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大纲变动 本章内容无变化 知识体系 要点归纳 一、考试题型 本章的考点只会命制选择题。 二、核心考点 本章的核心考点包括: 1.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历史(主要是五次侵华战争)、手段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3.近代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反侵略斗争的历史、失败的原因、教训和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4.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 三、注意事项 以下考点需要特别注意: 1.近代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反侵略斗争的历史、失败的原因、教训和反侵略斗争的意义(主要是失败原因和教训)。 2.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魏源、郑观应、严复、孙中山等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或主要思想)。 考点狂背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政治: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 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欧洲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1)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18世纪,英、美、法等国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3)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的事件: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 (4)揭开近代殖民扩张序幕的事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环球旅行和征服掠夺。 (5)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 (1)对中国领土的瓜分: 英国: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 沙俄:1858年,《瑷珲条约》。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伊犁条约》。 日本: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和澎湖列岛。 (2)租界:1845年,英国设立上海英租界。租界是“国中之国”,成为“冒险家的乐园”和侵略的据点。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帝国主义掠夺社会财富。 2.政治控制: (1)控制内政、外交。《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2)领事裁判权。 (3)把持海关。 (4)**中国人民的斗争。列强指挥“洋枪队”,**太平军。《辛丑条约》:强迫清ZF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 (5)扶植、收买代理人。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袁世凯,支持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政权。 3.经济掠夺: (1)控制通商口岸。 (2)剥夺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1840—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1949年至今是中国现代史。 (2)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ZF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1843年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3.社会阶级关系变动: (1)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2)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产生; (3)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基本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中法战争期间,取得镇南关大捷。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19世纪70-80年代,开始蚕食边疆地区。目的:在进一步侵略和瓜分的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 (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掀起瓜分狂潮。 2.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原因: (1)重要原因: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2.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四)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早期维新思想: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主张不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也吸纳西方政治、 经济学说。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1)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喊出“救亡”的口号。甲午战争后,严复 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理论根据。 (2)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