作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意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来源,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具有发展的相对独立性。6. C【解析】 资本有机构成可用C∶V表示。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4/1。因此,资本的有机构成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C∶V=4∶1,即C=4V。又由C+V=100(万元),可以计算出:C=80(万元),V=20(万元)。由试题得知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因此可以得出不变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为120-100=20(万元)。再根据剩余价值率M’=M/V=20/20=100%,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7. B  9.D  10. C  12. B   16. A【解析】 时事题二、选择题Ⅱ 1.A B C D【解析】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学说是一元论,但不一定是唯物主义,也可能是唯心主义。承认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不仅不是唯物主义,最终反而倒向唯心主义。承认世界可知性的学说,是可知论,既有唯物主义的,也有唯心主义的。承认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也不一定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也可以坚持辩证法。2.B C D 3. A B C【解析】 这一观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要求人类必须树立生态意识,必须把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放到一个更广泛的系统——生态系统中去考察,而不是人为地将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社会的短暂发展。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其造成的严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反面证明了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 A B C D 【解析】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1956年的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作了探索,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政策思想。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邓子恢提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思想。因此本题所有备选项均应入选.11. A B C D12. A B C   15. A B D【解析】 时事题16. B C D 【解析】 时事题17. A B【解析】 时事题三、分析题34、【答案要点】1、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1)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2)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目前,地震预报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还以一个难题,人们对它知之甚少,相信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地震的认识也必然会不断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从而揭示地震的规律,更好的为指导人类的防震减灾服务。 2、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35、【答案要点】 1、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改革理论探索中我国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探索和积极推进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其中,以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能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盘活国有资产,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率,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展混合所有的股份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营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具有独特功能的产权组织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也表明我国公有制找到了一个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和表现。(1)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按照社会整体利益配置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保证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2)公有制是主体地位的表现。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提高,数量优势才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才能保持自身的优势。36、【答案要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的宏观必然性是从以下方面反映出来的:第一,国家的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四,中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已经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第五,经过三年实践,党中央已经积累了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第六,国际环境和苏联过渡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也对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了重要影响。2、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主要经验有: (1)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国家实行赎买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地逐步地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我国对官僚资本主义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2)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3)保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不剥夺其政治权利。在改造资本主义的同时,给资本家出路,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逐步把资本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4)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历史性胜利。在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37、【答案要点】1、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即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之间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2、人类社会发展既是客观历史演进的过程,又是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社会发展的程度最终是通过人的发展程度来衡量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的。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历史观,它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作为价值观,它强调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又要确立和运用人的尺度,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 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因此,我们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38选做题Ⅰ【答案要点】1、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多极化趋势无论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这是因为: 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第三,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四,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欧盟一体化使欧盟的力量壮大;日本加速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俄罗斯虽丧失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不失为世界强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大大增强。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2、当前,大国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表现在:(1)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国关系发生深刻调整:①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重;②首脑外交频繁,纷纷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③调整与中国的关系,也成为大国关系调整的重要方面。(2)大国关系调整的基本特征: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②求同存异,发展合作;③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3)大国关系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①大国关系的调整,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既是世界多极化的一种表现,又推动着多极化的发展。②大国关系仍在调整中,大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冲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还没有退出舞台,这说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鉴于我国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进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体内容是:(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115#
bangming 发表于 08-12-13 13:38:3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
一、选择题Ⅰ: 2.有人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不变论C.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法D.揭示了事物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属于外因论6. 某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4/1,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其剩余价值率是( )A.20% B.80% C.100% D.120% 7. 在我国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
  C.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9.在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的思想是( )
  A.强调从思想上建党 B.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C.强调党的纪律原则 D.强调党的作风建设
  10.在抗战时期针对王明的新投降主义和单纯依赖外援的错误倾向,毛泽东指出把抗战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12.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有配套的改革,在上层建筑领域中( )
  A.要搞好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B.要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C.要打破各种形式的垄断,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D.要建立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16. 由于内外经济环境的趋于严峻,奥运会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是( )
  A.保发展 B. 稳物价 C. 控总量 D. 促平衡
二、选择题Ⅱ:  1.不属于或不一定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说或派别的有( )
  A.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学说 B.承认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学说 C.承认世界可知性的学说 D.承认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 2.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尊重规律为借口,不敢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 ) A.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 B.贬低或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犯了机械决定论的错误 D.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10.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 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1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有
  A.“爱国一家”、“ 爱国不分先后” B.“ 以诚相见”﹑“ 来去自由”
  C.“一纲四目” D.“第三次国共合作”
  12.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是(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是邓小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
  B.1982年十二大到1987年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C.1987年十三大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和1992年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D.1987年十三大到1997年十五大是邓小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
  15. 为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的具体要求是( ) A.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B.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C.收入分配消费相协调 D.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17.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农村改革的重要性,指出( )A.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B.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C.农业的小康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D.农村社会和谐仍然是我国和谐社会的根本 三、分析题: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2:
  汶川大地震以来,有些人不断质问:这次大地震,为什么没能事先预报?有人声称,早就有人预测出了汶川大地震;也有人声称,对震前某些异常现象的失查是一种失职。一时间,地震科学工作者背负了巨大压力。不可否认,地震预测仍是世界性难题。科学家认为,地球内部“不可入”,人类目前尚不能深入到高温、高压状态的地球内部设置仪器对震源进行直接观测;大地震发生概率小、复发间隔时间长,作为科学研究,取得足够的研究样本比较困难;另外,地震先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震预测。材料3:
  这次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重大阶段性胜利,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英雄凯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2,根据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哲学原理分析应如何正确认识地震预报。2、简述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35、阅读下列材料:摘自中国《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
  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2、简述在所有制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6、: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什么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2、分析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
  37、阅读下列材料: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
  1、结合材料1,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结合材料2、3,依据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理论观点分析如何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38.本题为选做题, 选做题Ⅰ:阅读下列材料:1、结合材料1、2,简述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的观点。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前大国关系。选做题Ⅱ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2、简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答案:一、选择题Ⅰ 2.C3. D【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说社会、国家、制度等一切理论观念都在只有理解了产生这些观念的物质条件前提下才能被理解。其暗含的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明确地把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作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意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来源,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具有发展的相对独立性。6. C【解析】 资本有机构成可用C∶V表示。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4/1。因此,资本的有机构成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C∶V=4∶1,即C=4V。又由C+V=100(万元),可以计算出:C=80(万元),V=20(万元)。由试题得知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因此可以得出不变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为120-100=20(万元)。再根据剩余价值率M’=M/V=20/20=100%,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7. B  9.D  10. C  12. B   16. A【解析】 时事题二、选择题Ⅱ 1.A B C D【解析】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学说是一元论,但不一定是唯物主义,也可能是唯心主义。承认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不仅不是唯物主义,最终反而倒向唯心主义。承认世界可知性的学说,是可知论,既有唯物主义的,也有唯心主义的。承认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也不一定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也可以坚持辩证法。2.B C D 3. A B C【解析】 这一观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要求人类必须树立生态意识,必须把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放到一个更广泛的系统——生态系统中去考察,而不是人为地将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社会的短暂发展。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其造成的严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反面证明了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 A B C D 【解析】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1956年的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作了探索,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政策思想。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邓子恢提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思想。因此本题所有备选项均应入选.11. A B C D12. A B C   15. A B D【解析】 时事题16. B C D 【解析】 时事题17. A B【解析】 时事题三、分析题34、【答案要点】1、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1)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2)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目前,地震预报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还以一个难题,人们对它知之甚少,相信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地震的认识也必然会不断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从而揭示地震的规律,更好的为指导人类的防震减灾服务。 2、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35、【答案要点】 1、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改革理论探索中我国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探索和积极推进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其中,以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能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盘活国有资产,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率,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展混合所有的股份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营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具有独特功能的产权组织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也表明我国公有制找到了一个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和表现。(1)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按照社会整体利益配置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保证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2)公有制是主体地位的表现。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提高,数量优势才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才能保持自身的优势。36、【答案要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的宏观必然性是从以下方面反映出来的:第一,国家的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四,中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已经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第五,经过三年实践,党中央已经积累了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第六,国际环境和苏联过渡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也对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了重要影响。2、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主要经验有: (1)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国家实行赎买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地逐步地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我国对官僚资本主义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2)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3)保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不剥夺其政治权利。在改造资本主义的同时,给资本家出路,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逐步把资本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4)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历史性胜利。在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37、【答案要点】1、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即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之间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2、人类社会发展既是客观历史演进的过程,又是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社会发展的程度最终是通过人的发展程度来衡量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的。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历史观,它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作为价值观,它强调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又要确立和运用人的尺度,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 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因此,我们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38选做题Ⅰ【答案要点】1、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多极化趋势无论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这是因为: 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第三,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四,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欧盟一体化使欧盟的力量壮大;日本加速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俄罗斯虽丧失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不失为世界强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大大增强。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2、当前,大国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表现在:(1)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国关系发生深刻调整:①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重;②首脑外交频繁,纷纷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③调整与中国的关系,也成为大国关系调整的重要方面。(2)大国关系调整的基本特征: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②求同存异,发展合作;③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3)大国关系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①大国关系的调整,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既是世界多极化的一种表现,又推动着多极化的发展。②大国关系仍在调整中,大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冲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还没有退出舞台,这说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鉴于我国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进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体内容是:(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116#
bangming 发表于 08-12-13 13:40:1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
一、选择题Ⅰ: 2.有人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不变论C.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法D.揭示了事物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属于外因论6. 某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4/1,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其剩余价值率是( )A.20% B.80% C.100% D.120% 7. 在我国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
  C.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9.在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的思想是( )
  A.强调从思想上建党 B.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C.强调党的纪律原则 D.强调党的作风建设
  10.在抗战时期针对王明的新投降主义和单纯依赖外援的错误倾向,毛泽东指出把抗战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12.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有配套的改革,在上层建筑领域中( )
  A.要搞好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B.要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C.要打破各种形式的垄断,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D.要建立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16. 由于内外经济环境的趋于严峻,奥运会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是( )
  A.保发展 B. 稳物价 C. 控总量 D. 促平衡
二、选择题Ⅱ:  1.不属于或不一定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说或派别的有( )
  A.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学说 B.承认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学说 C.承认世界可知性的学说 D.承认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 2.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尊重规律为借口,不敢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 ) A.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 B.贬低或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犯了机械决定论的错误 D.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10.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 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1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有
  A.“爱国一家”、“ 爱国不分先后” B.“ 以诚相见”﹑“ 来去自由”
  C.“一纲四目” D.“第三次国共合作”
  12.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是(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是邓小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
  B.1982年十二大到1987年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C.1987年十三大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和1992年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D.1987年十三大到1997年十五大是邓小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
  15. 为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的具体要求是( ) A.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B.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C.收入分配消费相协调 D.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17.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农村改革的重要性,指出( )A.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B.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C.农业的小康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D.农村社会和谐仍然是我国和谐社会的根本 三、分析题: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2:
  汶川大地震以来,有些人不断质问:这次大地震,为什么没能事先预报?有人声称,早就有人预测出了汶川大地震;也有人声称,对震前某些异常现象的失查是一种失职。一时间,地震科学工作者背负了巨大压力。不可否认,地震预测仍是世界性难题。科学家认为,地球内部“不可入”,人类目前尚不能深入到高温、高压状态的地球内部设置仪器对震源进行直接观测;大地震发生概率小、复发间隔时间长,作为科学研究,取得足够的研究样本比较困难;另外,地震先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震预测。材料3:
  这次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重大阶段性胜利,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英雄凯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2,根据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哲学原理分析应如何正确认识地震预报。2、简述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35、阅读下列材料:摘自中国《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
  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2、简述在所有制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6、: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什么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2、分析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
  37、阅读下列材料: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
  1、结合材料1,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结合材料2、3,依据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理论观点分析如何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38.本题为选做题, 选做题Ⅰ:阅读下列材料:1、结合材料1、2,简述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的观点。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前大国关系。选做题Ⅱ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2、简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答案:一、选择题Ⅰ 2.C3. D【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说社会、国家、制度等一切理论观念都在只有理解了产生这些观念的物质条件前提下才能被理解。其暗含的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明确地把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作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意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来源,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具有发展的相对独立性。6. C【解析】 资本有机构成可用C∶V表示。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4/1。因此,资本的有机构成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C∶V=4∶1,即C=4V。又由C+V=100(万元),可以计算出:C=80(万元),V=20(万元)。由试题得知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因此可以得出不变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为120-100=20(万元)。再根据剩余价值率M’=M/V=20/20=100%,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7. B  9.D  10. C  12. B   16. A【解析】 时事题二、选择题Ⅱ 1.A B C D【解析】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学说是一元论,但不一定是唯物主义,也可能是唯心主义。承认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不仅不是唯物主义,最终反而倒向唯心主义。承认世界可知性的学说,是可知论,既有唯物主义的,也有唯心主义的。承认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也不一定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也可以坚持辩证法。2.B C D 3. A B C【解析】 这一观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要求人类必须树立生态意识,必须把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放到一个更广泛的系统——生态系统中去考察,而不是人为地将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社会的短暂发展。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其造成的严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反面证明了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 A B C D 【解析】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1956年的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作了探索,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政策思想。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邓子恢提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思想。因此本题所有备选项均应入选.11. A B C D12. A B C   15. A B D【解析】 时事题16. B C D 【解析】 时事题17. A B【解析】 时事题三、分析题34、【答案要点】1、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1)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2)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目前,地震预报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还以一个难题,人们对它知之甚少,相信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地震的认识也必然会不断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从而揭示地震的规律,更好的为指导人类的防震减灾服务。 2、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35、【答案要点】 1、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改革理论探索中我国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探索和积极推进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其中,以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能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盘活国有资产,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率,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展混合所有的股份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营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具有独特功能的产权组织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也表明我国公有制找到了一个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和表现。(1)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按照社会整体利益配置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保证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2)公有制是主体地位的表现。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提高,数量优势才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才能保持自身的优势。36、【答案要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的宏观必然性是从以下方面反映出来的:第一,国家的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四,中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已经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第五,经过三年实践,党中央已经积累了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第六,国际环境和苏联过渡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也对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了重要影响。2、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主要经验有: (1)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国家实行赎买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地逐步地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我国对官僚资本主义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2)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3)保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不剥夺其政治权利。在改造资本主义的同时,给资本家出路,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逐步把资本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4)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历史性胜利。在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37、【答案要点】1、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即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之间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2、人类社会发展既是客观历史演进的过程,又是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社会发展的程度最终是通过人的发展程度来衡量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的。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历史观,它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作为价值观,它强调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又要确立和运用人的尺度,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 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因此,我们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38选做题Ⅰ【答案要点】1、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多极化趋势无论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这是因为: 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第三,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四,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欧盟一体化使欧盟的力量壮大;日本加速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俄罗斯虽丧失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不失为世界强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大大增强。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2、当前,大国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表现在:(1)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国关系发生深刻调整:①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重;②首脑外交频繁,纷纷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③调整与中国的关系,也成为大国关系调整的重要方面。(2)大国关系调整的基本特征: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②求同存异,发展合作;③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3)大国关系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①大国关系的调整,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既是世界多极化的一种表现,又推动着多极化的发展。②大国关系仍在调整中,大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冲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还没有退出舞台,这说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鉴于我国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进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体内容是:(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117#
99805 发表于 08-12-13 13:42:41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考元,太麻烦,谁知道如何争

没有考元,太麻烦,谁知道如何争
118#
99805 发表于 08-12-13 13:45:0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考元,太麻烦,谁知道如何争

没有考元,太麻烦,谁知道如何争
119#
dyx8705 发表于 08-12-13 14:20:4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需要,谢谢楼主
120#
fhy0422 发表于 08-12-13 14:44:03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下不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6 10:06 , Processed in 0.13280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