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雷跃捷新闻理论笔记  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卟卟噜 发表于 11-4-24 13:4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一、新闻真实性定义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础,符合客观实际。
    二、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特有优势之所在。
基本条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事实和新闻之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如果一篇报道不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如果不忠实于客观事实,那它就不能称为新闻报道。
    特有优势:新闻能赢得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的喜爱,起到说服和教育群众、影响和引导舆论、指导和推动工作、服务于各项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新闻的这种优势正立足于它在群众心目中是真实的。
    三、世界各国新闻机构普遍提倡和遵循真实性原则。
普遍提倡和遵循:《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章程》第一条规定:“真实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第一条规定:“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准确,不能任意歪曲事实,也不可以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资产阶级新闻媒体不但在理论上重视和强调新闻的真实性,而且在实践中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操作也有许多具体要求,制定了一些规章作为行为规范。
    四、无产阶级新闻工作重视新闻真实性原则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以来,坚持真实性原则始终是其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是其奉行不渝的根本原则和时刻遵守的铁的纪律。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新闻真实性问题有许多精彩论述。为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先后经历了五次集中的学习和整顿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新闻真实性问题有许多精彩论述。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期就提出,“真实”和“纯洁”是报刊的本质。他认为,报刊应当“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应当“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恩格斯认为报告“真实情况”是工人阶级有力量的表现。他自己在写作中就十分注意真实、准确。他曾自豪地对人说,从他那里,“任何时候都不会接到哪怕是稍微地歪曲事物本来面貌的消息”。列宁关于新闻真实性问题有句名言:“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他提出,报纸“要向公众全面报道和阐明真相,不浮夸,不武断,不造谣,不作见不得人的私人报道”。他强调指出,报道不真实的现实和对现实现象的错误评价,会导致从思想上和策略上解除革命者的武装,而“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势必引向政治上的灭亡”。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共产党人要讲真话,报纸要报实情。他在1925年12月为《政治周报》写的发刊词中就提出,该刊“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工作中的事实”。他提出,《政治周报》十分之九应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有十分之一可以采用辩论方式来打破反革命的宣传。刘少奇同志在1948年10月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指出,新闻工作“第一要真实”。他对记者们说:“你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添醋,不要载有色眼睛。群众对我们,是反对就是反对,是欢迎就是欢迎,是误解就是误解,不要害怕真实地反映这些东西。”周恩来同志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他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先后经历了五次集中的学习和整顿: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开展了以反对宣传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整风学习;第二次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开展了以反对新闻工作中向壁虚构、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等不良作风为主要内容的反“客里空”运动;第三次是在60年代,新闻界总结和吸取了1958年“大跃进”期间的浮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风的教训;第四次是在70年代末,新闻界拨乱反正,清算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新闻思想以及假、大、空的腐朽反动文风;第五次是在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平息之后,新闻界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对新闻真实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二节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
    一、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新闻真实含义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要求在新闻活动自觉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观察、分析、反映和报道事物,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成绩、经验,又要看到问题、教训;既要歌颂光明,又要揭露黑暗。防止用孤立、简单、片面的方法看待事物,同时善于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反映和报道事物。注意把事物放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来分析它的过往历史、现在状况和发展趋势,摈弃简单、静止、僵化的思维和报道方法。
    二、新闻真实是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的统一
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作真实的反映。
总体真实”是指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揭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
在新闻的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之间,具体真实是新闻真实性的最低要求,总体真实是新闻真实性的较高要求;具体真实对总体真实起保障和制约作用,总体真实对具体真实起升华和指导作用。
    三、新闻真实是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
对单篇新闻作品来说,不仅要确保个别事实的准确无误,做到微观真实,还要求在事实的总体和相互联系上也符合客观实际,力求宏观真实。对新闻媒体来说,首先要做到每篇新闻真实可信,但每篇新闻真实未必等于真实地反映了整个现实世界。所以还必须对实际情况做全面、客观的正确估计,通过控制报道量和连续报道等方式,做到宏观真实。
第三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表现和原因
    一、报道失实的表现
报道失实的表现有虚构、添加、拼凑、夸张、偏颇、孤证、回避、假象等,可归结为两种,即具体失实与总体失实。
虚构:所写的事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添加:稿件在写现实中某人某事时,又无中生有地添加了某些情节或细节。
拼凑:稿件所写的事情确实存在,但它们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做出的,而报道把它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夸张:稿件对所写事物在数量、规模、发展程度以及所起的作用、影响方面有所夸大。
偏颇:稿件在表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时,无视形成某种结果的多种原因,只强调其中一种所起的作用,把“多因一果”报道成“一因一果”。
孤证:稿件反映全局情况时,援引的例证是孤立的个别事例,缺乏代表性。
回避:稿件在反映事物的某一方面时,有意回避与此紧密相关的另一重要方面,以致使人看不清这一事物的全貌。
假象:稿件对事实所作的结论是根据一些假象得出的,未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二、报道失实的原因
报道失实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在于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主观原因主要在于新闻工作者思想修养差、业务基本功不扎实。
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只希望报道自己的成绩、功劳和经验,而对问题和错误千方百计掩饰,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有意造假、欺骗;还有的领导干部对指批评意见的群众和写批评报道的记者、通讯员百般刁难,甚至进行打击报复;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借助金钱和财物使一部分记者、通讯员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做广告宣传。
新闻工作者自身思想修养差,业务素质差:缺乏政治勇气,屈服领导压力写假报道;唯利是图,为得到某些物质利益写假报道;不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所谓的“宣传效果”和“轰动效应”虚构、拔高或夸大事实等。
    三、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
就新闻界自身来说,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现象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2)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冷静头脑,防止片面性;
    (3)健全新闻法规,依法惩治新闻领域的腐败现象;
    (4)严守规章制度,堵塞失实漏洞;
    (5)提高队伍素养,弘扬职业道德;
    (6)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失误。
马克思提出的“报刊的有机运动”有助于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维护新闻真实性。
报刊的有机运动: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最初,这个完整的事实只是以同时发展着的各种观点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观点有时有意地,有时无意地揭示出现象的某一方面。但是归根到底,报纸的这种工作只是为它的一个工作人员准备材料,让他把材料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报刊就是这样通过分工--不是由某一个人做全部工作,而是由这个人数众多的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担负一件不大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的。

沙发
huoyun 发表于 11-4-24 21:35:29 | 只看该作者
新闻真实这一块,今年没考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30 21:25 , Processed in 0.09133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