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 | 具体内容 |
整体性 | 环境中各部分联系紧密、相互制约,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区域性 | 不同时空尺度下区生态环境特征变化很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
相对稳定性 | 环境系统具有一定抗干扰的自我调节能力,只要干扰强度不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界限,环境系统表现出动态的平衡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
环境变化滞后性 | 引发的影响不能很快反映出来,问题本质具有不确定和难预测特性 |
环境的脆弱性 | 太阳耀斑和外来星球撞击的影响,地球承载力和人口之间产生的矛盾 |
阶段 | 内容 |
环境科学分化发展阶段 | ①“环境问题”的提出。20世纪50年代,环境质量恶化,环境功能退化,公害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个阶段,近代环境科学思想产生,其标志是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②“环境科学”的诞生。在卡逊思想的指引下,研究环境问题,在各个原有学科基础上创立了分支学科,如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工程学等。 ③多学科发展。环境科学的诞生时期由于各学科还是处于分散研究的阶段,所以环境科学也只是一个多学科的集合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统一体系 |
环境科学交叉与整合阶段 | 环境科学的研究在与自然科学交叉和分化之后,开始扩展到了社会科学、经济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并确立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从环境问题全球化与定量环境模型构建阶段 | 以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标志。21世纪,环境科学大学科的特征日渐明显,各分支学科形成独特的学科特点和思维模式,并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进入定量环境模型构建阶段 |
要点 | 具体内容 |
对象 |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
目的 | 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要点 | 内容 |
整体性 | 环境科学的特点是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把人类与环境系统看作是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
系统性 |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 |
综合性 | 环境科学的研究范围涉及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的各个领域,包括管理、经济、科技、军事等部门及文化教育等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在多种环境问题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复杂性 | 环境的各组成成分除了本身的特征外,各成分之间都有相互作用,系统越复杂,彼此的调节能力越强。另外,环境问题的人为性、隐蔽性、不确定性与加速性、动态发展性与可变性加大了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复杂性 |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