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课后习题答案

[复制链接]
201#
springfarm 发表于 08-9-17 20:27:35 | 只看该作者
是啊,谢谢斑竹了!
202#
muerpp 发表于 08-9-20 00:40:5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谢谢了
203#
少年天子 发表于 08-9-21 13:48:26 | 只看该作者
恩,好东西啊,谢谢了
204#
少年天子 发表于 08-9-21 13:52:28 | 只看该作者
管理学原理
罗宾斯、另参考了邵冲课件及陈胜权名校考研真题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一、管理的起源
1、为什么需要组织?
①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复杂艰巨的问题,这些问题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克服的,所以组织应运而生,它是人类集体协作的产物,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
②组织是将一定的人员有系统的安排在一起,以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组织的三个共性是目标、结构和人。
2、为什么需要管理?
组织产生了,就需要有效地管理组织,才能避免组织的低效率,所以管理是人们在共同劳动中需要进行协作而产生的,它是为了获得预期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管理的定义
1、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中下,通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活动,使别人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过程、效率、效果)
2、管理的含义:①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服务的;②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的;③管理活动既强调目的又强调过程。(既又强调效果又强调效率,管理的本质在于追求效率)。管理的目的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来达到预定的目标,或者运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预定的目标。
▲效果(Effectiveness)(也称效能):指做正确的事,并达到其既定的目标;效率(Efficiency):是指正确的做事,它反应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追求资源成本的最小化。如果不考虑做事的效率就很容易达到效果,所以有效的管理既要关注目标的实现(效果),也要关注实现目标的效率。当然,好的效果通常与高的效率紧密关联,而低效管理既可能是源于差效果和低效率,也可能是取得了低效率基础上的效果。
3、组织绩效与管理绩效
组织绩效        指组织的共同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实现程度。组织应当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同时,也尽可能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需求。
管理绩效        指管理者在从事管理工作上的表现,它与管理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直接相关。
管理绩效是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是唯一的因素。在相同的环境下,管理得法的组织绩效必然优于那些管理差劲的组织。

三、管理工作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①管理是协作劳动的产物,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中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
②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即任何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总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
2、科学性与艺术性
①科学性:以反应管理客观规律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
②艺术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管理理论、知识、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四、管理者
1、管理者与作业人员的区别:管理者指的是在一个组织中直接监督他人工作的那群人,他们对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和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作业人员不执行管理的职能,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具体工作和任务,不负有管理其他员工的职责;与管理者的区别就在于此。
2、管理者角色理论: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所执行的角色或行为有10种。他把这些角色分为三类:
①与人际关系有关的角色:直接产生以管理者的正式权力为基础,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挂名首脑        履行必要的例行义务
领导者        挑选、培训和鼓励下属
联络者        建立并维护外部接触和联系网络
②与信息传递有关的角色:负责确保和其他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顺利完成工作。
监听者(讯息搜集人)        广泛收集与获取与工作和组织有关的信息
传播者(讯息传达人)        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发言人        向外部发布组织的政策,并回答有关询问
③与制定决策有关的角色: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让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小组计划的实施。
企业家        寻求机会和改善组织的方法
危机处理者        迅速处理及化解危机
资源分配者        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
谈判者        作为组织的代表参加重要的谈判
3、管理者对一个组织很重要
①拥有更大权利并承担了更多责任;
②决策制定人;
③变革代言人。

五、管理者分类
1、管理者有各种各样的称谓,总裁、CEO等,划分管理者的层级有三个: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①基层管理者处在管理层级的最低层,他们的基本任务是指导作业人员的日常活动;
②中层管理者是处于基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之间的管理者,他们通常要管理其他的管理者,还可能管理一些作业人员,他们的基本职责就是把高层管理者设定的目标转化成基层管理者的具体活动;
③高层管理者位居组织的最高层,他们主要负责关于组织发展方向的决策和制定影响全体员工的政策。
2、管理者的工作具有普遍性,但对不同的层级管理者来说,管理工作的程度和侧重点不同;在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之间绩效衡量的方式和标准不同;在不同组织规模中,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也不同。
▲管理者的工作随着所处层级的改变而改变:在一个组织当中,管理者的层级越高,他们所做的计划工作就越多,而管理其他人的工作将减少(尤其是领导),另外管理活动的内容也随着管理层级的改变而变化,高层管理者关注的是整个组织的结构设计活动,而基层管理者所关注的则是个体和小组的工作活动。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 、而从事更少领导。

六、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1、成功的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四种基本技能:
①理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分析和判断复杂形势的心智能力,即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如协调组织中各种利益和活动。
②人际关系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s):是指管理者了解、指导、激励与之相关的个体和团队工作的能力。
③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应用专业性知识或经验的能力。
④政治技能:是指管理者提高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位,建立权利基础并维持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
2、管理者技能与管理层次之间的要求
①对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技术及技能更为重要,人际关系能在同下属的接触中也是非常有益的,但理念技能的要求则较弱;
②对中层管理人员而言,技术技能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人际关系技能的要求变化不大,但理念技能显得更为重要;
③对高层管理人员而言,理念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更为重要,技术技能则相对无足轻重。

七、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过程观点)
①计划:包括对组织的定义,建立一个总体战略以达到这些目标,制定一个易于理解的层级规划来整合并协调组织的各项活动;
②组织:是指在组织中决定需要做什么工作,怎么做,谁去做,谁向谁汇报、在哪里制定决策等;
③领导:是指管理者激励员工,指挥他人活动,同时还要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并解决员工之间的冲突矛盾;
④控制:就是监督组织实际的绩效,并将其与以往设定的目标相比较,纠正明显偏差的过程。(监督、比较、纠错)

八、为什么要学管理
对致力从事与管理工作的人来说,管理知识是其成为一名成功管理者的基础知识;对那些无意于从事职业管理的人来说,管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他们对老板的行为和组织内部的活动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补充
1、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
(1)、经营战略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2)、实行专业化协作和经营多样化;
(3)、以人为本,重视职工参与管理,加强员工培训,使企业成为学习组织;
(4)、采用分权管理体制,实行系统管理;
(5)、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设计普遍受到重视;
(6)、知识管理提到议事日程;
(7)、广泛运用科学新成果。

2、管理学家对个体行为作出的几种不同假设
(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是指完全追求私人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主体。这种假设认为,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且为之可以不择手段。
(2)、社会人假设。社会人指以追求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这种假设认为,个人不是单纯的追求金钱收入的,他们还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心理欲望和社会需要。
(3)、管理人假设。管理人是遵守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这种观点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作出最优决策,而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作出相对令人满意的决策。

★        真题及要点分析
1、管理(首都经贸大学2004年研、上海理工2003年研、东北大学2004年研)
要点:从定义和含义来回答。

2、管理者技能与管理层次之间有何联系?(北师大2003年研)
要点:管理者技能、管理层次(也包括作业人员)、关系。

3、有人认为:管理理论是从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因此不适用于具有独特个性的单个企业,如国有企业。对这种看法,你评价如何?(东北财大2003年研)
要点:管理科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因此具有普遍性。

★思考
1、有人说“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把该办的事情办成”。后来有人把这句话修改为“管理就是同其他人一道把该办的事情办成”。这两句话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吗?

2、有人认为可以根据有没有下属人员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管理者。如果一个人在组织中没有下属人员,就不能算是管理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3、有人说:“有权就会管理”。他的意思是说,只要一个人提拔到管理职位,这个人就自然懂得如何管理了。许多人都认同他的观点,你认同吗?





附 管理思想史
一.        前现代时期的管理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1776年他在发表的《国富论》一书中得出了一个结论: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巨大经济利益,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它提高了每个工人的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节约了由于变换工作任务所浪费的时间,并且有助于创造出省力的发明和创造。今天已是非常普遍的工作专业化(如服务业中的教学和医疗,以及汽车厂的装配线等),无疑应归于斯密200多年前就提出的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之结果。
2.工业革命使机械力迅速取代劳力,机器的使用使商品的制造更具经济性,运输成本降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正规化管理也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二.        古典管理理论的贡献(科学管理理论:着眼于改进工人的生产效率;一般管理理论:从组织的角度出发,探究怎样使组织更加有效。)
1.        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出版)
(1)、其关注点:如何改进工人的生产率。泰勒进行的著名的试验: 搬运生铁块试验。
(2)、泰勒管理的原则:
①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即一个工人用规定的材料和方法,在受控条件下完成某一生产过程或加工某一零件应该用多少时间;
②工作方法、生产工具标准化:使每一项工作都有一套统一的科学的程序方法,用以代替过去的经验方法,使之最能节约劳动时间,提高效率;
③合理配备工人:科学地挑选工人,按照工人的特长分配工作,使每一个人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开发;
④实行有差别的记件工资制:对超额完成任务的工人,以高于标准的工资率支付工资,对没完成任务的工人,则按低于标准的工资率计算工资;
⑤实行职能工长制:把计划职能从工长的职责中分离出来,设立独立的计划部门,由计划部门制订计划,工长负责执行。
(3)、科学管理的贡献和局限性以及现代应用
贡献        局限性        应用
①由劳资对抗转为劳资合作;
②由凭经验行事转向依据科学行事;        把人看成单纯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仅重视技术因素,而不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①使人与工作匹配,并训练他们如何更加有效率地开展工作<③>;
②工业领域注重工作流程细节<②>;
③使工作场所与雇员相适应,创造有益于高效率的工作环境<②>;
④项目管理、时序安排;<①>
⑤在工作或者体育运动中利用录象带提高效率<②>。
(4)、泰罗同辈人的相关探索
a.动作专家吉尔布雷斯夫妇
b.甘特对于少于规定时间完成工作者的奖励及管理者用于计划和控制的甘特图。
c.历史地评价科学管理:当时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企业的主要成本是材料和人工。使生产率提高300%+成为可能;使管理从一种凭感觉的活动,发展成一门复杂化和科学性的学科;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生活水平。
2.一般行政管理:我们也称之为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
(1).其关注点:管理者的工作是什么,有效的管理由哪几个要素构成。
(2).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管理概念):工作分工、职权、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合作精神。提出了管理5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职能论思想来源于法约尔)
(3).韦伯的科层制(组织设计的雏形):劳动分工、职权层级、正式选拔、正式规章制度、非个性化、职业导向。这套模式改变了当时大多数组织中存在的权责不分、非效率以及滥用职权等现象;当今组织中的解雇相当数量的员工、重构组织、转换长期目标等现象都来源于此。现在强调的团队建设就是将强烈的“集体意识”植根于团队中。(韦伯是管理学理论的构建者)

三.        人力资源学派
1.        早期的倡导者:
(1).欧文:关心雇员既能为业主带来较高的管理收益,同时又能改善员工的恶劣环境。
(2).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科学管理与工业心理学都是通过科学的工作分析,以及通过使个人技能和能力更好的适合各个工种的要求,以寻求生产率的提高。
▲今天我们所拥有的许多关于甄选技巧、雇员培训、工作设计和激励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建立在闵斯特伯格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
(3).福莱特(人本论思想):他认为,组织应该建立在一个团队伦理而非个人主义基础上,个人的潜能只有得到团体的配合才能得以发挥,管理者的工作是对团体的活动进行协调,并将自己和工人视为合作者,因此,领导者应该更多地依靠其知识和经验领导下属,而不是依靠其职务赋予的正式权力。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看待激励、领导、权利和职权的方式。
(4).巴纳德:组织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既要保持内部的协调,又要保持与其外部系统的密切关系。(社会系统理论:具有综合管理理论的性质,试图把管理科学理论和人际关系学说结合起来)
▲当今,有关建立合作型工作团体,使企业更富有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组织战略相契合的战略思想都应该追溯到巴纳德早期所提出的伟大思想。
2.        霍桑试验
①1924—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器公司合作,由梅奥负责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试验分四个阶段:
a.工厂照明试验(1924—1927)
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率的影响
c.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8—1931)任何一位员工的的工作绩效都受其他人的影响。
d.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②梅奥的结论是: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士气)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③作用:引起重视人的因素,人们开始从积极的寻求提高工作满意和士气的途径。
▲现代组织对梅奥研究的实践:态度调查、员工参与、管理培训、参与决策制定以及基于团队的报酬系统等
3.        人际关系运动:卡耐基、马斯洛、麦格雷戈。对人的能力持不可动摇的乐观态度。
4.        行为科学理论:赫茨伯格、麦克莱兰
▲对现代管理理论的贡献:领导、员工激励、个体差异、工作与组织设计、管理文化、高效团队、绩效评估、冲突管理以及谈判技能等。
5.        历史地评价人力资源方法的贡献:
(1).科学管理和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家都把组织看成机器,管理者是工程师,只要有可用的输入,机器就能够保持正常运转。
(2).促使很多组织的管理者重新评价那种简单化的机器模型观点。
205#
wznn 发表于 08-9-21 15:18:47 | 只看该作者
真是谢谢啊。。。。。。。。。。。
206#
yulingyan 发表于 08-9-27 09:48:31 | 只看该作者
xiexiele~~~
207#
yulingyan 发表于 08-9-27 09:49: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208#
slenderlee 发表于 08-9-28 21:34:05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东西。楼主真是大好人啊!感谢感谢哈~~~
209#
kaoyanzhaorong 发表于 08-9-29 11:23: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好心人
210#
知里 发表于 08-10-6 23:48: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30 02:27 , Processed in 0.10602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