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哪位知道华中师范的导师消息?(2楼、9楼答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alibote198621 发表于 09-9-29 23:1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哪位知道华中师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导师所负责方向的详细名单??能否提供一下,谢谢。

沙发
别追了我不帅 发表于 09-9-29 23:47:38 | 只看该作者
周宗奎(所长) 刘华山 郭永玉 佐斌 龚少英 谷传华 范翠英 莫书亮

周宗奎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男 汉族 湖北黄陂人
     

   1988.7.—1994.8.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教科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4.9.—1997.6.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生
   1997.7.—2000.9.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教授
   2000.10.—2001.11. University of Memphis访问教授
   2001.12.—2005.4.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4.至今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授课程
本科生: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儿童社会化 专业英语 SPSS基础与应用

研究生:   心理学研究方法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发展心理学研究


研究领域
  
专业领域:发展心理学、社会性与人格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研究方向:
       从文化视角对人的社会性与人格的毕生发展进行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     
  1、儿童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同伴关系研究;     
  2、社会性与人格的毕生发展与生涯规划研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
  3、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比较研究。


近年主要论著
1. 周宗奎 , 孙晓军等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1: 71-79 ( “新华      文摘”辑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2. 张春妹 , 周宗奎等 . 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及其发展 . 心理科学 , 2005, 28(2)
3. 万晶晶 , 周宗奎 .   社会退缩青少年的友谊特点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5, 3
4. 周宗奎 , 万晶晶 .   初中生友谊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 心理科学 , 2005, 28(3)
5. 孙晓军 , 周宗奎 .   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心理科学 , 2005, 28(6)
6. 周宗奎 , 孙晓军等 . 童年中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中介变量检验 . 心理学报 , 2005, 37(6)
7. 赵冬梅 , 周宗奎 .   童年中期同伴关系的变化对孤独感的影响 . 心理科学 , 2006. 29(1)
8. 周宗奎 , 张春妹等 . 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与同伴关系 . 心理学报 , 2006, 38(1)
9. 蔡春凤 , 周宗奎 .   儿童外部问题行为稳定性的研究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 14(1)
10.蔡春凤 , 周宗奎 ,   赵冬梅 . 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型儿童的同伴关系知觉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6, 2
11.周宗奎 , 赵冬梅等 . 儿童的同伴交往与孤独感 : 一项 2 年的纵向研究 . 心理学报 , 2006, 38(5)
12.周宗奎 , 朱婷婷等 . 童年中期社交退缩类型与友谊和孤独感的关系 . 心理科学 , 2006, 29(3)
13.周宗奎 , 李萌等 .   童年中期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的交叉滞后研究 . 心理科学 , 2006, 29(5)
14.蔡春凤 , 周宗奎 .   童年中期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知觉与心理行为适应的关系 , 心理科学 2006, 29(5)
15.孙晓军 , 周宗奎 .   儿童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7, 23(1)
16.赵冬梅 , 周宗奎等 . 儿童的孤独感及与同伴交往的关系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7, 15(1)
17.Yeh Hsueh, Zongkui Zhou, Robert Cohen , R achel J. Hundley, Daneen P. Deptula. Knowing and Showing Respect:      Chinese and U.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Respect and Its Association to Their Friendships.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ies . 2005, 6(2)
18.Robert Cohen , Yeh Hsueh, Zongkui Zhou, et al. Respect, Liking, and Peer Social competenc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2006, 4.(No.116)
19.周宗奎主编:《大学生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近年主要科研项目
1 .童年期同伴关系的发展:中美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中学生社会交往的发展与培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3 .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
4 .同伴交往的发展与训练(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5 .同伴交往中的认知与情绪因素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项目)
6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心理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攻关项目)
7 .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获奖情况
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获湖北省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
朱智贤心理学奖
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儿童社会化》)
获全国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儿童的社会技能》)



学术社会兼职
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
湖北省暨武汉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湖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湖北省心理学会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湖北省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 (ISSBD) 会员
国际学校心理学会( ISPA )会员







郭永玉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湖北随州人,1963年5月生
  1980年9月—1984年6月,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
学位;
  1984年6月—1988年8月,襄阳师专任教;
  1988年9月—1991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91年7月—今,华中师范大学任教;
  1996年9月—2000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
  1998年8月—1999年8月,美国Institute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ITP)和University of New Mexico(UNM)访学;
  2000年10月—2003年4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1999年10月任副教授,2001年9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4年6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讲授课程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研究 心理学基本问题研究
研究领域
    人格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主要科研论文
1. 郭永玉:论弗罗姆心理学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
            学》月刊1993年第6期全文转载。
2. 郭永玉:作为心理学概念的理想、信念、世界观。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
            月刊199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 郭永玉:心理学欠缺人文精神,教育学欠缺科学精神。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
            学》月刊1996年第2期全文转载。
4. 郭永玉: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12期特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
             1996年第6期全文转载。
5. 郭永玉: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年第2期。
6. 郭永玉:沙利文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第3期。
7. 陶宏斌、郭永玉:实证主义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心理学报,1997年第3期。
8. 陶宏斌、郭永玉:现象学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心理学》月刊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
9. 郭永玉:行为的动力:心理学家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
             1997年第8期。
10. 郭永玉:“逃避自由说”的文本解读。华中师大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 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
              月刊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
11. 郭永玉、陶宏斌: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之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
             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
12.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0年5月。
13.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
             学》月刊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1期摘登。
14. 郭永玉:先秦情欲论。心理学报,2001年第1期。
15. 郭永玉:纪念著名心理学家朱希亮先生诞辰100周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1期。
16.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7. 郭永玉:真我的追寻——阿萨鸠里的“心理综合”的人格理论与治疗模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4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8. 郭永玉: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论的形成和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
             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9. 郭永玉:麦独孤策动心理学的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69-74页。
20. 郭永玉:荣格及其学派与超个人心理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535-539页。
21. 郭永玉:静修与心理健康。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75-81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
             学》月刊2002年第12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第1期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
             1期摘登。
22. 郭永玉:两种人本心理学的辩论。心理学探新,2003年第1期。
23.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观评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24. 郭永玉:濒死经验及相关的心理治疗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122-126页。
25. 赵冬梅、郭永玉:用整合的观点看情绪。心理学探新,2003年第3期,第20-24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
             月刊200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6. 赵慧娟、郭永玉:性别差异研究的四种取向。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
             料《心理学》月刊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7. 蒋京川、郭永玉: 动机的目标理论。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第6期。
28. 陈继文、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中的潜意识研究。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
             学》月刊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29. 杨子云、郭永玉:人格分析的单元: 特质、动机及其整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6期,第131-135
             页。
30. 陈思帆、郭永玉: 受欢迎儿童的特点及研究方法。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第6期,12(6):875-882.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
             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31. 郭永玉:维尔伯的整合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
             刊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32. 杨英、郭永玉:后现代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对话。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第3期,13(3): 379-384.
33. 马一波、郭永玉:进化心理学之人性观。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104-107页。
34. 贺金波、郭永玉:人格的生理基础研究综述。心理学探新,2005年第3期,25(3): 59-6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
             理学》月刊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5. 赵慧娟、郭永玉:人格变量的性别差异述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31(6):69-72.中国人民大学
             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36. 周红梅、郭永玉: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1期,14(1): 133-137.
37. 郭永玉:西方心理治疗中致幻剂的应用。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29(1): 106-111.
38. 杨慧芳、郭永玉:从人际关系看人格——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视角。心理学探新,2006年第1期,26(1): 13-17.
39. 贺金波、彭小虎、郭永玉:人格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03-109.中国人民大
             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
40. 郭永玉: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论的病理学意义。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5月9日纪念弗洛伊德诞辰150周年专版。
41. 李红菊、郭永玉、许燕:信任—不信任双因素观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3期,69-72.
42. 张钊、郭永玉:个人奋斗及其相关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6期,14(6):950-955.
43. 尤瑾、郭永玉:“大五”与五因素模型:两种不同的人格结构。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第1期,15(1):122-128.
44. 郭永玉、张钊: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架构初探。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第2期,15(2):267-274.
45. 李琼、郭永玉:作为人格变量的独处及其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期,15(1):96-98.
46. 尤瑾、郭永玉: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第1期,5(1):65-69.
47. 杨慧芳、郭永玉、钟年:文化与人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心理学探新,2007年第1期,27(1): 4-8.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
             资料《心理学》月刊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
48. 李红菊、郭永玉、许燕:中国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不信任: 单因素还是双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第3期: 112-116.
49. 李静、郭永玉: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第6期,15(6): 974-980.
50. 李琼、郭永玉:作为偏见影响因素的权威主义人格。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第6期,15(6): 981-986.
51. 尤瑾、郭永玉: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98-104.
52. 贺金波、郭永玉、向远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发生机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期,16(1): 46-48.
53. 周红梅、郭永玉、柯善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期,16(1): 9-12.
54. 王小妍、郭永玉:成年期的依恋与探索。心理学探新,2008年第1期,28(1):82-87.
55. 郑萍、章军建、郭永玉:心理应激与DNA损害。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第2期,16 (2):274-281.

参加学术会议论文
  
科研著作
1. 郭永玉著:《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72 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第1版第1次印刷,2007年第
    1版修订第2次印刷。邓晓芒:《人格心理学》序,博览群书,2005 年第 8 期,第 87-90 页。黄希庭:人格心理学知识结构
    的探索——读郭永玉著的《人格心理学》心理     科学, 2006 年第 6 期,第 1507 页。
2. 郭永玉著:《孤立无援的现代人——弗罗姆的人本精神分析》,28 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台湾猫头鹰出版社     2000年繁体字版。此书为车文博主编、郭永玉等助理主编《 20 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丛书(共 15 卷,每卷 20-30 万     字)中的一卷。《心理学探新》杂志 2000 年第 4 期和《光明日报》 2001 年 1 月 11 日 均有专文评论此套丛书。该套丛     书曾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图书二等奖( 2001 )。湖北省第三届(1999-2000 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 郭永玉著:《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23 万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该专著荣获第三     届全国教育图书二等奖( 2003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
4. 刘毅、钟华译,郭永玉审校:《罗杰斯著作精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5. 叶浩生主编,郭永玉副主编:《心理学新进展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
6. 马一波、钟华著,郭永玉审定:《叙事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
7. 郭永玉、王伟主编:《心理学导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 郭永玉等著:《人格心理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科研项目
1. 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00-),教外司留[2000]479号。已结项。
2. 人格心理学当代研究的整合性建构及其教育应用。华中师大校基金重点项目(2000-2002)。已结项。
3.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主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后研究项目(2000-2002)。已结项。
4. 人格心理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1-2002),中博基[2001]5号,第29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获
    得者。已结项。
5. 人格心理学专题研究的整合性建构及其教育应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EBA030411。已结项。
6. 游戏性网络成瘾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2006年度开放课题。在研。   
7.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面孔识别早期加工的脑机制研究。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2007年度开放课题。在研。
8. 武汉人幸福感调查——武汉市民幸福感指数构建及其测评。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07)。在研。
9. 贫困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2007年批准。在研。
10. 道家人格结构测量及其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应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07年批准。在研。
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
1. 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高等师范专业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更新 (2003) 。已结题,结项验收被评定为优秀。
2. 参加彭小玲主持教学研究项目 : 声乐教育与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3) 。
3. 郭永玉、王伟主编:《心理学导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成果。
4. Myers, D. G. ( 黄希庭主译,黄希庭、郑涌、郭永玉等翻译 ) :《心理学》 ( 第 7 版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年版。
5. Rathus, S. A. & Valentino, L. ( 尤瑾、张钊、李敏荣等译,郭永玉审校 ) :《当代心理学导引》(第 7 版)。陕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6. 郭永玉等参编:《心理学基础》 ( 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合编教材 )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7. 叶浩生主编,郭永玉等参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8. 杨鑫辉主编,郭永玉、郭本禹副主编:《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9. 刘华山、郭永玉主编:《学校教育心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10.杨鑫辉主编,郭永玉等参编:《心理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11.杨鑫辉主编,郭永玉等参编:《新编心理学史》。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2.叶浩生主编,郭永玉等副主编:《心理学理论精粹》。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13.郭永玉、张钊: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架构初探。心理科学进展, 2007 年第 2 期, 15(2):267-274.  
获奖情况
1. 1990年获校研究生优秀论文三等奖。
2. 1994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3. 1994年被学校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
4. 1994年被教科院评为教学二等奖。
5. 1995年获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6. 1997年11月在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中被教科院评为一等奖。
7. 1997年12月被学校评为教学优秀奖。
8. 1997年11月获南京师大研究生科研成果一等奖。
9. 1997年12月获南京师大高觉敷一等奖学金。
10. 1998年1月获华中师大93-97年度教学二等奖。
11. 2000年6月被南京师大评为“优秀毕业研究生”。
12. 湖北省第三届(1999-2000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3. 第二届全国教育图书二等奖(2001)。
14. 第三届全国教育图书二等奖(2003)。
15. 华中师范大学2003-04学年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一等奖。
16. 指导本科生论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作者尤瑾)2004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
      文一等奖。
17. 指导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大学生人际信任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作者李红菊)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8. 专著《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
19. 参加彭小玲主持教学研究项目 : 声乐教育与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5 年 10 月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      果二等奖 ( 署名第三 ) 。
20. 2007年7月获华中师范大学首届“桂苑名师”称号。
21. 2007年9月获“湖北省优秀教师”。     

学术社会兼职
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与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探新》期刊编委
湖北省暨武汉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暨武汉市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佐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6.12.  湖北仙桃人
    1982.9.-1986.6. 华中师大教育学系,教育学学士
    1986.9.-1989.6. 浙江大学心理系,社会与管理心理学硕士
    1996.9.-1998.10. 华南师大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1998.10.-1999.11. 英国巴斯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
    1986.7.-2000.5.  华中师大教科院心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4.12.至今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学系,硕士生导师
    2000.6.-2005.4.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5.至今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12.至今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2003.6.至今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2004.3.至今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2004.6.至今 华中师范大学文献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2004.9.-2005.8. 美国福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系访问教授   
    2006.12. 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讲授课程
    社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应用社会心理研究 中国人心理研究
研究领域
    文化与社会心理学理论及其应用、青少年儿童对社会与文化的理解、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心理等问题。进一步信息请访问 Http://www.zuobin.com
科研论文
    2001年以来
     
    1、西方社区心理学的发展与述评,《心理学动态》,2001(1)。
    2、“双面伊人”:资讯科技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影响,《青年研究学报》(香港),2001(2)。
    3、影响城市家庭生活质量的关系率和角色率,《青年研究学报》,(香港),2002(1)。
    4、国外社区教育的未来模式(王芳、佐斌),《教育探索》,2002(7)。
    5、论学校德育的社区导向,《江西教育科研》,2002(1)。
    6、中国人的关系取向:概念及测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2002(1)。
    7、城市小学儿童对农民形象的评价研究(佐斌、肖玉兰),《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
    8、初中生学业成绩、自我效能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应用心理学》,2002(4)。
    9、城市儿童对中国人的印象评价(佐斌、陈晶、周少慧),《中国临床心理学》,2003(3)。
    10、群际行为理论介评(陈晶、佐斌),心理学探新,2004(2)。
    11、青少年的中国人形象及其信息来源(陈晶、佐斌),心理科学,2004(5)。
    12、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整合模型述评(邹琼、佐斌),《心理科学进展》,2004(6)。
    13、儿童对国家的理解:内涵及其发展(贾艳杰、佐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
    14、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邹琼,佐斌),《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 3 期,29-32。
    15、刻板印象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述评(孙利、佐斌),《社会心理研究》2005年第1 期。
    16、情景与互动:人际互倚及其模式(赵菊,佐斌),《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第5期
    17、人际互陭理论的发展(赵菊、佐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
    18、从文献计量看美国社会心理学的新进展(王娟、佐斌),《心理学探新》2005年第4期。
    19、自我增强偏差及其文化差异(佐斌 张阳阳),《心理科学》2006年第1期。
    20、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佐斌 张阳阳等),《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1期。
    21、自尊的恐惧管理理论及其研究(张阳阳 佐斌),《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2期。
    22、西方男性性别角色冲突研究进展(甘琳琳 佐斌),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23、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张莹瑞 佐斌),《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3期
    24、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刘晅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3期
    25、基于IAT和SEB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佐斌 刘晅),《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第4期
    26、遗传和环境对婚姻的影响(张陆 佐斌),《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5期
    27、亲社会行为的动机理论(甘琳琳 佐斌),《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28、润物细无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宣传教育片(佐斌(总撰稿)),“教育部师范司”,中国教育电视台2006/10月播
    29、普遍性·满意度·公平感――湖北省上学难现状调查报告(马敏 佐斌), “湖北省教育厅”2006年5月
    30、湖北省农村文化现状调查报告(佐斌), “财政部教科文司”2006年4月
    31、学习目标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佐斌 张陆),《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 年第1期
    32、自我实现的幸福----心里幸福感研究述评(张陆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第1期
科研著作
    1.《大学生心理发展》(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通选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教学的艺术:教学心理学》(主译、校),华夏出版社,2004年3月。
    3.《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创新》(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4.《中国人的脸与面子:本土社会心理学探索》(专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5.《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副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6.《20世纪心理学名家名著》(副主编),广东高教出版社,2002年6月。
    7.《师生互动论》(专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8.《迁移者的心灵------三峡库区移民的社会心理研究》(专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9.《心理素质教育》教材(主编)(小学、初中、高中24册),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10.《心理素质教育教师指导书》(主编)(小学、初中、高中24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8月
    11.《小学生家庭社交训练》(何静、佐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12.《青春潮》(佐斌、何静),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13.《消除生活压力的禅》(佐斌、赵菊 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科研项目
     
    1、主持Images of American People and Chinese People in the Eyes of Each Nation’s Children/Adolescents: A Cross-cultural Comparative Study 美国富布莱特项目,2004-2005。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与行为研究,2003-2006。
    3、主持EU-China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Programme(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European Identity: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Basis of Becoming a United Europe.(欧洲认同感:欧洲一体化的社会心理基础),1998.5-1999.12。
    4、主持香港大学资助项目:资讯科技与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2000/6-2001/12。
    5、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三峡库区移民的社会心理研究,1995/7-1997/6。
    6、主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中小学教材的编制与开发研究,2000/7-2005/12。
    7、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项目:儿童国家身份的形成与发展,2001/12-2004/12。
    8、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研究项目: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心理学研究,2001/6-2004/6。
    9、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究与专业支持,2002/1-2005/12。
    10、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项目:湖北省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教材研究,2001/1-2005/12。
    11、国家财政部重大项目:“全国农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湖北省)”。2006年3月下达。
    12、国家教育部项目:“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006年3月下达。
    13、湖北省委:“湖北省教育现状调查”,2006年3月下达。
    14、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及其发展研究”,2005年10月下达。
    15、国家财政部、文化部、教育部联合重大项目:“网络游戏与青少年发展”,2007年3月下达。      
获奖情况
   
    1、1994年《大学生脸面事件认定的社会心理研究》获湖北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2、1996年《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考察》获湖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3、2000年10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考察》获湖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4、2001年9月《中国人的脸与面子:本土社会心理学探索》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著作类)。
    5、2006年 “青少年的中国人认同系列研究”获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学术社会兼职
    2001年10月至今,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1997年10月至今,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96年4月至今,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96年12月至今,湖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1996年12月至今,武汉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1996年3月至今,湖北省社会学会,理事;
    2003年6月至今,武汉市关爱协会,常务理事;
    2004年3月至今,湖北省关爱协会,理事;
    1999年11月至今,British Royal Psychological Society(英国皇家心理学会) ,会员;
    1999年10月至今,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olitical Psychology(国际政治心理学会),会员;
    1999年3月至今,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Net for Moral Education(国际道德教育合作网络),会员;
    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审专家组成员;
    2000年至今,教育部及湖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
    2000年12月,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组成员;
    2002年9月至今,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2004年6月至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委员;
    2004年5月至今,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谷传华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男,汉族,1974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鄄城。
    1994—1998年,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8—2001年,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发展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1—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4年7月至今,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任教。2004年9~12月间,于新疆喀什师范学院支教。
   

讲授课程
    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 教育心理学  


研究领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个性社会性发展





科研论文
    (一)论文

    1.谷传华、张文新:小学儿童欺负与人格倾向的关系,心理学报,2003(1)。
    2.谷传华、张文新等:儿童欺负问题研究的现状和前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
    3.张文新、谷传华等:儿童欺负问题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述评,心理学动态,2001(4)。
    4.张文新、谷传华等:中小学生欺负问题中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心理科学,2000(4)。
    5.程学超、谷传华: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4)。
    6.谷传华、王美萍:儿童依恋理论述评,山东师大学报,2000(1)。
    7.谷传华、张文新:情境的心理学内涵探微,山东师大学报,2003(5)。
    8.陈会昌、谷传华:尤尼斯道德实践活动理论及其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4(1)。
    9.谷传华、陈会昌等: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早期的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
    10.陈会昌、谷传华:小学儿童的交友状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3)。
    11.谷传华:创造系统观及其对创造教育的启示,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
    12.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4,12(01):52—58
    13.双赫/谷传华/陈会昌/林思南/包晓波:父母对儿童攻击和退缩行为的归因及其与父母情绪反应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18(10):695-698
    14. 谷传华、陈会昌:从创造系统论谈企业创新——企业创新的微观剖析。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4,4( 1 ):11-14
    15. 谷传华、陈会昌 . 社会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历史测量学研究 . 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 , 27 ( 4 ):91~95
   

    (二)会议论文

    1. The Historiometric Study of Chinese Social Creative Personalities Who Passed Away After A.D. 1840. Chuanhua Gu & Huichang Chen, ICP, 2004, China .

    2. The Historiometric Study of factors of th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 Creative Celebrities Who Passed Away After A.D. 1840. Chuanhua Gu & Huichang Chen, ICP, 2004, China .

    3. Survey on the relations of the bullying problem among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to their personality. Chuanhua Gu, Wenxin Zhang, Tero E. Timonen & Yueping Yueping Zhang ,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Psychologists, 62 nd Annual Convention, 2004, Jinan, China

    4.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bully/victim problem among Chinese children. Chuanhua Gu Xuechao Cheng & Nanette Smith.XVIth Biennial Meetings of ISSBD, July 11-14, 2000 Beijing , China .

    5. A Survey On the Relations of The Bullying Problem Among Primary Schoolchildren To Their Personality. Chuanhua Gu & Huichang Chen, XVII Biennial Meetings of ISSBD, 2002, Canada .

    6. 关于社会名人的发展心理历史测量学研究:社会创造性人格中和性的毕生发展;关于社会名人的发展心理历史测量学研究:不同时期社会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变化(谷传华,陈会昌)。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2005 年10月,上海。

    7. 关于社会名人的发展心理历史测量学研究:社会创造性人物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社会榜样(谷传华,陈会昌);从意识进入无意识:运用冥想法与观心法治疗失眠(谷传华等)。湖北省心理学会暨武汉心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 2005 年学术研讨会 ,2005 年 9 月,武汉。

    8. 关于社会名人的发展心理历史测量学研究:不同时期社会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变化(谷传华、陈会昌),第五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 2005 年 7 月,江苏苏州。

    9. 创造力的系统观及其对创造教育的启示,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02 年10月,上海。

    10. 周恩来不同时期的人格特点及成因——社会创造性人格的个案分析(谷传华,陈会昌),中国社会创造性人物的杰出性测量模型(谷传华,陈会昌),全国发展心理学第八届学术研讨会, 2003 年 9 月,湖北武汉。

    11. 中国社会创造性人物的早期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谷传华、陈会昌),北京心理学会 2003 年学术年会,北京大学。

    12. 小学儿童自尊发展的特点及其与母亲行为的关系(程学超、谷传华),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谷传华、张文新),中国心理学会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2001 年 11 月,广州。

    13.小学儿童欺负与受欺负特点的初步研究(谷传华,张文新),中国发展心理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1999年9月,湖南吉首。






科研著作
    著作或翻译作品

    1.创造力发展心理学,沈德立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
    2.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林崇德、俞国良主编,华艺出版社,1999年(第二)。
    3.广告心理学,黄希庭总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合著)。
    4.追逐阳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合译)。






科研项目
  近年来参与的科研课题

1.中英两国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的跨文化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2. 山东省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母亲抚养行为与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山东省妇联课题

3. 中小学生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4. 儿童早期气质发展及家庭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尊重平等教育与德育改革,全国教育科学 “ 十五 ” 规划重点课题

6. 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下中小学生道德发展模式与教育模式,国家教育科学规划 \" 九五 \" 重点项目

7. 2004 年夏季教育部课题“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的调查研究”

  正在主持承担的科研课题

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的发展与培养”





获奖情况
《社会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与相关因素: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的历史测量学研究和个案研究》获第二届朱智贤心理学奖





学术社会兼职
    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会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北京幸福泉教育集团教育专家顾问
    北京英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专家顾问
    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南民大教育学和心理学系兼职副教授
    中国未来教育(学习共同体)研究所研究员


[s:5] 来个斑竹加点分吖~~~~~
板凳
 楼主| halibote198621 发表于 09-9-30 08: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别追了我不帅 的帖子

真是太辛苦你了,谢谢,非常感谢!!O(∩_∩)O~
地板
蜗居斗室 发表于 09-10-7 21:45:54 | 只看该作者
在华师心理学院的网站上应该可以找到的
5#
喜助 发表于 09-10-10 23:56:29 | 只看该作者
找的太全面了佩服一下下
6#
 楼主| halibote198621 发表于 09-10-11 18: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喜助 的帖子

呵呵呵呵呵呵
7#
cdcdcdcdcd1 发表于 09-12-8 16:58:2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到了,搞社会学华中在行
8#
pattywang627 发表于 10-5-20 01:50: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啦,希望有更新
9#
czh198755 发表于 10-5-20 19:05:16 | 只看该作者
(转载)周宗奎老师:是我们院的院长,也是在发展心理学界非常有名气的人物,自然课题多,当他的研究生就会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是很好的锻炼机会,研究生跟本科生的区别是什么?不是多读了两年书,而是有机会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让个人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周老师为人非常谦和,确切点说,我们院的老师都是这样,他从来不让我们叫他“周院长”,只让叫“周老师”。

   江光荣老师:我院副院长,是我国咨询界非常有名气的老师,出版的书籍都是非常有份量,即使不作为教材也应该好好收藏的书。他在咨询方面的学术造诣很高,想问题非常的深入而且角度独特。
   
  
   郭永玉老师:我院副院长,主管学术方面,人格心理学界的有名人物。学术的严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出的教材你买来看后,我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佐斌老师:我校图书馆馆长.

  跟佐老师每周都有例会,也就是每周都能见到我们的导师,而且佐老师对于不同的年级该做什么事情,该什么时候写文章都有明确的指导。我们年级在妍一的第一个学期,9个人的第一篇文章基本都在佐老师的指导下写好了,而且有2篇已经被《心理学研究进展》所接收。作为佐老师的学生,我们是被羡慕的对象之一。除此之外,我们佐斌工作室的成员每年有迎新、元旦以及送老的聚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学生给老师送礼的情况,我们佐老师从来不收,一次他过生日,我们买了一个蛋糕给他,送过去,当场就被我们吃了。由于有几个人那天没去,那一周的聚会上,他还专门买了一个蛋糕,给其他人吃。

   佐老师接的很多实用性很强的课题,我们也都很忙,但是却觉得得到了极大地锻炼,而且课题涉及的方面也很广,我个人认为这为我们的就业开拓了更多的出路。现在学心理学的出路无非是大专院校的老师和中小学的心理健康老师。随着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增多,这些职位也渐渐变得不容易,而且对于志不在此的学生,这将是一片新的天地。

   在此,我想说,带很多学生并不难,但是要好好地带很多学生,真的不容易。当我们很忙的时候,我们12点睡觉,但佐老师则是2点睡觉。所以,希望各位不要仅仅看到带很多学生这么外表,想要报哪个老师,希望你们能跟他的学生多问问。

   马红宇老师:如楼主所说是非常能干的教授,作为女性,30多岁就成为了博导。由于做事认真,学术严谨,马老师看起来给人女强人的感觉,其实非常地随和、温柔。对学生很好,作为马老师的学生,楼主是非常有福的。

   刘思耘老师:认知心理学方向,主要是做语言认知,她的实验做得很好,跟着她做很容易在国外的杂志以及SCI上发表。国外归来的博士,有西方人的严谨和负责。记得室友的本科毕业论文由她指导,拿了湖北省二等奖。

   谷传华老师:心理学研究方法,尤其是发展方面的搞得很好,毕竟是陈会昌老师的弟子。统计搞得很扎实,一个学妹今年由他指导毕业论文,回来以后对老师的能力和责任心赞不绝口。
10#
幽兰空谷 发表于 10-6-7 18:50:05 | 只看该作者
挺全面的  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1 14:14 , Processed in 0.11547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