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典文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ruirui69 发表于 06-12-9 15:3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一、《诗经》与先秦散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作品,共305篇,代表了2500多年以前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分属于“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的意思,共160篇。《风》、《雅》是反映周朝政治衰乱时期社会生活的作品,又称“变风”、“变雅”。雅本是乐曲名,分“大雅”、“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颂是赞美诗,是祭祀时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共40篇。

《诗经》内容非常丰富,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500多年间的社会生活。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记叙了自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灭商的许多传说和历史。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就是用韵文写的历史。② 反映社会丧乱、描写战争苦难、指责现实。周厉王和周幽王两代政治腐朽,外患严重,因此产生了不少反映统治阶级腐朽、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矛盾的诗歌。如大雅中的《桑柔》揭示了动乱之中人民流离失所死伤离散的悲惨情景。大雅中的《抑》。则对统治者倒行逆施、百事俱废、只知饮洒作乐的腐朽生活进行无情指责。《小雅·十月之交》列举了周幽王的侫臣皇父等七人的名字,对他们和幽王的“艳妻”褒姒内外勾结、炙手可热的腐败进行了揭露。《小雅·正月》描写了社会不平等现象,诗中指出统治阶级拥有财产,能安逸地生活,一般人却在社会动乱中沦于悲惨境地。《小雅·采薇》描写了周宣王时军士离乡远戍,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③ 反剥削、反压迫。代表作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唐风中的《鸨羽》,邶风中的《北风》等。如《伐檀》写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木者整天在河边劳动,却一无所有,而那些“君子”不耕不猎,却是稻谷满仓,猎物满庭。他们对此发出了质问,质问中蕴藏怒火,这种愤怒在《硕鼠》中表现更为强烈。④ 描写爱情和婚姻。这是风诗中占很大比重的部分,其中大多数是歌谣。这些诗歌大多是率真大胆的表白,感情诚挚、热烈、纯朴、健康,反映了恋爱生活里所有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内容很少重复。代表作有《郑风·兮》《郑风·将仲子》《邶风·静女》《召南·野有死》《郑风·溱洧》《陈风·泽陂》《唐风·葛生》《周南·卷耳》《卫风·伯兮》《秦风·晨风》《王风·君子于役》等,有的表达了男女相会的自由纯真,有的描写了失恋、单恋、相思的痛苦,有的则表现了反抗父母的束缚。如《静女》写道:“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悦)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首诗描写一对情人约在城隅幽会,男子来到时,他的爱人却故意躲了起来。他久等不见,急得“搔首踟蹰”。等到他发现爱人已依约来了,而且满怀深情送给他一把红嫩的草儿,就欣喜异常。他觉得那草儿“洵美且异”,因为那是心爱的人所赠,诗里的人活泼天真,诗里的情缠绵深厚,用自然纯朴的语言表达了男女恋爱的情趣。⑤描写劳动情景。《诗经》里很多作品是描写劳动人民劳动情景的诗。如《庸阝风·桑中》、《唐风·采芩》、《邶风·谷风》、《豳风·伐柯》、《周南·芣苢》等。有些诗是劳动时所唱的歌谣,能使读者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引起丰富的想象;有的也写到了劳动的艰苦和繁忙;还有的记叙了贵族强迫奴隶干繁重劳动的情形。《诗经》里还有许多贵族阶级的作品。

《诗经》在艺术创作上很有特色。首先,《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描写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层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受,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这是它的一大特色。后世作家每当反对诗歌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时就会以《诗经》作榜样。其次,《诗经》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比”是比喻和比拟,诗中用“柔荑”比手,用“玉”比美人,都是明喻,《魏风·硕鼠》比剥削者为鼠,是以人拟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如《秦风·蒹葭》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秋萧瑟景象为起兴,引起下文,使诗歌更加曲折委婉。比兴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境界,这种表现手法一直被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所继承和发展。其三,《诗经》在结构形式上也很有特色,最突出的是重章叠句。重章有时表示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如《王风·采葛》第一章是“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第二、三章“采葛”改为“采萧”、“采艾”,“三月”改为“三秋”、“三岁”。重章叠句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使人读之余味无穷。其四,《诗经》在体裁上也颇具特色。《诗经》多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且富于变化。后世的赋就多受《诗经》影响。除赋以外、颂、赞、碑、谏、箴、铭等韵文,一般都用四言句,也多受到《诗经》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此一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即是先秦散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也迎来了文化光辉灿烂的时代,尤其是儒、墨、道、法几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其人的音容笑貌。《论语》《孟子》中这类文字较多,《墨子》里的《公输》也属这类。如《论语》里写孔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庄子》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庄子》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卮言”。庄周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的“寓言”“重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卮言是抽象的理论。《庄子》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重要影响。



二、楚辞汉赋



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样式之一。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称楚辞;赋即铺陈之意,以“铺采摛文”“直书其事”为特点。两者都兼有韵文和散文的性质,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独特文体。结构宏大,辞藻华丽,讲究文采、韵律,常用夸张、铺陈的手法。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汉成帝时,刘向将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以及西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等和他自己的辞赋汇为一集,共16篇,定名为《楚辞》。《楚辞》中以屈原作品最多,质量最高,他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后人故又称楚辞这种文体为“骚体”。

《离骚》是屈原(约前340~前277)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373句,2490字。这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崇高理想和炽热的感情,迸发出了异常灿烂的光彩。

《离骚》可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屈原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负;第二部分写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第三部分写他遭受迫害以后的心情,表示他坚持理想,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写女媭劝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陈辞,正面说出了他的政治理想;第五部分写他在心情抑郁,无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写他的矛盾心情:他问灵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灵氛劝他离开楚国,巫咸劝他留下来再作打算,但环顾楚国政治情形,却又使他失望;第七部分写他幻想离开楚国远游,但终于依恋不舍;第八部分是“乱辞”,表示要以死来殉他的理想。

《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国的危亡,还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精神。但楚王灵修昏庸糊涂,听信了“党人”谗言,流放了屈原并导致了楚国的衰危。诗人在既不能改变楚国面貌,又不能改变自己的矛盾中,选择了以身殉自己理想的道路。《离骚》闪耀着震撼人心的理想主义光彩。

《离骚》艺术上有着极高成就。首先,整部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后半部分,这种色彩更为浓烈。诗中采用了大量“比兴”手法,但它和《诗经》中的“比兴”有所不同,它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用来比喻的形象中,包含了一种幽远的意境:“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阝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诗人在作品里写他对于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来比喻他的志洁行芳,人们在读到这些诗句时,不只是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重要的是觉得被一种深远的意境吸引住了。“江离”“辟芷”“秋兰”“芰荷”“芙蓉”,这些生长在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本来容易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披戴着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这就写出了诗人高洁动人的形象。其次,《离骚》最重要的艺术特色还在于诗人的笔锋下,大量出现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构成了一幅异常雄奇壮丽的完整图画。如诗人写他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能了解他,在无可奈何的情绪下,幻想驾着鸾凰、凤鸟,乘风飞上天空,寻天帝去倾诉:“朝发韧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这一段写的意境极其开阔宏伟。诗人幻想他早晨离开南方的苍梧,日落以前就到了西北的昆仓山上。他还叫太阳神缓辔徐行,要趁日落以前去“上下求索”。他在太阳沐浴的咸池饮马,在太阳所经的扶桑歇息。跟随他的有月神、风神、鸾凰、雷师等大群神物,声势十分煊赫。此外,《离骚》诗句形式错落有致,还设有主客问答和大段铺张描写,大多四句一章,字数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对后世辞赋产生了巨大影响。

屈原除了《离骚》外,还有许多优秀作品,如《九章》《九歌》《天问》等。

汉赋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汉赋代表作家在汉初主要有贾谊、枚乘。贾谊(前201~前169),洛阳人。代表作有《鵩鸟赋》《吊屈原赋》。贾谊继承了屈原骚体赋风格。他的《吊屈原赋》即是拿屈原的遭遇来比自己。《鵩鸟赋》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不平情绪和不妥协精神。他的赋趋向散体化,大量使用了四字句,体现出楚辞向新体赋过渡的痕迹。汉初赋家,除贾谊外数枚乘最重要。枚乘主要活动时期是汉文帝和景帝两代。《汉书·艺文志》有枚乘赋九篇,今传赋三篇,《七发》是他的代表作。《七发》借楚太子和吴客的问答构成八段文字。作品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往问谈话,指出楚太子病根在生活腐化、贪图安逸,此病非药能治。吴客巧妙地叙说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等事,目的在用“要言妙道”转移楚太子的兴趣。枚乘是宫廷文人,对宫廷生活很熟悉,所以能把事实道理说得很明白中肯。《七发》在艺术上善用形象比况,铺张特色鲜明。如写涛的形状一节:“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  ,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这一段屡用行军作战来比况,把涛的声势写得淋漓尽致。《七发》标志着汉赋的正式形成。后代许多作者模仿《七发》形式,在赋中形成一种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称“七体”,但未有超过《七发》者。汉武帝和汉成帝时代,是汉赋的全盛时期,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等。司马相如(前179~前118),成都人。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等。《子虚赋》《上林赋》堆积了许多名词和形容词,很少变化。但有些句子着重在描绘,读起来也浑朴自然。李白读了《子虚赋》,羡慕其中描写的云梦的景色,曾居于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北),显然是被司马相如的一些描写所吸引。扬雄(前53~后18),成都人。他生活在汉成帝时代,有人评价他的赋像司马相如。代表作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逐贫赋》等。东汉末年,赋逐渐衰落,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归田赋》是一篇抒情小赋,一扫汉赋载道,模仿、颂谀旧习,创造出一种淡泊、浪漫、清新的风格,表现了作者在朝政日下的情况下归隐田园的乐趣,对魏晋时期抒情赋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三、魏晋文学与南朝文论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摧垮了东汉王朝,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曹操力量最强,在文学方面成就也最大。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谓“三曹”即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七子”即指汉末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均能文善诗,且与曹氏父子关系密切。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大量作家和作品涌现出来,使各种文体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诗歌方面打破了汉代四百年沉寂的局面。五言诗从这时开始兴盛,七言诗在这时也奠定了基础。历代文学评论家都把建安时期看作文学的黄金时代。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作为杰出政治家、诗人的曹操,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曹操的诗大都沿用汉乐府古题,但并不因袭古意,而是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他的诗歌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诗。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表现他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句,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心情,历来为人传诵。《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也是千古传唱。全诗充满了乐观进取精神,虽然他明知人的寿命有限,但他毫不因此而颓丧,他还深信“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颐之福,可得永年”。《观沧海》写出了大海的雄浑壮阔,象征着他自己那叱咤风云的气概,也是写景的传世之作。曹操诗作的思想内容,决定了他作品的艺术特色。他的诗基本上脱胎于汉乐府,但又颇具自己的风格,宋代敖陶孙《诗评》里说他“如幽燕老将,气韵沈雄”。确实,他的诗语言质朴,绝少华美词藻,但却形象鲜明,常具有一种激昂慷慨的悲壮情调,给人以震撼的鼓舞。但他也有思想艺术上不足取的作品。曹操的诗作对建安文学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对后来的新乐府诗也大有启示。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公元220年代汉自立。他虽想效法汉文帝做一个贤明君主,却放弃了抑制豪强的进步政策,他即位的当年,就采用了陈群制定的“九品中正法”,放弃了曹操兼容并包的用人政策。曹丕的政治态度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诗作中,比较出色的是一些描写男女爱情和离愁别恨之作。如《杂诗》《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燕歌行》等,都能生动和真实地描摹出游子、思妇们那种缠绵悱恻的感情。其中《燕歌行》尤其著名。诗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诗中写一个妇女在不眠秋夜思念远出丈夫的心情。诗的音韵很美,是现存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创作,曹丕有较大贡献。曹丕还写了一部学术性的文学理论著作——《典论》。《典论·论文》开了文学批评的风气,他强调“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对后来文论有很大影响。

曹植(192~232),字子建。在建安作家中,历来最受推崇的是曹植。从现存的当时作品看,也以他的为最多,共有诗八十多首及完整和较完整的散文、辞赋约四十余篇。曹植从小就以才华而为父亲曹操赏识,并曾考虑过立他为太子,曹操死后,曹植遭其兄迫害,终于在忧愤中死去。曹植由于出生于战乱年代,又深受曹操影响,所以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抱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同时,他又深受时代风气熏陶,养成了一种放纵不羁的性格,对世俗礼教采取蔑视态度,这种救世济物的理想和恃才傲物的性格贯穿他一生,并成为他作品的基本精神。

曹植前期作品多数是吐露自己志趣与抱负之作,代表作有《白马篇》《名都篇》《鰕鱼旦篇》《赠白马王彪》等。《白马篇》中“幽并游侠儿”的形象,正是曹植本人政治理想的体现。他把诗中主人公描写成一个怀有高超武艺和忧国忘家的英雄。诗末尾赞扬他:“寄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鰕鱼旦篇》中更是直接抒写自己的抱负:“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汎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这些豪迈的诗句,都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精神。这种开朗乐观的情调,是他前期的诗的特色。

曹植后期诗作由于生活发生了剧变,曹操死后,他在曹丕的迫害下颠沛流离,生活经验也随之丰富起来了。因此,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比以前大大进步,在艺术上也更为成熟,写出了许多佳作。如《赠白马王彪》《杂诗六首》《泰山梁甫吟》《野田黄雀行》《七哀诗》等。他通过这些诗篇,控诉了曹丕、曹叡等残酷迫害骨肉的罪行,也写出了自己渴望自由和建功立业的信心。最足以代表曹植这个时期的作品是《赠白马王彪》,这首诗是写给他兄弟曹彪的。诗中对曹丕加于他的迫害愤怒抗议:“鸱枭鸣衡軏,豺狼当路衢。苍蝇见白黑,谗巧令亲疏”等佳句是感情愤懑的大声疾呼。诗中不但成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也生动描绘了路上景色:“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这段写了他和曹彪分手时四周的景物,呈现出一副秋天原野萧瑟悲凉的情景,抒发了自己悲怆忧愤的心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能深深打动读者,成为传世佳作。曹植后半生尽管处于恶劣环境,但雄心并未衰减,《杂诗六首》等就表现了他渴望献身统一大业的心情:“愿欲一轻舟,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诗歌在艺术手法上也富于独创性,历来为评论者推崇。他的诗讲究艺术形式,注意辞藻和对仗,诗中警句常放在篇中或篇末,使全诗生色。他很少用典故和奇字,更没有靠一堆辞藻去掩饰内容的贫乏,他的诗富有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钟嵘说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就是指他的诗具有雄健的笔力,能够在使用美丽的词藻时,保持着浑厚的气象。

曹植的主要贡献虽在诗歌方面,但他的散文和辞赋也不乏佳作。他的《与杨祖德书》《与吴季重书》都很富于形象,颇能表现自己的性格。《求自试表》和《求通亲亲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愤愤不平和渴望自由的心情。曹植的辞赋抛充了汉赋那种堆砌奇字的积习,用华美而不艰涩的文字抒发真情实感,名篇有《洛神赋》《鹞雀赋》等。

建安七子中,以王粲的文学成就最高。王粲(177~217),字仲宣。代表作有《七哀诗》、《从军诗》。《七哀诗》真实描写了关中遭受战乱的情形:“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这样动人心魄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从军诗》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历来为人传诵。除了诗以外,王粲还善于作赋,代表作有《登楼赋》等。和王粲齐名的刘桢(170?~217),字公干,也以诗歌见长,他的代表作《赠从弟》三首,主要抒写了个人抱负及志趣,尤以二首突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岁暮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中语言简洁,长于比兴。诗中松树形象,正是作者志趣和性格的写照。王粲、刘桢以外的四位作家,应玚和徐干现存作品不多,成就也较差。陈琳和阮瑀则历来以文章著名。孔融在七子中有自己的特色,曹丕评论他的作品“及其所善,扬班俦也”。散文代表作有《荐祢衡表》等。

魏末多数作品,由于政治上的高压和知识分子逃避现实的倾向,已经不如建安作家那样富有现实性。所以《文心雕龙·明诗》中说:“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但突出的文学家也还是有。嵇康、阮籍即是代表人物。嵇康散文代表作有《与山巨源绝交书》,诗作有《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入军》等。阮籍以诗歌见长,代表作为历来传诵的82首《咏怀诗》。

从西晋建立到东晋灭亡的一百多年间,产生了左思、刘琨、郭璞、陶渊明等一批杰出和优秀的诗人。其中以陶渊明成就最高。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青年时代家境贫寒。29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十多年后再次出仕,做了80多天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再次辞职归隐,从此“躬耕自资”,直到去世。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道两家思想,对陶渊明都有很大影响。但他并不局限于儒、道两家。他既没有儒家轻视体力劳动的偏见,也不取道家放纵的行为,在当时思想界他也是独树一帜。

历来论诗者都把陶渊明看作“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的确,在他现在的一百二十多首诗中最为人们传诵的大多是歌唱农村景色和村居生活的作品。他的许多杰出代表作,都是归隐后的产物,其中最有名的是《归田园居》五首。如第一首中,诗人以兴奋的心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他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隐居田园的生活和官场对立起来。他把仕途叫作“尘网”,深以离开这个“樊笼”为乐。在他心目中,恬静的农村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净土,是污浊官场的对立物,所以他不能不热情地加以歌颂。正由于他痛恨当时社会黑暗,所以当他看到远处的农舍和几缕炊烟,听到几声鸡鸣狗吠,都在内心产生了“复得返自然”的喜悦。“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这样平凡的事物,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种未经矫揉造作的自然景致,确实蕴含着自然美,它本身就足以成为欣赏的对象。诗人那种不愿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情操在诗里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饮酒》也是一首杰作,第五首中他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耕田、读书、饮酒、采菊都引起他的兴趣。这种对生活的热爱,来源于高洁的志趣和丰富的精神世界。陶渊明的散文中也颇多佳作,《桃花源记》即是他的代表作。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陶诗长期被传诵的重要原因。陶诗的最大特色就是朴素自然,富有真情实感,没有矫揉造作之辞。另一个特出优点是比同时代诗人的作品,尤显浑厚和完整。此外,简洁含蓄也是陶诗的重要优点。陶渊明的诗歌以其独具的风格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作家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他高洁的人格力量也为后世许多诗人所继承,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正是这种人格精神的写照。

从魏晋到南朝,中国文坛迎来了文学评论的第一次高峰期。文学评论由曹丕《典论·论文》开头,后有沈约、萧统、陆机等在文学评论上有所贡献。但最成熟而又系统的文论,莫过于南朝的文论。其中以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最有代表性。

刘勰字彦和,他生平经历了宋、齐、梁三朝,他对齐梁绮靡文风很不满意,因此,他写作《文心雕龙》的动机,是要扭转当时浮华之风,使之归于平实。《文心雕龙》一书共包括50篇。前面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是全书的总纲,阐述了他主张的文学应该宣扬圣道、裨益风化的道理。从《明诗》到《书记》共20篇,论述各种文体的源流和前人作品的优缺点。从《神思》到《隐秀》15篇是发挥作者对创作过程的见解和对创作的要求,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关于文章作法的意见。最后一篇《序志》则是总结全书的自序。刘勰对文学的根本看法表现在《原道》中。他认为“文”是来源于“道”的,“道”是客观存在,先天地而生,并且是创造世界万物的一种精神。为了使文学批评公允,他提出了考察作品优劣的六个方面,即所谓“六观”。“一观位体(文章思想、主题);二观置辞(遣词造句是否恰当);三观通变(内容与形式是否有独创);四观奇正(行文布局是否妥当,有没有出奇制胜处);五观事义(引证典故是否妥切);六观宫商(声律是否和谐)。这六个方面,既包括了内容,也包括了形式,既注意了思想性,也照顾了艺术性。剂勰在文学批评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初步建立了用历史眼光来分析、评论文学的观点,并提出了质先于文、文质并重的文学主张,从创作的各个方面总结了创作经验,同时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钟嵘字仲伟,《诗品》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诗品》总论了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122人。评论诗分上品,中品,下品。钟嵘论诗反对一味讲究用典故和拘于声律而忽视内容,认为诗歌必须“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也就是我必须兼有充实的内容和华美的文彩,因此他最推崇曹植,他虽强调文质并重,但多数时候却更强调辞藻的华美。





四、唐诗宋词元曲



唐代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先进、文明的国家,在文学领域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繁荣昌盛局面。诗歌的成就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现见于《全唐诗》一书中的2 300多个诗人的诗作就有近5万首。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韩愈、柳宗元等人领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文学发展也影响深远。

初唐时期,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仍沿袭六朝的华艳风气,文坛上也出现了自拔于这种风气的诗人。如王绩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初唐较有代表性的诗人。

盛唐时期,国家繁荣稳定,诗歌创作也趋向多元化。这个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也产生了孟浩然、王维等优秀的各有独创艺术风格的诗人。一时群星灿烂,交相辉映,形成了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盛唐诸家中,孟浩然、王维、储光羲都以山水田园风光描绘著名,艺术风格也较接近,史称山水田园诗派。和王维同时代而又与王维有交谊的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在艺术上呈现了另一种风貌。他们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诗歌以描写塞外奇异景色,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以及戍边生活的情景,充满浪漫色彩,人称为边塞诗人。盛唐还有些诗人如崔颢、王之涣、王翰等虽诗作很少,但为数不多的几首诗却流传久远。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诗坛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抒发了怀才不遇烦扰情绪。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所歌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有的用托古喻今的方式对当朝的最高统治者进行曲折隐晦的讽刺和评击。如《古风》十五:“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还有一些诗,高亢地唱出了蔑视权贵的歌声。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佳句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人品的象征。另外,李白还有一些歌颂名山大川的抒情诗脍炙人口。如《夜下征虏亭》写道:“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望庐山瀑布》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还写了许多歌唱友谊和送别朋友的佳作,也写了许多对劳动人民和妇女苦难深表同情的诗。他写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歌也都慷慨激昂,鼓舞人心。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极高,在他的诗作中,包含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方面,但浪漫主义占主导地位。李白继承并发扬了屈原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诗作中大量运用夸张手法,往往能够巧妙地把神话、幻想和夸张等这些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结合运用,在《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北风行》《远别离》里,他都不同程度将三者很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了。李白诗歌语言风格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是后代诗人难以企及的。他的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达到了浪漫主义顶峰,故有“诗仙”美誉。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唐由盛转衰。他早期诗歌受盛唐诗歌影响,有很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后期因大部分时间是在忧伤和痛苦中度过的,因此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唐由盛转衰这一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而被人们誉为“诗史”。

杜甫诗歌内容也特别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诗。如《丽人行》讽刺了唐玄宗骄宠杨贵妃姐妹过着奢侈腐朽生活,在《遣遇》 《枯棕》《甘林》《送韦讽》等诗中,揭露贪官污吏把人民搜刮一空,造成处处卖儿卖女的惨景。二是以战争为题材的诗。诗中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最著名的即组诗“三吏”“三别”。其中《石壕吏》表现最集中、最深刻。诗写道“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在《三绝句》诗中揭露官军和敌军一样残害人民:“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三是表达忧国伤时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歌。如《春望》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四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或感怀、或赠送、或咏物、或题画、或登临、或怀古,都写得警策精妙,独具风采,如《不见》怀念李白:“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写得情真意切。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也极高。现实主义是杜诗的主要特色。另一特点是具有十分鲜明而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风格深沉凝重,在这种风格的基调上,又呈现多种多样的风采,雄浑、悲壮、奔放、瑰丽、质朴、古简、轻灵、无不达于胜境。杜诗语言艺术特点是精工、稳重、有力而又时有出人意外的神妙,同时他还善用民间口头语言和方言俚谚。此外,杜诗在形象、意境的创造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写江湖风涛之态,则荡人心胸;写老妇悲啼之情,则倾耳可闻;写山川花鸟景色,则如在眼前。杜诗在铺排手法,诗体运用,革新古题等方面的成就不胜枚举。历代诗人,莫不把他的诗歌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中唐时期,中国诗坛出现了更多的风格流派。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流派:一是以白居易、元稹、张籍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他们继承了杜甫现实主义传统,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用新题材创作然后播之乐曲的诗。它力求与生活联系,故能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新乐府诗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对人民的深重疾苦表示了同情。艺术上则以语言通俗流畅、平易近人为特征。代表作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等。新乐府诗人中以白居易的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白居易的诗大约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几部分。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共有一百七十多首,《新乐府》占了五十首,其中以《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等最广为传诵。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也成为传世之作。白居易的诗富有情味,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有成就的唐代诗人。二是以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代表作有韩愈的《山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孟郊的《洛桥晚望》、贾岛的《剑客》,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等。这些诗色彩绚丽,既有奇幻的想象,又有奔放的笔调,融合继承了楚辞、乐府派浪漫传统,开创了奇险新创的艺术风格。三是以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四是以卢纶、李益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另外,晚唐时期,朝政日衰,诗人们虽心怀报国志,但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此一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即李商隐、杜牧。李商隐的咏史诗、爱情诗都很有特色,他的咏史诗不仅质量高,而且数量也多。他的爱情诗也别具一格,常以《无题》为题。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脍炙人口。杜牧的咏史诗也善于选择最典型的事件加以形象刻画,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宋词,与唐诗一样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宋代文学也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据《全宋词》记载,宋词作品有两万余首,词人有1400余人。晚唐已形成了绮靡婉约风格的新诗体——词,于是词这一文学形式几乎一统天下。宋初以婉约词风为主。代表词人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等。晏殊(991~1055),字同叔,官至宰相。晏殊词的内容大致未脱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等传统题材,其风格特征是闲雅清婉。他的儿子晏几道也是较有名的词人。晏殊的“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词句,写出了美的意境。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欧阳修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北宋文学革新运动中贡献卓著,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佳作传世。欧阳修的古文运动直接继承了唐中叶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和主张,但又有所开创。欧阳修不但改变了当时的文风,对当时浮艳的诗风也有所革新。他擅长散文,但诗词也有相当成就。他的词最显著的特色,是一改在古文中所常表露出来的“庄重”面貌,而表现出风流蕴藉的情调。主要内容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他的代表作《踏莎行》写得清丽明媚,语浅情深:“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柳永(1004~1054),字耆卿。他以毕生精力从事词创作,现存《乐章集》,有词近二百首。柳永的词主要反映了许多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心情,还写了大量羁旅行役作品和描写下层妓女悲惨命运的作品。羁旅行役之作是柳词中成就最高的。如著名的《八声甘州》写道:“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何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通过萧瑟秋景,表达了自己无法排遣的悲凉心情。

宋中叶成就最高的词人是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他生长的时代正是北宋社会危机急遽发展的时代,他的一生都是在政治斗争中度过的。苏轼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他的诗、词、散文在北宋文学中都成就非常高。苏轼的诗词比较全面反映了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他写下了许多抒情诗词,有抒发慷慨报国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有怀念亲人的,也有写爱情题材的,也有反映农村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苏轼的诗保存下来的有四千多首,诗的内容比词和散文更为丰富。如《荔枝叹》《食荔枝二首》《新城道中》《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都传诵极广。在散文方面,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上神宗皇帝书》《留侯论》《韩非论》《贾谊论》《晁错论》等都写得雄辩入理,明晰透辟,而《石钟山记》《放鹤亭记》《超然亭记》等都写得优美动人,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苏轼的词在词史上有特殊地位。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这当是中肯评价。苏轼在词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与传统的婉约词派相对立的豪放词派。这给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苏轼留下的三百多首词大大突破了词的“艳科”的传统藩篱。山川景物、纪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感旧怀古都大量写进词里。最有代表性的词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轿》(“大江东去”)。《念奴娇》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词风豪放,雄姿英发,把抒情、写景、议论熔为一炉,结构动荡跳跃,成为千古绝唱。苏轼所创立的豪放词风,把词引向了健康、广阔的道路,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就直接受到他的影响,形成了宋代的“苏辛词派”。

北宋后期的词人代表有秦观、贺铸、周邦彦等。秦观(1049~1100),字少游。他的词主要写情、愁。他在作品中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真挚情感,技巧也有过人之处。代表作有《鹊桥仙》《浣溪沙》《鹧鸪天》等。如《鹊桥仙》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历来为人传诵。

南宋时期,最有名的词作家是辛弃疾,李清照、陆游。下面按他们时代先后作一介绍。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女词人李清照是公认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的词作前期大都是抒情性很强的,歌颂爱情和大自然美景的词占大多数,代表作有《如梦令》《点绛唇》《渔家傲》《一剪梅》等。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写得生动形象,天真活泼。李清照后期作品因金兵入侵,家破人亡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表现出来的情感极为沉痛。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等无不如此。在《武陵春》中写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里完全改变了她前期活泼愉悦的情调了。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她是抒情词的杰出作者。她在语言和艺术形象的创造上。在婉约中带有豪放的风格方面都不是后来其他婉约词人所能企及的。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陆游是一个创作力非常旺盛的作家。他辛勤写作了一生,直到老年,还是“无诗三日却堪忧”。陆游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作品数量最多的人,集中存诗共有9300多首,还不包括散佚或经他删汰的作品在内。在他的巨量诗作中,始终贯注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人民进行了鞭鞑,对劳动人民寄于了深切同情。陆游除善长写诗外,还兼长写词。陆游的词大多飘逸、婉丽,不像他的诗那样雄浑豪迈,但依然跳动着爱国主义激情。代表作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卦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也写得回肠荡气。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辛弃疾的词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以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和充沛的创作才力,多样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词的境界,从而获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在辛弃疾的词里,首先使我们感到的就是那种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想要挽狂澜于既倒、热望恢复祖国山何的壮志豪情,如《鹧鸪天》中道:“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词之所以不朽,即在于他的悲伤和是当时整个民族悲伤紧紧连在一起。辛弃疾也以多彩的笔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反映农村生活的。描写自然美景的。他写的抒情小令也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如《丑奴儿》中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词艺术成就极高。他能自由运用词的形式,大量运用口语入词。想象非常丰富,与诗人相周旋的有西风、落日、山鸟,石浪作舞、山鬼吹箫,在离奇的幻觉中,给予了怪石和其他景物以生命和力量。辛词在豪放之外也有绰约而颇具风韵的,在婉转悱恻中神态生动,富于韵味。如《摸鱼儿》中“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写得悱恻缠绵,是豪放风格之外的又一种风格。大量运用口语入词也是辛词的另一艺术特点,如“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些底事,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等词句都以口语带来新鲜活泼。总之,辛疾弃的词无论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来看,都是丰富多彩。有时豪情奔放,慷慨激昂;有时借诡奇的想象,泄胸中不平之气,大有楚骚的意味;有时委婉清新,情味深永;有时诙谐嘲笑,趣味横生。

元曲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广义的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是新的诗歌样式,是不具备表演内容的歌曲,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是单支曲子,套数是两支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依次联缀而成。元代散曲作家可考者两百多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为代表。他们在散曲中或表现对现实的不满;或抒写离愁别恨。风格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元杂剧是融汇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元曲请详见下章戏曲部分)





五、明清小说



小说是文学中的一大类别。以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绘而反映社会生活为其基本特征。它不受时间、空间和真人真事的限制,可以借助于虚构和想象,兼用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出现较晚。古代神话、传说是其雏型和源头。其后始有六朝志怪小说、唐人传奇、宋人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小说至明代已趋于成熟。中国古代小说以明清小说成就最高。

明代已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民势力不断增长。为了适应人们对艺术的通俗需要,小说、戏曲等都特别昌盛。在短篇小说方面,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二刻《拍案惊奇》为代表,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成熟。此外,也出现了一些以描写男女性爱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玉堂春落难寻夫》等流传甚广。

在长篇小说领域,有《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三国志演义》是由罗贯中(1330?~1400?)根据历史和传说的材料编写出来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东汉灵帝到西晋武帝将近一个世纪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情况。书中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周瑜、孙权等一大批人物的生动描写,塑造了一大群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全书所写的主要是魏、蜀、吴三国的将相王侯的军事、政治生活。《三国志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有极高成就,书中写了四百多个人物,主要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塑造的人物典型有三绝之誉,即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在战争的描写上也构思宏伟,通过一场场大大小小的战争,揭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如赤壁之战场面之宏大,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书中还善用夸张、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开创了我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新局面。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这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小说,作者集中地,多方面地反映了这些农民战争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水浒传》刻画人物性格突出、成功。不但对那些在全书占重要地位的英雄人物刻画入微,对出场次数不多的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但也通过淡淡几笔就能勾勒出他们的鲜明个性。《水浒传》还善于从行动上去刻画人物,关于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都通过人物本身行动去说明。《水浒传》还一环紧扣一环地叙述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如布四斗五方旗、排九宫八卦阵、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等都是引人入胜的故事。语言方面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往往三言两语就能表现人物个性。《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为后世优秀作家所学习、继承。它对后世人民群众为反抗封建压迫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行动产生了无法估计的深远影响。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1500?~1581?)这部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小说史上又取得了一个巨大成就。它主要是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伏妖魔、扫清障碍的故事。在书中,作者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十分光彩的形象。他写孙悟空有无穷的本领,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他大闹了龙宫,在玉皇大帝面前自称为“老孙”,天兵天将也拿他不住。《西游记》以神魔为主要描写对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书中的许多故事写得十分精彩,如大闹天宫、收孙行者,收猪八戒、智擒红孩儿、过火焰山、误入小雷音、无底洞遭困等都引人入胜。《西游记》在结构上和语言上也很有特色。结构上基本以许多小故事连缀组合,既独立成篇,又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语言上幽默诙谐,妙趣横生。《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

《金瓶梅》作者的真实姓名和生平尚不可考。它主要写的是土豪劣绅西门庆的罪恶生活史和他污秽的家庭情况。通对西门庆的罪恶生活史的描写,表现了明代社会道德沦丧、争权夺利、人欲横流的黑暗现象。书中也塑造了一些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形象,在生活细节的描写上也有独到之处。但书中出现的大量色情描写却不足取。

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社会经济已经由恢复进入繁荣发展阶段,这种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文学领域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出活跃的局面,就小说而言,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超过了任何历史时期。文言小说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最有名。还有较为人熟悉的有袁枚的《新齐谐》、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五种》、沈起凤的《谐铎》。长篇小说方面的艺术成就特别高,这以《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为代表。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1701~1754)。吴敬梓少年时就显露出了才华,家境也不错。但青年时代屡试不弟,父亲去世后,他的生活起了极大变化,因试科郁郁不得意,就挥金如土,不到十年,就把田园家产变卖完了,后半生穷困潦倒,寄寓南京。《儒林外史》严厉批判和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首先,作者批评了科举制度在知识分子的生活中所产生的极其恶劣的影响。他认为八股取士使读书人蝇营狗苟,一心一意想通过科举考试青云直上,爬上统治阶级的地位。作者无情揭露了这样一大批精神堕落的知识分子的面貌,在这方面塑造了一系列成功形象,最突出的有范进、匡超人等,深刻描写了他们受科举毒害的情况。其次,吴敬梓还揭露讽刺了封建官僚地主的贪残刻薄,反映了当时政治的黑暗。此外,《儒林外史》还揭露了清代统治阶级文化恐怖政策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讽刺了悭吝的地主,非议了淫佚的盐商,批判了一些依附官绅的“斗方名士”。《儒林外史》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讽刺力极强。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可以说,这部书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最高峰。另外一个艺术特色就是善于在复杂的生活现象中挑选典型性的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而这些情节正是日常发生、普遍存在的。《儒林外史》继承了古代先进思想家指责时弊的优良传统,晚清的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无疑都受到《儒林外史》的影响。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1716?~1763)。曹雪芹出身于一个与宫廷关系至为密切的豪门望族家庭,这个家庭由盛而衰,使曹雪芹亲身体验了贵族家庭的腐败和没落,使他能十分真实地描写这个家庭的巨大变迁。《红楼梦》初名《石头记》,曹雪芹写到80回时去逝,后40回由高鹗续成。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为中心,联系着广阔的社会背景,揭露出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并从而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同时也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腐朽制度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仇恨、猜忌、欺诈、倾轧、争夺等现象。在《红楼梦》里,作者不但出色地完成了艺术上的批判任务,而且塑造了两个男女主人公的光辉形象。贾宝玉是曹雪芹着墨最多、寄托最深而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据考证,这一人物有作者的亲身体验。在贾宝玉身上,最突出的东西就是他始终在封建主义的精神道德所规定的范围以外行动。他反对科举,不愿走“仕途经济”的封建生活道路。所谓“行为偏僻性乖张”成为他性格特征,而正是这种叛逆精神使他性格具有动人光彩。林黛玉也是一个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她出身在一个世袭候爵的书香门第,因父母早亡,她便寄居在贾府里。处在寄人篱下的境况,并没有改变她孤高自许的性格,但常使她自叹自怜,触景伤情,故而多愁善感便成了她的性格特征。由于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生活在一起,性格相投,特别是在反封建主义这一点上有着共同要求,因此成为生死相恋的情人。《红楼梦》除贾、林两人外,还塑造了许许多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如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尤三姐等等。通过这数百个人物的描写,或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丑恶,或反映出被压迫者所受到的损害和摧残。《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首先是善于塑造人物,有些人物,虽寥寥数笔,也能给人以深刻印象,书中的数百个人物,个个都形象生动,其次,能够天然无饰,巧夺天工地反映生活。在《红楼梦》中,一切都显得那样血肉饱满和生气勃勃;一切都显得那样纷繁多姿,然而又那样清晰明朗。《红楼梦》在结构上也非常卓越。书中每一个情节、每一段章节的交换和运转,就像一道蜿蜒的流水,只见奔流而不见其生硬、中断和缝合之处。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再有,《红楼梦》在语言上有极高成就,在这方面,它不但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而且又超过了它以前的任何小说。语言上的主要特色是洗练、自然和富于表现力,这些语言使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人物的表情、身姿、动作、心理、性格。在人物语言表现方面,是继《水浒传》之后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典范。





六、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情境交融的美学意蕴。审美中常产生的活动形式有:一是触景生情。在自然美的欣赏或以自然景物为反映对象的文学创作中,触景生情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审美情感活动。刘勰的《文心雕龙》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说明审美主体由于感受到不同的、变化着的自然景色,从而产生变动的、内容相异的情绪和情感活动。作家在观赏自然景物时,会“联类不穷”,形成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同时也会“情以物迁”,引起复杂的情感,如陆游重游沈园,由眼前的景色而触发起过去与唐琬在此相遇的回忆,从而发出“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慨叹,这就是对自然景物的联想推动情感活动的一例。二是同情共鸣,当我们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时,常常会对作品中人物的遭遇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读者使自己的感情和作品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感情相互交流、融成一片,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这所憎,甚至化身为作品中的一个人物,扮演一个角色。如看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悲切地葬花时,读者也不由得落下了同情的眼泪。三是移情感受。移情感受是我们在读作品时,因情感的能动作用而由自然事物的特征与人的情感、活动的相似而形成的类似联想。在这种联想中,自然事物的形象特征与人的感情活动在意识中完全融为一体,使人直感到自然事物本身也有了感情和活动,如“西风愁起绿波间”“菊残犹有傲霜枝”等描写,就是这一类的例子。

(2) “和”的审美意蕴。“和”是中国古代文学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徐复观先生认为,中国文化“走的是人与自然过分亲和的方向”。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倾向,在《诗经》和唐诗宋词等作品中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如《诗经》开篇的《周南·关睢》,以水鸟和鸣起兴,吟咏男女之间的恋情,即给人一种温暖和谐,人与自然无限亲近的感觉。《诗经》、唐诗中有多种类型的诗,有田园农事的、爱情婚姻的、征战宴饮的等等,但无论哪一类型的,人与自然的融恰亲和,都是其基本倾向所在。《小雅·采薇》写出征战士久役归来的心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虽充满悲怨,但那由自然界的春风秋雨的景象来体认人与自然生命之节律,感受宇宙自然之和谐的心态却是显见的。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伦亲情之“和”,也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在《诗经》时代,史伯、晏婴、子产等都曾言“和”,在先秦诸子文章中也都常言“和”,他们或言自然事物之和,或言审美心理之和,或进入社会伦理层面而言和。特别是从孔子提倡“中和”起就包含着文学家对人伦亲情之和的重视。否则,孔子就不会把“中和”美的思想概括在对《关睢》的评价上,他提出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命题为后世文学审美奠定了基本原则和标准。而“和”的理论没有古代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实践和开掘,这种理论可能还是一个较为抽象、空洞的理论原则,很难化成一种深厚、亲谐的美的感受。

(3) 悲壮的忧患意识与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忧患意识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一是孟子《尽心》篇所说的“民之大命在温与饱”的民众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出发,反抗剥削压迫、横征暴敛的“庶民”忧患。二是“孤臣孽子”式的忧患,远可追溯到周文王那里,是周人德治精神、警天保民思想和居安思危、朝乾夕惕危机意识的体现。近则是处于衰世、乱世的人们对即将崩溃的国家的政治危机和艰难人生的深刻体验。但不管哪一类忧患,它们都不是系于个人,而是与民族、国家命运紧紧联在一起的。与忧患意识相关的“美刺”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引人注意的一个问题。“美刺”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它最早是在《毛诗序》中得到完整系统的表述的。朱自清先生说:“‘美刺’之称实在本于《春秋》家。公羊、梁中多用‘褒贬’字,也有‘美恶’字”。比如《诗经》中的“美刺”就寄寓着以诗为谏,以诗为刺的忧患意识和政治关怀,这也正是后世文人提倡美刺精神的意蕴所在。忧患意识与美刺的结合正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表达的崇高、悲壮、优美、沉郁的意境,有强烈的美感力量。

(4) “比兴”的艺术感染力

“比兴”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美学特征。关于“比兴”,它并非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作家基本人生观和人生态度。前面谈到的《诗经》、唐诗等的审美意蕴时,我们也曾谈到人与社会的亲和意识,而这正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的一种理论,如触物生情、托物寓情、感物吟志、情景交融中都通过“比兴”表现出强烈的美的特征。比如说《诗经》的“比兴”中就含有“引譬连类”的思维特色,这对后代文学作品就有重要影响。“引譬连类”最初代表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追溯到远古的宗教神话,后又随先秦理性思潮兴起而演化为一种十分流行的哲学思维方式,如《周易》立象尽意取譬明理的思维特征,《国语·周语》的“物象天地,比类百则”及墨子的“类”“故”“理”的思维法则等,都体现了这一点。《诗经》的比兴显然也有这方面的意义。孔子提出的“诗,可以兴”的命题,即包含对《诗经》这种比喻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认同。比兴所内含的这种“引譬连类”的思维法则,实际上对后世文学中美学的发展带来很重要影响。文学作品中以比兴而提倡艺术的寄寓深永、含蓄而富有韵味、意境,这从常州词派提出的“重寄托”、重“意内而言外”的比兴主张以及王士祯等标举的“神韵”之作中便能看出。《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中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沙发
guleishichaoren 发表于 07-2-11 18:26:42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qingxueyinmeng 发表于 08-7-22 16:17:22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地板
千荷 发表于 08-7-25 09:57:3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5#
shanshan3973 发表于 09-2-14 10:40:22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谢谢
6#
xuyiru 发表于 09-7-11 21:56:03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这么多个字。。。
你是怎么弄进来的。。。
太辛苦了。。
线条很清晰。。
7#
NATHALIE2009 发表于 09-7-12 02:47:28 | 只看该作者
顶,多谢楼主
8#
永不放弃的学生 发表于 09-9-7 20:46:15 | 只看该作者

太辛苦了

真是 好人啊    为大家奉献了
9#
落叶纷飞 发表于 09-9-29 18:39:02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主,辛苦了
10#
晶哥哥 发表于 09-9-29 20:47:3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9 13:26 , Processed in 0.11205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