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一、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
为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
1. 子宫颈糜烂:鳞状上皮坏死脱落→表浅缺损→柱状上皮覆盖→→鳞化
(真性糜烂)(假性糜烂)(愈复)
2. 子宫颈腺体囊肿(Nabothian cyst):粘液储留,腺体扩张呈囊。
3. 子宫颈息肉:粘膜上皮、腺体、间质↑ →→ 息肉状
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新近的分类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子宫颈上皮内肿瘤。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CIN:Ⅰ级(轻度非典型增生)
Ⅱ级 (中度非典型增生)
Ⅲ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
醋酸涂抹CIN病变区呈白色斑片状,碘液试验病变区不着色。
子宫颈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
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粘膜上皮全层,但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原位癌的癌细胞可由表面沿基底膜通过宫颈腺口蔓延进入子宫颈腺体内,取代腺上皮的部分或全部,但仍未突破腺体的基底膜,称为原位癌累及腺体。
三、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
概述
子宫颈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1-2位,通过普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子宫颈癌,生存率治愈率↑,多见于40-60岁,平均年龄54岁。
病因
相关因素:
① 早婚、多产,宫颈裂伤,局部卫生不良,流行病学调查:性生活过早、紊乱是宫颈癌主要原因。
② HPV病毒感染:
高危型(HPV16、18、31、33)
危险型(HPV-6、11、42、43)→ 尖锐湿疣。
③ 机体免疫状态,p53突变。
(一)病理变化
1. 肉眼所见
(1)好发部位,子宫颈管口,尤以前壁与后壁多见
(2)肉眼
① 糜烂型:子宫颈部的粘膜潮红,颗粒状,质脆,易出血。原位or早浸,活检非常必要。
② 外生菜花型:主要向外增殖,呈乳头状或菜花状,表面浅表溃疡。
③ 内生浸润型:主要向深部浸润,切面见子宫颈前后唇增厚变硬,表面常较光滑,易漏诊。
④ 溃疡型:向内浸润生长,表面坏死脱落→火山口状溃疡。
2. 镜下
(1)鳞状细胞癌:约占90%。来源于移行带或宫颈内膜化生的鳞状上皮。
鳞化 →→ 上皮非典型增生(轻、中、重)→→ 原位癌 →→ 浸润癌
① 早期浸润癌或微小浸润癌:癌细胞突破BM向间质内浸润,深度<BM下5mm。肉眼见不到肿物,镜下可见间质内小巢状or
条索状。
② 浸润癌:癌组织向间质浸润深度>BM下5mm。按分化程度:高分化约占20%;中分化约占60%;低分化约占20%。
(2)腺癌:约占10%,发病年龄较鳞癌高,平均56岁。
多数来源于鳞柱移行带,少数来自宫颈管粘膜的柱状上皮,腺上皮及上皮下的储备细胞。放化疗不敏感,预后较差。
分高分化(似正常宫颈 腺体)、中分化(最多见,腺管样结构)、低分化(无腺体结构,实体癌巢)。
(四)扩散及转移
1. 直接蔓延:子宫体、阴道、宫旁及宫壁组织、膀胱、直肠。
2. 淋巴道转移:最多见 宫旁LN → 闭孔LN → 髂外LN → 腹股沟、骶前LN → 锁骨上LN
3. 血道转移: 晚期发生肺、骨、肝转移。
(五)临床病理联系
症状:白带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下腹部、腰骶部疼痛。晚期出现冰冻骨盆,子宫膀胱瘘、子宫直肠瘘。
分期:0:原位癌
Ⅰ:局限于宫颈
Ⅱ:超出宫颈,未累及盆壁,侵及阴道未及下1/3
Ⅲ:侵及盆壁及阴道下1/3
Ⅳ:超出骨盆或累及膀胱、直肠
结局: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Ⅰ期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达90%。
Ⅳ期癌五年生存率仅10%左右。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于子宫肌层中 > 内膜基底层3mm。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子宫外子宫内膜异位,80%在卵巢。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
内、外源性雌激素↑ →→ 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临床表现为功血。
1. 单纯性增生:轻度或囊性增生,1% →→ 子宫内膜腺癌。
2. 复杂性增生:腺瘤型增生,3% →→ 子宫内膜腺癌。
3. 非典型性增生:腺瘤型增生+异型性(轻、中、重),1/3 →→ 腺癌。
三、子宫肿瘤
(一)子宫体癌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内膜腺癌(endomertrial adenocarcinoma)。
多发生于绝经期、绝经期后,50岁↑,近来发病率↑(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应用)
相关因素:
① 肥胖 > 正常体重23kg 风险增加10倍
② 未生育妇女及不孕症
③ 功能性卵巢肿瘤(颗粒细胞瘤)
④ 长期服用雌激素
临床主要症状:不规则阴道出血
(1)肉眼:子宫内膜弥漫增厚,粗糙不平,形成乳头或菜花状,出血坏死溃疡。局限型多位于宫底或宫角,呈息肉或乳头状。
(2)镜下:
腺癌 :高分化多,中、低分化少数
腺棘皮癌:腺癌+鳞化
腺鳞癌:腺癌+鳞癌
(3)扩散:
直接蔓延:宫角、附件、腹膜大网
淋巴道转移:腹主动脉旁、腹股沟LN
血道:肺、肝、骨
(4)分期 :
Ⅰ:局限于宫体,五年生存率90%;
Ⅱ:宫体+宫颈,30-50%;
Ⅲ:向宫外扩散,未侵及盆腔外;
Ⅳ:累及膀胱、直肠。
(二)子宫平滑肌肿瘤(Leiomyoma of uterus)
来源于平滑肌,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肿瘤,30岁以上妇女达70%。绝经期以后可萎缩。
有遗传倾向,雌激素可促进其生长。极少恶变。
第三节 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
共同特点:滋养层异常,HCG比正常妊娠高。
种类: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一、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
又称水泡状胎块。发生于妊娠期胎盘绒毛的良性病变, 绒毛变成水泡状。
占住院妊娠总数的1/73-124 , 多见于经产妇。
(1)病因及发病机制
90%完全性葡萄胎为46XX,23X+空卵 → 自我复制 → 46XX
10%完全性葡萄胎为46XY,两个精子(23X、23Y)+ 空卵 → 46XY
部分性葡萄胎大多数为69XXX,69XXY,极少数92XXXY
正常卵细胞(23X)+ 没分裂的双倍体精子(46XY)或两个单倍体精子(23X或23Y)
(2)病变
大体:绒毛肿大,球状半透明囊泡,细蒂相连,状似葡萄——葡萄胎;
完全性葡萄胎:所有绒毛呈葡萄状。
不完全性或部分葡萄胎:部分绒毛呈葡萄状,部分正常绒毛,伴或不伴有胎儿或其附属器官者。
组织学:
① 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② 绒毛间质内的血管消失或明显减少
③ 绒毛表面滋养层细胞增生
内层:细胞滋养层细胞:立方或多边形,胞浆淡染, 染色质稀疏。
外层:合体滋养层细胞:体积大,形不规则,胞浆深红,多核、深染。
(3)临床病理联系:
(妊娠4-5个月时出现症状)子宫迅速增大,与妊娠月份不符,无胎心、胎动。血、尿中HCG↑。不规则子宫出血。彻底凊宫→痊愈。
10%→侵蚀性葡萄胎 ,2.5%→绒癌。
二、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
介于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的交界性肿瘤
临床病理特点:
① 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可向宫外侵袭阴道壁,转移至肺、脑等。
② 滋养层细胞增生及异型性显著,出血、坏死(水泡状绒毛或坏死绒毛)。
③ 葡萄胎刮宫后数周至数月子宫仍增大,血、尿HCG持续阳性,阴道持续或不规则流血。
④ 大多侵蚀性葡萄胎对化疗敏感,预后良好。
三、绒毛膜癌( chorio carcinoma)
(1)绒毛滋养层细胞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简称绒癌。
(2)发生率1/10000,大多数与妊娠有关:50%葡萄胎后;25%自然流产;20%正常分娩后;5%早产、异位妊娠后;
多见于30岁左右女性。
(3)病变特点:
① 瘤组织由异常增生的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组成,排列成实性巢状或条索状,不形成绒毛或水泡状。
② 瘤组织自身无间质血管,靠侵袭宿主血管获取营养,故瘤组织有明显出血坏死,肉眼呈血凝块状。
(4)绒癌易侵袭血管,极易经血道转移,最常见肺和阴道壁。
(5)化疗敏感,死亡率<20%。少数病例原发灶切除后,转移灶可自行消退。
四、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
起源于胎盘绒毛外中间型滋养层细胞,局部呈浸润生长,多为良性,10%可转移至死。无坏死和绒毛。极少见。
第四节 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依照其组织发生可分为三大类:
1. 上皮性肿瘤:浆液性肿瘤、粘液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肿瘤、透明细胞肿瘤及移行细胞肿瘤;
2. 生殖细胞肿瘤:畸胎瘤、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及绒毛膜癌;
3. 性索间质肿瘤: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瘤、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
一 、卵巢上皮性肿瘤
占所有卵巢肿瘤的90%,大致上分为良性、交界性(Borderline malignancy)和恶性。
(一)浆液性肿瘤 (serious cystadenoma)
典型的浆液性囊腺瘤由单个或多个纤维分隔的囊腔组成,囊内含有清亮液体,偶混有粘液。亮液体,偶混有粘液。良性瘤囊内壁光滑,一般无囊壁的上皮性增厚和乳头向囊内突起。交界性囊腺瘤可见较多的乳头大量的实体和乳头在肿瘤中出现时应疑为癌。双侧发生多见。
(二)粘液性肿瘤 (mucinous tumors)
肉眼:肿瘤表面光滑,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腔组成,腔内充满富于糖蛋白的粘稠液体,双侧发生比较少见。
镜下:良性粘液性囊腺瘤的囊腔被覆单层高柱状上皮,核在基底部,核的上部充满粘液,无纤毛,和子宫颈及小肠的上皮相似。
二、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sex cord-stromal tumors)
女性的性索间质细胞称作颗粒细胞(granulosa)和卵泡膜细胞(theca),男性则为支持细胞(Sertoli)和间质细胞(Leydig),它们可各自形成女性的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或男性的支持细胞瘤和间质细胞瘤。
(一)颗粒细胞瘤 (granulosa cell tumor)
肉眼:体积较大,呈囊实性。肿瘤的部分区域黄色,间质呈白色,常伴发出血。
镜下:瘤细胞大小较一致,体积较小,椭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浆少,细胞核通常可查见核沟,呈咖啡豆样外观。
(二)卵泡膜细胞瘤 (thecoma)
卵泡膜细胞瘤呈实体状,由于细胞含有脂质,切面色黄。镜下,瘤细胞由成束的短梭形细胞组成,核卵圆形,胞浆由于含脂质而呈空泡状。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可将瘤细胞分割成巢状。瘤细胞黄素化时,细胞大而圆,核圆居中,与黄体细胞相象,称为黄素化的卵泡膜细胞瘤。
(三)支持-间质细胞瘤 (sertoli-leydig cell tumors)
主要发生在睾丸,较少发生于卵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发于年轻育龄期妇女。该瘤可分泌少量雄激素,若大量分泌可表现为男性化。
肿瘤单侧发生,呈实体结节分叶状,色黄或棕黄。镜下,由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三、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一) 畸胎瘤
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具有向体细胞分化的潜能,大多数肿瘤含有至少两个或三个胚层组织成分。
1. 成熟畸胎瘤(mature teratoma) 又称成熟囊性畸胎瘤
肉眼:肿瘤呈囊性,充满皮脂样物,囊壁上可见头节,表面附有毛发,可见牙齿。
镜下:由三个胚层的各种成熟组织构成,常见皮肤、毛囊、骨、软骨、呼吸道上皮等。
2.未成熟性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
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主要不同是,在肿瘤组织中查见未成熟组织。
(二) 无性细胞瘤(Dysgeminoma)
肉眼:肿瘤一般体积较大,质实,表面结节状。切面质软,鱼肉样。
镜下:细胞体积大而一致,细胞膜清晰,胞浆空亮,充满糖原,细胞核居中,有1-2个明显的核仁,核分裂多见。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瘤细胞巢周围的纤维间隔中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并可有结核样肉芽肿结构。
(三) 胚胎性癌(embryonal carcinoma)
发生于20岁-30岁的青年人,比无性细胞瘤更具有浸润性,是高度恶性的肿瘤。
肉眼:肿瘤体积小于无性细胞瘤,切面肿瘤边界不清,可见出血和坏死。
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腺管、腺泡或乳头状,分化差的细胞则排列成片状。
(四) 卵黄囊瘤(Yalk sack tumor)又称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
肉眼:体积一般较大,结节分叶状,边界不清。切面灰黄色,呈实体状,局部可见囊腔形成,可有局部出血坏死。
镜下:①疏网状结构;②S-D(Schiller-Duval)小体; ③多泡性卵黄囊结构; ④细胞外嗜酸性小体
第五节 前列腺疾病
一 、前列腺增生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又称结节状前列腺增生(nodular hyperplasia)或前列腺肥大(hypertrophy)
病理变化
肉眼:结节状,颜色、质地与增生的成分有关。
镜下:前列腺增生的成分主要由纤维、平滑肌和腺体组成
二、 前列腺癌 (prostatic cancer)
是源自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多发于50岁以后
病理变化
肉眼:约70%的肿瘤发生在前列腺的周围区,以后叶多见。切面结节状,质韧硬,和周围前列腺组织界限不清。
镜下:多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肿瘤腺泡较规则,排列拥挤,可见背靠背现象。
低分化癌中,癌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巢状或片状。
第六节 睾丸和阴茎肿瘤
一、 睾丸肿瘤
除卵巢囊腺瘤极少发生在睾丸以外,和卵巢性索间质及生殖细胞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均可发生在睾丸,发生在睾丸或卵巢的同一类型的肿瘤的肉眼观、组织学改变、和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区别,本节不再一一赘述。
二、 阴茎肿瘤
起源于阴茎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多发于40-70岁的男性。
病理变化
发生在阴茎龟头或包皮内接近冠状沟的区域
肉眼:呈乳头型或扁平型:乳头型似尖锐湿疣,或呈菜花样外观;扁平型局部粘膜表面灰白,增厚,表面可见裂隙,逐渐可出现溃疡。
镜下:分化程度不一的鳞状细胞癌,一般分化较好,有明显的角化。
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为发生在男性或女性的外阴粘膜的高分化鳞癌,低度恶性。
第七节 乳腺疾病
一、乳腺增生性病变
(一)乳腺纤维囊性变(fibrocystic changes of the breast)
最常见,多见于25-45岁,〉50%成人妇女患此病。与卵巢内分泌失调有关(孕激素↓、雌激素↑↑)
病变:
(1)非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① 肉眼:双侧多灶小结节,界限不清,囊内半透明液体,外观蓝色- “蓝顶囊肿”
② 镜下:囊肿 — 被覆扁平上皮,亦可柱状或立方,大汗腺化生,间质纤维组织↑
(2)增生性纤维囊性变:囊肿+间质纤维组织↑+末稍导管腺泡上皮↑。
分为:
①轻度增生,
②旺炽性增生,癌变危险↑1.5-2倍,
③非典型性增生,癌变危险↑5倍,
④原位癌,浸润危险↑10倍。
(二)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
是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的少见类型。
特点: 小叶末梢导管上皮、肌上皮、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终末导管腺泡数目↑,小叶体积↑;纤维组织增生,腺泡受压扭曲,病灶周围腺泡扩张。
二、乳腺纤维腺瘤 (fibroa denoma of the breast)
最常见良性肿瘤, 20-30岁多发。
大体: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界清,切面灰白色,质韧。
镜下:纤维间质和腺体增生,腺体受挤压呈裂隙状,间质疏松。
三、乳腺癌(carcinoma of the breast)
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多见于40-50岁,好发于外上象限。多起源于导管上皮,少数来自小叶终末导管。
1. 病理变化
(1)非浸润性癌
1)导管内癌(intra ductal carcinoma)
发生部位:乳腺小叶终末导管
特点: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底膜完。整20年后,30%转变为浸润癌。
① 粉刺癌(come do carcinoma):导管内癌变中心处坏死 — 钙化,挤压时溢出,状如皮肤粉刺。导管周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
② 非粉刺导管内癌:实性、乳头状、筛状排列、癌细胞小、形态规则。
③ 乳头Paget病:导管内癌浸润 → 乳头、乳晕皮肤表皮,可有渗出-湿疹样癌。
2)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发生部位:乳腺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
特点:小叶轮廓存在,末稍导管及腺泡高度扩张,充满实性排列癌细胞,癌细胞小,大小一致,无多形性,未突破
BM。多中心性,双侧乳腺(30%病例)。20-30%在20年内发展为浸润性小叶癌。
(2)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70%左右,灰白质脆、界不清,晚期乳头下陷、 桔皮样外观、 皮肤溃疡。癌细胞排列成巢状、团索状或伴少量腺样结
构→纤维间质内浸润。以往分为:单纯癌、硬癌、非典型髓样癌,现统称浸润性导管癌。
2)浸润性小叶癌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占5-10% ,小叶原位癌浸润间质排列特征:单行串珠状、细条索状浸润间质间,或环形排列在导管周围。
3)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
① 髓样癌(medullay carcinoma): 癌细胞较大,多形性,细胞边界不清,相互融合成 片状分布,间质少,内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以T细胞为主)。预后较好。
② 腺癌,又称小管癌,主要由腺管样结构组成,预后良好。单纯切除可治愈。
③ 粘液癌,多见于老年人,预后较好。
④ 伴有乳头Paget病的浸润癌。
2. 转移
(1)直接蔓延 →→ 周围脂肪组织,胸大肌和胸壁。
(2)淋巴道转移:最常见转移途径,早期可发生腋窝淋巴结,后转移至锁骨上、下LN,纵隔LN(内上象限的癌肿),有时
也通过淋巴道到对侧乳腺。
(3)血道转移:晚期可转移到肺、骨、脑、肝等。
3. 影响预后因素
① 原发灶大小:<2cm,无LN转移者预后好。
② 组织学类型:原位癌可治愈,特殊类型浸润癌预后较好。
③ 组织学分级: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像。
④ ER、PR:ER、PR阳性内分泌治疗效果好,转移低。
⑤ DNA倍体:异倍体、多倍体预后差。
⑥ 癌基因(c-erbB-2、c-myc、 ras 、p21)激活或过表达,抑癌基因(p53)失活或突变,预后差。
⑦ 微血管密度、基质蛋白酶、小血管淋巴管癌栓。
4. 相关因素
① 雌激素↑ → 癌变
② 遗传因素:部分有遗传倾向,BRCA1基因(17q21)突变缺失。
③ 环境因素:北美、北欧>南欧、拉丁美洲>亚洲、非洲
④ 放射线
⑤ 纤维囊性变:非典型增生为癌前病变。
⑥ 病毒:小鼠致乳腺病毒。
四、男性乳腺发育
男性乳腺发育(gynecomastia)是指由于乳腺腺体和间质的共同增生引起的乳腺肥大,功能性睾丸肿瘤和肝硬化所致的雌激素过多,或药物均有可能导致男性乳腺发育。
男性乳腺发育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在乳晕下可查见纽扣样的结节性增大,大者象女性青春期乳腺。镜下,可见导管周围密集的玻璃样胶原纤维增生,但更为显着的是导管的变化,导管上皮呈乳头状增生。细胞形态规则,呈柱状或立方状,很少有小叶形成。该病变易于在临床检查时发现,但必须和少见的男性乳腺癌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