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想到“从众”这一个词,具体理论就不知道了……
大家还能想到什么?
7楼链接的内容: (感谢绕着屠刀跳舞 )
这两天最热门的关键字非“盐”莫属。
据 报道 ,从3月16日开始全国各地(包括遥远的新疆)居民纷纷涌入超市和农贸市场,食盐以及各种咸味调料(如酱油)被抢购一空。
买盐的理由五花八门,一些人是相信了“食盐含碘防辐射”、“海盐受污染”等等传言,一些人是受到身边人的影响,还有一些人是为了避免断盐,主动囤积。
为什么看到别人买盐,自己也跟着做呢?
从众的力量
社会心理学家阿希(Ach)的经典实验告诉我们,人们可能比自己想象的容易从众。他把参与者请到实验室回答一个简单至极的问题——判断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与标准线段长度相等(见下图)。
阿希实验示意图。左起第六个人是无助的被试。
这个任务看上去很简单,应该没人会选错,但是阿希实验中却不少人选错了,因为参与者并不是单独进行判断,而是和另外六个人坐在一起。他的反应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吗? 你可能已经猜到,这六个人其实都是实验者安排的助手。阿希发现,当前面的几个人都故意选择了一条错误线段的时候,大约三分之一的参与者最终也会选择这条线段;即使是那些没有从众的参与者,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了内心的焦虑和冲突。
从众的动机
阿希实验巧妙地展示了从众的力量。此后有大量研究表明,人们从众一般是出于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信息性影响(informational influence):在不确定或无助的情境下,人们会将他人作为信息的来源,参考他人的行为决定自己的行动。面对核污染的威胁,由于缺乏科学判断,人们 只能从流言或是身边的人中获得参考,于是便将买盐作为了应对的策略。 这样做的人越多,行为的正当性也就越强。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人们甚至可能不再深究最初买盐的原因,只是单纯地相信群体判断的正确性:“既然大家都去买盐,这样做一定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也不能错过。” 从众的第二个原因是规范性影响(normative influence):即使一个人并不认为某种行为是正确的,也有可能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为了避免被群体或他人排斥,不得不做出从众行为。阿希实验中被 试的从众大多是出于这种原因。在买盐热潮中也能看到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并不相信食盐真的有防辐射的功效,但是由于父母长辈的反复要求,只好乖乖地去超市排 队了。
从众的催化剂——恐惧管理
当然,这样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在美国也出现了抢购碘片的热潮。实际上,在天灾的威胁面前,经常出现这种大规模的从众行为;根据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 家杰夫•格林伯格(Jeff Greenberg)等人的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灾难后的从众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
恐惧管理理论认为,每个人都面临着一种最基本的恐惧——不可避免的死亡;为了缓解死亡带来的焦虑,人们会采取一些防御机制,如相信来生、追求意义感、提升自尊、获得他人认可、将自己与不朽的文化价值观相联系等等。
从众也是应对死亡焦虑的一种方式。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心理学家伦纳特•仁科马(Lennart Renkema)等人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将大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被要求描述一下想到自己死亡带来的情绪和想法,成为“死亡显著组”;另一组,即控 制组则要描述一下看电视带来的情绪和想法。接下来,给所有人看一些抽象画,并告诉他们有些画有60%的人喜欢,有些则有60%的人不喜欢,然后让他们评定 一下自己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死亡显著组的评定更容易受到群体意见的影响。
从恐惧管理的角度来解释,意识到死亡的威胁使得人们更加积极地去寻求意义,并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这正好对应了上面所说的两种从众的基本动机,所以 强化了从众行为。在买盐热潮中,这种心理机制可能也发挥了作用:扑天盖地的灾难报道不断地送来死亡的消息,使得人们下意识地采取了从众的方式进行应对,以 此来缓解死亡带来的焦虑感。
参考文献
Greenberg, J., Pyszczynski, T., & Solomon, S. (1986).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a need for self-esteem: A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In R. F. Baumeister (Ed.), Public self and private self (pp. 189-212).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Renkema, L. J., Stapel, D. A., & Van Yperen, N. W. (2008). Go with the flow: Conforming to others in the face of existential threat.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8, 747–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