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绍与《人物志》------2010考研选择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ongphoenix 发表于 10-1-10 15:5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九征五视、八观与七谬、七似——刘绍与《人物志》
特别提醒:此乃我从一个博客上找的。博客主人叫诗淇。她今年考研,想必她比任何人都兴奋。
近日整理心理学专业笔记时发现此标题使之兴奋:
《人物志》乃三国时期哲学家刘绍所撰,也是我国第一部人才学专著。全书共三卷18篇,以鉴别人物、研究个性、总结前代识人、用人经验为核心.谈及关于识才、用才的思想,兼采儒、法、名、道及阴阳五行等诸家学说。内容几乎涵盖了现代政府人事工作中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与识鉴方法、不同类型的人才利弊特点及适宜胜任的职业、8种偏材待人接物之得失、剖析争胜与谦让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思想体系。在人才分类上,刘绍以人才的性格、才干作为主线,进行多维度的分类;在取才标准上,他继承和发扬了儒家人才观,主张德才并重,同时又突出了才能的重要地位;此外,他还认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擅长的领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运用时应当坚持适才适用的用人原则。
  作为刘劭人才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其辨才思想尤其丰富,他从“才性”这一哲学命题入手,提出了才能与德行并重、聪明与平淡兼备的人才标准 ;扬长避短、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 ;以及“八观”、“五视”等操作性很强的具体识人方法。而这些考察人才的方法以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为基础,注重考察人才在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从而在当代人才的任用和管理的应用以及形神关系展开的讨论上,作为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治疗等学科上的借鉴。一九三七年,美国人把这部著作编译成一本书,题为《人类能力的研究》,在美国东方学社出版。这也是唯一被介绍到西方的我国古代的心理思想专著。(由此可见,“中国是否有心理学”这一尴尬问题也应该就此鸿消鲤息了吧!)
才疏学浅之我,也是近期才有幸得以略读!惭愧!书中除去使我获悉许多专业知识外,更可时常警觉自勉,摘其重点与友人分享。
九征、五视:人才的九种表达信息。人的内在性情,可以从外形上读取:神必须平淡、精必须坚刚、筋必须精、骨必须植固、气必须清和、色必须愉悦、仪必须肃正、容必须端直、言必须缓和。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机;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
  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
  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
  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
考察一个人的九个方面才有可能全面地认识他。这九个方面是“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这里的“神”与现代人讲的“人生观”有点相近。“精”指的是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就是一个人的“悟性”。“筋”指平常所说的“胆量”,其这人是否“有种”,是否有“责任心”。“骨”就是“坚韧”和“忍耐”的性格。“色”是看一个人是否有“同情心”,是否善于“换位思考”。“仪”,看的是一个人的举止“庄重”还是“轻佻”等。“容”,是看其人是否“严肃”、“认真”还是“心不在焉”等。“言”,表示一个人说话是否平和、流利而又有条理。如果有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则这个人是个“偏杂之才”。
古人从认识“阴阳”特性上来分析,“阴”属静态、隐深层次,“阳”属动态、表现层次;绝顶聪明的人能够做到两全其美,而一般地,一个人要么是“明白”人,要么是“玄虑”人。“明白”人属阳,行事主动,反应快,识时务,却考虑不周,行事鲁莽;“玄虑”人属阴,比较内向,懂得深层次的原因,重原则,却反应迟钝,犹豫不决。
    其次又借用五行的思维来考察一个人的才能: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即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洪亮的声音、匀称的体态、平和的面色,这些分别是仁(仁爱)、义(勇敢和讲道义)、礼(尊敬和理解他人)、信(诚信)、智(智慧)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全部具备这五个方面,称之为“五常”。“五常”的人很难找到,而只有一“德”的人则比较常见:温直而扰毅,木德;刚塞而弘毅,金德;愿恭而理敬,水德;宽栗而柔立,土德;简畅而明砭,火德。
    古人的理论可以融会贯通,关于五行有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如果在一个团队中能够找到这五种性格的人才,则各种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反过来,一个有效的团队中一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才。如果在一个团队中缺少一种性格才能的人才存在,则由于相克的道理推测在将来可能会出现不和谐。

从而,“中和”是最为珍贵的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表面上是一个十分平常的人,他并不带有太多的个人目的,能够理解和宽容他人,能够协调好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只有具有“中和”品质的人才能用好一大群聪明人。当然,这种人太少了,如果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学虎不成反类犬。至于当向热门话题:人品与人才哪个重要?自觉书中含义是:战略与战术的权衡问题。从战略的角度来说,人品重要;从战术的角度来说,人才重要。如果一个企业处在战略部署期,当然最好用有德之人,而当处在战术部署阶段,最好用有才之人。
八观:八种审察人才的角度。看心性中的善恶、看情感的变化、看品质与名声的偏离、看做事的动机、看爱敬、看欲望诉求、看缺陷、看聪明。

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
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其一:喜恶扬抑及应激应变能力,反映一个人对事物事件的理智程度和掌控能力、分寸感,可以辨别其品性。
其二:探查人复杂外表中深藏的性情,观其言察其应变,剖析其思维方式,明晓他对原则的把握并能否游刃有余地实施,而洞悉他的品格。
其三:观察志向和素质,可知一个人的名与实是否相符,了解他的品位。只有志向与素质相符者方能名副其实。
其四:察觉一个人的为人之道公关之法,分辨他的道德取向思维水准,判断其正直与否,从而明了其品行。
其五:觉察关爱尊敬之心的表达,看一个人是否通情达理,因为“爱”、“敬”与情操维系与道德有关。
其六:观察处事模式情感方式,辨认此人是否宽容和大度,是否理智和通达。所以,缜密细致在操作上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其七:短处多的人不见得没有长处。任何人都有其长短,包括个人的对立面,甚至敌人。 看到别人的长处,是自己的幸运;看到别人的短处,是自己的进步,就好比立一面镜子,对以端帽,鉴以正心。
其八:仁义礼信之明智,可折射一个人的品德、境界。
  梁漱溟先生说过,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识人的过程,是认识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反省自我的过程,修身养性的过程,反复清零的过程。学会心平气和,轻装前行。从容不迫,修炼自精。我们识人,正是通过对人的认识,了解做人的基本准则,不断纠偏鉴正,做有德之人,做有道之人,做有心之人,做有用之人。
七谬——识人易犯的七种错误。刘绍关于鉴定才性时可能发生的七种错觉:名声不准;爱恶取物;看不明心志;早慧与晚成的资质难以识别;把人定位错了类型;有才能的人有展才的机套,也有受屈的时候;奇才不易识别,不能以常理度之。
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考察人的声誉,偏颇不全(名声并不是实力)
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待人接物有个人的爱憎(莫被情绪左右了眼光)
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审度人的志向有大小不分的错误(识别人的心志)
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品评人的素质,不能区别早智与晚成(人的资质有早晚之别)
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辩别人才时有同类相敬或相争的局面(只推崇同类人)
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评论人才有提携得势者,压抑失意者的问题(时机不到难显才华)
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观察奇才,弄不清楚外表平淡内心聪慧的人与言行优美与内心不实的人的差别。 (非常人物,不以常理度之)
七似:在清谈论辩时,有的人思想水平和辩才不高却伪装出目中貌似偏材辩论的假象。共有七种似是而非的假象迷惑听众。
所谓性有九偏,各从其心之所可以为理。若乃性不精畅,则流有七似:
  有漫谈陈说,似有流行者。
  有理少多端,似若博意者。
  有回说合意,似若赞解者。
  有处后持长,从众所安,似能听断者。
  有避难不应,似若有余,而实不知者。
  有慕通口解,似悦而不怿者。
  有因胜情失,穷而称妙,跌则掎跖,实求两解,似理不可屈者。凡此七似,众人之所惑也。

译文:
所谓人之性情有九种偏颇,产生于各自把其内心所自以为是者看作最有道理。如若其性情不够精要顺畅,则可分为七种貌似而实非者:
有散慢而谈却陈述旧说,貌似流畅若天马行空者。
有道理不多却端绪众多,貌似博识若有所创见者。
有迂回曲解却迎合人意,貌似赞赏若善解人意者。
有居后不言却似有擅长,顺从众人之心所安,貌似能听众人之言而能有决断者。
有逃避艰难却不作回应,貌似能够从容不迫,实则积养不够而确实不知其解者。
有因其获胜却失其常情,理穷而自以为奇妙,其理难立则百般回护辩解,实则心无定解,貌似其理颠扑不破者。大凡此七种似是而非者,乃是易于迷惑众人者。
总结:
口乃心之门户!辩才----有因其道理而胜者,有因其言辞而胜者。因其道理而胜者,能正是非而扩展其言论,解释微妙之玄机而能通达。因其言辞而胜者,排斥正理而追求异见,追求异见则正理因此而失去。古今名著虽然不敢妄自狂言:自己一定是真理!但也是被时间与空间赛选出来的圣物。我们可以质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与见解,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就是无客观性的。但是,我们无法说明空间与时间,也只能任由他们主导着。所以,方法问题—方法论无疑是客观的。
从仪表和日常的行为方面观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地和他处世的态度;从一个人的声音上面可以分辨出这个人的情绪;与表情相结合,可以推测出一个人的内在性格。这也许就是人物志所汇集的奇特吧。
                                                  自:诗淇

[ 本帖最后由 longphoenix 于 2010-1-10 16:01 编辑 ]
沙发
koduck 发表于 10-1-10 16:05:0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有一点点庆幸我小学时读过这本书
板凳
gfdsa0788 发表于 10-1-10 16:13:44 | 只看该作者
看测量看到最后实在不知道看什么的时候,当小说的把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读了一遍,有点内隐记忆残余····不过整体还是挺杯具的·····
地板
newhanni 发表于 10-1-10 16:1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koduck 的帖子

那你可真是幸运,这道题我实在是不知道答案,当时瞎蒙,心想既然考心理学么,那就选了《心书》(名字是这么叫吧)
5#
「琥珀℡」 发表于 10-1-10 16:22:33 | 只看该作者
哎,我也选了心书。
6#
康熙 发表于 10-1-10 16:23:4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个题目。。


戴海琦的测量书前面是有的。。。。。。。。。
7#
wanghui6102 发表于 10-1-10 16:25:49 | 只看该作者
我写错了。。。。
8#
争分夺秒 发表于 10-1-10 16:47: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点考的不晓得有什么意义
9#
Marilyn-Manson 发表于 10-1-10 17:55:22 | 只看该作者
每年都得有些细腻的题
10#
tangxin09 发表于 10-1-10 18:35:53 | 只看该作者
普心关于气质那章就有说刘绍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6 17:27 , Processed in 0.14476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