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救!!!2011年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部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爱静由心生 发表于 10-9-13 13:1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金币
朱滢的《实验心理学》里面没有:听觉疲劳和听觉适应;声音的距离知觉;语音知觉实验;颜色适应实验  哪本实验心理学有这些啊?! 谢谢!
沙发
juan552200 发表于 10-9-13 15:17:51 | 只看该作者
你还发了两篇同样的帖子啊 。。。。我在另一篇回复了 ,没看到?


杨治良的实心第七章 听觉实验

三、听觉的疲劳和损伤以及适应
疲劳和适应是所有感觉系统所共有的特性,听觉系统在足够长和足够强的刺激作用下,其感受性将发生变化。
(一)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
听觉疲劳乃是声音刺激强度大大超过听觉感受器的正常生理反应限度,或声音刺激长时间作用于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听觉阈限暂时提高的现象。
听觉疲劳测量方法可先测定被试对某种频率声音的阈值,而后让他听一段时间引起疲劳的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纯音,再测定他的听阈,所得阈值的改变量,即暂时阈移(temporary-threshold shift,简称TTS),就是听觉疲劳的指标。
暂时阈移(TTS)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暂时阈移的大小,和引起疲劳的声音停止多少时间有关。引起疲劳的声音停止作用的时间愈长久,即恢复时间愈长久,则暂时阈移愈小。
(2)暂时阈移一般随疲劳声强度的增加而加大,当疲劳声在低强度时,阈移变化相对小些;当疲劳声强很高时,阈移增加很快。
(3)暂时阈移和疲劳声作用时间的久暂有关,据研究,暂时阈移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对数成正比例关系。
(4)频率在4000~6000 赫的高频高强度的疲劳声对暂时阈移的影响最大,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失也最为厉害。
(二)听力损伤(hearing damage)
听力损伤乃是声强超过听觉系统正常生理反应程度的声音,持续作用于听觉器官造成的听力下降。通常听力平均损失大于25分贝,即为听力损伤。
听力损伤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为传导性耳聋(conduction deafness),即由于听觉系统传导机能的缺陷所致;
另一种为神经性耳聋(或中枢性聋)(central deafness),即由听神经系统的损伤所致。
传导性耳聋,其实质为外耳或中耳的机能紊乱,阻止或妨碍了声波适当地传导到内耳的感受细胞。神经性耳聋则为毛细胞及其神经联系受损伤的结果,它不同于传导性耳聋,而是一种无法恢复的听力缺失。
(三)听觉适应(auditory adaptation)
听觉适应乃是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听觉系统一般对一个稳定声的感受性在最初1~2 分钟内有所下降,而后很快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听觉适应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平衡过程。
听觉适应的研究法是响度平衡法。以一定声强(如80 分贝)的纯音作用于左耳,用另一频率相同但声级可变的声音同时作用于右耳,使两者等响(对一个正常听者,两者平衡的声级可能相等)。然后,将右耳的声音停止,让左耳继续听3 分钟。在这一适应期后,重新使左右耳等响,这时右耳的等响级常下降,如降到60 分贝,适应量为80-60=20 分贝。
实验表明,高声级和低声级都可产生适应,且适应范围有随响度加大而扩大的趋势。适应效果对频率带有选择性:在125~1000 赫之间,适应随频率增加而轻微扩大;但在1000~8000 赫,听觉系统保持恒定。最大的适应发生在和适应声相同和相近的频率。
板凳
psyche陶陶 发表于 10-9-13 15:19:46 | 只看该作者
孟庆茂的里面也有~~~~
地板
juan552200 发表于 10-9-13 15:23:22 | 只看该作者
杨治良的实心第六章 视觉实验


二、颜色的视觉现象
(一)颜色对比(color contrast)
颜色对比是两种不同的色光同时作用于视网膜的相邻区域,或者相继作用于视网膜的同一区域时,颜色视觉所发生的变化。前者是同时对比现象,后者是继时对比现象。
例如,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你就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同理,在绿色背景上灰色纸片会呈红色,这是同时对比(simultaneous contrast)现象。
若在灰色背景上放一块颜色纸片,注视短时间后再撤走纸片;或先注视颜色纸片,再
插入灰色背景,你就会在背景上看到原来颜色的补色。这是继时对比(或连续对比(successive contrast)。
无论是同时对比还是继时对比,它们主要是色调对比。
颜色对比现象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例如,同一种颜色在亮的背景上看起来不如在暗的背景上看起来亮些, 这是明度对比现象。依黑林(EwaldHering, 1834~1918)的看法,明度对比产生的现象是一个视网膜区的活动引起临近区域相反活动的结果。他仿用谢灵顿 (Sherrington,1897)“对比盘”(见图6-18)证明,当黑白盘的转速达到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时,黑白明度对比效果就提高了。然而,色彩明暗对比的程度有助于整体外表的有效表现,其道理是很清楚的。
(二)颜色适应
研究者通常把先看到的色光对后看到的色光的影响叫作色适应。
例如在黑暗中经过较长的时间,视网膜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是一种适应现象。注视一个红色纸片半分钟,然后注视灰色背景,色觉会发生逆转,这就是一种适应。
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表征这种现象。
(1)以每秒钟一次的黄色小闪光投射在注视点上,观察者注视红色强光视野,待适应后再回头看原来的黄色闪光。开始闪光变成了绿色,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增加了黄色的感觉成分,几分钟后,才完全恢复黄色闪光的感觉。这就是典型的颜色适应(vision adaptation)现象。
(2)黑尔森(Helson,1948)曾做过一系列颜色适应实验,其中有一项是这样的:实验在暗室进行,照明是红色的,几分钟适应后,实验者请被试者判断一套从黑到白的19 件标本,并要求他根据熟悉的评定标准为这些标本的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作等级排列。结果,凡与墙背景的反射率相近的标本都被判断为红色,反射率愈高则被认为饱和度愈高。而比墙颜色深的标本被认为是绿色或蓝绿色,即红色照明的后象(注6-1)补色;反射率愈低,蓝绿色显得愈饱和。
(3)麦克洛(Mecollough,1965)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视觉现象。他首先把色适应与图形方位结合在一起研究,他发现在让眼睛交替适应蓝背景上的水平栅条和橙色背景上的垂直栅条之后,紧接着让被试看无色背景上的同样黑白栅条,被试者便把水平栅条看成橙色,
当一种强烈的色调和它最不相同的颜色——它的互补色(complementary color)结合时,就会附加上一系列的残留影象,这种增加的强度使人难以接受。这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的眼睛难以接受强烈的互补色的组合。
后象(afterimage)指刺激消失后而感觉暂留的现象。后象按性质不同而分为两种:
一为正后象(positive afterimage),其特征是刺激消失后所遗留的后象与原刺激的色彩或明度相似,仍有短暂光色的视觉现象留存即属之。
另一种为负后象(nega-tive afterimage),其特征是后象的明度与原刺激相反,而色彩与原刺激互补(见张春兴,1989)。一种或两种互补色减弱时,振动的感觉也会减少。
(三)颜色常性
人眼对物体颜色的感知,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时候,仍能保持相对不变,表现出颜色常性(或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4 15:34 , Processed in 0.15344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