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课的地位
除了数学,第二个撑起成绩的就是专业课了。当然,并不是说其他科目就不重要,比如说,自从英语的分数线提到了60分,英语就成了最大的拦路虎,还有政治,算是产出率最高的一门了。专业课是一大巨头,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不用我多说,各位师弟师妹们早就已经足够重视专业课了,特别是外校或外专业的考生(比如本人就是三跨考的),早就为了专业课费尽了心力,因为专业课这块短板补起来费时费力,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在上面,结果不仅往往专业课的成绩差强人意,在公共课上的投入也不够。所以在我看来,时间是最宝贵的,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和学习资料相当重要。
二、专业课考什么
中南财大826会计与财务考研,初试考查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中比较基础的三门,复试主要考查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审计(而且审计还是CPA的教材)。这与其他院校是不同的,其他院校初试一般考经济学和管理学,复试才考财务管理和会计等课程。财大在这方面比较特殊,也比较BT,希望大家加以注意。
三、专业课的考察特点
有些师弟师妹们专业素质相当强悍,已经过了好几门CPA考试了,于是就有相当的信心在考研专业课上拿高分。也有基础较好的学弟学妹们在考研的同时进行CPA考试,想把这两件大事一口气拿下来。本人是跨考的,基础不好,虽然不好意思打消这些师弟师妹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不过,我还是对这种行为持保留态度。虽然能过CPA说明专业课应该很好,但却未必能在考研专业课上得高分。这是由考研和CPA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范围的巨大差别决定的。
会计考研的专业课考查的多是基础理论及其理解,而不只是机械的做账。考研对账务处理的考查也是比较基础的,并不会像注会考试一样考查那些偏僻的、特殊的和复杂的业务。以为自己过了CPA,就懒得去看比较“弱”的教材、放松了警惕、不老老实实背诵理论记忆性内容、没有及时复习备考……在上考场后,会感觉自己一身本事无法施展,更没法得高分了,实在可惜。
四、关于自命题大纲和复习所用教材
现在官方招生信息网上已经没有了指定教材,而代之一个自命题考试大纲。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以前的指定教材太旧了,有些账务处理方式已经不符合现行准则的规定了,为了避免这些“过时”的内容影响,官方就出了一个考试大纲,大概列出了考试的内容。
这个考试大纲列出了考点的名称,偶尔会有变动,需要注意一下,比如说,2012年考了大纲中明确列出的关于财务失败预警的相关知识点,但是在13年的大纲中,就没有了这部分内容,所以备考时不必考虑。虽然如此,但是除了明确考点范围、看看有没有考点变动之外,对于复习来说,自命题大纲基本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因为这个考点实在是太笼统了,只有一个名称,没有任何内容。
在复习备考时,需要看原来的指定教材,这个教材相当重要,并不是其他院校出的教材、中级职称会计教材和CPA考试教材所能够代替的,财大会计考研重视基础理论,这些理论就集中体现在财大出的教材中。这几本教材如下所示:
《会计学原理》(修订版),唐国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中级财务会计》,夏成才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财务管理》,张志宏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一定要注意一点,13年出版了新的《中级财务会计》,应该已经按照新准则进行了修订,里面应该没有什么错误了。本人去年考研复习时还没能用到,不过,师弟师妹们很幸运,不必在看旧教材的同时对照中级会计实务或CPA自己进行订正了。
五、课件究竟有没有用
一般来说,财大本校本专业考生的优势很明显,所以大部分外校或外专业的师弟师妹们都在费力寻找财大本校本专业学生的上课课件。
课件究竟又没有用呢?我认为,有用!但也没什么大用!有用是说,课件作为财大本科生上课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大家把握财大的考查重点和最新动态。考查重点不必多说,关于财会的研究动态,有时也会体现在初试中,比如,在07年,准则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动,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上,于是在07年的考研中就考察了公允价值,之后,14年又回过头来考察了一次公允价值。没什么大用是说,课件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巨大。感觉课件不够可靠、较为杂乱、有着老师的个人特点,而且课件更适合于讨论学习,而不适合于考研应试,另外,不仅不容易找到最新的课件,而且旧的课件中的内容有的已经过时了。
或许其他专业或学校的课件与考研出题老师关系密切,拿到课件很重要,但财大会计考研,用于选拔性考试的内容是来源于课本的,这纯属个人见解,是我看过课件之后感觉出来的,毕竟研究几遍真题,发现真题考查的内容和课本更相关一些。举个复试的例子吧,我在复试复习成本会计时,听说本校本专业的成本会计都是用英文讲的,课件也是英文,他们本专业的考生在复试复习成本会计时也是头疼得很,也是只能老老实实得看书。
所以,建议大家好好看课本。如果有课件,就用来明确一下重点、关注一下课件里与会计发展动态相关的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