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完整解析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hangwuyi1570 发表于 13-1-7 12:4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完整解析版
2013年01月05日16:22  [color=#b6cc !important]海天教育 微博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12人参与)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C)

  A. 运动的普遍状态               B. 运动的内在原因

  C. 运动的衡量尺度               D. 运动的存在方式

  考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2. 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A)

  A. 因果联系                      B. 必然联系

  C. 主观联系                      D. 本质联系

  考点:因果关系。

  3.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C)

  A. 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 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C. 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D. 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考点: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B)

  A. 100%                         B. 75%

  C. 50%                          D. 125%

  考点:剩余价值率的公式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公式。

  5、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的立足点是(D)

  A. 相互借鉴,求共存异           B. 多元平衡,共同发展

  C. 内外联动,互惠互利           D.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考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6、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及泵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始终坚持放在首位的是(C)

  A. 繁荣文化市场                 B. 经济效益

  C. 社会效益                     D. 创新文化体制

  考点:公益性文化事业。

  7、近年来,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举措体现了(B)

  A.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提高     B.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C.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D. 各种生产要素都能按照贡献参与分配

  考点: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8.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还要实现翻一番的是:(A)

  A。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B。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C。国民收入                         D。财政收入

  考点:十八大相关内容。

  9、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 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 , 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 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D)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与经济制度

  考点:戊戌变法。

  
10、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同华北记者团谈话时, 故事:巨人[微博]安泰是地神之子,他在同对手搏斗时,只要 大地母亲那里不断吸取力量,所向无敌;但是,只要他 毫无力量。他的对手赫拉克勒斯发现了他的这一特征, 把他举到半空中将他扼死。刘少奇借用这一神话故事 始终要(D)

  A。坚持力量联系实际                 B。保持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
C。保持对敌人的高度警惕             D。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考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1.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 新风。下列选项中,即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原则的是(B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助人为乐                         D。勤俭持家

  考点:道德建设。

  12.我们要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 力的强大力量。时代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 C )

  A。国际主义                         B。集体主义

  C。改革创新                         D。开拓进取

  考点: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

  13.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没,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 B )

  A。社会影响                         B。社会价值

  C。社会地位                         D。社会理想

  考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4. “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采用调解的方法解决纠纷,有利于社会和谐。调解可以在诉讼程序外进行,也可以在诉讼程序内进行,诉讼中调解是指( C  )

  A。人民调解                        B。行政调解

  C。司法调解                        D。仲裁调解

  考点:调解制度。

  15. 2012年6月27日,中国宣布在南海地区对外开放九个海上区块,供与外国公司合作勘探开发。此外,海南省宣布将西沙群岛的四个区域划定为文化遗产保护区。这些决定联同设立三沙市构成了中国加强在南海地区维护主权的“组合行动”。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主张是(C)

  A。使南海问题长期化                B。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

  C。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D。建立“南海和平自由友谊合作区”

  考点:时政热点。

  16. 2012年9月25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针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此起彼伏的地区动荡及热点问题,本次辩论的主题是(D)

  A。改善全球经济治理                B。携手推动各国普遍安全与共同发展

  C。增强联合国维和作用              D。以和平方式调解或解决国际争端或局势

  考点:时政热点。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人类解放包括(ACD)

  A。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B。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C。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D。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考点:马克思主义及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8.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ABD)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考点:人民群众的内涵。

  

  19.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在他的最新记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ACD)

  A。资本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B。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值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考点:资本的本质。

  20.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及阶级关系调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ABD)

  A. 职工终身雇佣制度                 B. 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C. 职工选举管理着制度               D. 职工持股制度

  考点:资本主义制度的新变化。

  21、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实践告诉我们(ABCD)

  A. 发展社会主义,不等于不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B. 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要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

  C. 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

  D. 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考点: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前进性与曲折性。

22、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ACD)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B.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
  C. 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D.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考点:科学发展观及其意义。
  2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指出,目前,西藏共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余处,僧尼约4. 6万人,藏传佛教特有的活佛转世的传承方式得到充分尊重,寺庙学经、辩经、受戒、灌顶、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上述事实表明,我国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充分贯彻。我国宗教政策主要有(ABCD)
  A. 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B.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
  C. 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D.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考点:我国的宗教政策。
  24.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原则,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ABCD)
  A。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B。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C。不同区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D。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
  考点:区域协调发展。
  25.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ACD)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摆脱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
  D 制止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
  考点:社会主义本质。
  26. PM2.5(细粒颗粒)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10月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2012年2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指标,该指标随后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既折射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同时也反映了党和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是(ABCD)
  A.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B.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C.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D.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考点: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27.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不同点在于(ACD)
  A. 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
  B。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D。它是在以国共合体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
  考点:国民革命(大革命)的特点。
  28.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其主要错误有(ABC)
  A。排斥和打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
  B。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
  C。集中力量攻打大城市
  D。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考点:土地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
  29.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CD)
  A.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
  C。得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D.中国实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考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0.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ABD)
  A。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完成
  D。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考点: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31.一位社会学家发现大楼的一块玻璃坏了,起初他没太当回事,没过多久,他发现许多处窗户都破损了,经过调研后,他得出结论:一样东西如果有点破损,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加快它的破损速度,一样东西如果完好无损,或是及时维护,人们就会精心的护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定律”。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与“破窗定律”内涵相近的是:(BC)
  A。非知之难 行之惟难 非行之难 终之斯难
  B。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C。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D。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考点:道德修养。
  32.“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2012年6月24日在航天员的手动操作下,我国“神航号”宇宙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互对接成功,向未来建设宇宙空间站迈向坚实一步。就在同一天,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7020米的深度,再次创造历史记录。这两次成就的里程碑意义在于:(BCD)
  A。完成了“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南海深部计划”
  B。丰富了人类认识和开发宇宙的梦想和实践
  C。为中国在太空和海底参与国际合体提供了更多机会
  D。为中国在太空和大洋这两个尚未充分利用空间的活动创造了新可能性
  考点:时政热点。
  33.2012年6.6至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在京举行。这是该组织发展进入第二个十年的首次峰会,与会各国元首就深化成员国友好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新的重要共识。此次峰会的主要成果有:(AC)
  A。首次制定了中长期战略规划
  B。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
  C。签署了首个人文合作宣言
  D。增加了新的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
  考点:时政热点。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题
  材料1
  小学老师雷夫。爱斯基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1967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说: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儿子说: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老爸气的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
  不论家长[微博]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保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3月16日)
  材料2
  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2011年度“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奖。
  在他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他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却不见了,急的这位老人团团转。就这样,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老人世界中。突然有一天灵感迸发,想到“醒目药瓶”这个点子。
  有了灵感后,从设计,带写英文翻译说明,再到制作动画,一共才三天时间。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呢?他坦然,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一设计胜在实用。按照测算,不会给药品本身带来额外的成本,推广起来很容易,实用方便。“希望将来这款设计能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
  这位研究生说他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主席Peter Zec博士在颁奖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摘编自《扬子晚报》(2012年3月17日)
  这位研究生说她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主席Peter Zer博士在闭幕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好美好的世界。摘编自 《扬子晚报》(2012年3月17日)
问:
  (1)      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6分)
  考点: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4分)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解读:
  具体针对这两段材料问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两件事情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这是第一个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这是材料二的一段话,对我们从事认识活动有何意义?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问题本身题眼在这样几个字上,就是体现认识主体的能动性,显而易见这道题主要考到的考点是认识的能动作用。
  那么在我们的教材当中,哪一个原理涉及到认识的能动作用呢?主要是认识的本质这个原理,那么在教材里边呢,我们讲得很清楚,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那么这种能动性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呢?在辅导教材当中,包括我们所使用的海天点评班28题中我们讲得非常明确,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具有摹写性,人可以通过认识比较客观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那么在括号1这个问题当中,前半句话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这个意思主要表达的就是人在能动的过程当中,首先是可以尽可能的用比较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那么认识能动作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就是人的认识活动还可以通过主体认识能力,对客观事物信息的加工,重组,重叠,重构等过程。不仅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的现象,而且还可以反映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那么不仅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的现在状态,而且还可以推测客观事物的未来,追溯客观事物的过去,这是它的创造性的主要体现。
  那么在括号1这个问题当中所讲到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一般来说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说明它具有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它的大脑中具备了很多的知识,这样的话它的这种创造性在反映客观事物过程当中就能够表现得比较明显。所以说第一问它的这两个引号里面的话,前者用孩子的眼睛反映世界主要说明的是人的认识活动在能动性的第一个表现具有摹写性,那么第二个引号里的话,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那么它主要体现的是认识能动性的第二个主要表现,就是创造性,如果广大考生能够从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两个特点的角度来回答括号1这个问题,应该说就能够拿到它的基本分数。
  当然括号1的这个问题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除了这个考点之外,像在辩证法里面,我们讲意识的能动性的时候,其实也涉及到了它的具体反映具有创造性,如果考生与意识能动性做相应回答也是可以得分的。
  第二个问题,它的问题是用材料二的一段话,“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问题是对于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它的题眼或者关健词是“对实践”活动,那么怎么把前半句话和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呢,辅导教材中有这样一个考点,唯物论当中讲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生活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它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的过程,其实反映的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对实践的能动指导作用,那么这个指导作用其实在我们教材当中,包括海天28题里有两个地方都直接的讲到了,第一个地方就是在讲到辩证法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的时候,那么教材里边就讲得很清楚,人的意识它具有能动性有这四个方面的表现,那么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人的意识可以指导实践,使实践物质世界得到相应的改变。这应该说是意识能动性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那么材料里边的大学生所设计的蓝图,所设计的这样一个规划,当然是一种属于认识范围内的,一种对未来世界的描写,是一种未来世界的蓝图,然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让世界得到改变,让世界得到更美好,这就说明人的意识要想发挥作用,对世界产生改变就必须要通过实践,只有把认识或意识活动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够真正的使世界得到相应的改变。
  这是在我们辅导教材,比如说海天所使用的好题解析中,在我们预测试题,海天使用28题当中都讲得非常一清楚的一个原理,那么另外一点就是在认识论当中,我们讲到人的认识活动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那么这种指导作用又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那就是正确认识来指导实践,能够使实践顺利进行获得成功,错误的指导实践对遭到失败,受到挫折,显而易见研究生这个设计当然应该是正确的一种认识,让它指导实践,当然可以得到成功和美好的结果。所以括号2这个问题,如果要想比较完整的回答出来的话,从我们教材当中所涉及到的原理来看,应该有这么三个原理可以相应的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原理就在唯物论中所讲到的全部社会生活,它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那么第二个原理就是在辩证法里边讲到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的其中一个表现,它可以通过指导实践来改造世界。
  第三个可以涉及到的原理就是在认识论里边所讲到的,比如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分为两种效果,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可以获得好的结果,能够获得成功,当然括号2这个问题它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在认识论中,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所产生的两个效果。
  那么这是34题从我们目前得到的材料来看,同学们可以得到的一个基本的回答,那么我也想就这个34题谈一下我个人的感想。从34题的出题特点来看,应该说它是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所谓在意料之中,34题这道题主要考的是认识论,那么在我们辅导班上,历年都反复强调,从历年考题来看,辩证法和认识论是最有可能考大题的,考分析题的两个部分内容,也是我们特别要求考生要重点掌握的相应的内容。像我刚才提到34题所涉及到的这几个原理,在我们所出的一本最后点睛班中使用的小册子,考研[微博]政治重点剖析28题所用的原理全部都讲到了,唯一例外都讲到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在意料之中。但是34题又在意料之外,之所以在意料之外,现在34题原理的考题很少直接告诉你原理的内容,用很明显的词告诉你用什么原理,它没有这样做。给我们出的题非常活,所以辅导班当中我也反复给我们学生讲过,34题出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具有不可预测性。所谓不可预测性,就是说34题作为一道哲学的考题,那么哲学是什么呢?哲学是世界观是方法论,作为世界观作为方法论,它意味着古今中外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出题,都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回答,那么古今中外有多少问题呢?这是任何个人都很难准确把握的一个范围。
  所以我想从34题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三点启示,第一点启示就是我们在复习原理,特别是在复习哲学原理的时候要注重教材,要把基础打扎实,要对原理,及其它的用法搞清楚;第二通过一定题的训练,要掌握一定解题思路和方法,为什么有些考生拿到题以后能够快速准确的搞清楚这道考题它考得是哪些考点,有些人包括很多老师找不准考点,找不全考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练习的题目比较少。第三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一定要注意掌握方法,原理有自身学科特点,学习时候有相应方法,我一贯使用的方法就是互联法,互联法帮助我们考研政治各门课程复习中,特别是原理复习当中快速准确的掌握好每一块理论的精髓,及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另外一个方面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而这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海天学校在考研政治中都会全盘向学生们做系统介绍,我想如果我们能够从这道34题中得到这样三点启示,特别是准备参加14年考生来说,按照这三点启示复习好原理的话,那么2014年的34题应该说拿到高分就不在话下谢谢大家。
  35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武义县后陈村是全县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但由于财务使用不透明,村民从上世纪  年代末以来连续向县纪委、街道反映村里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   2003年,连续两任村支书因经济问题被查处。2004年初,村里有1000多亩   获补偿金1900多万元。在人均发放7000元后,还剩3000多万元,如何处理本资产成为村内的一个难题。为帮助村民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县纪委  的村务监督改革指导小组进驻后陈村。指导组在大量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成立一个相当独立于村委会及村党支部的监督委员会,真正能从根本导航能让村民有效制定全部的权力。6月,后陈村在海选村委会基础上由群众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村级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党支部、村委会一起称为“三委会”。
  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不久,即对村里两口池塘的承包进行了全程监督,结果每口池塘三年  从2. 8万元升至5.8万元。2005年,后陈村举行垃圾清理投标会,村委会主任  监委会主任到场监督,不到5分钟结果就出来了,没有人对投标会公正性表示质疑。   
  监委会成立后,后陈村每年的创收情况,包括出租土地给广告公司做广告牌、旧粮站出租、经营沙场、村留土地上的杉树出售,以及向上级部门申请到的资金补助等,每一笔都要经过监委会审核后公布。2004年,当年的招待开支是23909元,比前些年下降近一半,村干部再不能拿着发票随便报销了。在村财务公开栏前,村民告诉记者:"过去简直是胡来,集体的钱像是干部自己的,现在不一样了。"监委会主任说:"我的职责就是看他们有没有按程序办事,有没有搞暗箱操作。"监委会成立以来,后陈村的固定收入逐年增加,村干部连续8年实现零违纪,村民连续8年实现零上访。村两委已顺利完成了3次换届。最近的一次换届,村两委成员一个没动,全部高票当选,一次通过。
  目前,浙江省3万多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了村级监督组织全覆盖,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有效而不需要太大监督成本的权力制衡制度,对建立乡村"阳光权力体系"共建和谐社会带来重要启迪。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制度创新已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在全国推行。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5月14日。
  (1)   后陈村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的?(5分)
  考点:民主政治建设。
  (2)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对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有何启示?(5分)
  考点: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解读:
  35题考的是概论,考概论分析题,一般来说考的是中特体系,那么今年35题考的就是中特体系有关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问题。那么从它出的材料,讲的是浙江武义县后陈村有关财务方面,刚开始不透明,后来通过这种制度建设透明,解决了很多问题。讲了这样一个比较长的材料,那么针对这一段材料,35题一共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他问到后陈村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保证权利是在阳光下运行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有何启示?那么这道题首先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那么去年呢,考研政治的35题它也涉及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所以可能很多辅导机构,很多老师都会认为有关民主政治的这个问题不会出分析题,但是事实上今年35题却出了,继续针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出了分析题,而且针对的也是去年出过一项多项选择问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那么从这道题回答的具体内容来说,应该说和我们教材中的相关考点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它比较直接联系的是党的十八大的报告。
  那么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提出了七项任务,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强调要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的制度,应该说这道题主要针对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这一段话的论述作为理论背景来出题的。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讲的后陈村如何通过制度的创新来保障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后陈村的这个制度创新其实也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重点。那么十八大报告强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需要确定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要确保基层公民有序参与。第二个重点要确保信息公开,应该说材料里边首先体现的就是信息公开,第三要做到遇事协商,强调协商民主。在后期讨论的比如说垃圾清运招标会上所采取的这个决策的过程,其实就体现了遇事协商的一个特点。那么十八大强调第四个重点就是强调对权利进行监督,后陈村之所以能够解决一些长期以来的棘手问题,那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创新,专门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使得权利从产生,决策,运行到最后的结果,那么都始终在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来实现的。从而能够使得权利真正的为当地的村民造福,为当地村民的切身利益服务。所以我想后陈村他们所实现的这个制度的创新,恰恰就是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的四个重点,如果考生能够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比较熟悉。特别是对怎样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比较熟悉的话,那么其实从材料中我们也能够非常明显的总结出,比如说加强监督,加强信息的公开,这样一些基本的思想应该说第一问主要是扣着十八大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重点来出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对推进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有何启示?它有什么样重大意义。当然我们首先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到,它的这种做法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这种做法,确保了基层的权利是在阳光下运行的,那么他们启示应该怎么样去把握,其实我们既要联系到党的十七大的精神,那么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要联系到党的十八大的精神。首先从党的十七大精神来看,十七大把完善基层自治制度确定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那么写进了党的章程事实上也写进了我们国家的宪法,所以我想第一点启示就是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实现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使这项制度在全国各地得到普遍的,全面的,深入的推广和执行,扩大它的使用范围。使它能够真正的成为一项基本的民主政治制度这是第一;第二根据十八大精神我们还需要对这项制度进行完善,那么在推广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那么十七大强调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之后,近五年来全国很多地区在这项制度的建立过程当中,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从这些问题启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需要我们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完善规范好这样一项立国立民的民主政治制度,特别是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从四个重点的角度,扩大公民有序参与,进一步提高相关信息的公开,实现遇事进行协商,强化权利的监督,这四个方面入手,来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一下,这项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我想如果我们考生能够这样来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话,那么这道题拿到高分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关于这道题,我想对我们2014年考生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什么启示呢,这门课的分析题考的是概论,那么概论的分析题,通常考的是中特体系,而中特体系的分析题也包括它的选择题,往往是和最新的中央精神紧密相关的。我从刚才对这道题解读中你就可以看到,这到题涉及到教材知识点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其实你在教材当中找不到相关对应的话来回答这道题所提出的两个问题。只有把十八大报告中相关的内容掌握好了,那么这道题有的放矢做出准确回答才比较有把握。所以我想我们在复习《概论》这门课的时候,不仅重视教材理论考点,而且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中央的精神,特别是当前中央的精神当然对于参加14年考试的考生,我们需要把握最重要的精神是在去年11月份我们党召开的十八大的精神,十八大的精神在今年概论的分析题当中得到了直接的贯彻,那么在14年的分析题当中同样也会得到直接的贯彻,这是同学们在复习概论这门课过程当中要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
  36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1935年,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候,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2年12月12日)、《方志敏文集》
  材料2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割占领土、设立租借地、划定势力范围示意图前,在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民的文物和照片前,在《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前,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等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文物和照片前,在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照片前,习近平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仔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事”。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息、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
问:
  (1)      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复兴的目标”?(4分)
  考点: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共产党的贡献。
  (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分)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成就。
  解读:
  今年36题和以往一样考的是纲要这门课程,它所使用材料是2012年10月30号人民日报发表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来自于去年11月份,就在十八大召开结束之后,习近平等新一代的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了在国家博物馆所举办的“复兴之路”的图片展,参加完图片展之后,习近平当场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回顾了近代以后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特别是提到了要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这样一个问题,应该说36题的材料基本上完整摘录了习近平在去年11月份参观“复兴之路”图片展的时候所发表的这篇讲话,那么针对这篇讲话呢,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他问得是为什么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第一个问题是问的为什么,第二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其实问的还是为什么,那么在考研[微博]政治的辅导班中,我曾经给考生在总结命题的题型的时候,曾经专门讲过这样一种题型,02年以后分析命题中问因果关系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模式,不仅概论这门课,纲要这门课会涉及到因果关系,那么原理,包括思修,包括当代这些课程都会在分析题,甚至包括选择题中问到因果关系,我们从今年的36题可以看到,它问了两个原因,严格来讲这两个问题答案要想能够得到准确的回答光是去把教材里边具体的考点掌握得很细致是不够的,那么必须要把纲要这门课程的总体思路,纲要这门课总体理论背景当中搞清楚这道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问题关键词就是“最伟大”你怎么证明它是“最伟大”首先我们从理论上要简单思考一下,那么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我们有过很多很多的梦想,那么什么样的梦想才能够具有最伟大这样一个特点呢?显而易见要从它的代表性角度来证明,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梦想它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反映出中华民族各个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我们才能够说它是最伟大的,当然除了这种代表性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它的长期性,艰巨性这样的角度来思考它来之不易,得之不易,也能够说明它的最伟大,主要是从代表性的角度来说明。
  那么怎么去说明呢?当然要联系近代以后,甚至古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那么中华民族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民族,那么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上,中华民族应该说都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强大的民族,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那么中华民族开始由强盛走向了衰落,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近代中华民族遭受列强入侵,本国封建统治者和官僚资本的压榨和剥削,处在一种经济上,政治上不自由的这种状况世界罕见,正是这样一个国情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这种悲惨的命运,能够重新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这就提出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一个命题。
  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待近代以后无论孙中山奋斗也好,毛泽东奋斗也好,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奋斗也好,我们可以看待一代代有志气的中国人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愿望,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梦想,经历了一代一代的艰苦努力,使我们今年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了。所以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考生主要是从代表性,近代中国的国情出发,能够说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代表了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代表了全中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热切向往从这个角度来回答就能够拿到它的基本分。这是第一个问题。
  那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从时间上来说,可能要到本世纪的中叶,当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我们说我们才基本的实现了这个目标,那么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呢?是更接近,为什么说它更接近,我们今天为什么更接近这样一个伟大梦想的实现,那么从理论上来讲,要把这个问题回答出来的话,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说,那么第一个方面要说明一下近代以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那么这些伟大成就使得我们离这个梦想应该是越来越近了,这是第一个角度,要从伟大成就的角度来说明它。那么第二个角度还要说明一下今后我们实现这个梦想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从有利条件的角度来说明我们离这个梦想是越来越近了。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170多年的漫长历史征程中,我们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使我们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了,严格的讲这个问题要想把它说清楚,我们还必须要熟悉党的十八大报告曾经做出的一个说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曾经在第二个专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这个专题当中专门讲到,首先回顾了建党90多年的历史,然后特别是回顾了我们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么总结这些成就,十八大报告强调最根本的成就就是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党,建党90多年取得的根本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当然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理论条件和制度条件。
  另外一个方面,当然从今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当中,我们所具备的有利条件来看,其实我们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是我们今后最终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概括成一句话正如习近平在参观图片展的时候所讲到那样,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那么只要我们在今后按照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不移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的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这个梦想就一定能够尽可能早的实现。
  所以为什么我们更接见于实现这个目标,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的话,就是因为我们找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和途径。这条道路和途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让我们离这个梦想越来越接近了。
  这道题我们可以发现,它鲜明的反映了《纲要》这门课出题的特点《纲要》这门题出题特点是什么呢?辅导班当中我给我们海天的学员专门强调过,纲要的分析题它的出题主要是围绕四个选择来出题,因为四个选择就是纲要这门课整个历史过程的理论背景,就是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就纲要的分析题,以往历史那么包括14年命题主要围绕着这四个选择来出题,所以说这一点在我们的28题,包括之前的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在辅导班上都强调得非常明确,事实上今年这一道题虽然紧密联系了当前时政,联系到十八大报告,但是和教材关系来看,主要是围绕着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去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来出题。所以同学们在对于备战14年考生来说,同学们在复习纲要这门课程的时候要注意这样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
  就是以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纲要这门课虽然讲历史,但是历史背后是给我们讲道理,讲理论的,理论上讲的是什么道理呢,主要是四个选择的道理。所以我们在复习整个纲要的过程当中,要把四个选择作为主体,作为目的要把它理解得透彻,理解得完整,这样的话纲要这门课程才能够真正的学好,也才能够真正的考好。
  37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褴褛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 “我们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一场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的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凛然告示:“衣衫不整,拒绝入内”!把读者分成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进入。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者的天堂”,“无论任何人,只有走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有着同等的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费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
  对于图书馆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要先洗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自觉地先洗手,然后再阅读。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微博]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于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5期)、《光明日报》(2012年5月10日)
  问:
  (1)   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5分)
  考点:宪法的基本原则。
  (2) 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5分)
  考点:和谐的人生环境。
  解读:
  今年37题应该说出题完全在我们预测范围内,但事实上超出大部分辅导班对于37题出题范围所谓的预测。那么37题按照出题的顺序考的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通常会认为这门课主要考的是思想道德修养,考的是有关道德方面的,前几年都是有这样一个特点。那么今年反起到而形,考法制观念的内容。但是在我们海天学校28题中,对于这一块内容预测得是非常准确的。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道题,那么这道题提供的材料是去年的一个2011年非常热点的事件,一个新闻事件。在某一个图书馆向读者免费开放,这样的话像这样乞丐,拾荒者,衣衫蓝缕刚开始小心翼翼的,后来堂而皇之到图书馆看书,引起读者不满,向馆长抱怨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何让乞丐,拾荒者来阅读,岂不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这样一件事情在微博和媒体上都引起了广泛热议,大体就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针对这样一个新闻事件,这道题主要问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从法律角度来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当时图书馆馆长对那些抱怨衣衫蓝缕着,拾荒者,到图书馆读书的人的反映讲了这么一句话,问怎么去理解,为什么这么说。
  第二个问题问的是,对于我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启示?怎么样有效的来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那么第一个问题我们要想把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那么关键词是什么呢?关键词是前半句话,要求我们从法律角度来理解,显而易见它涉及到的是法制观,在我们教材当中第七章和第八章讲的是法制观,第七章法制观念和第八章法律制度,后面讲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那么实际上他是必须要有尊重别人入内阅读的权利,这是他的一种责任,但是你有权选择离开,那么无权有权,当然涉及到的是权利问题,有权选择,无权选择涉及到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问题。
  所以括号1这个问题如果要联系到教材的考点的话,我们应该联系到哪里呢?联系到第七章,讲到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我们教材当中,讲到在我们国家公民有着基本的权利,其中就包括了平等权和受教育权,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另外还专门讲到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三个方面。第一从结构上来说,那么权利和义务之间具有相关性,说明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二从总量上来说,权利和义务有平衡的关系,总量上具有相等的平衡关系。那么第三个方面就是从功能上来说,权利和义务具有互补的关系,那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着责任,承担义务,那么如果考生能够从这三个方面,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相等关系,以及功能上的互补关系,这三个角度来说明一下为什么无权拒绝乞丐,衣衫蓝缕者入内阅读,对方也有权选择离开,这种话里所包含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权利和义务角度来回答就可以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那么这个问题从它涉及到的考点来说,它主要涉及到的是思修这门课第三章的内容,也就是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讲人和社会之间环境关系的时候,就特别讲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如何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总的一个方向和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和谐,而这个和谐不仅是一个道德的要求,也是一个法律的要求,所以有什么启示,我想首先最基本的启示就是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过程当中,不仅要遵守法律上的要求,那么更要遵守道德上的要求来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那么如何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呢?我们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到,它也体现了教材里边所讲到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想原则,第一项原则就是平等的原则,将心比心,相互之间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权利,而不能够以自身的权利去抹杀别人的权利,第二诚信原则,第三宽容的原则,可能乞丐也好,拾荒者也好,他到图书馆阅读让你觉得有点不舒服,感觉到受到了一些打扰,但是呢我们对这样的事情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就完全能够宽容的对待这样的事情。第四个原则互助的原则,其实我们在这个材料里边这种相互帮助,其实并不要求你能够做很多的事情,其实你只要宽容一点,容忍别人能够到图书馆里边和其他人一样共同阅读,接受文化教育应该说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很大的帮助。
  所以说要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应该注意在言行上体现这样思想原则,平等的原则,诚信的原则,宽容的原则和互助的原则。如果考生能够这样来回答的话,应该说这道题拿到高分是完全可以的。
  主持人:好的,那么从我们海天来讲,我们2013年学生考研已经结束了,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我们2014考研学生拿高分,常老师能不能从思修法纪这门课,对于14年考生准备考政治这一块应该怎么准备,提一点小建议。
  常红利: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基础,这门课是从2010年开始作为一门课程写进考研政治大纲的,去年以前它的总分是18分,那么今年它的总分降到了16分,那么从它的出题来看,这几年,由于它是一门新的课程,相比较而言,他出的题并不是特别难,应该说是完全紧扣教材当中基本考点来出题的,像我刚才讲到的今年所考的37恩题,它主要涉及到了我们教材里边的两个考点,第一个考点如何从法律角度来理解法律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这个在教材里边应该说是一个重点,第二个问题涉及到的就是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坚持四项原则,这个在我们教材当中也说得比较清楚,而且你只要能够知道考的教材哪一章,哪一节哪一个考点的内容,就能够把答案搬过去就属于标准答案。所以我想从思想道德信仰法律基础上这门课最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基础性,所以说虽然它出的材料非常新,可能是近一两年社会道德,或者社会法律层面一些热点问题,但是问的问题应该说都是紧扣基础这门课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只要同学们能够把这门课程按照教材的章节和辅导班的要求,认认真真把它学好,应该说拿到高分就不在话下。
  我们今年海天在点睛班里所出的28题里边,其中就有一道分析题就完整预测准确了法制观的相关考点,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其实到临考之前再把点睛班使用的形势政策和28题快速很好过一过,掌握一下,不仅在这门课上,在其他课上拿到高分也是非常容易的。
  38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5月,美国发布奥巴马上台后第一个《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国建安全战略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国家利益由安全、繁荣、价值和国际失序四个方面组成;美国通过对这些利益的追求,实现国家复兴和全球领导地;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亚洲是美国最有所作为的地区。同时,报告将南亚国家归为三个类别:“战略伙伴”和“可预期的战略伙伴”,虽然,美国准备让东盟所有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或是伙伴。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说:“过去的10年来,中国在南亚地区不断扩大其利益,取得了有效的成果,这是美国没有做到的。摘编自 新华网(2011年5月28日)
  材料2
  2011年10月以来,美国高层不断访问亚太地区的国家,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10月下旬,国防部长帕内塔出访印尼,日本和韩国,强调美国将加大在军事部署。11月下旬到12月初,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先后访问菲律宾、泰国,并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这是1955年以来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缅甸。同时,奥巴马也是展开亚太之行,他参加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随后出访澳大利亚并前往印尼出席东亚多边峰会,成为参加东亚峰会的首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之行中高调宣示,美国是“太平洋大国”,讲“留驻”亚太,通过“坚持核心原则”和与盟友及伙伴的紧密合作,在“塑造”亚太地区未来中发挥更大,更长远的作用。2012年11月8日,奥巴马连任成功不到48小时,即宣布他的首次出访选在东南亚。17日至20日,他不仅访问了泰国,而且对缅甸和柬埔寨进行了历史性首访。在这次东南亚之行中,奥巴马再次强调,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亚太地区对美国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塑造其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摘编自《人民日报》(2011年12月23日)、《参考消息》(2012年11月21日)等
  材料3
  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于2012年6月1日至3日在新加坡举行。会议期间,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发表了题为《美国对亚太的再平衡》的演讲,重点阐释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军事计划,其中包括2020年前在亚太地区保持6个航母舰队,以及将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国际舆论普遍怀疑,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意图是为了遏制中国。摘编自 新华网(2012年6月4日)
 问:
  (1)       美国将其全球战略中心转向亚太的原因何在?(5分)
  考点:大国关系。
  (2)如何看待美国战略中心东移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5分)
  考点:大国关系与中国政策。
  解读:
  今年38题一共给我们提供了三段材料。根据材料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的是美国将其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原因何在,为什么它把战略重点,战略力量投放重点由欧洲转向到亚太。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问了这么两个问题。每个问题是5分,根据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可以得出一个判断,这道题考的是大国关系,特别是涉及到了中美关系,另外第二个问题还涉及到了安全问题,主要是这样一个范围,大题上得出这样一个判断,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两道题的答案该怎么样去回答,首先我们去看第一问,美国将其全球战略的重点转向亚太的原因何在,刚才我讲过,我们从材料当中很容易看到,这道题考大国关系,那么在我们海天教材当中专门讲到过,围绕着大国关系我们需要从两个角度来把握相关的考点,那么第一个角度呢就是首先要掌握一般理论。
  围绕大国关系一般理论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冷战结束以后,大国关系进行调整原因是什么,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大国关系的调整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什么,显而易见,美国战略重点的东移,就是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战略的调整。我们只需要结合教材里边讲到大国关系调整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去从美国角度回答就可以了。我想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在我们海天的教材当中,包括在形势与政策这本资料当中都讲得非常清楚。第一个原因就是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冷战结束以后以美苏两个大国为基础所形成两极格局都瓦解了,那么大国关系的调整,它的国际原因,宏观原因首先就是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崩,所导致的必然后果,由此引起了国际社会各种力量的此消彼涨,纵横捭阖,从而也使得美国开始做相应的调整这是一个大环境,他和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的终结和崩溃,各国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个原因,从美国自身来看,当然这个美国自身来看和其他大国都有一致性,冷战结束以后大国在确定国际战略,外交政策的时候更多的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影响,那么更多的注重本国的国家利益,和切实的好处,那么在这样一个旧的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建立过程中,各国之所以要调整自己和其他大国的关系,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在未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当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好处。那么对于美国来说,冷战结束以后它是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那么它最大的利益是什么呢?就是要维持一个有美国一个国家来领导的,这样一个所谓的单极世界,在这个战略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从来没有改变过,那么从它的战略思维出发,哪个国家对它的这个目标构建单极世界独霸全球的目标,威胁的国家就会把防范重点针对这个国家,那么在冷战时期苏联是对美国霸权的最大挑战核威胁,所以战略防范重点在欧洲,主要针对前苏联。冷战结束以后,苏联瓦解了,现在它越来越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它称霸全球维护它霸权的最大威胁,所以它认为要想保持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战略优势,维护自己独霸全球的这样一种野心的实现,那么需要把最大的防范对手针对中国。这是他实现战略重点东移的内在原因,如果考生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一从外在原因来说,从国际局势变迁,第二从内在原因来说,美国从自身利益角度来分析,那么就能够把第一问的答案比较完整的回答清楚。
  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那么这道题我们要把关健词注意安全主要涉及到对我国国家安全影响,我们应该联系到一些现实的表现,比如说前面和去年以来,那么在美国的鼓动下,暗中明确的支持下,在南海的主权问题上钓鱼岛,越南,菲律宾,对中国的主权进行了肆意的侵占,那么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日本得寸进尺,越来越嚣张,这些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如果我们联系到社会热点问题,首先应该想到这些因素都和美国政策有关系,那么美国政策的特点是什么?我在强化班中包括在点睛班中都给考生讲得很明确,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对华政策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在经济上需要中国,愿意和中国发展战略合作关系,另外一方面在政治上在安全上,防范中国,遏制中国削弱中国战略企图是有增无减,那么这种两面性必然会通过它的战略东移,战略重心东移影响到我国国家安全方面。
  从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因素来看,我们可以联想到教材里边讲到的传统的安全威胁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应该说911事件以后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美国战略防范重点的东移从他现时的表现,往往通过暗中支持,或者明确支持与中国有着领土,领海争议的国家来挑战中国的底线,来挑战中国的主权这样一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增大了传统的安全威胁,对我国战略安全的这种影响和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是应该看到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在这个过程当中仍然是存在的,而且是非常突出的,所以他对我们这个国家战略安全的这种影响,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就是复杂。就是传统的安全威胁的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它使我们国家周边的安全形势变得错综复杂,这是我们需要看到的一个方向。
  另外一个方面在怎么看待的问题上,我们还可以顺便说明一下,我们怎么样去应对这样一种复杂错综的安全形势的影响。我想我们还是要围绕着我们中心战略,就是要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教材当中我讲到,在走和平发展道路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其中一个方面 就是处理好合作和斗争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走和平发展的路,当然要注重合作,愿意和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合作的互利共盈实现共同发展,但是另外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特别是涉及到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发展核心利益方面,我们必须要坚持原则,那么该斗争的时候必须要斗争,只有把这种合作和斗争有机统计在一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在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安全形势下走好和平发展的道路。
  总之,这两个问题从我们教材里边涉及到的考点来说,主要涉及到了三个考点,第一个考点就是大国关系,第二个考点就是传统的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第三个考点就涉及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处理好关系,如果我们考生能在教材复习当中,按照我在辅导班的要求,把这些考点掌握好的话,那么38题拿到高分应该说是很容易的。
  主持人:好的,那么同样还有一个问题我比较关心的,也是14考生比较关心的,针对当代社会经济与政治方面,也希望常老师给考生比较好的复习建议。
  常红利:这是第五门课程的一部分,他只考一道分析题,也就是38题考的是当代,在辅导班当中我专门讲过《当代》这门课考题,从出题类型来说呢无非就是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考世界经济,那么考世界经济问题主要考的是全球化,第二考世界政治,那么考世界政治问题主要考的就是多极化,第三就是考国际关系,那么涉及到国际关系主要会考到三大关系,也就是大国关系,南北关系和南南合作,这道问题就是围绕着大国关系来出的一道题,那么从它的问题可以看到,虽然它出的题表面上很活,但是如果你能够把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十五个考点,包括我们在课堂上所强调的考试范围能够有针对性的复习好,那么拿到这门课的高分是完全应该的。所以我想对于我们广大的准备参加14年考生来说,我有两点建议,那么第一个建议就是要以权威的教材为基础来复习当代这门课包括其它的课程都要以权威教材为基础来复习。那么海天学校在每一个阶段都会为考生提供最好最权威的教材。
  第二个建议,一定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复习好考研[微博]政治各门课程,哪些是重点,怎么样掌握用什么方法掌握,这些靠考生自己复习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如果有老师正确引导和帮助的话,可能我们在政治这门课上就能够比较好,比较快的实现自己的目的,拿到高分,我想这也是我对准备参加14年考研的广大考研学子的一点建议,谢谢大家!

沙发
1215214913 发表于 13-1-8 15:09:0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1 12:46 , Processed in 0.10917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