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论经典数字游戏看社会认知规则 摘要: 通过对博弈论中一个经典的数字游戏实验分析后,从中得出了“获胜分数趋近于22,参与者越聪明分数越低”的结论,同时解释了耶鲁大学实验者曾进行的一个获胜分数为13的数字游戏实验。 更重要的是,通过将数字游戏参与者分为“天才、聪明人、普通人、搅局者”四类,并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这四类人在游戏过程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心理,推理出一套符合他们之间两两关系的行为原则,进而推理出一套初步的社会认知规则。 鉴于学术水平有限、实验器材不足,论述过程多依靠逻辑推理和社会观察经验,缺乏严密科学的数据研究,所以结论难免出现些许纰漏。 关键词: 博弈论 数字游戏 社会认知 心理学 一、经典数字游戏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的数字游戏,叙述如下:每一个人从0到100这么多数字中给出一个数字,把所有人的数字求算术平均数,谁选的数字最接近所得算术平均数的2/3,谁就是赢家。 二、经典数字游戏实验 为了从这个经典数字游戏中分析出社会认知规则,专门组织了一个关于此的实验。实验描述如下: 2.1.方法 2.1.1被试: 共20名同学,其中10位来自经济学院,另10位来自会心书屋。将20名被试分成两组,每组10位,并编号A、B组。 被试必须选自没有玩过或是不了解这个数字游戏的人。 2.1.2试验程序: 向每组被试讲明规则,请求被试在提前分好的纸片上写上自己认为的数字,待写完后,由主试统一收集。 每组实验进行一次。 2.2.实验结果 2.2.1实验数据(如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均值
| 获胜分数
| A
| 30
| 33
| 21
| 15
| 70
| 8
| 13
| 24
| 15
| 33
| 26.2
| 17.46
| B
| 12
| 11
| 33
| 33
| 22
| 0
| 19
| 36
| 40
| 15
| 22.1
| 14.73
| internet
| 30
| 98
| 32
| 50
| 12
| 33
| 22
| 8
| 8
| 29
| 32.2
| 21.46
|
注:这里提供一个网络的现存数据。 2.2.2数据分析: 这三组被试的均值的均值是23.76,获胜分数均值是17.88。在《耶鲁博弈论公开课》中,实验者通过大样本实验,得到的趋近值是13。 2.3.实验后的讨论 2.3.1获胜分数趋近于22: 在这里,必须以“在统计上显著”思想来分析。从游戏规则易知,每个人都选100,取2/3获胜数字是66.66;所以游戏中的获胜数字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66.66。所以67以上是绝对劣势策略。 对数字的选择区间为0-100,如果每个人都随机选择,那么所选择的这一串数字平均数成正态分布(υ=50,σ=1)。取υ的2/3为获胜分数33.3333,所以34以上是劣势策略。 假设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理性人,那么他们都不会选择67以上的数字,这样新得到的平均数分布成υ=33,σ=1的正态分布,取υ的2/3为22。这样,在大样本实验中,最后的获胜分数会无限趋近于22,样本数量越多,所得获胜分数越接近22。 耶鲁的获胜分数13比我在实验中得到的获胜分数17.88更小更远离趋近值,原因如下所述。 2.3.2聪明程度和实验数据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果是随机选择,那么获胜分数趋近于33.33;如果是理性选择,那么获胜分数趋近于22。这样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推理:参与者越理性,获胜分数越小。 如果每个人都是随机选择的话,大家平均值为50,而50的2/3是33.3。不过有些人会多想一步,如果你写了33.3,难道其他人不会想得和你一样,也写33.3吗?如果这样,你应该写22.2。如果继续想下去呢?大家的平均值应该越来越小,过程如下: 33.33333333
22.22222222
14.81481481
9.87654321
6.58436214
4.38957476
2.926383173
1.950922116
…. 最后,往前想无数步,最聪明理性的人,他的选择会是0。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随着参与者越聪明,获胜分数会越来越小而无限趋近于0。事实上是这样子。 但为什么大样本实验的获胜分数会接近于22?这是因为在广泛意义上,参与者有聪明人也就会有次聪明人。天才会把问题想的复杂,他们的结论是0。人的智商成正态分布,所以天才的数量在理论上和次聪明者一样多。所以天才的极端分数0会被次聪明者的极端分数66给抵消掉,结果在现实中获胜分数会无限趋近于22;这22也是最普通的实验样本的趋近分数。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的实验获胜分数是17.88,而耶鲁是13,显而易见,中国大学生比普通人聪明(表现在获得分数17、88<22上),而耶鲁的大学生比我们聪明(表现在13<17.88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