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APP】研帮 400+大神说考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gzciolia 发表于 15-5-8 14:2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人本科也不是211更非 985,考研西南某985工科院校,最终成绩还算可以,政治75,英语一71,数学一130,专业131.总分407.考研过后有很多感触,考研过程中也摸索出了很多个人认为还可以的学习方法,在此愿与各位考研人共同分享,如果你们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我所说的每个方法倒可以一试。一句话,成功没法复制,失败可以避免。对每篇经验贴都不要绝对依靠,包括本文也如此,成功的经验不一定都可以拿来自己适用,但里面的教训倒是可以拿来警戒自己。


       自从准备考研的2月份以来,我从未没做过与考研无关或者对考研无益的事。每天晚上10点回寝室在网上看这种经验贴(现在各位微信订阅号也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上面的每一个经验贴我几乎都认真阅读过,看的多了,自然就明白考研的整体程序、整体规划了。所以我在考研期间对于哪一阶段该做什么,该完成什么心里一直很清楚,而且前人有什么好的经验,好的方法,还有教训,我都了解过。有些人可能会说网上的帖子有的是糊弄人的,但是我发现自己看的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哪些是真正的经验,哪些不可以用到自己身上。各门科目怎么学,什么时候开始,用什么参考书,我都心里有数。可以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考研的。这项工作我一直从2月份做到8月底,阅读无数经验与教训,然后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事实证明这些方法也是正确的。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考研经验,先说说各科的复习经验,第二篇会说一写其他的。


英语
        单词。英语首先背单词,就谈一下背单词的方法吧。我当时报了个辅导班(个人感觉用处不大,具体后面会说),刚开始也不知道怎么背单词,考研单词五千五,真不知道如何面对,后来听了辅导班某老师的方法后,感觉会有效果,就试了下,果然受益啊。方法简单归纳,就是:划掉认识的词,重复次数要多,速度要快,每次都捂住汉语意思。具体做法就是,随便用一本考研单词书,拿来从第一页开始,每天15页。拿一个小卡片或者一片小纸,然后用它挡住每个单词的汉语意思,看英语,如果一看就知道意思的,那么毫不犹豫的划掉它,这样下次看的时候就无需看这个单词了,节省时间。然后每个单词都这么干,捂住汉语,想汉语意思,不知道的就留着,然后把手移开,看下汉语意思,稍微记忆一下即可,然后立即看下一个单词。这里要注意,一定不能在一个单词上留太多时间,只在脑子里过一遍即可,要注重速度,而不是记住多少,因为你现在即使记住了,时间长了就会忘。所以前几遍只要对每个单词混个脸熟就行了,这样反复循环,一天大概15页,第二天再把前一天的快速过一遍,一本书有20多天就过完一遍了,每一遍都要把认识的词划掉,大概到第5遍的时候,应该会达到至少一半的单词认识,这需要2-3个月吧。我当时是3月正式开始复习,每天到自习室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单词书,看15页单词,那种划掉单词的感觉你们懂的。还要纠正一个误区,就是写单词,千万不要写单词,考研英语只需认识即可,如果你想在作文里用上你记住的单词,那么我想说你想多了。写单词很费时间的,我按以上方法已经把200个单词过了一遍,而你写的话能写多少,又记住了多少。所以说速度很重要,这种方法是长期性的,一旦记住了就不会忘,因为有无数次的重复,我的单词是一直背到考研前几天吧,一共至少过了20遍。刚开始每天时间长,后期每天十几分钟翻翻看看就行了。只要单词背熟了,阅读神马的问题不大。

        阅读理解。很多人问什么时候做阅读,这个没有固定时间,而是与自己的单词量有关,一般来说,过5遍单词就可以练习阅读理解了。刚开始我用的是张剑的150篇(基础版),大概有68篇,每天一篇,大概俩月做的就差不多了。其实也没必要做完,50多篇就可以做真题了。刚开始要把文章都看完在做题,在看文章时你会发现好多当天背过的单词,如果你之前已经记住那些单词的话,那种感觉是极好的。做题后不要注重对了几个,而要把不认识的单词通通标注,顺便记一记,因为这时候你的主要任务还是单词。然后适当看看每道题的答案解析,了解下错在了哪就行了。做完张剑150这本书,就可以开始做真题阅读理解了,刚开始做2004年以前的,后面年份的不要动,因为前几年的真题跟现在风格大不相同,只是用来刚开始练习的,一天做一篇或者两篇吧,要精读,方法和上面说的一样,但态度要更认真一些,适当研究一两句长难句,对每道题可以想想答题技巧之类的。这个阶段我用的是郭崇兴的《阅读理解精读笔记》,用张剑的1986到2004版真题也行,只做阅读理解,从2004年往前做,后期如果觉得时间不够的话,最开始几年的就不用做了,毕竟年份太久远。这一阶段后,大概到暑假中期,就要开始做2005~2013年的真题了(2014年留作最后摸底,先不做)。这时候仍然只做阅读理解,但是要一次4篇一起做,而且要掐时间做,要有模拟的感觉,在80分钟内做完就行。然后对答案,接着继续精读,对照翻译自己在心里一句一句翻译一遍,不认识的单词要特别记忆了(这阶段依然要每天过单词书,每天先单词,后阅读)。2005年~2012年的真题阅读我做了4遍,第一遍如上,主要突破里面的单词。第二遍时,我把阅读理解每篇文章挨个翻译在了一个本子上,每天一篇,翻译后再做题,总共32篇,一个月多几天搞定,这一遍感觉对每个单词又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长难句分析能力大大提升。第三遍时,重心就不是单词什么的啦,就要研究题了,研究每道题的答案是怎么选出来的,而且这一遍做题的方法也有所改变,以前都是看完文章的每一句话后再做题,这次以及以后都要先看题,然后对应的去看一段文章,然后选出答案,这叫做寻读法,准确率高,时间耗费少,这里方法的转变一定要注意,前期看文章是为了加深单词印象,后期是为了提升解题技巧,提高正确率。这中途需要一段适应时间。最后达到的效果可能是,没看懂文章,但答案却能选的出来,包括考场上也要有这种感觉。这就是第三遍做阅读理解,要搞清楚每道题每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然后第四遍,我是把每道题的正确答案所在的句子画了出来,最后发现规律,基本都是因果句,主旨句,……,类型很多,自己可以看出来的,然后研究答案设置,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需要自己体会。

        作文。作文尽量早复习,不要指望最后押题、背模板,那样会死的很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例子。我作文是从暑假8月初开始的,用的是王江涛的《高分作文》,刚开始什么都不做,只背,小作文背的不多,3篇吧,大作文用8,9,10三个月时间背熟了13篇,是背熟,不是背了13篇。我是每天早上在校园草坪站着背的,最终达到的程度就是无需想文章什么意思,即可背出一整篇作文,到了某一句,立即能说出下一句,随口就来。这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刚开始也不知道,我只是每天早上对着作文一直读一直读,后来就发现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就好像顺理成章的就可以说出来,就好像养成了一种习惯,后来我才知道早上读东西时间久了就会这样,不看文章完全可以很顺的背出来。背大概10篇左右的大作文,就知道大概什么模式了,对后期的作文练习大有裨益。背一篇作文所需时间并不长,一般人最多3天就可以一篇,但是背熟并不容易,因此我用了三个月来背熟(每天只有早上背作文40~60分钟,早上从来没背过单词)这个阶段过后,我发现语感提升不少,这对于阅读理解好处也很多。做完这个任务,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作文的练习了,刚开始写写小作文,主要参考王江涛那本书吧,张剑真题上面的作文个人感觉参考意义不大,模仿性不强,刚开始都要模仿嘛,到后来才能有自己的东西。这期间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积累好的句子。我当时专门用一个小笔记本来记下看到的所有觉得能用得上的写作句子。在每个句子前要用括号标注一个关键词或者主题词,表示这句话可以用在哪种场合,这样复习起来就方便多了。这在我做阅读,完型,新题型中都有摘抄过,当然作文书上的也少不了,我记得考试时有几句话就是我从某一年新题型的文章中摘抄过的,这当然没人用过,或者很少有人用过,这就不是模板,就有可能高分。刚开始你会觉得作文书里好多句子挺好的,后期你看的多了就会发现刚开始觉得好的那些句子都是模板,都不想用了。后期一定要组织出自己的模板,和其他人,和辅导班不一样的模板,大概至少到12月初,要有自己成形的模板,包括乐观方面、悲观的、两面的、很多。后期打印几份真题的作文答题卡,模拟至少3遍作文,保证有极少的写错,涂写。达到这些,作文就不会是低分。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就是考前会有各种辅导机构押作文题,我会告诉你不要依靠任何压过的题,但对于压得题要适当看一两篇范文,这样即使考出来也会写相关内容,绝不能寄希望于押题,因为你有自己的模板。包括某老师在最后阶段的单双号模板,我也只是笑笑,然后从中提取出最精彩的句子加在我的模板上面。

        新题型、翻译、完型。这三者一起说。首先要说的一句话是,如果自己阅读理解不能保证错6个以下,那么不要放弃任何一种题型。也就是这三种题型。新题型找到逻辑的话很容易满分(10分),翻译今年简单,好多人放弃了,没好好准备,我的翻译应该是至少7分。完型今年也很简单,好多人直接选20个A,只能得3分到4分,而我认真做了下,最后得了7分,时间好像用了8分钟左右。这三个题型的具体练习时间是在真题阅读第三遍之后,那时就可以把阅读放一放了,这三个题型只做2005到2013的真题就足矣,完型和新题型我做了一遍,翻译做了两遍。时间消耗大概不到一个月。(之后再继续真题阅读第四遍)说实话,只要单词过关,完形填空一般至少能拿到6分,拿不到6分的只能说明你单词忘了好多。新题型我当时还买了本张剑的新题型训练的书,只做了七选五题型的10篇,感觉用处不大,后期时间也比较紧,就没再做了,练练就好。翻译要把翻译真题里的划线句子单词弄懂,考前两天再把真题中出现过的单词和短语看一看,拿个4到5分问题也不大。我在后期英语复习时间是最短的,复习精力主要集中在10月之前。最后模拟2013年真题时感觉很好,考场上也属于正常发挥吧。
最后说一点吧,英语除了上面说过的书外,不需要买其他书了,包括模拟题,我没买过,最后只用2013年的真题试了下手一方面后期没时间,另一方面模拟题质量差,与真题接近度为0.倒是作文可以广泛涉猎。
         总结一下:单词一定要捂住汉语意思、过的速度要快、重复遍数要多、划掉熟悉单词;阅读一定要前期先看文章再做题、后期寻读法做题、掐时间做题;作文一定要背熟10篇大作文、摘抄写作句子、考前模拟答题卡;新题型完型翻译一定要做一遍真题、考试时不放弃每一道题。

数学一
       数学是我复习过程中花的时间最最长的科目,也是我感觉最有信心的科目。对于考研数学,我觉得两点最重要,一个就是总结,一个就是动手。自复习数学以来,我都是每天早上8点到11点半复习数学,从未变过,而且我的手从未停过,一直在写、算,这样对于常规题型、基本题型才能熟练的找到方法并用最短时间写出步骤。至于总结,好多人不知道总结什么,总结做题方法或思路啊。我觉得没有必要非要把某一章的所有题型都在一个本子上罗列出来,然后总结各自的方法。我是这么做的:当第二次遇到同样类型的题时,我会觉得它就是一类型题,然后我就在该题的旁边,用自己的话,简短的总结一下做题方法,该分几步去思考。当然主要指的是复习全书上面的题咯,因为毕竟复习全书在前期一直是主体。然后用方框把总结的这几句话框起来,这样第二次复习时就一目了然。而当我第三次或者更多次遇到同样的题型时,我就会去想自己总结的方法,应该怎么去做,而不是去看以前那道题的解题步骤。这样的话就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一般来说,只要做好总结,勤动手,再加上后期严格模拟,就相当于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实战演练,那么考研数学来说就问题不大。接下来就说说我的数学复习经历吧。

       我的数学从2月开始复习,刚开始看四本课本,按照高数、线代、概率的顺序,将高数课本过了两遍,线代和概率课本一遍,一共花费3个月。具体做的方法是:高数课本,先看书,然后做课后习题,因为高数课本课后习题比较多,而且很多小题做法都一样,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小题只做一半(单号或者双号),大题基本都做了。做题时把每道题的步骤都一步一步写了出来,做完每一小节,就拿着一本“高数课后答案”的书去对答案,建议大家也找一本答案,要有详细解析的,有的还有归纳总结,有的还有一些运算技巧,包括中途的一些实用的积分技巧,对前期很有益。然后对于做错或者不会的题,看一遍答案,自己再重新做一遍就行了。线代和概率课本也是一样,但是课后题基本都做了,因为同济版线代和浙大版概率上面的题都很不错,所以最好全做。也找一本有解析的答案书,做完对答案,稍微总结下。其实做课后题主要是为了熟悉知识点的。

       过完4本课本后,就在4月28号开始了我的二李复习全书。这本复习全书一直做到了9月30号。期间的5个月,我把数一全书做了两遍(数一内容多,如果数二的话可以做3遍了)。第一遍拖得时间太长了,一直到8月14号才完成第一遍,因为期间有很多课需要上,还有各种琐事,耽误了不少时间,直到暑假中期才完成了全书。当时感觉时间好紧,不过没办法,数一的内容确实很多,要沉得住气。在第一遍做全书时,有很多不会的,这很正常,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纯粹不会的、算错的用不同符号勾画起来,这样在第二次做全书时就比较有针对性,我在第一遍时基本每道题都标记符号了,但有的是算错的,有的是不会的,分清楚。第一遍如果有心得(就是各类型的解题方法)的话,也可以顺便在书旁总结一下。期间每一道题都不要放过,其一是因为数学一涉猎内容广,基本都可能考到,其二是因为刚开始复习要全面复习,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否则到后期会发现有很多题没法下手,到时候就来不及补了。只有一道一道挨着做过一遍(这里是指自己做过,捂住答案做过,而不是看着答案理解,实在不会再看答案),才会感觉扎实、稳定。

       8月14号做完第一遍全书,我立即开始了第二遍,这一次感觉有很大进展,前面的求极限题基本都有思想方法了,依然对自己勾画的题一道一道遮住答案挨着做,写出全部运算过程。这一遍就要总结了,刻意的去总结出一些东西,我总结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遇到……时该想到……”、“……方法经常用到,这种思想要有”。结果在后期做真题时,我发现有很多自己总结的方法可以用得上,那种感觉真是极好的。暑假中期到刚开学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进步很大,状态达到最佳,干劲十足。就按照自己的做全书的方法,用一个半月做完了第二遍,当时感觉很稳,很踏实,因为我每道题都是自己做过来的,只有实在不会的才看看答案,然后自己再写一遍。当然第二遍过后还是有好多不会做的,尤其在中值定理证明、积分的物理应用等方面基本还是没有头绪。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这几块儿内容,因为数一以前也是考过物理应用的,因为当时还有好多任务,所以就准备到后期做完真题了再来专门突破这几个板块,事实证明后来只剩中值定理证明题有些小问题了,因为这块实在变数太多了,总结到的东西很难用到,但是这块内容的常规题型、有规律可循的题型必须得会。

        就在做第二遍全书的同时,我也开始做《基础过关660题》,8月14号开始,每天晚上3个小时,每天40题,一共做了20多天,主要集中在暑假那十几天,数一800道题真的很多,当时每天真的很累,晚上3个多小时一直做数学,每天做完就晚上10点了,而且还得对答案,错的还不少,心理也备受打击,之后再看解析,适当重做一下。不过感觉选择题还是不错的,填空题大多都偏难,建议高数只做选择题,线代和概率都做。做完后运算能力有很大提升,线代和概率的技巧性的题很多,收获也很大。期间也要把不会的与会的算错的用记号分清楚。暑假中期一直到开学就这样白天看数学全书和英语,晚上做660题,当时真的是很累,但那种充实的感觉也很激励自己。还有就是建议660题不要做的过早,否则意义不大,至少过一遍全书后再做吧。实在没有时间的话,这本书也可以不做。

        差不多到9月初,660题也做的差不多了,全书第二遍还有一半,这时就赶紧把复习全书集中精力做完,当时身边有几个数二的都开始第三遍了,不过数一的就得沉得住,不能看别人,要保证效果。我按部就班的一直做到9月30号,终于把二李复习全书做完了第二遍。因为暑假前期一直在上辅导班的课,就用2天时间稍微把课上的数学内容整理了下,然后又对后期做了个计划。感觉当时数学是最有信心的,手上有使不完的劲儿,我觉得没有必要做第三遍全书了,因为该总结的我都总结过了,题型心里大多都清楚,唯独概率可能有时候有些模糊,不过问题不大,于是我就开始了真题模拟。

         数学真题是最最重要的,千万不要浪费,至少要做到两遍。第一遍严格模拟,第二遍按照李永乐历年真题后半部分的讲解复习。我从10月3号开始做真题,两天一套,第一天模拟,第二天总结、做错题。到11月初,模拟完1999到2011的真题,后两年留作最后的模拟。模拟真题的这一个月是我考研历程中感觉最好、最爽的一个月,倒并不是因为我模拟的成绩好(真题最高有过140整,最低有过100+,平均110到120的样子),跟网上某些每套140+的大神差远了,但是那种会做题、知道套路的感觉让我觉得问题不大,因为每次有很多都是粗心算错的。

       首先,数学真题要把1989到2013的全部都做(1998年以前的真题可以自己打印或者用图书馆里的武忠祥的历年真题),因为1999年以前考过的很多题型近几年都会拿出来重新考查,最近的一次就是2013年真题就与很早以前的一道真题极为相似,其他年份例子也有很多。但是1998年以前的出题风格、题量都与现在大有不同,所以就无需模拟了,直接做就可以。我在做真题时是这样的,10月3号开始第一天模拟一套真题,第二天研究完这套真题一般还有不少数学时间,就会去做1998年以前的真题,在规定的一个月内做完。期间把不会做的、做错的都勾了出来。因为98年以前的题都很直,不那么绕,所以做起来还算顺手,就稍微快点。至于1999年以后的真题,我是从2011年开始从后往前模拟的,因为我觉得刚看完全书,检测一下自己,就用了年份比较近的2011年(1999年的试题分数、出题风格与现在也不同),而且一个月连续做这么多套真题,到后来感觉就不如前面那么好,容易麻木,所以就把较近的年份放到前面。第一次做2011年的题就得了130+,虽然与网上的140的大神还相差甚远,但这给予了我极大的鼓舞,让我有信心做下去。虽然后面也有模拟的很差的,能达到130以上的次数少之又少,但是也都挺过来了,仔细看看每道题到底错在了哪,哪个知识点不会还是不清楚,就去复习全书上查看相关的知识点甚至例题,这样就感觉自己又多了几份踏实,因为真正达到了查漏补缺的效果和目的。

        其次,做错的真题题目反复做,反复做。因为往往第一次做错的,下一次还是不会做或者做错。错题至少做3次才不会犯错。而且这3次要相隔一段时间。真题就是要把不会的题也要熟练的自己写出其步骤。在做过大概5套真题后,自己在哪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就比较清楚了,可以自己总结下每套做错的题涉及的知识点。我当时一共总结出十几个薄弱知识点,并把它们记了下来,并做了每个题目突破的先后顺序,当时主要错的就是两部分,一个是高数的中值定理,一个就是概率论里的求分布函数密度函数的相关综合题。其他出错的小知识点也都记下来了,之后也挨个攻破了。

        然后做第二遍真题,按李永乐真题后面的解析部分,挨个每道题都自己做一遍,基本都会做,但也有算错的,第一次做错的就要更加用心了。第二遍真题时我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每天20页,总共大概300页吧,半个月完成,差不多就到11月20多号了。因为有的内容比较简单,比如线代的前两章,这两章总共大概40页,一天(也就是3个半小时)就能完成。比较难的内容可能会慢些。完成这些还要做1998年以前做错的题,但是比较少,需要一个礼拜吧。期间又把1999年以后的错题做了一遍,就到了12月了,所以算起来,我1998年以前的真题做了两遍,1999年以后的真题做了3遍,自我感觉还算可以。好多人把真题留到最后做,其实时间是不够的,而且真题需要研究,从10月份开始是比较适当的,或者再稍微早些也可以。但是还要保证全书之类的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所以就要有很好的规划。很多人11月开始做真题,也可以,这样的话就给后来的做模拟题时间很少了,几乎没有了。不过把真题至少研究两遍,研究透了,不做模拟题问题也不大。

       再说说如何模拟真题吧。拿一张白纸做答题纸,把答案都写在上面。一般来说,自己模拟真题时最好要在2.5个小时之内完成,如果完成不了,速度上不去,考场上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想取得高分或者理想分数难度很大。

       只要前面的复习稳扎稳打一直走过来,两个半小时之内做完一套真题是没有问题的,我最快2个小时做完过(那套题简单,具体哪一年的就不说了),最慢2小时40分钟吧。每次模拟都是上午8点开始,到10点半结束,题比较难的话会给自己半个小时的检查时间,主要用来检查选择题和填空题。一般来说选择题和填空题出错过多的话,拿120分基本无望了。所以我会特别检查一下选择和填空,一般都能检查出错误,在最后的考场上,我最后半个小时之内就检查出了一道选择一道填空。尤其是填空题,计算稍微一出错,就丢4分,选择题因为计算量不大,到后期针对不同的题也会有特殊方法去筛选出答案。

       再提一点,数学要有针对自己的目标分数做出不同的努力,一般来说,数学一要想考到135分以上,那么必须达到四点:1.对每个知识点都很清楚,包括一些生僻知识点(傅里叶级数、方向导数、散度旋度、欧拉公式、向量空间、假设检验、大数定律等等,很多)2.常规题型必须保证非常熟练,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来。3.后期必须突破2个专题:一个是证明题,一个是物理应用和几何应用题。4.做适当的模拟题(10套左右),以保证知道如何应对难题怪题。 如果目标分数在120分以上,那么对于基本题型和常规题型必须达到熟练,然后加上几次模拟就问题不大。我当时目标就是130~135,按照上面方法做了,考试时有一道大题完全不会,但也能蹭到几分,其他题目都会做(包括那个概率的生僻知识点),但还是有两道大题因粗心算错了结果,不过好在客观题只错了一道,所以分数刚好达到目标。

       接下来就剩下模拟题了,我当时计划是12月份30天大概完成13套模拟题,两天一套,但由于真题、660题里面的错题还没处理完,就一直到了12月5号才开始了第一套模拟题,后来考前几天又感冒了,耽误了几天,最后一共做了10套,不过感觉8套左右就差不多了。模拟题的选择,我用的是《汤家凤绝对考场8套卷》和《合工大超越5套卷》(这个只做了两套)。根据我看的那么多的贴子的经验,一个结论就是李永乐400题和李永乐6+2不适合一般人做,因为太难了,计算量太大了,不过我也没做过,只是听前人说,所以根据前人的推荐就买了汤家凤的和合工大5套题。题目质量还算不错,个人感觉汤家凤8套卷难度适中,适合考前模拟,不会难到打击自己的程度,里面虽然也有难题,但不多,和真题难题数量差不多。我做完这8套题,发现分数都不是很高,还是在110+的居多,而且每次的中值定理题基本都做不出来,后来就专门找了一些有关微分中值定理总结的题和结论来研究,总算有些门路,不过2014年没有考这方面的题目。所以说每年不一定考哪些题目,我们能做的只有全面复习,重点把握。之后距离考试就没几天了,就把合工大模拟题做了两套,分数都是110+,不过也没在意分数,只是把不会的和做错的研究透之后,又把相应知识点复习了一遍。

       需要说明的是,在做模拟题期间,由于是两天一套,第一天模拟,第二天研究,所以第二天就会有很多空闲时间,这样就可以继续反复做真题里的错题了,做完的话就做做660题里的错题,总之每天上午的3个半小时,手一直没闲着,后来对真题已经非常熟悉了。

        到最后几天真的叫做心力交瘁啊,不过对数学的感觉依然很好,感觉除了特别难的证明题,其他的题一上手大概都能知道考的什么知识,考的什么技巧。听网上有前辈说考前几天不要做模拟题,要保持对真题的渴望感,因此就没有再做其他模拟题了,就把以前总结的小技巧大概翻看了一遍,又把自己认为忘了的公式、较为冷门的知识点过了一遍就准备上考场啦。最终130成绩还算理想吧。。。

       最后补充一点,就是前期很多人在看全书的时候,一遇到看不懂的就立即问周围的同学,我想说这种习惯是及其不好的,影响了周围同学不说,还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说实话,全书上的东西已经很详细了,只要自己稍微动动脑筋,翻翻课本,基本都能看懂,只有极少数看不懂的,可以当时把它勾画起来,等到你看到后面自然就会懂了。我当时全书一共有6处看不懂,就记在了目录上面,后来发现直到做第二遍全书时忽然就懂了。那种懂是真的懂,不容易忘。到最后只有一处实在不懂了,就到把那道题发到网上求助,网上大神还是多,几分钟之内就有人解答了。总之就是不要总问别人,自己先想,那样想出来的效果更佳!

政治
       对于政治,我是从9月20号正式开始复习的。因为之前暑假上过相应的辅导班,总共7天,但是感觉作用不大,基本没有记住东西,难理解的马原还是没有理解了,发的讲义质量也不高,总之等到教育部的大纲解析这本书(红宝书)出来后,也就是9月15号以后,我才开始拿着这本书复习的。建议大家也等大纲解析买到以后再开始复习,不晚的。如果觉得晚的话,可以提前拿本其他任意一本书来大体了解了解。

       不得不说,大纲解析这本书真的很到位。辅导班老师都说“大纲解析那本书是本很二的书,别去买,用我们的讲义就行了”,幸亏我当时看了很多经验贴,知道大纲解析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本书无法替代的,否则又被这些老师忽悠了。至于其他版本的书,用任汝芬的序列一的比较多,这本书我当时借同学的看了下,第一章就有很多不着边际的东西,果断扔掉这本。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没看过,不做评价。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大纲解析的内容绝对是最全面的。到后期做题会发现很多选择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大纲解析上面找到,而那些用其他老师编的书的同学找不到答案便会觉得这样的题比较偏啊、不会考啊之类的,其实都是在大纲解析范围内的。所以其权威性不言而喻。

       还要说一点,政治选择题最最重要,大题拉不开分,根据前辈们和我的经历,大题在最后一个月复习刚刚好,绝对不要早于12月1号,早一天就是浪费一天时间。即使再晚几天都行。好多人在11月就开始背政治大题,最后却发现选择题分数很低,却难以提升了。只要前期把选择题做熟,基本内容就能有个大概印象。搞选择题的时间只有两个半月,只要选择题能保证40分,那么政治上75就问题不大。下面就是我的政治复习经历。

       我一共把大纲解析完全过了两遍。大纲解析第一遍,结合肖秀荣的1000题进行。我是看一章大纲解析的内容(期间可以用黑色笔勾画一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然后做相应的1000题上面的选择题。因为1000题要做好几次,所以刚开始我就一直没有把答案写在书上,而是写在另外的本子上,做完一章相应的题后,立即对答案,错了的题,要在答案解析的题目旁标注起来(不直接标在题的旁边而是标在答案解析部分的题号旁边,是因为如果你标在题目旁边的话,那么下次做到这题时你就会给自己心理暗示,会刻意小心的去做,这样达不到真正的效果。)然后重要的一步来了,对于每道题,都要在大纲解析上面找到相应的原话,然后将其划线,这次换个颜色,用蓝色或红色的笔,这勾画的就是考点,就是以后看的重点。注意,每道题都要去找,都要勾画(当然有的题比如马原部分,大多数都是理解性的,就找不到原话,就不用勾了),这样的话就相当于对书上的内容又过了一遍。勾画完后,就在相应的题目题号旁边标注一下大纲解析对应的页码,便于下次查找,节省时间。

       因为大纲解析排版密密麻麻,所以要做好标记,才能减少寻找时间。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看书过程中发现“根本”啊、“中心”啊、“基础”、“结合点”之类的词要圈起来,也是为了一目了然,因为后期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东西,而且还都是考点,这样便于在最少的时间内一下就瞥见关键字眼。

       看第一遍时,内容多的章节每天一章,大概10页。内容少的、简单的就每天两章,大概20页。量的多少自己根据情况变动,但一定要坚持看下去。看完第一遍时,1000题也就做完了第一遍。紧接着就看了第二遍大纲解析,这时比较快了,一天至少两章,简单的时候3章,看完相应几章内容就做几章的1000题,这次每天的任务量比较大,但看书时就主要看自己用蓝色笔勾画的东西了,其他没勾画的可以看的快点。这一遍就是第一遍的升级,更快,印象更深。虽然还是错了很多题,但是进步不少。

       第二遍过后,我觉得自己选择题有很大提升,但是错误依然不少,有很多题第二次还是错了,尤其是多选,所以我又快速把1000题做了第三遍,这次是只做题,做完之后错题看看相应的大纲解析就OK。这时候已经到了11月下旬了,买了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用几天的时间迅速过完,做完上面的习题。就开始做近三年的真题选择题,用三天做完后找了找大纲解析上相应的知识点。之后就是一直做肖秀荣出的书,冲刺8套卷,一天一套,当然也只做选择题,大题就花几分钟看看。期间如果做完题有空闲时间的话,就把自己感觉错的多的章节再看一遍大纲解析,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在思修方面的单选题总出错,就把那几章内容着重又看了下。这也算是查漏补缺。包括后期的模拟题也一样,都是为了查漏补缺,和数学一样,政治选择题每次出错的总是那么几章,所以就可以专门突破了。

        到12月时开始大题的背诵,刚开始也不知道怎么背,背哪些,就买了本肖秀荣的考前预测考点背诵的小书,适当背诵一些,但也背不下来,但只要看的多,记住关键词,就能写出话来。后来通过网上视频和辅导班,才找到了一些重点,总之老师说的那些重点基本全部背诵过几遍,如果考出来都能有话可说,这样就足够了。考前在宾馆住的那晚,依然在看政治,第二天早上考试前也是早早起来背政治,不过还真管用,考试时的好多话语、语句都用的是之前看到过的。之前做过很多模拟题,选择题分数都稳定在了40~42之间,最终考试40,还算正常发挥。对于政治押题,还是不要绝对依赖,但是老师压过的那些题我们要看,没压过的内容也要涉猎,这样才能保证考场上有话可说。

        对于政治,最后说一点吧,是某某学长告诉我的,政治只信肖秀荣。这不是给他做广告,是我们确实受益了,肖出的书我并没有都买,但买过的几本书确实质量很好,尤其是答案解析,很规范,知道的人会发现大多都是大纲解析上面的话语。包括最后的终极预测4套卷,更是压中了几道大题。而且肖还经常在网上微博答疑,有问题很方便的,是真心服务考生。而任某某出的书,答案没有解析,有的题目甚至没有答案,对于这种质量的书籍就不想多说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Camile301 发表于 15-5-10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好厉害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3 06:38 , Processed in 0.34492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