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创意与策划考研辅导班笔记 大家好,我是才思教育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考研辅导班的笔记,希望对大家考研有一定的帮助。 百科知识部分 ②、费穆——导演了《城市之夜》《人生》《香雪海》《狼山喋血记》等。 费穆电影的特点有:①、为使自己思想感情在创作上得到满足,关心的不是政治上的变动,而是人生哲理,他的影片探讨的都是从不同侧面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探索中心是情和理的关系。②、艺术情趣是中国式的,属亚文化的范畴。与影戏平民化思维不同,追求知识分子的意境美的创造。③、情节上抛弃了外在戏剧冲突,把情节和冲突的进展建立在人物内心活动上,内心推动情节。④、在叙事层面上,注重利用造型美因素参与影片创作,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③、朱石麟——编导了《归来》《青春》《慈母曲》等,他的创作风格细腻流畅,善于处理家庭伦理题材的故事,情节起伏有致,结构紧凑,在叙事上具有清丽含蓄的特点。 ④、沈浮——导演了《天作之合》《自由天地》,与费穆合作导演了《狼山喋血记》,他善于运用喜剧的形式表现社会现实。 艺华公司—— 简介:严春堂创办,创办之初遵循左翼文化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方针路线,团结了田汉、阳翰笙、夏衍等进步电影人,成为左翼电影运动的一支主力军。 ①、阳翰笙——创作了《铁板红泪录》《中国海的怒潮》《生死同心》等剧本。其剧作特色:善于提炼现实中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给予阶级间、民族间的斗争和反抗以艺术化处理;重视塑造理想人物形象;服从立意的需要,在结构安排上呈现出一种粗疏、跳跃和跌宕;人物、场景的生活化形态。 ②、“软性电影”的创作——1933年8月,左翼电影创作高潮时期,刘呐鸥等人倡导“电影是给眼睛吃的冰激凌,给心灵坐的沙发椅”,他们反对左翼电影在银幕上闹意识、充满说教和左倾色彩,认为电影应该是软性的,提倡艺术快感论。“软性电影”论者黄嘉谟、刘呐鸥等人在大力宣传“软性电影”主张的同时,也创作了一批“软性电影”,如《花烛之夜》《化身姑娘》等,这些影片在政治上反对左翼电影理论和作品中提倡的电影的政治性,实践自己提出的抽象审美娱乐的理论观点,在客观上起到了与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扼杀左翼进步电影交相呼应的作用。他们以《现代电影》等杂志为基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其理论的核心是攻击新兴电影理论的意识形态性,提出“形式美学论”和娱乐本位电影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