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告学——2004年综合考试题目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aplerain 发表于 06-4-11 11:5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ample TextSample Text
一、        专业词语解释
1、        小品文
2、        敦煌变文
3、        汉语规范化
4、        丝绸之路
5、        洋务运动
6、        列夫。托尔斯泰
二、        填空题
1、        鲁迅先生从191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到1936年逝世所发表的作品,先后结集出版了历史小说《故事新编》和()等3部小说集,()、()等17部杂文集和散文诗集()、回忆散文集(),以及收在《集外集》等中的大量旧体诗。此外还出版了()、()两部文学史著作,辑录校勘了18种古籍,翻译了大量国外文学作品和论著。(小说、杂文集随意选填)
2、        我国古代文学代有新形式出现,如汉魏时期的()小说和《世说新语》一类的()小说,唐代的()和敦煌变文,宋代的()和笔记小说,元代的曲和(),明代的拟话本和长篇()小说。
3、        我国古代境内少数民族除各自的名称外,文字记载中还有按居住地域方位设定的泛称,如南()、北()、东()、西()。
4、        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主要有始于北魏、终于唐代的租庸调制、唐代的()、明代的()和清代的(),呈现了由力役、实物向货币地租和由人丁税向()转变的趋势。
5、        在我国2000来的封建社会中,国家统一是主流,但也有过分裂的时期,这些分裂时期就是()、()、()、北宋与辽、西夏和()同金的对立。
6、        由于农耕地区的阶级分化较快,也较早出现了公共权力,诞生了文明。从公元前第4千纪后期开始,世界先后出现了四大文明,这就是西亚两河流域的()、尼罗河流域的()、印度河流域的()和黄河流域的()。
三、        选择
1、        在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有两个文学流派(团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是
A以柳亚子为首的南社B由郑振铎、茅盾发起的成立的文学研究会C以徐志摩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及由郭沫若、成仿吾等组成的创造社,A以蒋光慈为首的普罗文学B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作家联盟。
2、        请确认下列作家和作品的对应关系。
A屈原B庄周C郦道元D曹丕E嵇康F阮籍G陶渊明I洛宾王J柳宗元K王安石L李贽
M袁宏道
A《离骚》b《钱神论》c《陈情表》d《运命论》e《游褒禅山记》f《与山巨源绝交书》g《焚书》h《洛阳伽蓝记》i《讨武瞾檄》j《非有先生传》k《文赋》l《封建论》
3在二十四史中,A《春秋》B《资治通鉴》C《史记》属于通史,其余的均可称为断代史;在断代史中,有两个朝代各有两部史书,这就是A新旧《唐书》和新旧《五代史》B前后《汉书》和前后《宋史》C新旧《明史》和新旧《清史》;有三部是同时记载几个政权的断代史,除《三国志》外,其余两部与有关政权的独立史书并存,它们就是A《汉书》和《后汉书》B《北史》和《南史》C《明史》和《南明史》。
3、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有三个王朝因不同原因一度中断统治,历史上分别称为西汉和东汉、西晋和东晋、北宋和南宋。其中主要因农民起义而发生这种变化的是A西汉和东汉B西晋和东晋C北宋和南宋;主要因外族入侵而发生变化的是A西汉和东汉B西晋和东晋C北宋和南宋

[ 本帖最后由 maplerain 于 2006-4-14 06:52 PM 编辑 ]
沙发
 楼主| maplerain 发表于 06-4-11 11:51:22 | 只看该作者

四、 问答题

四、        问答题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文艺理论著作?
2、        略述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解放区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3、        如何看待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初统一台湾的历史意义?
4、        何谓“改土归流”?有什么积极意义?
5、        下面是明末张岱的《夜航船序》,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完成三个问题。
[明]张岱《夜航船序》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纳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不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穀、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①末段加标点。
②解释词语
学问名理——
错落——
孰甚——
八越——
两脚书厨——
目不识丁——
信如此言——
拳足——
③写一则读后感。
五、        政论写作
1、        题目:也说强化对权力的监督
2、        写作要求:a可自定主题,而以“也说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作为副题
b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
c力求论点集中、中肯、有新意,文字简洁、生动。
D篇幅1200左右,多余1400或少于800适当扣分
E字迹清楚,最好用深色笔书写
3、        背景材料
据新华社先后报道,从今年4月25日到10月28日,有三个正省级腐败高官被中央纪委查处。他们是贵州原省委书记刘方仁、河北原省委书记程维高、黑龙江原省长、国土资源部长田凤山。
四川省简阳市案发,11个市委“进去”8个,7个正副市长“进去”3个;慕马案发,沈阳市就有17个“一把手卷入其中”。安徽原副省长王怀忠被捕后两个月内供出的官员已有160多名。程维高一手提拔的李真贪污、受贿被揭露后、检察机关共查处的涉案官员多达47仁,其中包括8名厅级、14名处级干部;他直接管辖的河北国税系统还有近40仁受到法纪、政纪的处分。……“一把手”犯案的连锁反应,是否证明了“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这一论断呢?
板凳
 楼主| maplerain 发表于 06-4-11 11:51:48 | 只看该作者

2004年综合考试

2004年综合考试
一、        专业词语解释
1、        小品文
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文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

  小品文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现在的小品文因内容的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

  小品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小品文中的讽刺小品,就是用幽默讽刺笔调,批判错误思想,抨击腐朽事物的杂文
2、 敦煌变文

变文是唐代产生的一种边说边唱、用来宣讲佛教神异故事的文体。也称“变”。是唐代通俗文学形式之一。形式一般是散、韵结合,混为一体。长期以来,这种文学样式一直湮没无闻,直到清光绪年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了大批手抄写本变文,即敦煌变文,它是研究变文的珍贵资料。其故事曲折生动,富于想象,在民间甚为流行。韵散相间的形式对宋元时期的词话、杂剧、南戏等都产生过
3、 汉语规范化

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①                 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②                 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③                 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

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工作对于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交际职能有极大的作用。如果普通话的规范不够明确,就回给科学的发展、文化的提高、教育的普及带来不利的影响。现在普通话已经成为我国各兄弟民族间的互相交际的语言,也是国际间重要的通用语言之一,如果它本身没有更加明确的一致的规范,也会给各兄弟民族和人民和外国人学习汉语带来困难。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语言的规范化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为,如果用语音直接输入电子计算机,这种语音必须是规范的语音;如果用书面的语言材料输入电子计算机,这种书面的材料也必须是规范化的。否则机器对语言进行自动化加工,就会发生困难。所以进行现代汉语规范花的工作无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当然也是汉语健康发展的需要。

3、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的要求

作为普通话规范标准的北京语音,是指北京话的语音系统,即北京话的声、韵、调系统,而不是说,所有的北京字音都是标准音。如北京话中的土音成分不能作为标准音,异读词如果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也不能作为标准音,北京话中的轻声、儿化词如果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也不能作为语音规范的标准。

4、汉字的标准化,就是在对现代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使现代通用汉字做到“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3、词汇的规范包括词义的规范和对新造词的规范。

对词义的规范:要判定一个词义变易现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属于“发展”这一总方向的,还是属于个人的误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考察。第一,考察这个变易产生的原因,是否符合表达性、经济性、系统性这三条原则中的一条。如果符合,可能是积极的,反之则可能是消极的。第二,考察这个变异是否符合词义演变的条件。词义演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引申演变,这就要看新旧义之间是否有内在的关系;一种是非引申演变,这就要看这个变易是否有一定的“可懂度”。

对新造词的规范:

(1)必须符合交际的需要。如果在现有的词汇已能表达要表达的意思,就没有必要再造新词。

(2)必须符合构词的规则。

如果不符合以上两条,那就是生造词。
地板
 楼主| maplerain 发表于 06-4-11 11:52:10 | 只看该作者

4 丝绸之路,

4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从长安(今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信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信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最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他们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5洋务运动

清朝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等多方面的活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懮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经过四年的酝酿和争论﹐决定“两害相权取其轻”﹐首先把“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和捻军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被认为是“肢体之患”的外国侵略。为此﹐它开始实行“自强新政”﹐主要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在这方面﹐以对外国侵略者退让妥协的策略﹐争取其军事上的支持﹐加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军事力量。当时主张办“洋务”的一批贵族和官僚﹐被称为“洋务派”。其中主要人物﹐在中央有奕欣﹑桂良﹑文祥﹐在地方官僚中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了适应形势需要﹐1861年清政府成立了以奕欣为首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办理外交事务为主﹐同时办理以“自强”﹑“求富”为内容的洋务活动。
6、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1828年9月出生在图拉省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早年父母先后去世。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
    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
    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等。
    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
    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 1877)。
    70年代未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
    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哈泽•穆拉特》(1904)、《舞会之后》(1911)、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活尸》(1911)等。
    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5#
 楼主| maplerain 发表于 06-4-11 11:52:38 | 只看该作者

二、 填空题

二、        填空题
1、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2

2、        我国古代文学代有新形式出现,如汉魏时期的(志人)小说和《世说新语》一类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和敦煌变文,宋代的(话本)和笔记小说,元代的曲和(杂剧),明代的拟话本和长篇(章回)小说。
3

3、        我国古代境内少数民族除各自的名称外,文字记载中还有按居住地域方位设定的泛称,如南(蛮)、北(氐)、东(夷)、西(戎)。
4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内容

  ①以人口为依据的人头税和以人丁为依据的丁税。

  ②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③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田租)。

  ④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兵役和其他苛捐杂税。
 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①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国家法律规定把公田交给耕者,\"履亩而税\",即是承认了耕者对所耕土地的私有权。

  ②编户制度: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编人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有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口税)、徭役、兵役等。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代役税)很重。

  ③租调制:西晋的占田法内容包括\"户调制\",规定每户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帛。北魏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石、调帛或布1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

  ④租庸调制: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

  ⑤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客,以当时的居住地,编人户籍;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凋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两税法的作用在于:一、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二、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三、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⑦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鉴于赋役沉重,农民铤而走险的历史教训,改革赋役制度,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这就大大增加了赋税中的货币比重。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役归于地\"\"量地计丁\",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⑧摊丁入亩:171 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时又推行\"摊丁人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的地丁银。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人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重点提示】赋税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势:①由向国王的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②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的变化;③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名目和手续的简化;④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5 6

5、        在我国2000来的封建社会中,国家统一是主流,但也有过分裂的时期,这些分裂时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北宋与辽、西夏和(南宋)同金的对立。
6、        由于农耕地区的阶级分化较快,也较早出现了公共权力,诞生了文明。从公元前第4千纪后期开始,世界先后出现了四大文明,这就是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和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
6#
 楼主| maplerain 发表于 06-4-11 11:53:07 | 只看该作者

三、 选择(略)

三、 选择(略)

题都很容易,且重复往年真题,故略去!
四、 问答题

四、        问答题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文艺理论著作?
曹丕《典论•论文》
《典论》是曹丕的学术专著,作于他做太子时期。全书已不传,今只存《论文》和《自叙》二篇。《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的一篇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篇制虽短,但已涉及了文学理论批评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关于文学的作用,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充分肯定了文学的价值和文学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提出了“文气说”。认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所谓“气”,指的是作家的气质、才性及其在文章中的表现。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是文艺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曹丕最早触及这一问题,指出文章不同的风格源于作家具有不同的“气”,这是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三是提出了文体论。首先区分了不同文体的特征:“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一划分方法虽比较粗疏,但大体划定了后世通行的广义的文学的范围。而其中特别标举的“诗赋欲丽”的主张,强调了文学对华丽形式的要求,既是曹丕本人诗赋实践的理论反映,也代表了建安文人共同的文学观念。

    四是关于文学批评。阐明了文人之间的关系,认为由于各种文体特点不同,除少数通才能备其体,一般说来作家不能兼擅,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批评了“文人相轻”的古来陋习和“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等文坛不良风气。对\"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给予恰如其份的评价。

    全文说理与抒情融合,极富感染力。不仅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到推动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
陆机《文赋》

陆机的《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又一篇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著,着重阐述创作论。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陆机认为构思是创作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作家构思,必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构思中要有想象,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善于捕捉客观世界的形象诉诸文字。

    《文赋》把文章分为十类,其中就诗赋特征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较之《典论•论文》“诗赋欲丽”的论点,更为明确而具体,强调了文学中情与美并重的重要意义,这反映出魏晋以后诗赋写作风格的新趋势,也表明晋代作家对文学特性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准。

    陆机提倡文艺的创新,希望作家的创作有新的思想和境界:“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遣词造句要讲求完美,但应以意为主,即“理扶质以主干,文垂条而结繁”,只有用思想做主干,文采才能繁茂。

    《文赋》还涉及到文学的体裁风格、功能作用等理论问题。此外,还探讨了创作过程中应注意和避免的一些弊端,如讲求熔裁,善用警句。不要重辞轻情,内容空洞,迎合时尚,格调卑下等。

    除陆机《文赋》,晋人的文学批评论著还有挚虞《文章流别论》,葛洪《抱朴子•外篇》中也有不少涉及文学理论的内容。
刘勰《文心雕龙》
刘勰(465?—520?)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终身未娶。依附和尚僧祐十余年,晚年出家为僧,法名慧地。笃志好学,博通儒学和佛教经纶,又擅长骈文。《文心雕龙》这部集大成的文学理论著作约成书于南齐末年。

    《文心雕龙》共五十篇。最后一篇为全书的自序,说明自己创作这部书的目的和部署的意图。按《序志》的说明,全书可分为上、下两编。前二十五篇为上编,主要论述文学的基本问题及各种不同文体的历史发展状况;后二十五篇为下编,着重论述有关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的历史发展、作家的才能与修养等理论问题。全书精心结撰,组织严密,自成系统,体大思精。

    《文心雕龙》是在儒、道、佛三家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熏陶下产生的一部文艺理论巨著,它不仅全面地总结了齐梁以前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的经验和成果,而且创造性地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和主张。如论文学的发展,提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时序》)的观点;论文学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提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同上)的著名论断;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反对“为文而造情”,主张“为情而造文”(《情采》);论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才性的关系,提出影响作家个性有四方面因素,即才、气、学、习;论文学鉴赏的方法,提出“博观”的主张:“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知音》)书中对历代文学风格及作家风格的论述尤为精彩,如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词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明诗》)极为精练准确地概括了刘宋时期的诗风,屡为后人所征引。此外,《文心雕龙》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美学范畴与文学理论概念,如“神思”、“隐秀”、“虚静”、“风骨”、“通变”、“奇正”、“体势”等。

    《文心雕龙》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既有源远流长、丰富灿烂的文学创作作为前提条件,又有其现实意义。刘勰生活的时代的文坛,由于统治集团荒淫腐朽生活方式以及魏晋以来盛行的重视辞藻、对偶、声韵之美风气的影响,作品内容空虚,文风日趋讹滥华靡,《文心雕龙》正是刘勰力图纠正弥漫文坛的不良风气,使文学创作得以健康发展的产物。

    当然,时代风气是一种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在这方面刘勰亦未能完全避免,如《文心雕龙》用当时风行的骈体文写作,便妨碍了一些概念的明确表达,有些意思也难以索解。书中有些立论也不免偏颇,如对民间乐府的无视等等。但这丝毫不影响《文心雕龙》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煌煌巨著,文艺理论宝库中极其珍贵的遗产。
钟嵘《诗品》
    钟嵘(468?—518),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历仕齐、梁两朝。所作《诗品》(原名《诗评》)成书于梁天监年间,略晚于《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五言诗的理论批评专著,也是我国诗话的开山之祖。

    《诗品》书前有序,表明著者的文学思想。下分三卷,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先例,把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略以时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逐次论述了自汉古诗迄梁代122位诗人及其作品。

    钟嵘《诗品》反映的文学理论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指出诗歌的产生来源于社会生活,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情性,形诸舞咏”。这里的“物”,既包括自然景色,也包括社会生活。二是针对时弊,反对用典和声病说,认为“吟咏情性,何贵于用事”,说讲究声律“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主张语言自然和谐。三是讲求诗的“滋味”,如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强调了诗的情感因素和形式特征。这些主张在南北朝诗风颓靡的情况下都有补偏救弊的历史作用。

    在具体评论每个诗人时,《诗品》大都立论公允全面,并能捕捉不同诗人的风格特色。如评论陶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能够知人论世,不以偏概全。

    当然,钟嵘也难免因时代风气和审美标准影响而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如将陆机、潘岳列为上品,陶渊明、鲍照列为中品,曹操列为下品,都不够确当。此外,将诗人强分三品的做法本身就不够科学。

    钟嵘前后,还有裴子野《雕虫论》、梁简文帝萧纲《与湘东王书》等重要文学理论论著。
萧统《昭明文选》
萧统(501—531),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字德施,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立为太子。三十一岁病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他主持编纂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表达了他的文学观点,具有文学批评著作的价值。

    萧统在文学上主张文质并重,认为文章应该“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他曾为陶渊明作传编集,可见他的文学观点与萧纲等人并不一致。他在《文选序》里谈到选文的标准,认为经史诸子等都以立意纪事为本,不属于词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的文章,才能入选。《文选序》是一篇重要的文学理论作品。

    《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选录了自先秦至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包括诗歌、辞赋和其他杂文三大类,共三十八种文体,七百五十二篇。所选作家除无名氏外,有一百二十九家。选入的多数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基本上囊括了这一时期的优秀之作。所包括的时代虽长,但由于他选文的标准着重辞采,所以选录的文章仍然是略古详近,重视南朝作品。

    《昭明文选》所确立的文学观念,以及分门别类选录文章的标准,都成为后世同类著作的楷模。此书自唐初李善加以注释以后,就得到广泛流传。后代文人研究《文选》及李善等人的注释,形成了所谓的“选学”,至今不衰,可见这部书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7#
 楼主| maplerain 发表于 06-4-11 11:54:07 | 只看该作者

2、 略述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解放区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需自己归纳)

2、 略述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解放区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需自己归纳)

第一节 赵树理、孙犁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一、《小二黑结婚》及赵树理小说的基本风格
识记:(1)赵树理的创作概况。(2)《小二黑结婚》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解放区最早出现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3)《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小二黑结婚》如何创造了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审美趣味的艺术形式。
分析:(1)赵树理的小说的民族风格。

第二节 丁玲、周立波等人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及丁玲小说的主要价值
识记:(1)丁玲的生平和创作概况。(2)《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1)《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思想主题的深刻性。(2)《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艺术特色。
二、《暴风骤雨》及周立波小说的风格特色
识记:(1)周立波的创作概况。(2)《暴风骤雨》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暴风骤雨》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第三节 《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等解放区的诗歌和戏剧
一、《王贵与李香香》:现代叙事长诗的新探索
识记:李季的创作概况。
领会:《王贵与李香香》为我国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分析:《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二、《白毛女》:现代新歌剧的新尝试
识记:《白毛女》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编演的,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完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部大型歌剧。
领会:(1)《白毛女》人物和环境的典型化特点。(2)《白毛女》是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新的歌剧样式。
分析:《白毛女》表现的时代主题。
4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初统一台湾的历史意义

台湾于1624、1626先后遭到荷兰殖民者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清初,郑成功帅军围攻赤嵌城,用断水办法逼迫荷兰守军出降。其后郑成功一面指挥军队围困台湾城,一面在已收复地区加强政治,经济建设。围困台湾城八个月后,荷军签订投降书,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近四十年的台湾岛。郑成功到台后,按大陆政制,改赤嵌地方为东都,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后又在澎湖设立安抚司。在经济上实施屯垦,注意发展对外贸易和民间贸易,并奖励大陆东南沿海人民迁台定居,以参加农业生产,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
4、 何谓“改土归流”?有什么积极意义?

中国清代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为了解决土司割据的积弊,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雍正帝对此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六年,又命贵州按察使张广泗在黔东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者,酌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并将其迁徙到内地省份,另给田房安排生活。在设立府县的同时,添设军事机构。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改土归流的地区,包括滇、黔、桂、川、湘、鄂6省,所涉及的民族有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水族等。云南、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基本实现。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8#
 楼主| maplerain 发表于 06-4-11 11:55:27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的<文史要览>上有!在这里不再赘述!!!

2005年的<文史要览>上有!在这里不再赘述!!!
www.freekaoyan.com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
9#
lilu_lilu 发表于 07-8-24 13:52:58 | 只看该作者

请问

这些题,在《文史要览》上都可以找到答案吗
10#
蔷薇花房 发表于 08-4-23 19:18:14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5 23:19 , Processed in 0.11528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