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6年厦门大学考研之自然地理学重点难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2840404346 发表于 15-4-3 17:2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在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中,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道,属于地理学的二级学科。作为一门课程,自然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核心性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农学、林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等相关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那么4月初复习如何扎实知识点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呢?下面由聚英厦大考研网的老师为同学们罗列一些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的重难点。希望同学们更好地吸收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第一篇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什么是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特征与性质,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自然地理学新定义的理解,对自然地理学性质的把握

  第二章 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

  教学重点:地球的质量、形状及其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对地表环境形成的意义,地球运动在地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教学重点:地表环境与地表系统的关系,地表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地表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地表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

  第二篇 各圈层的组成、结构、运动与特征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

  教学重点:地壳的克拉克值,认识组成岩石圈的几种最常见矿物,弄清三大类岩石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其在地面和地壳的比重,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应力椭球体,大陆漂移与海洋扩张的原因,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岩石圈运动的判别标志,威尔逊旋回

  教学难点:地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利用应力椭球体解释区域断裂体系方向与性质,大陆漂移与海洋扩张的原因。

  第五章 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教学重点:大气圈的垂直分层与水平变异,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各纬度带的水分盈亏与水汽的输移方向,大气能量的传输途径与规律,季风、海陆风、焚风的成因,气侯的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季风、海陆风、焚风的成因机理

  第六章 水圈与水平衡

  教学重点:水圈的水平与垂直结构特征,水圈的演化过程与阶段,水份循环过程、机理、类型及其意义,洋流的运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全球、区域和流域水量平衡,造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水的相态转换与海平面升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水份循环的过程、机理、类型及其意义,洋流的运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全球、区域和流域水量平衡

  第七章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元素、物质、生物、系统组成,生物圈的结构特征与特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 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恢复力以及生态平衡

  教学难点:生物圈的结构特征与特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途径及其作用, 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机理

  第三篇 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岩石 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气候与地貌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高原隆升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与控制

  第九章 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岩石圈与水圈的正反馈作用、侵蚀循 环理论的内容和局限性、剥蚀系统模式、河流作用与地貌、海岸地貌、河口地貌

  教学难点: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剥蚀系统模式、河床动力——形态反 馈机制、海岸均衡剖面的塑造

  第十章 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水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海气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海气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气候—海面—冰川—均衡之间的关系;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 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黄土地貌;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

  教学难点:气候—海面—冰川—均衡之间的关系,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 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

  第十二章 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岩石—土壤—生物的联系,生命活动与大气组分,大气圈的演化 与生命的起源、进化的关系,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正负反馈作用,生物与水的相互作用;生物圈、大气圈、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制(湖泊效应等几种效应)

  教学难点: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正负反馈作用,植被与水循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制(湖泊效应等几种效应)

  第十三章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

  教学重点: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传输;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平衡;跨越圈层的水循环;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

  第四篇 自然地理学的应用 —方法、原理与实例

  第十四章 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教学重点:气候类型划分标准与气候环境评估指标;生物环境评估指标、主要陆地生态群落与分布;地质环境评估的指标及我国地质环境特征;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土地的分级、分类、分等与土地评估;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水资源的评价原则与方法;土地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第十五章 地表环境预测

  教学重点: 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岩石圈变化的趋势;大气圈组成与结构变化的趋势,气候变化的趋势,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趋势及其人类的影响;生物圈结构的变化,地表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与地面起伏的变化趋势;大气圈组成与结构的变化趋势;水圈的变化趋势;生物圈结构的变化;地表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变化趋势。

  第十六章 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教学重点: 环境规划的原则;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与方法;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内容;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难点:以实例阐述环境规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第十七章 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

  教学重点:优化调控的理论基础与原理;优化调控的途径,常用优化调控模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系统的反馈与控制;常用优化调控模型及其应用。

  只要掌握学习方法,有效率有步骤进行学习,即使考研是个又硬又难啃的骨头,也迟早会被你收服的。以上内容摘自聚英厦大考研网,了解更多考研信息,请加入2016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考研群136254201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2 14:42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