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问题] 求教关于情绪图片研究抑郁症的一个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用情绪图片来研究注意偏向的文献,特别是研究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向的文献。由于我是跨专业的,还没有开始读研究生,所以有很多问题和疑问,希望论坛里各位大神帮我解答一下。(如若各位大神觉得问题幼稚,还请轻喷!)
       我的问题就是:
       1、在很多文献之中,研究者常常运用前人编制的情绪图片研究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偏向问题。这些图片的效价和唤醒度在不同维度上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我的疑问是,虽然众多研究者均用前人根据正常人编制的情绪图片来研究抑郁症患者。但是我觉得抑郁症患者毕竟跟正常人在注意功能上是不一样的,那么运用根据正常人编制而来的情绪图片研究抑郁症患者是否合适呢?或者是否能够有效测试出抑郁症患者的对于情绪图片真实的注意偏差呢?

      2、研究普遍认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图片具有注意偏向。值得注意点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所亲历的事件和那些只是我们看到而没有亲历的事件相比,二者给我们的情绪体验、唤醒程度是有差别的。我们往往对于自身经历事件会有更多的关注。那么,在对抑郁症患者的研究中,会不会因为患者看到的是一般性的情绪图片而非自身经历事件的情绪图片而不能有效测试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偏向呢?假若加入抑郁症患者亲历事件的情绪图片,将其与通常所使用的情绪图片相比较,会不会前者在各维度上比后者获得更多的注意呢?


      总之,我的想法是,假如个体所亲历过的积极或者消极事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体验和意义且个体对亲历过的事件也有更多的关注。那么我们就可以试着通过了解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前所经历的积极事件和应激事件,并将患者最具代表性的亲历事件制作成情绪图片将其与通常所用的情绪图片共同呈现,从而观察并比较具有与患者有关的亲历事件的情绪图片是否能够对患者的注意偏向产生作用。


     希望有大神帮我看看这些问题和假设是否有一定的道理,从理论或者逻辑的角度看,若以此作为一个初步的研究课题或者研究角度是否有一定的价值?(至于实验设计等方面可能还有待考虑)先谢谢大家了!!!

沙发
索尔斯克亚 发表于 15-7-7 22:11:48 | 只看该作者
1.“这些图片的效价和唤醒度在不同维度上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这句话不太理解,因为效价与唤醒度本来就是情绪的两个主要维度,你说的不同维度是指?前人数据库建立时评分是关于类型、效价与唤醒度的评分,即使正常人与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功能不同,但是似乎假设对情绪的评价是相似的(评定的时候与注意无关)。

2.第二点提得不错。是一般性的情绪信息还是自身的负面经历在影响人的注意偏向?这可能会涉及到“情绪性”还是“熟悉性”造成的注意偏向。我对这一方面不了解,但是这似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你可以用“非情绪”的材料做一个实验,再用“情绪”的材料做一个实验,看看“熟悉性”所起的作用。

3.在“总之”那一段,你说呈现积极vs消极的信息比较,我猜想得到的结果是对消极的更敏感(只怕不能证明你的假设),因为个体自身的情绪状态会造成对消极信息的敏感。想验证你的假设,可以先用“非情绪”刺激为材料,比较熟悉(亲身)与不熟悉(非亲身)的刺激;或者你能够明确地区分“亲身的消极经历”与“非亲身的消极经历”。

受邀于笔为剑,我来小回答一下。不过因时间关系,我未经深思地回答一下,仅供参考。
板凳
layman 发表于 15-7-7 23:35:3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以往研究者用正常人编的图片?为什么不重新来一套?如果重新来一套,用什么?
第二个问题:正常人对负性也有注意偏向。  亲身经历的图片,怎么来是个问题。即便有,有什么证据表明会效果更好?
地板
leycha 发表于 15-7-8 12:47:18 | 只看该作者
受邀于笔为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段中问题简要说来是正常人和抑郁症的情绪刺激加工不一样,所以使用基于正常人编制的情绪材料来测抑郁症患者的反应是否合适。我的答案是合适。原因是材料(输入)是相同的,但是正常人和抑郁症做出了不一样的反应(输出),这本来就是抑郁症的特征(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加工存在差别);而且情绪材料编制是经过很多人评定的,单个评定者在其中的作用很小的,所以是具有代表性的,是普遍意义上的(各种效价和唤醒度的)情绪刺激。这一段可能还有一个问题,提到了但是没有展开,就是抑郁症和正常人之间在一般性的(与情绪无关的)注意功能上的差别在其中的影响。我觉得这一点在做研究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可以通过一些中性条件的指标来体现,也可以单独做一个排除实验来说明两个人群在一般性注意功能上无差别,而只在情绪刺激注意加工中具有差异。万一注意功能本身就有差别,那就得考虑怎么做解释了,会比较麻烦。

第二段主要说的是刺激材料个体化或个性化(individualization)的问题。我们成瘾研究领域也会做成瘾刺激注意偏向以及成瘾刺激引发的渴求、动机等等,如果要引发最明显的反应,自然是需要让材料与被试的情况相匹配的。但是完全基于个体过往经历的匹配是不方便也不现实的,做出来的结果也难以进行组内平均,然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所以说,完全的个性化可能只适合案例研究的路子,不适合大样本(二三十人姑且算大样本)研究。一般比较好的方式是了解被试所用毒品的类型、常用毒品形态特征、使用毒品的方式、常用工具的式样等,然后选择最有普遍意义的刺激,那些很少有人经历过的刺激就不采用。另外,就像@索尔斯克亚 说的,材料评定阶段需要考虑材料的熟悉性。成瘾领域里成瘾者对于成瘾相关刺激的熟悉程度肯定与正常人不同,但是抑郁症研究里,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对于情绪性材料的熟悉性应该是相似的,至少要控制得相似,这样才能排除熟悉性的影响。
5#
 楼主| 人云亦云的恩 发表于 15-7-8 15:00:06 | 只看该作者
索尔斯克亚 发表于 15-7-7 22:11
1.“这些图片的效价和唤醒度在不同维度上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这句话不太理解,因为效价与唤醒度本来就是情绪 ...


    非常谢谢您这么精心的回答,也非常谢谢笔版的帮忙!!
    1、关于“这些图片的效价和唤醒度在不同维度上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这里我的引用有些问题。研究者的本意是:积极词效价评定范围是xxx,中性词的评价范围是xxx,积极词效价和中性词的效价有差异。积极词的唤醒度是xxx,中性词的唤醒度是xxx,积极词和中性词的唤醒度有差异。(这里引用的是使用情绪词研究抑郁症的一个文献,在其他用情绪图研究抑郁症的文献中也有类似表达)。根据您说的第一条,我现在的理解是,上面这段话说明了图片本身有效价和唤醒度的差异,所以它是适用于普通人,它是有效的。同时,因为研究者认为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关于情绪评价机理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就都使用在抑郁症患者身上。也就是说,这些情绪图片从适用性角度讲是可以用的。我这个理解对吗?
      2、第二个疑问是我关于情绪图片研究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向的主要疑问。根据您的意思,我的理解是:由于自身亲历事件和一般的情绪图片都涉及熟悉度的问题,所以两类图片如果在注意偏差上存在区别,那么究竟是情绪起作用还是熟悉度起作用则很难分辨。所以需要在运用亲历事件的情绪图片前做有关熟悉度的实验。实验使用图片A(非情绪+熟悉度)图片B(情绪+熟悉度),比较两者的区别从而甄别出熟悉度对于注意偏向的影响。然后再对抑郁症患者做另一实验,使用图片C(亲历事件情绪图片+熟悉度)与图片D(一般性情绪图片+熟悉度)从而判断亲历事件对患者注意偏向的影响。不知道我理解的是不是您要表达的意思呢?
     
6#
 楼主| 人云亦云的恩 发表于 15-7-8 16:26:47 | 只看该作者
layman 发表于 15-7-7 23:35
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以往研究者用正常人编的图片?为什么不重新来一套?如果重新来一套,用什 ...

      非常谢谢您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关于第一问题,关于正常人的情绪图片是否有效果的问题上,我也曾想过您提出的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我在各方面还有很多欠缺拿捏不准,以及在我阅读的文献中没有发现有关专门针对抑郁症的情绪图片。所以仍旧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有专业人士帮忙解答。而恰好大家帮我解答了这个问题,大家普遍认为用于正常人的情绪图片适应于抑郁症患者的研究之中。另外,您提出“为什么不重新来一套?如果重新来一套,用什么?”的问题。我猜想不重新做一套的原因可能是因为:(1)曾经有人做过但是发现效果与一般情绪图片效果一致。(2)由于不同患者所经历的事件各有不同,因而难以获取对所有患者都适用的抑郁症专用的情绪图片。关于编制量表或者信效度搞的图片我还不会,但是我想如果一定要编制一套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图片的话,我觉得可以需要通过访谈能够进行交流的患者及其家属、朋友和医生将其经历的事件分类并归纳出典型的情绪事件,然后制作成图片,测试这些图片对患者的情绪唤醒和效价以及动机水平。然后再实验中比较两类图片对注意偏差的影响差异。

      关于您的第二个问题,“正常人对负性也有注意偏向”这句话提醒了我。我当时想问题的时候确实忽略了正常人也有负性注意偏向的特点。但是,如果是患者经历过的具有深刻情绪体验和加工过的积极事件的情绪图片与一般性的消极图片相比较,会不会因为自身的加工和情绪体验而使得在与一般性消极图片比较时注意偏向出现好转呢?(我目前阅读的文献里基本上是一般性的积极图片、中性图片和消极图片的注意偏向比较,还没有看到将亲身经历的积极图片和一般性的消极图片相比的实验。所以不知道是不是仍然会出现与以往研究一样的结果或者会出现注意偏向的改善呢?您觉得可以这样来比较吗?)。至于说亲身经历的图片如何证明更好的问题,我还没有更多的想法。初步想法还是觉得放在两类不同图片关于注意的时间、次数等的比较之上,观察二者的区别。也可以根据注意偏向所使用的实验范式(如stroop实验、线索-靶子词实验等)的不同实验要求进行测验比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5 02:19 , Processed in 0.08399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