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学周边讨论:一个关于方舟子vs周玮的故事

[复制链接]
11#
bomyq 发表于 14-2-1 09:28:32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myq 于 14-2-1 09:31 编辑
zyq20080 发表于 14-1-30 23:38
1)这是3道题中的1道题。知道一道题可以用稍微简单的记忆法去做,不等于3道题都有。而且周玮真心不一定用 ...


你也用了"不一定"这种说法,实际上周玮是怎么算的,大家都是推断,还是要进一步的证据。我在微博上也问过一位研究心理学的老师,也表示没有充分信息,这件事不好评论。
我想,还是等进一步的证据吧
12#
bomyq 发表于 14-2-1 09:54:58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myq 于 14-2-1 10:12 编辑

转一下知乎上一位心理学人对知乎的看法:

采铜,至关重要的事情是完成推进世界一点点的使命
Graphic、catta Ellison、锋儿 等 198 人赞同

首先表个态,《最强大脑》还是很好看的,尽管其对「最强大脑」的定义并不准确。

从节目上看,所谓「最强大脑」是对「随机性质的信息即无意义刺激」有最强辨识力或记忆力的人:在第一集的四个挑战中,第一个挑战是辨识随机排布的颜色矩阵;第二个挑战是对随机数列的短时记忆;第三个挑战是对随机分布的空间刺激的记忆;第四个挑战是记忆随机合成的人脸。可是,人脑之所以拥有其他动物没有的智慧,不是因为它能处理随机的信息,而是在于它能找到信息之间的关联、创造意义、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力、抽象思维能力、具象思维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联想能力都是智力,而且是更重要的智力。确实,人先天地具有一定的智力结构的基础,但更多的,是在与环境的不断的交互中,在对大量环境刺激的日积月累的应对中,慢慢构筑了自己的智力。人脑最宝贵的一点,是它的「可塑性」:喵星人天生就爱追逐毛线团,是因为他们有玩弄老鼠的本能,而我们人类虽然没有猎食的本能,缺少固定的行为程式,却获得了「可塑性」。我们每天的阅读、思考或者写作,都在一点一滴地重新塑造我们的大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神经元以自组织的方式建立新的连结。因此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与他所获得全部经验交错在一起,使得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不能把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意识排除掉,过滤出一个纯净水版的「最强大脑」,并用随机性的测试来验证它——但这恰是很多人对智力理解的误区——一种机械、静态的天赋观,而这个节目也正好迎合了这个误区。

当然,我明白,使用随机性挑战、排除经验因素是为了保证「公平」,并且实际上心理学家设计的「智商测试」,也会部分采用类似的手法。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心理学中有关智力的理论以及智商测验都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的,是对人们千姿百态的智力发展的数学建模——近似的、并不精确的建模。智商测验可以作为一种大范围快速筛选资优者的简便工具,假如我要在一万名小学生中快速找出智力超群的50人,安排进入一家实验学校重点培养,那么智商测试当然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个「不错」的判断是在准确性和效率两者权衡后作出的。但是如果我们现在要研究个案,研究某个特定的人的智力到底有多恐怖、大脑有多强大,难道一个智商分数就可以涵盖吗?当然不能,同理,节目中的测试也不能。我们还须明白,智商通常只是反映了一个人的「潜能」,即粗略估计一个人能否做好某类事情的一个预测指标,至于他最终能不能做得成、做得有多好,不是靠智商可以决定的。

心理学关于人的「智力」有很多不同的理论,有把智力分解为G因素(general factor)和S因素(specific factor),有分解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也有多元智力理论。但不管用哪种理论的视角来看,如果说我们要找出一个「最强大脑」,一定得结合他自身独特的、结合知识和经验的智力发展来看才算完整。因为一个人之所以能思考,是因为通过他的学习和经历,在大脑中构建了大量的知识或技能的「组块」或者「模式」,他可以快速调用甚至再组织这些组块,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一个强大的大脑,一定是具备了很多很多「组块」的大脑。假设我们面前有三个人,一个人可以在一分钟内记住100位随机数列,却是个文盲,连很多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而另一个人可以将《史记》等多本中国古代典籍倒背如流,还写得一手好古文,而第三个人则可以分辨三十种烟灰、四十种白酒、五十种纤维,你觉得这三个人谁最强?当然不是那第一个。

这种智力认识的误区在陶子的一句口号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我来见证中国的爱因斯坦的诞生!」我觉得,她可能并不清楚爱因斯坦意味着什么。从智力层面上说,爱因斯坦意味着「纵深」,意味着思考的深度和持久度,意味着在已经极为复杂和抽象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本质、穷根究底的能力。爱因斯坦常常会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只留一只笔、一张纸,完全沉浸在自己的mind palace里面几个小时不出来,更不用说,他为了研究大统一场理论持续不懈地思考了几十年。试问,这种「思维纵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这种几分钟的测试测出来的吗?

每个人都具有通用的智力能力,我们可以称为智力的G因素或者流体智力,同时客观地讲,人与人之间在这种一般智力上确实存在差异。但这个差异,和你在一个领域的持久和专注的努力比起来,常常是微不足道的。你的短时记忆容量比我多一个item又如何,我每个月比你多读五本好书,三年下来就能甩你几条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怎么相信,这个节目最终选出的「最强大脑」是可以真正代表中国的「最强大脑」。我更相信,李彦宏麾下的那些顶尖程序员和计算机科学家,李永波麾下的那些世界冠军们,那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挣脱舒适区、磨练自己大脑的人,才是真正的「最强大脑」。

说得更直白点,记忆随机数列不过是屠龙之技,所谓的世界脑力锦标赛不过是屠龙大赛,与扳手腕大赛异曲同工,而所谓的「世界记忆力大师」称号(郑、黄等选手所拥有的)与门萨会员一样不过是自娱自乐的东西(事实上,「记忆大师」都会采用一种称为「mnemonics(记忆术)」的技巧,类似一种应试技巧,而并非他们真的天赋异禀)。就算再卓越的记忆力,只有和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思想、技能和方法碰撞在一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称其为「最强大脑」。

然后我再简单谈一下最能体现节目科学性的Dr. 魏。魏坤琳显然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工作者,这一点不用怀疑。和国内某些节目经常抛头露面、口吐莲花的「伪心理学家」们相比,Dr. 魏的在场可以保证节目基本的科学成色。但是我怀疑的是他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科学代言人的角色。坦率地说,我不认为任何人,可以声称自己代表科学。我不能因为一个人具有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就认为他的判断就是科学的,他的打分就是科学的——恰巧,他的打分,是一种很不科学的方式。科学的打分方式是这样的,先要制定一套评分标准,这套标准包括足以描述「挑战难度」的各个因素以及给各个因素定值的判定方法,然后再由专业人士(最好是多人)根据这套标准进行评分(很多人说魏身后还有科学后援团所以可以保证打分的科学性,这也是一种臆想,科学的多人打分,应是每个人独立地作出判断给出分数然后取均值,而一堆人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只能影响判断力)。如果没有评分标准,那么打分的主观性、波动性和不可控性就会非常大。设想如果另外找两个心理学博士来对四个挑战进行打分,打分的结果很可能会和Dr. 魏大相径庭。如果让我来打分,我一定不会给「盲穿激光线」赵越这么低的分数。魏的理由是,赵越没有运用空间记忆而是运用动作记忆来完成任务。可这没什么道理,虽然空间记忆是人的一种基本记忆能力,但没有理由说空间记忆要比动作记忆更难。尽管赵越使用的是她练习过无数次的体操动作,但是完成任务的这套动作序列却是随机的,她必须在100秒内记住这个动作序列,包括极为细微的迈几步、多大的步幅,都需要非常精确的记忆,这个难度未必就低于空间记忆。更重要的是,赵越展现的,是一个在专业领域打磨多年的、在某几个特殊的脑区充分发展后的大脑,就像NBA球星的篮球大脑、五大联赛球星的足球大脑、张公子的文学篮球武侠大脑一样,这样的大脑,才是真正的「强」,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进化赋予人类大脑最重要、最美好的一个品质:可塑性。

回过头来再解释本答的开头,为什么说这个节目「好看」。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节目制造了一种「媒体奇观(media spectacle)」(凯尔纳语):巨大的魔方墙、闪烁的激光阵以及人脸森林加上天才少年的组合构成了极为新奇、壮观甚至具有梦幻色彩的奇观,同时,流行天王、金牌教头、科技商业领袖、人文浪游者、综艺女王、传奇辩手以及俊美科学家的混搭组合也构成了一种奇观。所以本质上说,《最强大脑》这个真人秀是一出「奇观秀」,用奇观的展示来吸引和锁定观众,至于其中的竞赛元素只不过是为增加节目的紧张感而设置的。待角逐的「最强大脑」头衔可能只是一个「麦高芬」,就像《我是歌手》本质上只是过气歌手演唱会,冠军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最后,我必须指出这个节目的积极意义,以及我为什么希望它能够成功地办下去。当我一看到节目片头这段,介绍欧洲的「最强大脑」再到中国的选手,我突然联想到了一部美剧《Heroes》。《Heroes》的剧情虽然被普遍吐槽,但是却屡屡给观众传达了这样一种启示:也许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也许你每天为生计奔波劳碌,也许你每天不得不做着自己都不喜欢的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你突然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超能力,你可以利用这个能力去做一些非常奇妙的事情,甚至还有拯救世界的机会,明天的你,准备怎么办?《最强大脑》这个节目,呈现给观众的,就是这样一个个具有「心智超能力」的普通人,他们在亿万观众面前、在奇观中创造奇迹;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心智超能力」,并非来自基因突变,也并非上天独赐,也许,你只需要充分地、持久地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打磨自己的大脑,将大脑的可塑性发挥到极致,你也可能变成他们中的一员,甚至远超他们,成为一名hero,这还不够激动人心吗?就凭这点来说,《最强大脑》虽然尚有很多不足,将「科学性」不可避免地让位于「娱乐性」,但是毕竟已经强过某些靠装疯卖傻、秀智商下限博取收视率的娱乐节目太多。

所以我还是要给它一点掌声。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441747
13#
bomyq 发表于 14-2-1 09:55:00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myq 于 14-2-1 12:36 编辑

正如上面转载的,最强大脑缺乏一种定义。正如心理学考研,不管是学霸,学渣还是学神,先天素质怎样,只要成绩通过初复试,我们就认为他符合研究生入学条件。智力本来是先天和后天的共同影响。而节目强调先天,相当于给自己下了个套,事实后续发展节目组一直在试图证实周玮是非记忆。其实后天的经验的也是最强大脑,我觉得这个就是争论所在吧。正如你在一楼说的那样,是看结果还是看过程,这是结目定位的一个问题,而同样是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是没有这种争议。
另外,第三期的听字说笔画也有争议,不过魏老师当场没打分,说要进一步测试。方舟子给了另外一个视频,是他做的节目,节目的后半部分,可以看一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0NDcwMTQ0.html
14#
bomyq 发表于 14-2-1 09:55:01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myq 于 14-2-3 17:05 编辑

可以看下《走近科学》这期节目
http://tv.cntv.cn/video/C14122/9cf6321e03eb432c54d1d2aa0c9a4a1c

先天与后天的确说不清楚,现在的问题是周玮这种情况如何解释,最强大脑应该是什么?
15#
bomyq 发表于 14-2-1 09:55:03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myq 于 14-2-1 10:02 编辑

抱歉,手机发的,多点了一下,此楼发重了
16#
 楼主| zyq20080 发表于 14-2-15 21:27:56 | 只看该作者
bomyq 发表于 14-2-1 09:55
抱歉,手机发的,多点了一下,此楼发重了

我质疑的是方舟子的质疑是否科学,而非进一步讨论方舟子未指出的问题,抑或探讨更深层面的东西。假如你系统的研究了方舟子的言论,他在很多逻辑上是有很严重的问题的,使用了大量的辩论技巧,而非是实事求是的科学调研。这是我发这篇帖子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8 23:23 , Processed in 0.15617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