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规划︱理性考研:你计算过考研成本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跨考考研 发表于 14-4-4 18:3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跨考考研(微信号:kkkaoyan)

如果你确定你要读研,是为了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会为了自己提供一个很棒的动力,不至于动摇,不至于迷茫,所以在考研之前一定要考虑好。研究生不代表着就比工作,出国等等路线更好,在这样的未来的三年里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自己要计算好。读研还是工作好,这种问题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决定,根据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想要的未来来决定。经过分析后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就够得着”的考研。所谓“够得着”,就是你只要努力,就能考取的学校。因此,结合自身实力的考研,需要拒绝“名校情结”。比如北京邮电大学并不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但是北邮的通信专业却是很强的专业,全国排名第二。除分析自我规划、本专业是否适合读研外,“理性考研”还需要分析其他要素。总之请按自己的个人情况计算以下因素。
机会成本分析:
这里所指的“机会成本”包括两种,其一是没考上研究生,又错过了就业旺季所造成的成本;二是考上了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不能找工作而形成的成本。两者相比,后者影响更大。本科毕业后的3年可能是人生中最黄金的一段时间,如果这段时间不是读研而是工作,积累的工作经验可能也会很有帮助。这个社会是一个占位子的社会,也许你本科毕业的时候刚好有一个位子,去了就占上了;3年以后你读完研究生,虽然你是硕士学历,但这个机会未必仍然存在。当然截然相反的可能性同样存在,也许你在研究生毕业后获得的工作和待遇,是本科毕业后奋斗5年10年也得不到的,毕竟已经越来越多的工作已经有了“研究生学历”的硬性要求。用公式表示一下:
读研成本=(研究生学费+年人均消费+本科生年工资)×3获得情况=年实习工资x1+国家补贴x3+知识获得+硕士学历。
考研成本(以一位哲学学长的情况计算)=3月实习工资+奖学金+租房房租+资料费+补习班=9000&(1-2次实习经历)+(4-6门技能)+(3-10项奖项)获得情况=毅力锻炼+缜密的逻辑能力+较好的英语读写能力+一门实用性专业的框架搭建+基础哲学体系。
总之这里的总成本就是考研成本+研成本,大家估算下,要是机会成本飙到了几乎等价的程度而难以抉择的话~就扔硬币定人生吧~
投入产出分析:

考研的直接成本≧10W。这个成本投入是不变成本,五年前考研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投入的成本基本一致,现在全面实行自费政策,刨除不可知的奖学金,总体成本还会上升。相比之下,考研的“收益”却直线下降,研究生的入职工资从几年前的五六千元很普遍,到现在的两三千元也有研究生肯接受。而考核考研收益的另一个指标,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入职薪酬差异,从前几年的1000~2000元,下降到500~1500元。打个比方,如果银行的利息在10%,那么把钱存到银行,有丰厚的回报率。如果利息在1%或2%,那么存款的收益率就下降了,可以考虑投资其他方向了。各行业的投入产出比情况不同,因此如果你特别看重投入产出比,必须事先了解专业所在行业的基本情况。
《2013应届生薪酬调研报告(广深地区)》调研数据显示,从一年后薪资增长幅度来看,硕士生平均值达到17.7%,本科生平均值达到15.5%。按不同职位类别来看,硕士应届生薪资增长幅度差别较大,市场/销售类职位增长最快,增幅达到21.7%,本科生差异较为平缓。
而应届生研发类职位的应届生起薪最高。硕士研发类转正前4700元/月,转正后6000元/月;本科研发类转正前3500元/月,转正后4250元/月。相比较而言,众人眼中热门的管理培训生也不敌研发类应届生起薪。硕士学历的管理培训生,转正前才3250元/月,转正后4250元/月;本科管理培训生,转正前3000元/月,转正后3600元/月。
时间成本分析:
一般来说,对于基础一般的考生,报考本校本专业至少耗时3个月,本校外专业至少耗时5个月,外校本专业至少耗时7个月,外校外专业至少耗时9个月。成功与否还与你投入的精力有关:你是否专注复习考研?你是否吃苦了?你的时间利用效率有多高?
再者,从准备考试到毕业的4年左右时间里,就业形势会发生很大变化。考研的同学们要考虑一下这种时间投入对你来说是不是最有效益的。用这4年的时间去社会实践,是否有更大的收益。
备考效率分析:
“一切的节约都是时间的节约”,就考研而言,有的人只复习90多天就一举考入理想中的院校,有的人连考数年也未能如愿。原因之一,便是选择了合适自己的院校和专业,其二便是复习的效率。
心理压力成本:
几乎每个考研过来的人都认为在复习的那段时间里,人简直成了读书机器,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压力都很大。
最终的考研风险评估:
足球是圆的,考研更是圆的。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都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和代价,因为风险总是和收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基于以上评估分析得到的最终决定,基本上能称为“理性”了。
关注:跨考考研(微信号:kkkaoyan)
沙发
wonderall01 发表于 14-4-7 00:10:35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很好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9-23 01:21 , Processed in 0.08132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