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学霸评论化学:自然科学里最垃圾的学科之一!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道法自然Y 发表于 14-5-23 22:5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霸黑化学,不明觉厉!本文作者高中凭化学竞赛奖保送到北大化院,说到化学,恐怕咱们没有他强。
   
 九评化学:自然科学里最垃圾的学科之一
  
  文/范昌瑞

  
  一、化学的地位:
  
  充其量不过是二级学科,却鼓吹自己跟数学物理生物一样是自然科学基础。
  
  数学研究皮亚诺五公理、斯托克斯公式、富顿猜想的广阔领域,生活中小到算账大到金融经济都要用数学。
  
  物理研究光子、湍流、量子电动力学、天体运动的广阔领域,生活中小到电灯大到机械建筑都要用物理。
  
  生物的发展最晚,规律性也最低,但生物研究从细胞到生物圈的广泛内容,涉及到粮食产量、人类健康与寿命、生命的本质等问题,有根本性的现实意义。
  
  化学呢?不管拥趸怎么吹捧,化学的研究范围是固定的:尺度上超出不了分子原子,作用力上仅有电磁相互作用;这个范围连发展尚不健全的生物学都比不上,生物好歹还研究从大分子到生物圈的广阔领域;更遑论数学和物理。
  
  能量守恒定律提出的时候,焦耳、迈尔、亥姆霍兹等人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适用于机械现象、电现象、热现象、光现象、化学现象的普适规律”。由此也可见,化学充其量和物理的二级分支并列。
  
  二、化学的理论:混乱而虚伪。
  
  1、化学研究领域的狭隘,决定了它不可能有什么理论贡献:
  
  上溯到基本规律,完全可以从热力学和量子力学推导出来;下推到具体规律,完全可以在工业生产中总结。化学最大的理论进步推翻燃素说,在物理学里不过是非常平凡的一步。化学近10年内所有理论成果,比不上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确定。化学所有研究者的理论成果之和,比不上牛顿+爱因斯坦的几篇论文。
  
  2、化学理论三大来源:装腔作势,剽窃物理,主观臆造。
  
  (1)装腔作势:再平凡不过的解一次方程组,到了化学里成了独立计算理论“十字交叉法”。
  
  (2)剽窃物理:从热力学到量子力学,无一不剽窃。
  
  化学剽窃物理学成就举例:
1910年 范德华 荷兰 “关于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的研究”
1922年 尼尔斯·玻尔 丹麦 “他对原子结构以及由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
1933年 埃尔温·薛定谔 奥地利 “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的多产的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
1945年 沃尔夫冈·泡利 奥地利 “发现不相容原理,也称泡利原理”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整本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里,几乎找不到一个化学家的名字,全部在剽窃物理学成果。
  
  (3)主观臆造:二次周期律,亲金效应,见一个现象编一套新理论。
  
  面对一百多个元素,也就是一百多个薛定谔方程,化学开始发挥它比城墙拐弯厚的脸皮开始发明理论了:
所有元素越往右上角非金属性越强!
什么?氮的电离能比氧大?那是最外层电子层半满造成的。
什么?五价砷氧化性比五价磷强?那是二次周期律。
什么?四价铅没有二价铅稳定?那是惰性电子对效应。
什么?汞的沸点为什么这么低?那可以用相对论效应解释。
什么?铍的性质跟镁不一样而跟铝一样?那叫对角线规则。
什么?天然锝元素不存在?那属于原子核稳定岛理论的研究对象。
什么?S4N4里不相邻的两个硫原子有相互作用?那叫次级键。
什么?金也可以形成刚才两个硫原子那样的作用?那叫亲金效应。
……
  
  臆造100种理论解释100个现象,这就是化学吹嘘的“理科性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基础科学”?这100个现象,有哪一个不能通过小结写成手册以供查询?这100种理论,有哪一个可以与牛顿定律、代数基本定理相提并论?
  
  3、化学理论朝令夕改,毫无章法可言。
  
  中学的数学物理,到了大学是从简单变复杂,做进一步的学习。
  
  中学的语文英语,到了大学是不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成为一般性工具学科。
  
  中学化学的意淫结论,到了大学先从头推翻一遍,再构造一个新的意淫体系,让人跟着意淫。
  
  化学进行到高中已经几乎成为经验主义的纸面汇总,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每毕业一次,理论就换一次,这就是化学“基础理科性”的特点?
  
  

   三、化学的思想:既非分析法,也非综合法,而是肆意臆造+无脑穷举。
  
  化学的研究“思维”与常规学科思维的比较:
  
  数学物理属于典型的逻辑演绎思维:从事实中抽象出最根本的公理、定律后,以此推导解释世界各种事实。
  
  历史等社会科学属于典型的归纳分析思维:不去寻找根本规律,而是逐步总结规律以逼近真理。
  
  还有第三种思维:体验和参与,主要在艺术和体育中体现。
  
  伪科学化学呢?它既不擅长分析,也不擅长综合,它最喜欢臆造规律和无脑穷举。但凡遇到数学,要么推卸责任给物理,要么直接避而不谈,或者如二所述剽窃而来,整本有机化学连加减乘除都几乎见不到。
  
  实验中,只需要无脑穷举反应条件,把产物做出几遍可以发文章,这就是“数理化”并称的化学的思维?什么,你说这叫归纳法?实验室里做的昂贵至极的反应有几个能用到实践里?到头来不是还得到工厂重新摸索一遍?
  
  

四、化学的应用:真像某些人吹嘘的那么大吗?
  
  化学也有贡献,合成氨应该算最大的一个。可真正决定人类命运与世界格局的东西、前三次和即将到来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关键——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半导体、核裂变、核聚变、宇宙航行、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哪个不是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学奠定的?
  
  如果你觉得造工厂用的砖头也叫化学,那是不是改天把刀耕火种也归功到化学上?化学在生产上最擅长干的事,是造出一堆三聚氰胺+白色污染+工厂爆炸+化学中毒+可有可无的防腐剂添加剂。
  
  

五、驳斥吹捧化学最常见的几个逻辑骗局
  
  1、“没有化学就没有钢铁”“你身体里进行的都是化学反应,没有化学你就不能活”。
  
  第一,人身体里的生理过程是先于人的认识而存在的,不懂化学照样能活,难道你不会写三羧酸循环就不会吃饭了?
  
  第二,分子原子不仅是化学剽窃意淫的对象,更是物理学和生物地理天文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如果“没有化学就不能发生生理过程”,那按这个逻辑是不是可以说“人不学物理就不会走路,因为走路要用摩擦力”?
  
  第三,即使人有意识地去制造某样产品,也要分这个“意识”是在前还是在后。化学鼓吹的成果之一——炼钢铁,中国人和欧洲人至迟在16世纪都有钢产品了,化学“理论”建立于19世纪,请问到底是谁在指导谁?
  
  把学科和学科研究对象混淆,是吹捧化学的人最擅长的伎俩。
  
  2、“生物属于化学,化学属于物理,物理属于数学。”“物理研究宏观,化学研究微观。”
  
  第一,数学不属于自然科学,不能与任何自然科学发生包含关系。它既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工具,又为一切自然科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生物在原理上属于物理,但因自身的复杂性有自己的规律。
  
  第三,化学有何脸面与数学物理生物并列?比化学宏观的物质属于物理学(和生物学地理学),比化学微观的物质(夸克等基本粒子)还是属于物理学,这就是“化学研究微观”?
  
  第四,生物属于化学?有本事用化学解释生态学和行为学?
  
  3、“化学大量应用于生产,学化学有前途。”
  
  第一,在化工厂工作就是化学的功劳?如果物理学家粗通了基本生产流程,找了几个农民工把最佳实验条件穷举出来了,这算谁的功劳?
  
  第二,伪化学的生成贡献可以和物理生物相当?
  
  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发现;
  
  1945年诺贝尔生物学奖:青霉素的发明;
  
  1945年诺贝尔伪科学化学奖:怎样储存饲料。
  
  这就是伪科学化学的“伟大”成就?
  
  4、“化学比起古代炼丹强了很多。”
  
  解释下为什么锇酸根和铵离子不成盐却生成氮代锇酸根?解释下为什么卡宾加成羰基和频哪醇重排机理一样迁移顺序正好相反?化学长期以来用意淫理论和剽窃物理给自己织起遮羞布,几百年来吹牛的本性丝毫未变。
  
  

     最后,化用一句话:
  
  化学是一门以花里胡哨的试剂粉饰门面欺骗新人、混杂着炼金术跳大神的残余、已经受到现代数理科学影响、以剥削廉价劳动力无脑穷举实验条件为主要内容,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制造出层出不穷的污染爆炸、身为普通二级学科却吹嘘自己是人类文明中心的自然科学里最垃圾的学科之一。


推荐
范老师 发表于 14-5-25 10:59:38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没有必要强制分成什么化学,物理什么的,学国外的现代教育最好,先去工作实习,觉得自己喜欢什么工作方向,再回来读书
沙发
liuce0307 发表于 14-5-24 07:21:11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lagran2 发表于 14-5-24 09:22:35 | 只看该作者
化学处物理和生物中间就会里外不是人?物理还不是在数学和化学中间,我敢打赌把这篇文字化学替换成物理,物理换成数学,生物换成化学,一样能哗众取宠
5#
依婷 发表于 14-5-25 20:29:06 | 只看该作者
无聊,哪有超级明确的学科分界,还什么学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6 21:06 , Processed in 0.09943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