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2.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A. 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 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 教育口号
D.教育隐喻
3. 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
A. 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
B.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C. 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
4.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学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 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
5.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是属于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6.我国现行学制是
A.单轨制
B.双轨制
C. 三轨制
D.分支型学制
7.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面世。下列对该书基本主张的概论中,不正确的是
A.强调学术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B.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发现教学法的运用
C. 强调中小学教师和课程专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D.主张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交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8. 倾向于废除直接教学,废除考试的教学课程流派是
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C.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D.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9. 体谅模式使用诸如“有人在乘车时不停的跟司机说笑话,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活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其直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A. 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客观评价他人的处境和需求
B. 设身处地,丛参与者的立场感受他人的处境和需求
C. 设身处地,丛参与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
D.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估计人际行为后果
10. 某校在实施一项帮助问题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时,泄露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困难和个人生理缺陷等信息,导致这些学生的尴尬和不安,甚至有学生再也不愿意上学,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这所学校的做法违背了
A.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B. 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
C. 无歧视原则
D.尊重儿童观点原则
11.20实际末,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开始特别重视
A.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 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 发展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2. 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灵异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不平衡性
13. 关于终身教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征
B. 终身教育主要是为了发展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C. 终身教育涵盖了人的一生,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D.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14. 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称
A. 成均、泮宫
B. 辟雍、庠序
C. 辟雍、泮宫
D. 辟雍、泽宫
15. 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
A.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B.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 “仕而优则学”
D. “自行束络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16.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句话强调知识作用的话出自
A. 荀况
B. 王充
C. 王安石
D. 颜元
1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汉语《师说》中论及“相师”里有的是
A. 学无常师
B. 三人行必有我师
C. 术业有专攻
D.青出于蓝胜于蓝
18. 中国近代最早以半工半读形式有计划地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学校是
A. 福建船政学堂
B. 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C. 北洋大学
D. 劳工教育运动
19. 20世纪20年代,从以输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和实业救国为追求,以工读结合为手段的教育运动,转变为追求革命救国道路的运动是
A. 平民教育运动
B. 勤工俭学运动
C. 工读互助运动
D. 劳工教育运动
20.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教育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是
A. 洋务学堂
B. 教会学校
C. 清末学制
D.幼童留美
21.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的著述是
A. 张之洞的《劝学篇》
B. 康有为的《大同书》
C. 梁启超的《变法通则》
D. 严复的《救亡决论》
22.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其核心思想是解决
A.职业学校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问题
B.职业界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问题
C.职业教育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
D.职业教育内部的关系问题
23. “五指活动”是陈鹤琴对其“活教育”课程组织形式的形象表述,它体现了儿童生活的
A.差别性
B.整体性
C.实践性
D.创造性
24. 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
A.文雅教育
B.文体教育
C.职业教育
D.军体教育
25.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向雅典青年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是
A. 了解自然
B.熟悉社会
C.虔信上帝
D.认识自己
26.在道德教育问题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
A. 道德教育等同于宗教教育
B.德行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C. 道德教育应戒绝使用斥责或鞭挞一类惩罚手段
D. 道德教育应以《圣经》有关诫命的学习为主
27.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主要体现为
A. 推崇绅士教育
B.推崇经院教育
C. 推崇文雅教育
D.推崇骑士教育
28.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雷佩尔提提出的为接受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受教儿创设的教育机构是
A.儿童之家
B.青年之家
C.国民教育之家
D.劳作教育之家
29. 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18世纪后期在得过出现的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寓教学于游戏和活动之中的新式学校是
A. 劳动学校
B.泛爱学校
C. 实科学校
D.文科学校
30.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所借鉴的办学模式主要源于
A.英国大学
B.法国大学
C. 德国的血
D.意大利大学
31.20世纪30年代指导苏联国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A. 《教育人民委员会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
B. 《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C.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D.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32. 20世纪70年代英国《詹姆斯报告》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
A. 英国中等教育民主化水平的提高
B. 英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提高
C. 英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D. 英国师范教育非定向培养体制的确立
33. 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批准成立的指导日本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是
A. 临时教育审议会
B. 中央教育审议会
C. 终身教育审议会
D. 地方教育审议会
34.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任务的是
A. 写命题作文
B. 为班级设计网页
C. 诊断电脑故障
D. 完成考试单选题
35.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A. 小学低年级
B. 小学中年级
C. 小学高年级
D.初中
36.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 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负惩罚
37. 埃里克森认为,6-12岁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勤奋与自卑“的矛盾,这种对矛盾的积极解决有助于展出的优秀品质是
A. “胜任力“
B. “忠诚”
C. “希望”
D.“意志”
38. 某学生将自己某学科的嘘声失败归结为“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他的这种归因属于
A. 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 外部、稳定的归因
C. 内部、不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稳定的归因
39. 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体现了
A. 人本主义取向
B. 科学主义取向
C. 解释主义取向
D.历史主义取向
40. 在教育文献中,研究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等属于
A. 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41.下列研究假设中,不符合研究假设表述规范的选项是
A.灌输不利于学生创造了的发展
B.集中识字和分等识字的教学效果则是差异
C. 人均受教育年限越大,人生出生率越低
D.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工龄和工作压力正相关
42.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中公考研网校力转弱,行为随意性强,自我控制水平低,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
A.实验法
B.访谈法
C. 观察法
D.问卷法
43.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了教育行动研究特征的表达是
A.行动过程就是研究过程
B.研究过程不需要理性指导
C. 研究结论具有普适性
D.强调对行动的反思
44.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8分,小明得92分,则小明的标准分数是
A.1.12
B.1.37
C. 2.13
D.6.52
45.在教育定性研究中,归纳出可分
A.现象归纳出,是指研究和科学研究
B.事实归纳出,理论研究和实质研究
C. 完全归纳出,简单研究和科学研究
D.完全归纳出,实质研究和简单研究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政务,然后阐明理由。
46. 现代教育旨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47. 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
48. 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 简述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50.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关系。
51. 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52.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
53. 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 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分析教例中的教学组织形式;
(2)评析教例中的教育效果;
(3)结合教例阐述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卡洛斯是个墨西哥裔美国小男孩,英语说得不怎么顺溜。他用英语讲话时,经常会被同学取笑。长期的学校生活使他逐渐学会了在教室里保持沉默。在这个问题上,他甚至跟老师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一言不发,把自己埋在课堂活动的喧嚣中,再也不会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反过来,老师也不会抽他回答问题了。老师下这样的决心,其动机相当单纯:她不想看到其他孩子取笑卡洛斯,不想让他蒙羞。但是,老师忽视卡洛斯的存在,实际上就把他给“勾销”了,她的行为是在暗示自己不值得为卡洛斯烦心,也给其他中公考研网校孩子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既然老师都不叫卡洛斯回答问题,那一定是因为他笨。久而久之,连卡洛斯本人都觉得自己确实有点笨。
卡洛斯终于在拆拼课堂(jigsaw classroom)中发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他所在的阅读小组和班上别的小组一样,正在阅读的约瑟夫l普利策的传记。读完之后,全班同学马上就要迎来一场有关者未注明报人一生经历的测验。普利策的传记太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读完它。所以,各个阅读小组都采取了分工策略——每个组员各读一部分,再将自己了解到的重要信息告诉给小组其他成员。
卡洛斯的任务是了解普利策的中年生活经历,并将所得信息告知本组成员。他发现,其他阅读小组也有同学承担了跟他一样的阅读任务。于是,他们围坐在一张课桌旁,认真地研究普利策先生在中年时代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在共同学习中,卡洛斯顺利地掌握这部分阅读内容,回到了自己原来的阅读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