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实习医生日记:记录小医生成长的点点滴滴[连载] [打印本页]

作者: wzb_seu007    时间: 14-9-25 09:56
标题: 实习医生日记:记录小医生成长的点点滴滴[连载]
     孙清磊是今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生中的一位,从实习之初,他每天将所见所想写成日志,记录自己的成长点滴,同时在网上与学弟学妹们进行分享和交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说教,娓娓道来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悟,连载的《实习医生日记》刚好一百篇,长达二十二万字的日志在人人网上格外火爆,每篇日志的访问量少则几百,多则数千。

    孙清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二大班2009级2014届毕业生


    信仰:人靠什么活着?信仰!

      今天,我们病房收进一个新病人,确实是一个疑难杂症。病史相当震撼:该病人八年前一次拔牙后出血不止,术前白细胞常规检查很低,之后,每个月开始无诱因的发热,每次发热都到40℃!一个月平均三到四次。就这样,一直到现在。去了好多家医院做检查和看病。拿过来的冰山一角的病理报告都厚厚一打,还是查不出什么问题。病情却越来越严重,现在,每个月基本有十几天都是高热,而且明显的肝脾肿大,腰背部左侧还有一个明显的无痛性肿块,可以说过得十分艰苦。有趣的是我们问到了一个很奇怪的病史。该病人自己在家吃退烧药,三天内恢复;到医院打抗生素,两天内恢复;自己做祷告,当天晚上就恢复了!是的,你没看错!该病人是一个基督教的信徒,由于长期治疗无果,她开始追求自己的信仰,让主保佑她的生命。如果你要问为什么现在又来看病的话,她是被家人逼的,因为一个月有一半都在高烧不退,估计连祷告的力气都没有了吧。这个病人让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有的同学不以为然,而我认为人是需要信仰的。我所说的信仰并不是某个宗教或者崇拜,而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的精神力量。我们还有几个床的病人,这几天来也是高烧不退,控制不住,但是老师说她们的求生欲望很强才能让她们支撑到现在。我觉得这就是精神力量下的伟大!这让我想到《心术》中那个很矛盾的桥段:一个病人家属非要在病房里贴上求保佑的灵符,说能保佑弟弟活命,符在人在,符掉人亡。当时,护士张晓蕾说的话很值得人深思:我们在里面十几个小时拼死拼活就救一个陌生人,救活了,病人只会感谢那个什么大仙和他的灵符,救不活就会怪医院谋财害命。那符要是真的灵,干嘛还送医院,我们图的是什么?相信很多人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我们作为医生,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手握着病人的生死,我们其实就是扮演着病人心中的那份信仰,那份希望。不管最后病人会不会感谢你,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因为信仰是不需要回报的不是么?我明白这句话说得很脱离现实,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病人也在不停地抨击着他们的信仰。我还是希望我们能站在患者的角度多想一想,当一个人真的感到绝望的时候,如果能有一丝希望给他带来光明,我们应该支持他,我相信这份精神力量给病人带来的无限能量!

         然而,就算是上帝的扮演者,当我们真的感到无助和不被理解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一份信仰支撑我们继续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在医院这个环境里,看到过多少人,因为生病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信念这个东西,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没有了精神支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啊。我不是说今不如昔啊,我是在反省自己,反省我们这个行业。我们常常很容易用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患者,认为这个患者啊,只有几个月残存的生命,不值得再去浪费钱财和精力,甚至担风险去为他做手术。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延缓每一个患者的生命。医院,不应该是个企业,更不应该是个营利的机构,当然了,这是制度的问题,虽然现实让我们的位置很尴尬,让我们的从业人员很无奈,但是,我始终有一个信念,迟早有一日,它会变成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会变成人文关怀的一部分。我们给予病人的不应该只有身体上的康复和治疗,更应该是关于“信,望,爱”的力量,让他们有机会的话能继续健康阳光、快乐无忧地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作者: wzb_seu007    时间: 14-9-25 09:56
红包:这是昨天我在办公室里看到的真实的一幕。

当时我跟完查房回来,瞥见了隔壁办公室一位我不认识的主治医生和病人家属在一起攀谈。病人家属是一位典型的农村老太太,岁月已经在她的脸上无情地刻下了皱纹,很有农村特色的红绿花布棉袄,一双破旧的布鞋。病情交代之后,老太太颤颤巍巍地从一个塑料袋里拿出一只皱皱巴巴的红色信封,缓缓塞向医生的口袋。结果,医生双手握住老太太的手,给推了回去。老太太一下子慌了,急忙解释道这不是红包,只是自己和家人的一点心意什么的。但是我们的医生就是不收,连连摇头,说医院是有规定的,不能收红包。老太太老泪纵横,边抹眼泪边问是不是自己老头子没救了,怎么连钱都不愿意收,还是嫌我们送得太少,然后解释了一下家里的情况不富裕,这次乡亲们也是凑了一下才敢来大医院看病的。当然,那位医生还是没有收下,一边安慰病人家属,一边想给她倒杯水缓解一下情绪。之后,老太太的举动让我也有点意外!医生一个转身,老太太“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求医生一定要收下这点钱,她才放心。说实话,我之前在电视上、新闻上、网页上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觉得情有可原,但当我亲眼看到的时候还是感到很震撼的!做了实习医生到现在,我首先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没经历过的人们和感兴趣的人们,“红包”在医疗这个领域肯定是存在的,这里我想解释一下,我这里所谓的红包其实指的是正当的、被允许的红包,也就是所谓的会诊费。如果你想要了解那些所谓的“灰色收入”的红包,我只能说我在医院里的位置还不足以看到这些问题,无可奉告。

作为一位医生,高尚的品格和精湛的技术一向是缺一不可的。在病房里,我碰到过不少所谓的“皇亲国戚”,真的有,也有出身平凡的老百姓,我从没看到任何一个主治医生或者主任医生会对哪个病人特别“关照”或者“冷漠”哪个病人的,最多就是交班的时候多过问一下情况,希望能解除大家对“医官相护”的错觉。每天早上查房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老师对“皇亲国戚”的问候和检查,还是和往常一样;同样,还有一位病人,据说有自闭倾向,就算是我们老师过来查房也是一直背对着我们坐在角落里自己吃东西照镜子的,我们老师也还是每次自己亲自迎上前去问问昨天的情况;哪怕是特别“作”的病人和病人家属,我称之为“想花一分钱,享受十分的待遇”的病人,各种瞧不起住院医,就更别说我们实习医生了,所有操作,抽血要求一次成功,每次做特殊检查都要问清楚为什么要做,会不会对身体有伤害,我们老师还是每天查房的时候会过去检查和问诊,一点不会怠慢。所以这里我就想说到个人定位的问题了。作为一个医生,不同的医生也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该自己做的事就应该做好,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治病救人,不是收红包。讲完了收红包和个人定位后,我再来讲讲我们喜欢的“事后红包”。我们说事后诸葛亮是不好的,但是事后红包是我们喜爱的。那是病人出院后自发地给我们写的一张张红色的感谢信和一面面红色的锦旗。这种红包我们才收得开心,收得放心,收得安心,不是么?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