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药性赋》及中药的炮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qiong999 发表于 09-11-18 22:3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药性赋--第一章寒性药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瘿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僻;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檅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宜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温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药性赋--第二章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怯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
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
胡芦巴治虚泠之疝气;生卷柏破症葭而血通。
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心气、散泠,更治耳聋。
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
肉苁蓉填精益肾;石硫黄暖胃驱虫。
胡椒主去痰而除泠;秦椒主攻痛而去风。
吴茱萸疗心腹之泠气;灵砂定心脏之怔忡。
盖夫散肾泠、助脾胃,须毕澄茄;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
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
白豆蔻治泠泻,疗痈止痛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
岂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怯。
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
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
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结之用;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
尝观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麒麟竭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
糜茸壮阳以助肾;当归补虚而养血。
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鹿角胶住血崩,能补虚羸劳绝。
白花蛇治瘫痪,疗风痒之癣疹;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
乌药有治泠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
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独活疗诸风,不论新久。
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
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
是则鲫鱼有温胃之功;代赭乃镇肝之剂。
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痛;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热者也。


药性赋--第三章温性药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
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痰湿。
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萝卜去膨胀,下气治面尤堪。
况夫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肺虚;青盐治腹痛,且滋肾水。
山药而腰湿能医;阿胶而痢嗽皆止。
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泄,兼补崩中;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
诚以紫苑治嗽,防风怯风,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
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
羌活明目驱风,除湿毒肿痛;白芷止崩治肿,疗痔瘘疮痈。
若乃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刘寄奴散血,疗烫火金疮之苦。
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疗折伤之症责骨碎补。
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
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元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有助。
尝闻款冬花润肺,去痰嗽以定喘;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
抚芎走经络之痛;何首乌志疮疥之资。
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防己宜消肿、去风湿之施。
蒿本除风,主妇人阴痛之用;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
乃曰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宣木瓜入肝,疗脚气并水肿。
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茴香治疝气肾疼之用。
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疴;秦艽攻风逐水,又除肢节之痛。
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刺白虫;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
当知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橘核仁治腰痛疝气之真。
金樱子兮涩精;紫苏子兮下气涎。
淡豆豉发伤寒之表;大小蓟除诸血之鲜。
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麻仁润肺,利六腑之燥坚。
抑又闻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耆;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
菟丝子补肾以明目;马兰花治疝而有益。
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


药性赋--第四章平性药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
以磠砂而去积;用龙齿以安魂。
青皮快膈除膨胀,且利脾胃;芡实益精治白浊,兼补真元。
原夫木贼草去目翳,崩漏亦医;花蕊石治金疮,血行则却。
决明和肝气,治眼之剂;天麻主头眩,怯风之药。
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气平;石斛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
观乎商陆治肿,覆盆益精。
琥珀安神而散血;朱砂镇心而有灵。
牛膝强足补精,兼疗腰痛;龙骨止汗住泄,更治血崩。
甘松理风气而痛止;蒺藜疗风疮而目明。
人参润肺宁心,开脾助胃;蒲黄止崩治衄,消痨调经。
岂不以南星醒脾,去惊风痰吐之忧;三棱破积,除血块气滞之症。
没食主泄泻而神效;皂角治风痰而响应。
桑螵蛸疗遗精之泄;鸭头血医水肿之盛。
蛤蚧治痨嗽,牛蒡子疏风壅之痰;全蝎主风瘫,酸枣仁去怔忡之病。
尝闻桑寄生益血安胎,且止腰痛;大腹子去膨下气,亦令胃和。
小草、远志,俱有宁心之妙;木通、猪苓,尤为利水之多。
莲肉有清心醒脾之用;没药乃治疮散血之科。
郁李仁润肠宣血,去浮肿之疾;茯神宁心益智,除惊悸之疴。
白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之有眚;赤茯苓破结血,独利水道以无毒。
因知麦芽有助脾化食之功;小麦有止汗养心之力。
白附子去面风之游走;大腹皮治水肿之泛溢。
桩根白皮主泻血;桑根白皮主喘息。
桃仁破瘀血兼治腰痛;神健脾胃而进饮食。
五加皮坚筋骨以立行;柏子仁养心神而有益。
抑又闻安息香辟恶,且止心腹之痛;冬瓜仁醒脾,实为饮食之资。
僵蚕治诸风之喉闭;百合恋肺痨之嗽萎。
赤小豆解热毒,疮肿宜用;枇杷叶下逆气,哕呕可医。
连翘排疮脓与肿毒;石南叶利筋骨与毛皮。
谷芽养脾,阿魏除邪气而破积;紫河车补血,大枣和药性以开脾。
然而鳖甲治痨疟,兼破症葭;龟甲坚筋骨,更疗崩疾。
乌梅主便血疟疾之用;竹沥治中风声音之失。
此六十八种药性之平者也。




1.切药
饮片切得好,分档别大小,粗细要分条,方法有技巧。
药材须纯净,少泡而多润,药透水要净,关键看水性。
质地软或硬,类别细区分,掌握吃水量,全在经验中。
饮片有厚薄,功夫在切技,根茎厚薄片,还有块和咀。
全草切成段,皮类要切丝。
黄芩切薄片,开水煮或焯,止血宜用炭,酒炒清上焦。
白芍和赤芍,根须皮去掉,水头掌握牢,片薄药效高。
黄芪质疏松,水润切厚片,生芪走肌表,蜜炙补益煎。
当归切饮片,身尾全细分,补破和有别,酒炙活血用。
白术质地硬,浸软再加工,炒焦健脾胃,燥湿宜生用。
2.炒药
中药炒得好,火候很重要,文火和武火,适度掌握牢。
饮片要纯净,药性质地明,大小分档次,火候要分清,
不及固无功,太过则损性,成灰不能用。
逢子必要炒,投药都得捣,为的是药效,煎出成分高。
王不留行炒,先用水洗好,炒至爆白花,入药奏奇效。
大枣先去核,斑蝥其中藏,然后上锅炒,解毒方法良。
地榆炒成炭,武火是关键,火星要灭尽,炒技功夫见。
蒲黄质轻松,炒炭要下功,定要灭火星,止血效果灵。
阿胶炒有术,蛤粉先炒熟,烫至其形鼓,筛粉留胶珠。
杜仲要炒炭,明火把丝断,火星全灭掉,质量方过关。
鲜姜能发汗,干姜须切片,炮姜切成段,止血要炒炭。
麸皮炒白术,首先炒麦麸,炒到白烟冒,白术锅里倒,
表面色变深,筛麸凉白术。
3炙药
黄柏丝先炒,酒炙走头窍,盐炙趋下焦,利湿固肾腰。
元胡醋炙好。止痛疗效高,先拌醋吸尽,随后上锅炒。
乳香和没药,炒至黑烟冒,表面显油亮,醋炙瘀肿消。
穿山甲要炮,甲片分大小,油砂炒鼓起,醋淬再晒好。
龟版鳖甲泡,烂肉要去掉砸块油砂炒,醋淬很重要。
炼蜜炙甘草,药先上锅炒,然后喷洒蜜,顺序莫颠倒。
蜜炙麻黄草,平喘润肺妙,拌蜜要吸尽,然后上锅炒。
蜜炙款冬花,拌蜜要润透,适度须把握,炒至不粘手。
姜片熬成汁,肉桂切成丝,姜汁炙肉桂,温肾又暖脾。
淫羊藿要炙,羊脂炼成汁,壮阳功效奇。
4.蒸药
乌头毒性大,炮制用胆巴,去毒制附片,回阳疗效佳。
川乌和草乌,两药都有毒,生品不能用,制品长时煮。
九蒸生大黄,蒸晒功夫忙,最善清血热,泻火又润肠。
珍珠去污垢,豆腐同锅煮,研磨成细粉,丸散或外敷。
5. (dan)药
杏仁有小毒,须用开水煮焯,搓后皮易去,解毒又增效。
6.煅药
煅矾不能搅,火候掌握好,酥脆蜂窝状,美观质量高。
人发扣锅煅,中间不能看,一次要煅透,火力要足够,
白米或纸验,火候自可见。
7.制霜
巴豆有大毒,去油榨成霜,峻药宜轻投,逐水消肿胀。
8.复制
明矾制半夏,反复用水发,毒去舌微麻,止咳化痰佳。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是一项具有传统特色的制药技术。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对炮制理论作了系统归纳:“凡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而软坚,……”。前人经验对提高中药炮制品质量,至今仍有借鉴之处。中药炮制是改变中药性能提高药效的有效措施。
    1 通过炮制降低药物的毒性作用
  
    1.1高温、浸泡利用高温破坏分解药物的毒性成分而降低药物的毒性作用。该类炮制方法很多,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毒性成分对热不稳定的药物。如半夏…辛温有毒,生用能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炮制则能减低毒性并缓和药性,药用能燥温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也不一样。白矾制半夏长于化痰,姜制半夏善于止呕,法半夏用甘草石灰共制则偏于治疗寒痰。半夏的95%乙醇浸提液含有两分子右旋葡萄糖和苯甲醛结合的苷,有强烈刺激性,口服可使咽部、口腔麻木肿痛,张口困难,甚至出现窒息。炮制时浸泡,再用高温加辅料可破坏其催吐成分,从而减少药物毒性作用。 川乌、草乌、附子是临床常用干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要药,但生用则有剧毒。炮制方法是加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再加水煮沸4~6 h(或蒸6~8 h),至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现代研究表明,其解毒机理是在浸泡蒸煮过程中有效成分乌头碱被水解成了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乌头碱毒性很强。成人口服3~4 mg即可致死。但乌头碱易被水解,在炮制中经浸泡和煮制,发生水解反臆生成乌头原碱,其毒性反应为乌头碱的1/1。0而疗效与乌头碱相似。马钱子含番木鳖碱、马钱子的碱及多种生物碱,其中番木鳖碱为主要有效成分亦为毒性成分,成人口服5~10 mg即可中毒。生马钱子的番木鳖碱平均含量为1.56%,经砂烫或油榨均能使番木鳖碱及其他生物碱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毒性。斑蟊含斑蟊素1%~1.2%,有剧毒,作用于局部能刺激皮肤膜引起红肿疼痛、发泡等,但其熔点为218℃,故常用加热的方法破坏。 黄芩可因加工不当而变绿,这是因为黄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可酶解有效成分黄芩苷元和汉黄芩碱,产生黄芩苷元汉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而黄芩苷元本身不稳定,易被氧化变绿,故常用蒸制法来消灭此类酶。又如苦杏仁含有苦杏仁苷和苦杏仁酶,苦杏仁苷可分解出氢氰酸而起镇咳作用,煎煮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有利于苦杏仁酶的活性而使苦杏仁甘分解,降低了疗效,故嗖捎渺戎品ɡ雌苹得福苹登馇杷帷?/p>
  
    1.2 制霜对于含有油类毒性成分的药物,可通过制霜除去部分油性成分巴豆毒素。巴豆油为毒性成分亦是有效成分,它可与碱性溶液作用析出巴豆酸,从而刺激肠黏膜产生腹泻作用,但过量可产生毒性作用,口服20滴巴豆油即可致死。通过制霜涂去部分巴豆油,可使其含量降为18%~20%。巴豆素主要对中枢神经细胞有毒性作用,但对热不稳定,加热制霜可使之丧失毒性。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3加入辅料炮制毒药时,加入某些特殊辅料可达解毒目的。常用的解毒辅料有甘草、明矾、豆腐、醋、滑石粉、砂子等,其解毒机理主要是辅料与有毒物质结合,或利用辅料排除毒物。如甘草中的甘草甜素,易分解成为1分子甘草次酸和2分子葡萄醛酸,可与多种毒性物质结合,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结合型葡萄糖醛酸;另外,甘草甜素还可以吸收一些毒性成分。
  
    2通过炮制增强药物的疗效
  
    2·1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对一些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的药物,常采用适当的方法增加其溶解度。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常具有碱的性质,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可与酸结合成为水溶性的生物碱盐,所以,多用酒或醋制含生物碱类的药物,以增加溶解度,提高疗效,如醋制延胡索。 一些矿物类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代赭石经高温煅制和醋淬后质地变得疏松,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二氧化 铁,经炮制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铁,增加了药用疗效。贝壳类经煅制、醋淬后,可使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变成可溶性的醋酸钙,也可使其他成分因药物质地疏松和醋酸作用而易溶于水。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2改变药性炮制可改变某些药物成分的结构,降低其含量。如麻黄主含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多种生物碱及挥发油,其中麻黄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伪麻黄碱略具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挥发油能抑制流感病毒、兴奋汗腺,具有挥发作用。生麻黄因发汗力强而不适于体虚患者,蜜炙后其挥发油含量减少了50%,发汗能力降低,而麻黄碱含量减少甚微,加之蜜的协同作用,止咳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表证轻喘咳重的患者。大黄生品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易伤脾胃,故多酒制后应用。因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为蕃泻苷a、结合性大黄酸及其类似物质,炮制后结合性大黄酸减少,可缓合其泻下作用。生地性寒,乃清热凉血之品,酒蒸制成熟地后,可使药性由寒转温,且含糖量增加,功能则由清转补。另外因生地质味浓、滋腻,妨碍脾胃运行,酒制后可借酒力行散而起活血通脉的作用。将生地炒炭,可入血分,凉血止血,并能补脾胃,可治崩漏等出血症。生何首乌含蒽醌衍生物,能促进肠管蠕动而通便,用黑豆汁拌匀,高温蒸制后,蒽醌类化合物可被破坏,化学成分变化引起药理作用的改变,使其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能。乳香、没药经醋炒能除去部分挥发油…,从而降低了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能防止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巴戟天去除无药效的木心,盐炙后功效专人肾,温而不燥,又 增强补肾助阳、强筋健骨的作用。肉豆蔻含刺激性较强的挥发油(22·9%),其中有毒物质肉豆蔻醚能使人惊厥,采用滑石粉烫炒司使其毒性成分受热挥发,从而降低毒性。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对于一些药物的炮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炮制方法具有科学性,不仅确保了中药材的质量,而且提高了临床疗效。


> 删除  2009-06-06 08:52:19 致 中药炮制术语

中药炮制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医疗实践,不断试制试用和总结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大多都载于历代古医书和本草文献中。但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少难以理解的专用名词术语,因而给初学者带来不少困难。笔者摘录一些常见术语,供大家在工作和学习时参考:
  水飞:利用不同细度的药材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性不同而取得极细粉,并除去水溶性杂质的方法。
  抢水洗:对某些质地疏松、吸水性强的药材,为避免吸水过多影响切制,避免有效成分过多损失,而采取快速洗涤的方法。
  镑片:将经软化的药材用镑刀或镑片机镑成极薄片。
  水研:指研粉时在研钵内加少量清水同研,研至符合规定时倾出,晾干。
  武火:指大而猛的火。
  文火:指小而缓的火。用文火加热的锅,温度约为110℃~130℃。
  文武火:指中等火力。
  酒蒸制: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入定量的黄酒,拌匀。至酒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然后置锅内蒸至符合规定。取出,干燥或作进一步加工。
  姜蒸制:取规定量的鲜生姜,洗净,压榨取汁,与药材或切片拌匀,闷至姜汁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置锅中用武火加热蒸至符合规定时取出,干燥。
  醋炖制:将经预处理的净药材或切片与定量的米醋拌匀,闷至醋液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然后将药材和未吸收完的醋液一并装入炖罐内,加盖。隔水炖至符合规定时取出,干燥或进一步加工。
  炒黄:又称“炒香”。系指用文火或武火将药材或生片炒至表面呈微黄色或深黄色(但不焦),此时可闻到药材固有的香气。
  炒焦:指用文武火将药材或生片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方法为:先用武火将铁锅加热至现热焰,加入药材不断翻炒,并改用文武火加热,炒至符合规定时取出摊凉。
  炒炭:用武火将药材或生片炒至表面焦黑色(炭化),内部呈焦褐色(存性)。方法为:先将炒锅用武火加热至投入少量药材即冒白烟(温度约180℃)时,将药物全部倒入锅内,即喷洒清水熄灭。取出放凉晒干。放置3天后方可进仓库贮存。
  土炒:以土为辅料的一种伴炒法。方法为:将灶心土(伏龙肝)或陈壁土或赤石脂粉碎成细粉,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翻炒至轻松流动状时加入药材,改用文火加热,翻炒至药材表面呈土色,透出药材固有香气时取出,筛去土,摊凉即可。
  滑石粉炒:又称“滑石粉烫”,系以滑石粉为辅料伴炒的一种。方法为:将壑霉冢梦浠鸺尤确粗粱鄢是崴闪鞫词保尤胍┎模绦粗烈┎谋砻婀钠鹚执嗍比〕觯溉セ郏辜吹谩?
  盐(粒)炒:以原盐粒为辅料的伴炒法的一种。方法为:将适量的原盐(盐粗粒)置锅内,用文武火加热翻炒至150℃时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倒入锅内,继续翻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质松脆,取出,筛去食盐粒,放凉即得。
  蜜制:系以蜂蜜为辅料的炙法的一种。方法为:取定量的炼蜜,加适量的开水稀释成蜜水,将净药材或切制品与蜜水拌匀,闷至蜜水透入药材组织内部,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翻炒至不黏手或规定程度。取出,放凉,密封保存。
  米泔水制:以米泔水为辅料炮制药材的方法。方法为:取第二次的洗米水(俗称“米泔水”)适量,煮沸,凉至适宜温度,与净药材或切制品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翻炒至药材表面呈微黄火色,取出摊凉即得。或作进一步干燥后贮藏。
  煨制:将原药材进行干热处理的一种方法。方法为:将净药材用湿纸或湿面、湿麸皮、湿滑石粉等包裹(厚度0.3~0.5㎝),埋于热灰、热滑石粉中煨至包裹物外表呈焦黄色时取出,除去包裹物即可。
  煅炭:将药材隔绝空气进行高温处理的一种炮制方法。方法为:将药材或切制品置锅内,上盖一口径稍小的铁锅,两锅接口处用湿纸条贴紧,再用湿黏土封紧,防止空气进入锅内,在小锅顶贴一白纸。先用文火后用武火加热煅烧。待小锅上面的白纸变焦时停火,铁锅冷却后取出药物。
  发芽法:将净制后的成熟的种子或果实类药材,用清水湿润后,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其发芽的方法。
  发酵法:指净药材或药材的粉末(或按规定加一定量的辅料),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药材表面产生黄白色的菌丝,达到一定规格标准的方法。



> 删除  2009-06-06 08:52:56 致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理论和药物配制的需要,将药材进一步加工的传统工艺。

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不少药材必须经过特定的炮炙处理,才能更符合治疗需要,充分发挥药效。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种炮制方法,一种炮制方法兼有几方面的目的,这些既有主次之分,又彼此密切联系。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而少数毒性药和烈性药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物炮制法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

炮制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有的药物碎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则须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如川乌、草乌生用内服易于中毒,需炮制后用;巴豆、续随子泻下作用剧烈,宜去油取霜用;常山用酒炒,可减轻其催吐的副作用等。

(二)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病情需要。

中医采用寒、热、温、凉及辛、甘、酸、苦、咸来表达中药的性能。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通过炮制改变或缓和了药物的性能,临床应用各有所长。如地黄生用凉血,若制成熟地黄则性转微温而以补血见长;生姜偎熟,则能减缓其发散力,而增强温中之效;何首乌生用能泻下通便,制熟后则失去泻下作用而专补肝肾等等。

(三)增强药物疗效

作为药物,起作用的是物质。药物所含的活性物质,通过适当的炮制处理,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

(四)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五)便于制剂和贮藏及保存药效

药物在加工炮制过程中都经过干燥处理,使药物含水量降低,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如一般饮片的切片;矿物、动物甲壳、贝壳及某些种于类药物的粉碎处理,能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并便于制成各种剂型;有些药物在贮藏前要进行烘焙、炒干等干燥处理,使其不易霉变、腐烂等。

(六)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纯净,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常将药物采用漂洗、酒制、醋制、蜜制、麸炒等方法处理混有的沙土、杂质、霉烂品及非药用部位。因此,必须加以净选、清洗等加工处理,使药物纯净,才能用量准确,或利于服用。如一般植物药的根和根茎当洗去泥沙,拣去杂质;枇杷叶要刷去毛;远志去心;蝉蜕去头足;而海藻、肉苁蓉当漂去咸味腥味,以利于服用等。
沙发
jovobo 发表于 09-11-19 10:03: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板凳
WANMAWANGMU 发表于 10-1-23 20:56:4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楼主~~~
地板
注册的 发表于 12-5-7 20:54:2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5#
飘之我爱 发表于 12-5-26 09:51:03 | 只看该作者
[a:1]。。。。。。。。。。。
6#
qq493698773 发表于 12-8-9 10:44:02 | 只看该作者
好大啊!多谢楼主,辛苦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2 19:15 , Processed in 0.11898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