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iyaya 发表于 12-4-23 20:5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篇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经验谈
   学习上
     我的复习时间相对是比较短的。尽管名义上是从三月份就考试准备考研,但据很多图书馆的人说(我们学校很多考研的都是在图书馆偌大的自习室复习),我九月之前纯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静下来过。但就是这样九月到一月不太长的日子,对跨校跨专业考的我来说,压力也不是太重。
  首先,数学。这是我最为头疼的一科,却也是尤其重要的一科。先说说我的数学基础吧:从高二学解析几何开始,我的数学大考小考就从没及过格,高三的最后冲刺,好歹高考得了一百有点余的分,在我们那个尖子班中,这样的分数和严重偏科的情况简直不好意思外传。大学所学专业却鬼使神差的要和计算机打交道,所以还把数学的三门课全给学了。不过学微积分时,自认为积分学得很好,结果一做题就不知所措了,考试的分数自然见不得人。线性代数和概率都是在考试前一个星期突击的,分数上还过得去,不过就凭一个星期的基础,在考研复习是彷佛是根本没学过,一片空白。
  有这样的历史和基础,我给自己定位,一定要先把基础打好,每个定义都要理解深刻,而最后事实证明我的路线是完全正确的。虽然考数四,不过微积分我是看的同济出的那本高等代数,把里面的定理公式自己推了一遍,课后题挨个做了,然后看陈文灯的书。不懂,很简单的题都觉得很难,而且完全没有一点解题的思路。有很多人问我有没有必要报班,据我自己来讲,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老师指引一下比较好,所以我暑假里报了个陈文灯的辅导班。个人认为,要报数学班首先得先有点东西垫底,也就是无论如何要知道最基础的概念,否则上课就是听天书,不可能有提高。在上课之前我做了李永乐的660基础过关题,进度很慢,每天只能做最多15题,到上课的时候也就做了有60道左右。其实后来看起来那些题都很简单,但在我当时没有一点解题基础和思路的情况下,我完全先按自己的方法做,尽力搜索和这道题相关的概念、定理,然后再看答案,想为什么有这种解法。这个过程对我解题思维有很大的提高。
  线性代数和概率也是,先看书,做基础题,再看陈文灯的书。在看的过程中遇到定理概念不清的,又返回去看书。陈文灯的书大概翻了有三遍,每次做的时候都先不看答案,自己做,做完一章再统一对答案。我认为一遍遍做一遍遍看书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你不能每次拿着书都当新书看,事无巨细。我准备了一个小本,遇到解不出的题就写在上面,每天都把前面的给过一遍,那些自己很快就能解出来的,就划个叉,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就不看这些题了。准备不同的符号,表示自己对这道题的掌握程度,这样看书做题都更有针对性。同样,看陈文灯的书我也是这样,用不同的符号标识不同的题,在这三遍中,书是越看越薄的。
  十一月中旬以前我都在做这些基础工作,连真题的影子都没看到过。十一月中旬以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做套题,测算自己的做题速度了。我觉得2001年前的真题都是比较简单的,很多都是陈文灯书里面做过的,所以做起来很快,分数上也很好看。在做模拟题的时候,我觉得分数不重要,这个阶段的分数唯一能说明的问题就是你还没有掌握到该掌握的程度。我会在每做一次套题后,分析自己出错的知识点,然后写在试卷开头。这是没有掌握的东西,不能用什么粗心来解释(复习的时候对自己要求严点是没坏处的)。那么就返回去看这个知识点,做相关的题。第二次的套题再写出来,如果一个知识点连续两三次都出错,那么证明是彻底没掌握了,一定要把这个知识点反复看,看书,看辅导题,多想,分析出错的原因。这个过程我坚持到十二月底,刚开始是一星期一套题,其余的时间用来分析题,再回顾下辅导书,后来增加到一星期两套,三套,关键看自己的进度和复习安排。
  一月初开始我又回到基础,把错题本上的题全部重新做了一遍,还有就是套题中出错的地方。剩下的时间不多,主要是查漏补缺的工作。
  总的说来,数学复习涉及面广,内容多而繁杂。我们要做的是一点一点的积累,不能焦躁。看过的书里面我认为比较好的几本有:同济大学编的高等代数,陈文灯和李永乐的辅导书建议都看一下,当然着重只看一本,另外一本可以翻一下,感觉两本书有些思路方法还是不一样的,然后就是基础过关660,这本书强烈推荐,不仅仅是基础题,里面的思路方法涉及到了解大题的方法,在做模拟题阶段觉得经典400题是很有必要做一下的。总结起来,基础相当重要,千万要把书看扎实,底子打牢。然后就是多练,所谓熟能生巧,做多了相关题型的方法当然就更熟悉。
  专业课
  我是跨专业考的,虽然以前学过西方经济学,但对微观里的那些讨厌的图实在记不得代表什么了。还是那句话,书是最重要的。高鸿业的那本书来回被我翻烂了,第一遍我认认真真做了笔记,图形和推导都自己做了一遍。但是毕竟是以前没学过,等过段时间再看时,发现又忘得差不多了。我用的参考书是尹伯成编的,俗称绿皮书,老实说,那本书题太多,很多重复的,不过那个时候也只能去粗取精了。第二遍看我就结合绿皮书看的,这次的重点是基本概念,每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选择和判断题,如果错了或在做题过程中觉得对概念理解不清,再结合书看,个人认为这对强化知识点是个很好的方法。微观不说了,重点就是那几个图,自己多画几遍就可以了。而宏观比较麻烦,光是IS-LM怎样变动就搞得我很晕,不过这是很必要的一个过程,最好向学经济的同学请教请教,把关系搞清楚,而宏观后面的几章互相之间都有点联系,前后结合复习就更容易些,思路也更清楚。在数学复习中我已经提过了,书是越看越薄的,我都采用了做记号的方法,有侧重点地复习。
  当然光看书光推导是不行的,专业课涉及到很多大题,答题方法也很重要。最后的一个月我分析了历年试卷,找出出题的重点。中财的专业课初试题前几年都是出的书上的,答案自然也就是书上分析的东西。当时我的感觉是虽然反复看了那么多遍,真要自己完整写出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就写吧,先照着抄,然后再自己写,多写一两个题自然也就象那么回事了。
  英语和政治
  英语我没有刻意去复习,我觉得英语能力是在点滴积累中提高的。我一直觉得广泛的阅读对英语的帮助很大,在阅读中会遇到生词,遇到好的句子,我都会记在小本子上,有时间就拿出来记。单词也记住了,不仅知道意思,还知道具体的用法,比抱着本厚的考研单词枯燥地背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平时积累的句子,在写作中改一改就能用上,很漂亮,就像我们写语文作文一样,要先读,读到优美的句子,记住了,以后写作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用上,文章就会增色很多。这样每天的积累,到最后东西就变成自己的了。有同学很早就开始练习写作,我认为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写作就是那么一点思路,分数的高低还在于写作水平。先多读多看,就象修房子,把砖等材料准备好,修起来自然省力。我是十二月中旬开始练习的,每天一篇,自己写了后多修改,多看看人家怎么写的,人家的句子是怎么用的。
  而政治,除了毛概和邓论要记很多以外,马哲主要就是概念的理解,因为在平时的做题中要反复地看到对概念几点几点的阐述,自然地都记住了,不必花太多时间去死记硬背。而马政经考的更是理解了,要弄清楚各原理的含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把框架理好,就容易了。
  政治到最后我是看着提纲来复习的。当时我买的人大的辅导书在每一章前都有各章的提纲,我把它们订在一起,看着这些知识点回忆。
  生活
  之所以要专门列出来讲生活,我觉得考研不应该如苦行僧一般。这样的事只做一次就够,而且要做好。要保持好的心态好的精神。相对来说,考研复习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其中难免有 累的时候。而我周围有好多同学,宁愿死撑着也不愿意休息。我觉得是完全没必要的。我认为效率最重要,而不是时间,如果觉得自己确实很累而不能保证看书效率时,还不如给自己放个假,好好睡一觉或者出去玩一天,放松放松,以更轻松的心态和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
  给我感受很深的还有研友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我们复习的图书馆,大家会经常讨论问题,交流学习进度和方法,还有研友之间的互助,我的数学和专业课也在这方面受了很多益。一个人复习毕竟是封闭而枯燥的,有一个或几个好的研友,多探讨,多交流,对复习的帮助是很大的。
  还有就是要有一个大概的复习进度表,几个月的时间,每个月的重点是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有个大致的谱。而具体到每个星期,每天,都该完成什么任务,也要计划好。当时我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每月底、每周末、每天早上都要定计划,如果几天的任务连续完不成,那么任务多了,就要做相应的修改。在复习中根据具体情况再做一些调整。大概每周末我都会把本周复习了的东西用一天的时间整理一遍,复习了些什么,列个表,大致再回忆一下,看看自己掌握没有,把错题本再翻翻。这样每周的巩固和回顾,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考研重在坚持,在我复习的过程中,有因为复习太枯燥而放弃的,有因为找工作而放弃的,有因为目标不定而放弃的,我想说的是,既然我们已经做了决定,既然投入了沉没成本,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到最后而达到目标。


沙发
 楼主| aiyaya 发表于 12-4-23 20:52:4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篇
过来人谈中央财经大学考研经验
    考研终于结束,在准备考研之前就想着考上之后,我也写点东西给大家,猜对了结果,却没猜对过程,呵呵。
  废话不说了,第一部分是选择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各门课的复习经验,第三部分是自己的两年考研经历,可以直接看第二部分。
  一 考研,工作还是出国
  1.在做决定之前,多找人咨询,多了解相关方面的信息,等到各方面的信息都了解的比较透彻了,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2.千万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为了出国而出国。上完研究生干嘛,出国读完书干嘛都得大体有个方向,否则就没什么意思了。
  3.考研也得评估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也就是说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大体能考上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多参考一下师兄师姐的经验,多跟他们交流一下,相信会有些收获的。
  二 考研经验
  (一)数学
  1.我只在大一学过微积分,第一次考研考数四,第二次考数三,只能从头开始学习高数,线代与概率。
  2.书我用的是李永乐的厚书,400题,真题,我觉得已经够了。数学这个东西在精不在多,把这三本书都认认真真的做上三遍,相信数学不会差到哪里去,看书的顺序也是如上
  3.概念与公式一定要清楚,千万不能模糊,这个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4.低级失误比不会更致命,必须在日常的练习中高度注意这一点。失误不可能消除,但是在认真与仔细中,可以减到最少
  5.要把题型归类,然后集中突破,类似的题型要自己搞专题来突破,然后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完善
  6.题看懂了不一定代表会了,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只有自己独立的完成了,而且做出了正确的结果,才真正算是会了
  7.一定要重视计算的能力,知道怎么做算不出结果,还不如不会做
  8.做模拟题,真题要严格控制时间,给自己计时
  9.错题是最宝贵的财富,剖析根源,大量练习相关题型,徐图改正
  (二) 经济学
  1.我第一年考了82,第二年是130,其实就是看书的深度不同(合上书,要自己独立说出来)
  2.宏微观两本书必须从头到尾都要看,包括小字部分,附录,证明等,都可能考。
  3.图不用说了,背过,然后尽量把书上描述图的原话总结一下,背过
  4.概念,证明背过,然后尽量背原话
  5.推荐金圣才的历年各高校考研真题,结合着这本书看课本,一个题一个题的过几遍,这上面的题都会了(也就是说合上书能独立写出来),应该不会少于130的
  6.政经就是背课后题,比较痛苦,没什么可说的
  7.考研题量比较大,答题要分条,概念题最少也要三条吧,把知道的都写上,尽量写的快一些
  (三)英语
  1.我本来英语还不算差,第一年看的比较狠,第二年基本没怎么看
  2.历年真题反复做,上面不认识的单词要记住(看着知道什么意思即可),错的知道为什么错,对的知道为什么对,看看出题都有什么规律,什么地方比较容易出题。
  3.完形,阅读与翻译要自己一句句的翻译出来,不断重复
  4.作文不用着急准备,最后一两个月总结下自己的模板,然后反复练习就好了
  5.最后几个月要做模拟题,与真题结合着来,严格控制时间,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
  6.每天都得看,哪怕看的少点。英语长时间不看就把感觉丢掉了
  (四)政治
  1.我两年分数都差不多,可能是字的原因,得不到很高的分数,呵呵
  2.九月份开始看就不晚,没有必要报班。先看看序列一,把选择题给搞会了,然后可以做做市面上的其他题,都差不多
  3.到最后一个月会出来很多押题,这个时候就是开始背,其实都差不多,自己搞几个专题,总结一下热点之类的,背一下就好了
  4.政治只要最后一个月正八经背了,就一般不会低于六十分,一点都不用担心
  (五)其他
  1.上面说的都是技术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个人。考研最需要的是坚韧,耐心,乐观。
  2.坚韧。既然选择考研,就要把它做好,否则还不如不做。我在两年考研期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哪怕是一秒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只要坚持到底,一般都会有个不错的结果,我周围的90%都是这种情况的
  3.耐心。考研是特别考验耐心的(特别是中财的复试,呵呵)。既然在那里坐着学习,就不要想别的事了,专心的把手上的事做好,其他的随它去吧。
  4.乐观。态度分悲观与乐观,没有对错之分,但是悲观让人心里很不舒服,乐观就感觉很舒畅。人好不容易活这几十年,好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所以说永远要乐观一些,不论在什么情况下。
  5.辅导班。我没有上过辅导班,同学有些上的,感觉用处也不大。有那个时间安心的看书,相信效果也不错
  6.考研失利。这个话题是回避不开的,其实也没什么。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总是没错的。假如没考上,无需过于沮丧,重要的是马上分析形势,做出在现有条件下最好的选择。人总是要面对现实,各种挫折都是很正常的,不用考虑考研失利失去了什么,那都是过去时了,要考虑以后怎么办,套用武林外传的一句歌词:这世界有太多的不如意,可是生活依然要继续。
  三 考研经历
  说说自己的经历吧。
  1.我是在六道口的一个大学上的本科,专业跟经济八竿子打不着,然后对经济还比较感兴趣,在大三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分析利弊,然后决定考研。
  零七年三月十五号就开始了考研。刚开始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很艰难,然后一个人复习,也很枯燥,但是收获很大,逐渐的入门了。
  然后时光一天天的流逝,春去夏来,夏去秋来,大四开学了。逐渐认识了很多一起考研的同学,一起吃饭,一起看书,虽然学习任务比较重,但还是挺快乐的。中间还被逼无奈去云南专业实习了几个周,当初很不情愿,现在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那次去没有心思玩,以后一定去玩个够,呵呵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考研的日子到了。前面三门考的还可以,结果801经济学考完之后很失败,完全乱了。
  春天成绩出来,完全在预料之中,其他的还不错,专业课很一般。然后就调剂了几个学校,没有太满意的,那就这样吧,第一次考研以失败告终。
  以后就匆匆忙忙的毕业,跟同学在学校外面租了房子,准备考第二次。
  夏天稀里糊涂的过去了,秋天又来了。
  2.第二次考研准备的比较晚,十一过了才开始。重点准备专业课,其他的就是保持下状态。
  在此期间也是认识了很多同学,一起吃饭,一起看书,心情还是比较愉快的。
  因为有了一些经验,准备的比较轻松。
  然后初试,复试,然后就是结束考研。
  上研究生只是一个目标的完成,对比很多人,差距是全方位的,所以说还有很多的目标等待去实现。
  考研期间,有很多人帮助过我。首先要感谢老爸老妈,有了你们的坚定支持,不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还要感谢其他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祝大家一切顺利。

板凳
 楼主| aiyaya 发表于 12-4-23 20:5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篇
过来人分享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类考研经验
    说说中财经济类考研
  我是中财大四学生,去年也报考中财金融学的研,不过考得很失败。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太懒吧,这里还是不炫耀自己的懒了。不过经历过一次考研,也算有得有失,人生中其实很多教训,只有真正跌倒过,才会刻骨铭心,这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下面谈谈考研的一些想法:
  1.如果决定考研,一定要静下心来全力以赴。如果做不到,还是早点放弃考研准备找工作吧。不要到时没考上又错过了找工作的好机会。如果你够优秀,没考上还能找到好工作的。但大多数人都不属于足够优秀的那种吧。年前找好工作的机会比年后多得多。如果想一年考上也请全力以赴,为什么一年可以完成的事要两年去做好呢?第二年备考的孤独、麻烦和压力不是常人能体会到的。
  2.先介绍两个最经典的考研网站:知识宝库和沪江论坛(百度上搜网址)。想说一下,每年招考公告出来后,公共科的考试大纲,考试分析,大纲解析都能在沪江上下到电子版的。想省钱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这两个网站里面有很多精华资料,但不得不说的是,千万不要花太多时间在下载资料上,本身会影响你的学习精力和时间,另外网上资料五花八门,过时的资料和不实用的资料反而会误导你的学习,只有扎扎实实上自习才是正道。
  3.关于公共科目参考书我的推荐:
  数学:教材中财本校的足够了,没必要去破费买同济的高数线代、浙大的概率。
  文登复习指南(更注重技巧)与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更注重基础)选一本吧,
  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很经典,真题我也推荐李永乐的(讲解很细,也很注重基础),模拟题还是推荐李永乐的经典四百题。
  数学我是栽了大跟头,最大的教训是平时看辅导书习题一定要自己做,不要先看再做或只看不做。
  英语:词汇我个人很反感星火的大块头,简直让人崩溃。我宿舍也没人记完一遍,中途几个人都换了新东方的。当然,其实能去沪江下载一个带翻译的大纲词汇电子版,很不错,打印出来又便宜。其实说到单词,不背你会觉得心虚,记了也会忘记很多,还是稍记,多把时间花在阅读和作文上更好。
  辅导书当然首推张剑的黄皮的复习思路,绝对经典。
  阅读真题,我推荐新东方的阅读真题语言注释与难句突破,很不错,但考试虫的阅读手记,我感觉又贵,又不实用,买了很浪费。
  我英语刚过线,没有资格去谈复习,但我要提醒的是,作文考前一定要自己动手写。把真题多做几遍,总结各种题型规律,过线就差不多了。
  政治:大纲解析一定要买!即使只买一本书也是这本。
  个人觉得真题及练习题没太大必要买。过时的东西太多了,政治考研的选择题也会比模拟题简单得多。
  恩波的核心考案我觉得很经典,只可惜出版的时间晚了些。
  政治复习的法宝是把大纲解析尽可能背熟。即使考试时时事大题的答案也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4.关于公共科目辅导班:
  报辅导班跟背单词一样,不报心里不踏实,担心会比报班的同学少学很多东西。其实并非如此。
  数学辅导班:文登的当然是最好,但上课之前必须要看完课本,再去听课。否则上课会跟听天书差不多,你也会沦为抄笔记的机器。还不如不报班,拿同学笔记抄下,又省钱,又不会受听课的苦。如果复习时基础不打扎实,报没报辅导班一样的。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复习过程要用心。
  英语辅导班:英语水平关键看平时的水平,感觉辅导班作用不大。
  政治辅导班:我是强烈呼吁不要报的,老师都在吹牛,破费又被误导,报班的同学都大呼上当。还是那句话,把大纲解析尽可能背熟。
  最后谈谈中财的经济学考研:
  很多同学都知道,中财的政治经济学试题60分有50分以上是考课后题,把课后题背熟了,50分基本可以进帐,但07年的考试还是有两道题(一个名解,一个问答)不是课后题,所以以后复习时还应注意课本上其它内容。
  西经:07年考研开始教材改为高先生的第三版,从题型变化趋势看,选择题基本不会再考,而证明和计算题有增多的趋势,所以要加强计算题的练习,考试时的计算题不会太难,还有些会与课后计算题的思路一样,所以课后计算题一定要做。此外,每章的课后问答题都应该去做,它们可以反映本章的重点内容所在。还有一些真题的问答题会是课后问答题的变形。
  从历年考试来看,拉格郎日乘数求极值(微观)、IS,LM曲线推导(坐标转换)(宏观)两种思路较重要。消费者行为理论(效应论),市场论(几种变化):厂商模型(重点中的重点),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索洛增长模型都很重要。
  分析历年试题,可以得出:今年考的问答题,明年还可能考,但是会换一个角度。比如有一年考了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以后的年度你需要准备好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和其它三种厂商的短、长期均衡。这里只是提供一种启示,中财西经的考试考点杂且多,准备时要全面,不能遗漏。
  5.关于经济学辅导班和辅导班笔记
  首先想说明,文登辅导班的老师并不是中财出题的老师,所以不要指望押题。政经根本没必要去听课,很多报了班的同学也没去听过,政经笔记自然也用处不大。西经,辅导班老师是给大家串讲,理一下思路,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听课,个人感觉笔记值得一看(笔记会比书本更精练一些,07年考的劳动供给曲线笔记上分析很细),没有笔记把书看5,6遍也差不多。
  最后想说的是,网络上有很多专业课方面的资源,我比较看好的有蹦蹦娃的政经课后答案,考易的中财401经济学真题及答案(97—06)(电子版,打印不了)。其它很多资料都是过时或无用了,而且要注意中财从07年考研开始西经改为第三版,很多辅导班笔记也是以前的版本,包括很多人出售的笔记。
  特别要指出,中财本校本科学习的西经政经教材并非是考研时指定的高先生和逢锦聚编的教材,所以以后有关中财本科的西经政经课堂笔记对中财考研没什么用处。
  写了这么多,希望能给考中财经济类研的同学有些作用。
  考中财的学弟学妹们:
  我考的是中央财经大学的财政学院的财政学专业,经济类专业课分数是115。希望给你们我的经验,对你们今后的复习有益,少走弯路。
  我是在暑假刚开始时看的第一遍专业课,大约7月初吧,看得很仔细。对于每一章,先看一遍,划下每段的关键句子或是关键词;看完一遍之后,马上看第二遍,认真做好笔记,包括定义、图解等等,主要是为了加深印象,尤其是动手亲自画图,对与理解文字或图线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宏观微观我一共记了80多页16开笔记,内容很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当完成这2遍后,就差不多能理解全章了,这时开始做课后习题。有本习题解析是很必要的,因为答案比较全面细致有扩展,而中财对专业课的要求即如此。第一遍习题可能做得不是很顺,或者答案不是很全面,这都没关系,今后还要再做多遍课后习题,这第一遍的习题主要是了解答题方法。
  按步骤完成上面的程序很耗时间,但是能保证打好坚实的基础,之后的经济学教材就不用看这么细了,当你觉得每章看完都熟练掌握时,你要做的是把相关的各章连起来看,比如微观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看,关与消费者均衡的一起看,关于产品市场的几章一起看,关于要素市场的几章一起看。宏观也是如此,保证在掌握各章的基础上,形成对全局的整体把握。
  政治经济学教材比较没条理,就背课后习题就好了,足够用了,文登专业课辅导班老师就是只讲课后习题。
  当然了,有学长的专业课辅导班笔记是最好了,可以知道那里考、哪里不考,哪里重点考、哪里次要掌握,我当年用的就是学长记的笔记,现在想想还是挺有用的。还有要研究专业课历年真题,不一定要做,但是一定要看过,总结出考试的重点,比如,IS-LM-BP模型那里每年必考。
  最后祝考中财的学弟学妹们成功!!!
  对了,忘了说了,关于专业课的练习题的问题,大家不用做题啊,只要把高鸿业的经济学的书看透了就行,政经就背课后题。虽然我不是分数很高,但是也基本够用了,相信大家按我的方法把书看得清楚明白呢,在做点额外的题什么的,就一定会比我考的好!总之希望考中财的学弟学妹能节约时间、高效学习!

地板
 楼主| aiyaya 发表于 12-4-23 20:53:1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篇
过来人分享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类考研经验
     现在准备考研的同学们,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简单说说我的一些复习经验,也许能让师弟师妹少走点弯路。
  (一)关于心理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想好为什么考研,这样在10月周围同学找工作和12月复习迷茫期能更坚定地往下走。其次,要有心理上的韧性,谁都可能有进退维谷怀疑彷徨的时候,这个时候谁先走出来坚持向下走,谁就能胜利。考研首先是考自己,考自己的意志,坚强,抉择。第三个要注意的是必须有耐心。考研复习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五六千单词,二三百篇阅读,厚厚的一大本数学题,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可以完成的,所以必须有耐心。每天把该完成的一定要完成,一天天向下走,慢慢就见到了曙光。第四要正视自己的实力,千万要相信自己。我在这一点上有痛苦教训。不论你哪科不好,不论你不好到什么程度,考研就那些东西,好好复习,过国家线总是可以达到的,千万不要有今年某科肯定挂了,我就是攒经验,明年再说的想法。要考就全力以赴。真的一年不行,第二年准上。如果第一年留力,后面就很被动了。
  (二)关于复习时间
  好些同学生怕时间紧看不完,从今年2 3月份就很紧张的复习,我觉得不必要。人的精力是有限度的,如果你的状态出的太早,到了十二月,最要紧的时候可能就很疲劳了。我觉得7月之前每天看5到6个小时就可以了,放轻松,看基础。到了7月暑假开始进入正常学习状态,每天一定要保持10小时学习时间。每周学习六天半,给自己留出半天的休息和玩的时间,坚持到考试前。
  (三)关于辅导班
  我个人觉得各科要分别对待。数学,如果觉得基础不好可以上一个文灯或者李永乐,前提是上班之前把课本好好看至少一遍。英语,基础不好的或者信心不足的上个新东方,不错。政治不要报强化班,因为7 8月上完班到你9 10月开始看政治时早忘了。可以考前上个冲刺班,两天搞定。专业课的看情况。我考的是会计,管理学的辅导班一点意义都没有,当时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就是本科教我们的老师,随便扯扯就完了,听不到什么的。再说管理学复习简单的很。经济学的不了解,不敢乱说。
  (四)关于数学复习
  说起来很简单,先从课本看起,复习基础的定理定义,一定要做做例题,课后题有选择的做。在8月之前完成。然后买一本陈文灯或者李永乐的书,从头开始,把例题也当习题做,昨晚一个单元那不会回到课本看,回来作。周而复始。把书做三遍,然后做李永乐的400题,一定要好好做,当成考试。那本题很难,一开始你做了60-90分千万不要着急,太正常不过,可能十套题做完还不到120。但是你再做一遍,接着做真题就很好做了。完成上述步骤,130稳拿。再高就看个人的悟性和发挥了。
  (五)关于英语复习
  我觉得好些师弟师妹会和我一样,在这痛苦。坚持走下去,一定能行。我毕业时四级没过,现在考上公费,所以你千万要相信自己能行,但是一定要付出努力。英语复习三点:单词,阅读,作文(排名有先后)单词一定要重视,我用的是老俞的红宝书,那本书把最简单词汇砍了,会省下你很多时间。一天至少背两个单元,130个左右,第二天温故知新,周而复始,直到考试的前一天。阅读要分开练,精读泛读。精读以真题阅读为蓝本,每天一篇文章,把所有单词句子段落大意文章主旨全部搞懂。泛读,每天做一个单元四篇文章,1小时20分之内做完,打分,复检。推荐使用张锦芯200篇。每天在拿出20分钟做一两个翻译。作文10月开始就来得及。一定要自己写。就写真题,每个题目写5-7遍,先写一遍,自己修改,找人修改,再写,再改。真的一篇文章你改了写了5 6遍比你写了5 6篇不同题目的文章收获大多了。完型不用拿出太多时间单练,阅读好了它自然就好了。
  (六)关于政治复习
  一句话,这么多年,绝大多数认真准备考试的学生政治都能及格。如果你是以过线为目的,10月份开始看讲义,谁的都可以,看三遍就足够了。如果你想在政治上建立自己的优势,还是要好好复习的。这我就没什么经验可说了:)
  (七)专业课
  我考的是会计,考管理学。管理学复习不难,我建议从10月份开始复习。就是看书。试着去理解,管理学是应用学科,理解起来会好一点。看三遍书,对书中知识有大概印象之后开始背,背得越细越好,联系着背。背3-5遍。最后理想状态是拿一张大白纸,在纸中央写管理学三个字,然后你就可以在其上下左右写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分别的定义,特点,分类。。。。。。最后能基本把主要知识点默出。这种方法太难,有一种折衷的简化方法:翻开目录,看标题看你能不能想起任何一个标题的内容,想不起来就接着背。做完上述这些,130没问题。
  最后我想说,现在已经5月中了,大家不要过于追讨学什么的经验方法什么的,别人的经验终究是别人的。最重要是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做好。做的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
  限于篇幅,我简单说了我的经验教训,如果有一个师弟师妹能借鉴我就很高兴了。考研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论考上或者考不上,坚持下来的都是英雄。砸了不是一败涂地一无是处。成了不是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但是如果你认真准备,不论知识还是人生的领悟,你都会有收获的。真的希望大家都能如愿。
  加油!
  给考中财师弟师妹们的一点建议
  考研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已经随着时间的漂移而日渐埋藏进了记忆的深处,今天偶尔来到考研论坛,看了一些帖子唤起了我心中尘封了许久的东西,不禁有了写点东西的冲动。下面的一点文字我多少还是花了一点心思的,希望对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中财在财经教育和研究方面的特点。这实际上是一个大课题,是我们广谦校长专门研究的,我只能极其简单但力求公允的描述一下现状。总的来说,中财在实务界尤其是在北京地区的财经界影响是相当大的,当同学们毕业分配的时候就会充分的感觉到。去某家单位面试,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单位的部门经理是中财校友,单位的副总也是中财校友,你想在同等情况下其他学校的毕业生还有拿到offer的机会么?记得我上学的时候(那时戴相龙还是人民银行的行长),央行的一位官员来我们学校作学术报告,开头就说“我来这儿作讲演很有压力,因为我们的行长是贵校的校友,而我的顶头上司也是从贵校毕业的”,那时真的体会出一个中财学子的自豪。但是在中财呆了几年,我也感觉到学校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的来说学校的科研实力与北大光管、清华经管以及客观的说比上海财大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尤其是近年来实证研究在经济学界大兴其道,中财许多学科的数理功底显得薄弱。不过新校长带领手下正奋起直追,祝愿母校综合实力蒸蒸日上!啰嗦这么多无非两个目的,一是请师弟师妹们在选择学校时综合考虑自己的爱好和发展的目标,如果立志于从事经济学的科研事业以成为一代经济学或金融学或会计学大家,选择有较强基础学科支撑的综合类大学或科研机构(比如社科院),实现夙愿概率可能会大些;如果是为了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是希望在实务界发挥自己的才能,中财应当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二是不要被社会上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学排名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帖子弄花了眼。经常在网上看有人诋毁中财说它凭借了好的校名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这是一种典型的“认为葡萄是酸的”心理。中财的毕业生能够受到机关、外企和大型国企的欢迎,仅仅是因为校名中带有“中央”两个字么?用经济学的术语说,招聘的主体(尤其是外企和大型国企)可都是市场经济中的理性经济人呀,中财的毕业生年复一年的受到它们的欢迎和重用,其原因可能并不在于毕业证书上校名的显赫而是在于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实力。而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学生并为社会所用不正是一所高校应当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么!
  其次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建议:
  第一,中财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过程是相当公开和公正的(当然从理论上也不能排除一些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因此,在考试之前是否和导师联系与录取与否的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能联系到老师当然更好,但也不要指望他能给你透题或在批卷时对你另眼相待。因为不论是命题还是阅卷,研究生部和各个学院存在很强的相互牵制的关系。因此对于那些没有联系导师而又处于惴惴不安状态的考生,我毫不保留的认为你们完全可以卸下这一包袱。
  第二是关于考题。近几年我都有帮同学或亲戚朋友购买往年试卷,对于考题虽然没有仔细研究,但是仍然发现中财专业课的考题很好的贯彻了“中央精神”,真可谓基本风格“一百年不动摇”。诸位买回试卷做一遍就会发现中财的各科专业课考题特点:一是试题题型多样化,什么单选、多选、问答、论述甚至填空一应俱全,绝对是财经类考研试卷中的另类;二是对专业知识考察的深度有限,很少涉及到学界有争议或新出现的知识点,即使对于常见的知识点考得也不是特别深;三是考点极其分散,每年试卷似乎都没有特别的侧重点;四是比较紧地结合了本校教材,因此要考中财必须得买它的课本。上述特点对于备考的意义在于:第一,不要去考虑或评价试题的科学性。复习过程中有时会觉得中财考研题有些BT,但是既然学校长期以来用这种风格的试卷选拔考生,而且出题人一般都是学院或整个学界有影响的专家,你就不能对试题本身产生质疑,而只能针对其特色展开复习。第二,要重视历年试题。中财研究生部出售的历年试题是复习中必备的资料。如果命题人喜欢考财经界热点的东西,每年都有二三十、四五十分学界当年关注的内容,研习历年试题意义不大。但是对于中财专业试题而言,出题老师经年不变,出题思路经年不变,往年试题就显得很重要。而且这一点这对于考生尤其是对于外校学生是十分有利的。第三,这种特点的考题使本专业考生的优势难以发挥,因此本专业考生在复习时千万不能对专业课复习掉以轻心。换一个角度说,这种试题对于跨专业考生又显得有利。回忆我当年备考时看了上财的试卷,其会计试题基本上每年都会有一道题涉及作业成本法,每道题的答案基本上都能写出一篇论文或者计算半个小时;反观中财试卷,很少有题目难度达到或超过注会试题的。再比如经济学的题,即使你能推导斯卢茨基方程或者懂得什么是显示偏好,也未必能在中财的试卷中占到很大便宜。总之,中财的试题的“难”,难在考察知识的“广”而不是“深”。因此在复习时必须紧盯教材,大纲有的内容都要看到,但不必深究(比如说找各种资料对比着看等)。至于各种期刊比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有时间看当然好,没时间就不必在其上花太多心思。
  等考上了作研究时再慢慢看吧。第四,如果中财开专业课辅导班,上一个绝对有速成之功效。不过这些年似乎是教育部有规定,应当停办了(大家自己打听吧)。最后是一点关于管理学试题的小秘密,大家可信但不必全信。中财管理学指定教科书有一章关于管理创新的内容(或者是类似方面的,我记不大清了,手头又没有课本可查),其主体是编者赵丽芬教授发表的一篇论文。赵老师原来是经管系主任,现在是研究生部主任(前两天浏览中财网站发现的)。她的论文和观点对于备考管理学而言肯定是相当重要的。附带说一句,我当年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学,没考过管理学,而且也没什么资格压题,但是外校考生了解一下赵老师的观点至少不会有什么坏处(赵老师是博导,也是中财管理学数一数二的人物)。
  第三是关于面试。以往中财的研究生录取面试很大程度上是走过场,但是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面试成绩日益显得重要。即使如此,至少是近年来,有资格参加面试而最终被淘汰的情况仍然很少见。由于面试成绩相对于笔试而言弹性更大,而且可核性也较差,我认为这种状况对于外校考生仍然显得较为公平。今年我的两个朋友参加考试,比试和面试加权后的排名就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听他们说很多考生比试成绩排名很靠前,经过面试之后排名就靠后了,因此没能走公费。关于面试,由于各学院情况不一样,而且我那时的一点经验肯定太落后了,因此给不了大家太多具体建议。但是大家在得知有希望参加面试后一定要苦练口语,另外想办法和本专业研一研二的学生联系一下,取点经应该有所帮助。
  最后,给大家一个忠告,就是要合理的利用网络尤其是bbs。偶尔到网上浏览一些帖子可以励志,有时也能解决一些专业上的疑惑。但是,考研,不论是考哪个学校,最终取决于复习投入的时间和认真的程度,bbs上的小道消息也罢,各种名副其实或名不副其实的经验也罢,都代替不了踏踏实实的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5 22:58 , Processed in 0.09104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