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小刀刀 于 2013-10-1 07:12 编辑
(一)英语 英语的重要性无需我多说,若你的英语基础不是太好,还是早早准备吧。 关于单词:单词是最基础的,一般来说,3月份就要开始记单词了,但是不用花过多的时间,一般每天早上半个小时,下午半个小时,晚上半个小时就行了,不用特地去背,每天翻一翻,保持对它的敏感度,等到后面,你会发现你的脑袋不断往外冒单词,随时都能想到。 1.关于真题 真题这个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考研英语的题目风格和命题方法都非常有规律,做多了,自然而然知道该怎么去选择答案。真题是需要你多多研究的,一般做到第三遍就可以开始分析它的长难句了,分析个两遍就可以酌情背诵近些年的题目,这个不论是对做客观题还是写作、翻译都有很大帮助。 2.关于阅读理解 张剑阅读理解150篇难度和出题风格是与真题风格最为接近的,其他的不推荐,这本书分为上下两本,上篇基础,下篇提高,每天无论如何要做两篇来练手,英语的学习一定要有连贯性,不然会倒退得很快。 3.关于写作 对一般人来说,写作在短期内都很容易提高,一般十月份开始就行,当然,若你英语基础确实不好,平时在做真题的时候就可以背诵或者摘抄一些好的句子。写作是知识的输出,所以在练笔之前,一定要背诵,背的差不多了,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和风格用真题来进行练习。 4.关于策略 3月6月:单词三遍,真题三遍,阅读每天坚持两篇,并尽量在半小时内完成。 7月8月:单词三遍,能记住七八成,真题研究一到两遍,阅读每天坚持。 9月10月:单词每天过,保持不忘,继续研究真题,阅读每天坚持,开始背诵真题和写作例文。 11、12月:单词保持不忘,真题烂熟,开始做配套的模拟试题,掐时间做。 (二)政治 政治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科目,虽简单,但不能掉以轻心,太早开始作用也不大,一般九月份开始便可。 1.关于大纲 政治大纲红宝书是最权威的用书,但是鉴于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让人看得晕,没有耐心的童鞋最好用任汝芬的序列一或者各个辅导机构的辅导用书,内容差别不大,按个人需要来选择就好,一旦确定用书,就不要更换,这样方便记忆。 2.关于习题 肖秀荣的1000题是必买的习题册,基本上每个知识点都能够覆盖到,做个两遍,政治不上75都难,但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 关于策略:910月中旬:政治大纲过两遍,1000题做一遍,错题标记。 10月中11月:政治大纲过两遍,1000题把错题做一遍,错题再标记 12月:开始背诵小册子,做模拟题,看时事热点,看错题。 (三)专业课 我是大概9月份开始,把教材看了一遍,看的时候注意要有整体意识,对应考试大纲,多看看目录,做到心中有一个整体框架,不要只是零碎的小知识点,这是第一步,就像建楼房,首先得把架子搭起来,再慢慢去点缀。第一遍看书,如果熟悉的大概1-2个星期看完,不熟悉的半个月,每天花多少时间看自己的情况而定,建议2-3小时左右。看过之后,其实也还是比较迷茫,不用慌,其实大家都差不多这样,理论往往就是上层建筑,很虚,需要做题去理解和巩固。 第二步就是做题,由于都看了一遍书了,多少还是有点印象的,就可以开始做了,至于说做的快慢,自己把握。《华南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精编》这本书的内容都很精华,除了部分内容大纲不要求,可以不看外,其它内容都要好好做,好好看,不会的题目,先自己翻书琢磨,不会的上网查查,这个过程就是很好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后面的题目都挨着做一遍,其实最后你会发现,其实考察内容都差不多。复习的越久,心理越有谱。 一遍精编做完后,应该就没有那么迷茫了,这个时候差不多10月中旬,于是我再回过头来看书,这一次看的比较慢,同时会做笔记,根据之前做题遇到的难点,重点,重复多得点,我会特别注意。笔记最好的就是因为是自己写的,会特别熟悉,一翻就大概知道是什么情况,对于我后期的复习有相当大的帮组,不断的查漏补缺,最后笔记本上就都是考点了,而且翻看起来相当快,一个小时就可以把所有内容过一遍。我大概有记录了两本,至今翻起来还是很有感觉,这期间我参照了一份据说是之前华科培训班的笔记,并融合到了我自己的笔记中。我是比较容易忘记的人,所以没有这个步骤的话估计也就考不到136了,数学就是因为没有记笔记,到最后还在不断翻全书,弄的非常尴尬。 这个完成之后,就大概完成了一轮复习了,真题你可以选择这个时候做,也可以选择最后做,无所谓,基本真题里面的内容都复习到了,只不过是考察形式的问题,真题再考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这个问题你们可以自己安排,先做的话,可以练练手,把还没有估计到的点找出来,复习几轮再来做,会比较有成就感。 第一轮复习完了,其实后面大概就是重复了。,当然,有些重点题型当然不止,课本翻了很多遍,后来做笔记的时候我都把书给剪了,因为蛮多图嘛,我懒的画。大纲要时时有,我都贴在笔记本上,只需要找前一年的就好了,没有多大变化这几年。真题,我很早就买了,一直没做,后来考研时间提前,我没时间了就只做了1遍,当然有时间还是要多做。说了这么多,多做只是 形式,最终的目的是要理解,并且熟悉,一些特定题型例如螺栓组呀,轴的设计呀,轴承的设计校核呀,这些必考的都要牢记步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