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创作心理现象:
l 回忆:回忆是积极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以刺激作家的创作意念。它是艺术构思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机制。
艺术构思常用的回忆方法有:
A, 直接回收法,即把那些对自己刺激最强的信息直接与中心意念挂钩。
B, 逐次扫描法,即对记忆中所有相关内容的反复而有系统的扫描,直到寻求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C, 分层次推论法,即作家把所需要回忆的信息按类别、分层次地在大脑中过滤,并不断地与中心意念联系、比较,以提取最准确、最符合意念的信息。
l 联想:是由此形象/意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意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的过程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l 直觉:直觉的英文是intuition,它原出于拉丁语,本意是视线、外形。它是一种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正在领会或知道的方式。
l 情感:情感是文学创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起着支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作用。
u 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
(《别林斯基论文学》别林斯基俄国)。情感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情感的动力作用。
第二情感的提炼作用。
第三情感的结构作用。
第四情感的移入作用。
l 理智:理智是作家、艺术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活动。合人们的审美规律。
u 举例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chuō)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鹧鸪天》
l 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意识指作为艺术家以清晰的观念有意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有机整体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艺术家意识之下的、没有进入作家艺术家意识之中的、有活力的观念或心理能力。
2、艺术思维方式
艺术思维方式是指作家运用一定的心理机制,整合创作材料,表达思想情感,塑造艺术形象,创造艺术意境,展示艺术意象的具体方法和形式。有关艺术思维方式有如下几种:
l 神思/想象:神思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创造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思维方式。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文心雕龙·神思》)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想象力在一切艺术中最突出的显示就在于把一团纷乱的互不连贯的冲动变为一个有条理的单整反应的这种化解能力。(英国.瑞恰慈(Richards),参见《文学批评原理》P223,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想象的六种意义:
1) 指产生生动的形象,通常为视觉形象;
2) 指运用比喻的语言,隐喻和明喻;
3) 指意味着对他人的精神状态,尤其是感情状态给以共鸣的再现;
4) 指发明能力;
5) 指把一般人们认为彼此相异的事物形成相关的联系;
6) 即显现于对立或不协和的品质的平衡或调和,新颖鲜明的感觉与古老习见的事物,异于寻常的感情状态与异乎寻常的条理,始终清醒的判断和稳重的自持力与热忱和深沉或炽热的感情,等等。(英国.瑞恰慈(Richards),参见《文学批评原理》P218-221,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l 比兴:比兴作为一种艺术思维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比兴思维。它是一种受某一(类)事物的启发或借助于某一(类)事物,综合运用联想、想象、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另一(类)事物的美的形象、展示其美的内涵的艺术思维方式。比兴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思维方式。
u 举例1:《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u 举例2:《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u 举例3: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l 应感/灵感:应感是应物生感,它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感发现象,也就是文学艺术情思突然到来并使文学艺术创作迅速完成并臻于完美的创作现象。
u 陆机在《文赋》言: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勠。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西方的灵感理论诞生于古希腊的神学背景下,它原本是指神的灵气。
u 诗神就像这块磁石,她首先给人灵感,得到这灵感的人们又把它传给旁人,让旁人接上他们,悬成一条锁链。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记忆来做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灵感,有神力凭附着。(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伊安篇》,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u 这类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伊安篇》,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u 科里班特巫师们在舞蹈时,心理都受一种迷狂支配;抒情诗人们在作诗时也是如此。(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伊安篇》,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u 有这种迷狂的人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因而恢复羽翼,而且新生羽翼,急于高飞远举,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像一个鸟儿一样,昂首向高处凝望,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因此被人指为迷狂。现在我们可以得到关于这种迷狂的结论了,就是在各种神灵凭附之中,这是最好的一种……”(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斐得若篇》,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u 诗人并非借自己的力量在无知无觉中说出那些珍贵的辞句,而是由诗神凭附着来向人说话。”(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斐得若篇》,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8世纪以后,灵感就失去了神学的意义,开始向美学演进。对灵感理论的传统根基做出大刀阔斧改造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思潮,它把灵感的创作现象从神赐或神启的传统认识论拉回到人的独创性和天才性的能力上,使灵感的人性化开始复苏,进入了科学的认识领域。
l 象征:象征(symbol)是一个源自于西方的艺术思维方式,它的原初意义是交往、记忆、信物。在希腊语的含义中,它就是一个信物,这种信物有交往、记忆、认同之意,后来才逐渐演化成具有神秘意义的观念符号,一个美学概念。
u 代表着许许多多其它例子的突出例子,包括着一定的总体,需要一定的程序,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相似的或是生疏的东西;从内外两方面一定要求我们承认其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总体性(歌德言,转引自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一卷P278,上海译文出版社)
u “象征只是直觉的一种”,它“包含着概念的诸表现”,“运用类比的方式”。(康德《判断力批判》上P200,商务印书馆)
u 象征主义从此成为与今天起支配乃至控制作用的思想观念完全对立的精神状态及精神产物的文字象征。(胡经之、张首映主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P50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u 重视抽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重要性,追求纯诗或文学的诗意性。
u ……每一个真正的诗人,其正确辨理与抽象思维的能力,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强得多。”(瓦雷里言,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P37,上海译文出版社
u 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波德莱尔《恶之花·应和》(Correspondances ,有人译为通感):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
不时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语音;
行人经过该处,穿过象征的森林,
森林露出亲切的眼光对人注视.
仿佛远远传来一些悠长的回音,
互相混成幽昧而深邃的统一体,
象黑夜又象光明一样茫无边际,
芳香、色彩、音响全在互相感应.
有些芳香新鲜得象儿童服装一样,
柔和得象双簧管,绿油油象牧场,
____另外一些,腐朽、丰富、得意洋洋,
具有一种无限物的扩展力量,
仿佛琥珀、麝香、安息香和乳香,
在歌唱着精神和感官的热狂。
u 举例2:法·瓦雷里《石榴》:
坚硬而绽开的石榴
经不起结子太多
我想见丰硕的成果
爆开了权威的额头!
开裂的石榴啊,阳光
灼烤就你们的傲骨,
使出苦炼的工夫
打通了珠宝的隔墙,
干皮层灼灼的赤金,
和一种力量相应,
迸发出红玉的香醪,
这一道辉煌的裂口
使我的旧梦萦绕
内心的隐秘结构。
l 物化/移情:所谓“物化”,是指作家在文学创作的状态中所达到的主客体浑一乃至忘我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境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物化是一种创作忘我的精神境界。
其次,物化是在创作忘我的状态下移情,即将主体情思移诸创造对象身上,实现主客体的交流。
再次,物化保持了创作“心斋”的体验状态。
u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成玄英疏云:“心有知觉,犹起攀缘;气无情虑,虚柔任物。故去彼知觉,取此虚柔,谴之又谴,渐阶玄妙也乎!”)
l 移情:移情说强调主体和客体的一体化,并强调这一体化是人所造成的。
l 顿悟:顿悟又称妙悟,它原本是佛禅参法的一种修炼方法,后来,被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的构思之中,逐渐演化成为一种艺术思维方式。
u 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然悟有浅深,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严羽《沧浪诗话》)
u 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
3、艺术构思的手段
艺术构思的手段是作家选择素材、创造形象、提炼情感与意念、安排文章结构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组织的手段。即使作家们面对的是相同的材料,由于构思的手段不同,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截然不同。常见的构思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综合
综合,是作家围绕着一定的中心意念,通过筛选、过滤、联想、想象等方法加工、改造旧材料,将之糅合成一个能够基本体现作家意图的、完整、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手段。
(2)突出
突出,是作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或意念),然后,调动各种材料和表现手法,使这一形象更为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手段。
(3)陌生化
陌生化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
u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的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什克洛夫斯基《艺术作为手法》,《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P7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u 举例李贺《马诗》: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三、文学创造的成品化阶段
文学创造的成品化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纸张等媒介,把精神性的艺术构思转化为物质文本的过程。成品化是文学创造的最后阶段。
1、从构思到成品的转化
大致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其二,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2、语言的提炼与技巧的运用
2 语言提炼的任务,就是寻找最准确的语言文字,把构思中初步形成的形象、意念等表达出来。
2 技巧是作家在文学创造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法,它主要服从于文学形象塑造、作品结构安排等需要,为表达作家的中心意念服务。
第四节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
文学创造既是一种认识活动,又是一种审美活动。作为认识活动,文学创造首先追求的是“真”。这“真”,不仅包含着生活真实,而且,更包含着艺术真实。追求“真”的目的是为了进入“善”,这“善”,是一个伦理道德的范畴,意谓文学应该给人以伦理道德的感化,使人性受到陶冶。这符合文学创造的认识特征。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创造进入审美的关键环节。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造追求的是“美”。这种“美”,不仅是浅层次的美感享受,更是深层次的人生哲理升华。文学创造的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是合一的,它们共同体现了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
一、艺术真实
所谓艺术真实,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对社会现实生活加工、改造、提炼、升华,并由此显现出来的审美化的真实。因此,艺术真实是衡量文学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
艺术真实最显著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概括性。所谓概括性,就是说文学作品对生活现象与生活本质的大面积的覆盖程度。
其二,假定性。所谓假定性就是在虚构的基础上按照逻辑的推理应该如此的本质。
其三,诗性。所谓诗性,是指文学创造所独有的直观、感悟和追求技巧的审美性质。
二、情感评价
文学创造是一种情感的活动,情感本身具有价值取向,带有明确的评价因素。文学创造的这种评价因素我们称之为情感评价。
三、形式创造
任何文学创造都离不开形式,都是形式创造。形式创造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完成。文学的形式就是文学的本质。形式创造既是内容的形式化,又是形式的内容化,它的最基本的内含是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互动。
2 所谓内容形式化,就是说,在文学创造的过程中,当内容被作家以形式组织起来的时候,内容便消失在形式里面,渗透在形式里面。
2 所谓形式的内容化,就是说,形式一旦被作家选择,就成为深化和升华内容的重要手段,便与内容密不可分。
第四章 文学作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本(text),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是用来指称由作者写成的、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u 波兰现象学家英加登(R.Ingarden)将文学作品的文本分为四个层面:
1) 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层面(文本最基本的层面);
2) 意义单元(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文本的核心层面);
3) 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形,包含若干个未定点,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
4) 再现客体(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文学的文本层次分为三个层面:
一、文学言语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是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读者阅读的具体的言语系统。文学言语作为个体的创造,除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之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
1、内指性
所谓内指性是仅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也就是说,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符合文学自身的逻辑就可以了。
2、文化心理蕴含性
文学言语则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有心理蕴含,而且囊括了丰富的文化心理蕴含。
3、陌生化
所谓言语的陌生化是指文学言语的超凡脱俗的特质,这是一种新奇的、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言语,这些言语从字面上看并不陌生,但是,由于其运用的不合常理,使人感到它是不可思议的、陌生的。
u 举例李贺的诗歌:“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箜篌引》)“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秦王饮酒》)
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作家艺术家和读者通过言语系统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的生活图景,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真实与虚构的统一
2、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像,在这里,现象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等的对立消失了,以致两者在文学作品的直接印象中融合成一个自发的统一体,对接受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卢卡契言)
3、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形象的确定性因素是指文学形象的生动可感性,给人们以直观的印象。
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因素是指文学形象的多义性,它给人留下了无限丰富的联想空间,使人产生无穷无尽的审美想象。
三、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文学意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1、历史内容层
历史内容是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有些作品所表现的历史内容比较明显,有些作品表现的历史内容不太明显。
2、哲学意味层
文学表现一定的哲学意味是借助于形象加以表现的,正是因为这样,哲学才具有意味。而意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知因素,两者在形象的撮合下结合就具有了美的意义。因此,哲学意味也就是美的意味。
u 举例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