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2008年《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大集合

[复制链接]
Abit 发表于 07-9-21 19: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高校自动控制理论大纲(大部分为2008年版):
看过的兄弟们顶一下啊[s:9]
1楼:上海交通大学
2楼:华科
4楼:大连理工(05年的,非官方,仅供参考)
5楼:东南(对外封锁,只有2006年的)
6楼:北航      
7楼:浙大
8楼:哈工大(非官方)
9楼:北理
10楼:南理
11楼:北邮
12楼:同济07年的,08年的要找学校邮寄      
13楼:西北工大(非官方,仅供参考)
14楼:天大
15楼:上大
16楼:南航
17楼:重邮
18楼:川大(05年)
19楼:石油大学(北京)
20楼:哈工程(07年)
22楼:浙工大(07年)
23楼:南京工大
24楼:北京工大
25楼:石油大学(华东)
26楼:燕山大学
27楼:沈阳自动化所
另: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考试大纲的,如东北大学、西北工大貌似就没有,非官方的仅供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
816自动控制理论    http://www.gs.sjtu.edu.cn/information/dagang/dagang.htm


《自动控制理论》
参考书目:
《自动控制理论与设计》 ( 新世纪版 ) 徐薇莉、曹柱中、田作华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施松椒、陈学中、杜秀华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 第四版 (08年新加)

复习大纲:
经典控制部分: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控制系统常用的典型测试信号;

        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系统微分方程式的建立;
        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求取方法

        方块图变换的基本法则,转换为信号流图的方法;

        用梅逊公式求取系统变量间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  实际物理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机电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第四章  反馈控制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
        劳斯判据的应用;

        反馈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及求取;

        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定义;

        一阶、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求取;

        掌握主导极点、附加零极点和偶极子的概念;

        掌握高阶系统简化为二阶系统的条件;

        掌握速度反馈控制、比例微分、比例积分控制的组成及作用。
第五章  根轨迹的概念;
        控制系统根轨迹的绘制;

        利用根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及计算系统性能指标。
第六章  频率特性的定义,求法;
        极坐标图及伯德图的绘制;

        利用奈氏判据判别系统稳定性;

        频域性能指标的定义及求取;

        由实验曲线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第七章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概念;
        常用校正网络特性;

        据原系统特性和期望性能指标正确选择校正网络形式,熟练掌握根轨迹图和频率特性方法,设计超前网络、滞后网络和超前——滞后网络。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描述函数的定义,求取;
        应用描述函数在极坐标图上判断系统稳定性,是否存在极限环,求取稳定极限环的振幅、频率;
        相平面图的绘制,利用相平面图对典型非线性系统进行分析;

现代控制部分:
1.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坐标变换(线性变换)及状态方程求解。
2.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标准型以及能控性与能观性分解。
3.状态空间描述与传递函数的关系,单变量系统的状态空间实现。
4.单变量系统的极点配置及观测器设计。


[ 本帖最后由 Abit 于 2007-10-21 22:5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Abit 发表于 07-9-21 20: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中科技大学

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自动控制原理》是为我校招收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的考试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
    考试对象为符合参加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条件的报考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及工科相关专业的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 题型 :计算题、简答题、选择题
(四)参考书目:
  1.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2.自动控制原理 孙德宝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二部分 考查要点
(一)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控制的原理;
2.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3.根据实际系统的工作原理画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二)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2.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4.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结构图与信号流图间的关系,由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1.稳定性的概念,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Routh稳定判据。
2.稳态性能分析
(1)稳态误差的概念,根据定义求取误差传递函数,由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
(2)静态误差系数和动态误差系数,系统型别与静态误差系数,影响稳态误差的因素。
3.动态性能分析
(1)一阶系统特征参数与动态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2)典型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与性能指标的关系;
(3)附加闭环零极点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4)主导极点的概念,用此概念分析高阶系统。
(四)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1.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方程,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3.0o根轨迹。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根轨迹及正反馈系统的根轨迹的画法。
4.等效开环传递函数的概念,参数根轨迹。
5.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五)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1.频率特性的定义,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2.用频率特性的概念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
3.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方法。
(1)典型环节及开环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奈氏曲线或极坐标图)的画法。
(2)典型环节及开环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图)的画法。
(3)由对数幅频特性求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4)描述频率特性的对数幅相曲线(尼柯尔斯曲线)
4.Nquisty稳定性判据。
(1)根据奈氏曲线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运用判断式
(2)由对数频率特性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5.稳定裕量
(1)当系统稳定时,系统相对稳定性的概念。
(2)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的定义及计算。
6.闭环频率特性的有关指标及近似估算。
7.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六)系统校正
1.校正的基本概念,校正的方式,常用校正装置的特性。
2.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设计校正装置,用频率法确定串联超前校正、迟后校正和迟后-超前校正装置的参数。
3.将性能指标转换为期望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根据期望特性设计最小相位系统的校正装置。
4.了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七)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脉冲传递函数及其特性,信号采样与恢复。
2.Z变换的定义,Z变换的方法。
3.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差分方程与脉冲传递函数
4.离散系统的性能、和稳态误差分析。
(1)稳定性分析。Z传递函数经W变换后,用劳斯判据分析其稳定性。
(2)连续系统稳态性能分析方法在离散系统中的推广。
(3)动态性能分析。离散系统的时间响应,采样器和保持器对动态性能的影响闭环极点与动态性能的关系。
5.离散系统的综合,无纹波最少拍系统的设计。
(八)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1.非线性系统的特征,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2.相平面作图法、奇点的确定,用极限环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
3.描述函数及其性质,用描述函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自振及有关参数。
(九)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1.状态空间的概念,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状态方程的解,状态转移矩阵及其性质。
2.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状态可控与输出可控的概念,可控与可观标准型。
3.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设计。


[ 本帖最后由 Abit 于 2007-9-24 05:24 PM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Abit 发表于 07-9-24 16: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33控制工程综合考试大纲(2008版)


一、考试组成
自动控制原理占90;
数字电路占60分;
二、自动控制原理部分的考试大纲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主要内容:自动控制的任务;基本控制方式:开环、闭环(反馈)控制;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稳、快、准。
基本要求:反馈控制原理与动态过程的概念;由给定物理系统建原理方块图。
2.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传递函数及动态结构图;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梅逊公式。
基本要求: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闭环系统动态结构图的绘制;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3.时域分析法
主要内容:典型响应及性能指标、一、二阶系统的分析与计算。系统稳定性的分析与计算:劳斯、古尔维茨判据。稳态误差的计算及一般规律。
基本要求:典型响应(以一、二系统的阶跃响应为主)及性能指标计算;系统参数对响应的影响;劳斯、古尔维茨判据的应用;系统稳态误差、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
4.根轨迹法
主要内容:根轨迹的概念与根轨迹方程;根轨迹的绘制法则;广义根轨迹;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性能的关系;主导极点与偶极子。
基本要求:根轨迹法则(法则证明只需一般了解)及根轨迹的绘制;主导极点、偶极子等的概念;利用根轨迹估算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5.频率响应法
主要内容: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典型环节的频率响应及开环频率响应;Nyquist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稳定裕度及计算;闭环幅频与阶跃响应的关系,峰值及频宽的概念;开环频率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三频段(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响应曲线(Nyquist曲线和对数幅频、相频曲线)的绘制;系统稳定性判据(Nyquist判据和对数判据);等M、等N圆图,尼柯尔斯图仅作一般了解;相稳定裕度和模稳定裕度的计算;明确最小相位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差别,明确截止频率和带宽的概念。
6.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主要内容:系统设计问题概述;串联校正特性及作用:超前、滞后及PID;校正设计的频率法及根轨迹法;反馈校正的作用及计算要点;复合校正原理及其实现。
基本要求:校正装置的作用及频率法的应用;以串联校正为主,反馈校正为辅;以频率法为主,根轨迹法为辅;复合校正的应用。
7.线性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状态方程的列写;状态方程的解(矩阵指数及其性质);系统等价变换;状态方程与传递函数的关系;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性及其判据;动态方程的标准形(可控标准型、可观标准型);可控性、可观性分解;对偶原理,传递函数的最小实现;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及其设计。
基本要求:上述主要内容中各点均要求,但仅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连续系统。
8. 非线性系统理论
主要内容: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的一般特征;典型非线性特性及其影响;谐波线性化及描述函数;用描述函数法研究系统稳定性和自激振荡;相轨迹的一般特点及绘制方法;线性系统的相轨迹;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绘制及分析。
基本要求:明确描述函数法的使用限制条件;典型环节描述函数;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激振荡;一、二阶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绘制及运动分析。
(二)参考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
程鹏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8

《自动控制原理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程鹏、邱红专、王艳东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4.12

三、数字电路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 考试性质
该入学考试是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电子技术理论基础。
2、考试对象
为参加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3. 评价目标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其解决电子技术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逻辑代数基础重点掌握:
(1)基本逻辑运算及符号表示,基本公式,常用公式,基本规则。
(2)逻辑函数的几种表示形式,包括表达式、真值表、卡诺图、逻辑图和波形。
(3)逻辑函数的这几种表示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4)函数的标准与或式,最小项,函数的最简式。
(5)函数的公式法化简,卡诺图化简,具有约束项的函数化简。
2.门电路重点掌握:
(1)TTL与非门电路,电路的传输特性、输入特性、输入负载特性、输出特性、扇出系数、输入噪声容限、平均传输时间。
(2)OC门电路在线与时及需要改变输出电压时上拉电阻的计算。
(3)三态门电路和传输门在接口电路中的应用;
3.组合逻辑电路主要掌握:
(1)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
(2)全加器分析,集成全加器74LS238在编码转换中的应用。
(3)最小项译码器分析,集成最小项译码器74LS138的应用。
(4)数据选择器分析,集成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和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3的应用。
4.触发器重点掌握:
(1)基本RS触发器的功能、特征方程和约束条件。
(2)边沿JK、D、T、T’触发器的功能,特征方程,时序图及动态特性。
5.时序逻辑电路重点掌握:
(1)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同步二进制加/减法计数器、异步二进制加/减法计数器的分析。
(2)有、无输入变量的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等价状态合并,状态编码原则。
(3)同步集成计数器74LS160和74LS161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方法(复位法、置数法)及其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4)异步集成计数器74LS290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方法(复位法)及其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6.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电路重点掌握:
(1)555定时电路功能。
(2)用555定时电路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其滞回特性、传输特性和输入输出电压波形。
(3)用555定时电路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其电容电压、输入输出电压波形,计算暂稳态时间。
(4)用555定时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其电容电压、输出电压波形,计算振荡周期和频率。
7.A/D 和D/A转换电路重点掌握:
(1)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计算D/A转换电压。
(2)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已知模拟电压逐次逼近求取对应数字量。
(3)比较并联比较式A/D转换器、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双积分式A/D转换器的精度和速度。
8.存储器重点掌握:
(1)ROM、RAM的地址线和位线,用点阵的方式表示与阵和或阵,并据此实现逻辑函数。
(2)ROM、RAM的字线和位线的扩展方法。
(三)主要参考教材:
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胡晓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闫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本帖最后由 Abit 于 2007-10-13 10:5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Abit 发表于 07-9-24 16: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大学2008年《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考试大纲
网址:http://ee.zju.edu.cn/info/info_detail.jsp?n_type=0037¤t_id=0038&id=00005744


第一章        引论1、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2、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特点;
3、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案例。
第二章        数学模型
1、掌握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方法;
2、非线性系统模型的线性化;
3、典型控制系统环节的数学模型及其推导方法;
4、掌握方框图的绘制及其简化方法;
5、应用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        时域分析
1.掌握一阶系统、二阶系统在脉冲输入和阶跃输入下时域响应及性能指标计算;
2.分析一阶系统、二阶系统参数变化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3.掌握稳态误差计算方法、系统型式对稳态误差的影响,理解积分环节对改善稳态误差作用;
4.掌握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并能用相应的判据分析和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第四章        根轨迹法
1、了解根轨迹法的概念;绘制根轨迹依据是什么?幅值方程作用是什么?
2、掌握常规根轨迹、相角为π,0及迟后系统的根轨迹绘制方法及要点;
3、对于多回路系统和参数根轨迹,如何绘制根轨迹并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
4、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
1、频域特性定义及它与传递函数关系;
2、掌握绘制典型环节及串联系统的频率特性方法(极坐标图,伯德图);
3、熟悉奈奎斯特稳定性原理,并能灵活应用于系统稳定性分析;
4、掌握相对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相对稳定性与时域指标关系;
5、了解闭环频率特性绘制和闭环频率特性与系统时域响应的关系。
第六章        控制系统校正
1、系统为什么要进行校正,校正分哪两类(有源和无源),各有何特点;
2、掌握用频率特性法进行串联超前、滞后、超前-滞后和PID校正方法;
3、掌握用根轨迹法进行串联超前、滞后和PID校正方法;
4、分析校正前后系统稳定性或性能指标的变化。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1、了解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与线性系统比较);
2、掌握相轨迹的定性绘制方法;
3、掌握用相轨迹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4、典型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计算;
5、掌握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并注意其应用条件。
第八章        采样控制系统
1、了解采样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熟悉采样过程及采样定理;
3、熟悉零阶保持器与一阶保持器传递函数及频率特性;
4、掌握Z变换方法、性质及Z反变换;
5、理解脉冲传递函数的基本观念,掌握开环与闭环传递函数推导;
6、掌握采样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稳态误差的计算;
7、了解采样控制系统用伯德图校正方法的原理和数字校正方法的应用(用数字校正装置时校正方法,数字校正装置的实现,最少拍系统校正)。
参考书:
1.《控制理论CAI教程》 颜文俊等编  科学出版社
2.《现代控制工程》 绪方胜彦著  科学出版社
现代控制理论

一、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及运行分析
1  根据物理系统得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2  由时域描述化为状态空间描述;
3  掌握状态空间描述的几种规范形式及转换方法;
4  连续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及其性质;
5  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状态解。
二、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1  李亚普诺夫第二法稳定性定理;
2  线性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三、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1  能控性、能观性的概念及判据;
2  对偶性原理;
3  系统的结构分解
四、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1  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
2  输出反馈及极点配置;
3  镇定问题,渐近跟踪问题;
4  状态重构问题及观测器的极点配置;
5  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含降维观测器);
6  解耦问题。
参考书:
《现代控制控制理论》 王孝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本帖最后由 Abit 于 2007-9-24 05:27 PM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Abit 发表于 07-9-24 16: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402自动控制理论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理论〔402〕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深入理解“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总分的80—85%):
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l        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l        控制系统的主要问题及动态指标
2)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l        数学模型及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l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l        传递函数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l        方框图及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l        信号流程图
3)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l        典型输入信号
l        一阶系统的响应
l        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动态性能指标
l        高阶系统的响应
l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l        劳斯稳定判据、霍尔维茨稳定判据
l        稳态误差
4)根轨迹法
l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l        绘制根轨迹的幅值及幅角条件
l        普通根轨迹的绘制规则
l        参数根轨迹
l        零度根轨迹
l        滞后系统的根轨迹
l        根轨迹的应用
5)频率法
l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l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l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及其图像
l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l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l        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与频率特性的关系
l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与频率特性的关系
l        闭环频率特性
l        典型Ⅱ型系统的频—时域关系
6)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综合
l        校正综合的一般概念
l        基本控制规律
l        串联超前校正(应用频率法、根轨迹法进行串联超前校正)
l        串联滞后校正(应用频率法、根轨迹法进行串联滞后校正)
l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l        希望特性法(期望特性法)
l        反馈校正
7)非线性系统分析
l        非线性系统概述
l        描述函数
l        典型非线性的描述函数(饱和非线性、死区非线性、间隙非线性、继电非线性)
l        描述函数的应用
l        相平面法
l        相轨迹的绘制
l        相平面图的应用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部分(占总分的15—20%):
1)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l        微分方程描述与状态变量描述
l        化高阶微分方程为状态方程
l        传递函数变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l        传递函数矩阵
l        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矩阵
l        状态方程的线性变换
2)状态方程的解
l        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l        矩阵指数函数
l        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l        线性时变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l        状态转移矩阵
3)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l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能控性
l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能观测性
l        能控标准性与能观测标准型
4)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l        关于稳定性的定义
l        李雅普诺夫第一法
l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l        李氏直接法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5)状态反馈与极点控制
l        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l        采用状态反馈时的极点配置
l        状态估计与状态观测器
三、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l        应用概念分析、理解题(20分)
l        理论分析计算题(70分)
l        设计计算题(30分)
l        综合应用题(30分)

四、参考书目
l        夏德钤. 《自动控制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l        李友善. 《自动控制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
l        戴宗达.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l        王孝武.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本帖最后由 Abit 于 2007-10-13 10:5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Abit 发表于 07-9-24 16: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理

2008年北理810 自动控制理论

1.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
掌握: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概念;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方框图模型和信号流图模型;数学模型间的转换;方框图的化简;Mason增益公式。
②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相应
掌握:典型输入信号;由传递函数求系统的响应;系统的极点;一阶系统的响应;二阶系统的响应及时域性能指标。
了解:高阶系统的响应;主导极点的概念。
③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稳态响应分析
掌握: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稳定性判据;稳态误差分析。
④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根轨迹方法
掌握:根轨迹的基本概念;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规则;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广义根轨迹。
理解: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校正方法及其原理。
⑤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方法
掌握: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的频率响应;开环系统的的频率响应;频率响应的图示法;最小相位系统;由频率响应求传递函数;基于开环频率响应的稳定性判据;稳定性裕量。
理解:闭环频率特性;基于频率响应的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⑥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方法
掌握:状态转移矩阵的求取及其性质;状态方程的解;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判据;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规范型;状态空间的分解;可镇定性和可检测性;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的设计;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
⑦线性定常采样控制系统
掌握: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与复现;采样定理;零阶保持器;z变换;采样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采样系统的响应;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
了解:采样系统的PID控制器的设计;最少拍采样控制系统的设计。
⑧非线性系统分析
掌握: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平衡态及其稳定性;描述函数法;自激振荡的参数的求取和稳定性分析。
了解:非线性系统的特殊现象;相平面分析方法。
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掌握: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基本理论;线性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李亚普诺夫方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2.参考书目
《自动控制原理》,吴麒,清华大学出版社。

[ 本帖最后由 Abit 于 2007-9-24 10:23 PM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Abit 发表于 07-9-24 16: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理工

2008南理考试大纲(自动控制原理,共150分)

(*号所注内容为考查的重点)

http://gs.njust.edu.cn/yjszs/index.htm

一、总要求
命题内容以胡寿松教授主编的教材《自动控制原理》为主要参考书,全面考查考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及运用基本概念、原理、灵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范围及考查的知识点
1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1)自动控制系统三种基本控制方式: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
*2)反馈控制的机理;
*3)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4)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结构图是描述系统数学模型的三种主要形式,重点考查:
*1)传递函数定义及性质,结构图的概念;
*2)获取具体物理系统的传递函数,以及绘制系统结构图的方法;
3)通过结构图的化简,求取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及干扰信号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
4)一般了解信号流图的建立及梅逊公式的应用。
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重点考查考生对系统稳定性、稳态误差、动态品质等性能的分析方法。
*1)系统性能指标的定义;
*2)系统稳定性概念、劳斯稳定判据及其应用;
*3)一阶、二阶系统(主要是二阶)的动态性能分析,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分析及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4)系统类型的定义、静态误差系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利用静态误差系数计算系统的静态误差;
5)主导极点的概念,一般了解高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方法。
4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1)掌握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2)掌握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灵活应用基本法则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3)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4)了解参数根轨迹和零度根轨迹的概念。
5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法
*1)频率特性的定义及其几何表示法;
*2)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图、幅相曲线图的绘制;
3)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
4)利用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求开环传递函数的条件、方法;
*5)利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6)相角稳定裕量和幅值稳定裕量的定义及其求取方法,它们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7)掌握开环幅值穿越频率、相角交界频率的定义,了解闭环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及带宽的定义。
6 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
1)正确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2)PID校正的思想及算法;
*3)二阶系统的比例微分校正及速度反馈校正;
*4)超前校正、滞后校正、超前-滞后校正的设计方法;
5)串联校正、反馈校正的设计方法及它们的优缺点;
*6)复合控制校正的设计方法及其优缺点。
7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1
)掌握采样定理及采样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2
)掌握z变换及z反变换;
*3
)掌握离散系统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等数学模型的形式;
*4
)掌握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了解影响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5)掌握离散系统稳态误差的分析方法,了解动态性能的分析方法;
6)一般了解离散系统数字校正的方法。
8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1
)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2
)了解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
*3)正确理解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
4)掌握相轨迹的绘制方法,并能用解析方法绘制简单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5)掌握用极限环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的方法;
*6
)正确理解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
7
)掌握非线性系统结构简化的方法;
*8
)熟练掌握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自振及有关参数。
9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1)正确理解状态空间有关概念;
*2)熟练掌握建立元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方法;
3)掌握空间表达式向可控、可观测标准形、对角形、约当形等规范形式变换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系统传递矩阵的方法;
*5)熟练掌握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及求取方法,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求解方法;
*6)正确理解可控性、可观测性的基本概念;
*7)熟练掌握判定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测性充要条件及有关方法;
8)理解可控性、可观测性与系统传递函数的关系;
9)理解线性系统规范分解的作用和意义,了解规范分解的一般方法;
*10)正确理解利用状态反馈任意配置系统极点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按系统指标要求确定状态反馈矩阵的方法;
*11)正确理解利用输出反馈任意配置系统极点的有关概念,掌握按系统指标要求确定输出反馈矩阵的方法;
12)正确理解分解定理,了解状态观测器的作用,一般了解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
*13)正确理解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的有关概念;
14)掌握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初步掌握寻求系统李雅普诺夫函数判定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10 利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的基础知识
1) 了解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2)掌握利用SIMULINK图形化界面对连续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



[ 本帖最后由 Abit 于 2007-9-26 08:54 AM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Abit 发表于 07-9-24 16: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邮

2008年北邮自动化学院

http://www.grs.bupt.cn/zsgz/kszn/kszn.asp

学院本科生招生专业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物流工程、设计艺术学、机械工程(工程硕士)。

2008年北邮自动化学院810自动控制理论

一、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试验环节。

二、 考试内容
1、     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
1)        自动控制的基本控制方式
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3)        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4)        评价控制系统的基本指标
5)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2)        非线性特性及其线性化
3)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
4)        线性系统的方框图的建立
5)        线性系统的信号流图的建立
6)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7)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        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4)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
4、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1)        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幅角条件
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3)        用根轨迹法分析控制系统
5、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1)        频率特性的概念
2)        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3)        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4)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5)        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6、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1)        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
2)        串联校正装置的功能和特性
3)        串联校正的频率响应设计法
7、     采样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1)        采样器和保持器
2)        脉冲传递函数
3)        采样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4)        采样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5)        采样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6)        采样控制系统的校正
7)        最少拍采样控制系统的校正
8、     线性控制系统的结构分析
1)        状态方程的特征值标准型
2)        系统可控性和可控标准型
3)        系统可观性和可观标准型
4)        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5)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
9、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1)        李雅普诺夫关于稳定性的定义
2)        李雅普诺夫第一法
3)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4)        李雅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5)        李雅普诺夫方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10、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1)        闭环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
2)        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与镇定
3)        多变量系统的解耦问题
4)        状态观测器的实现
5)        带有状态观测器的反馈控制系统

三、 试卷结构
1、     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2、     题目类型: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试验题。

[ 本帖最后由 Abit 于 2007-9-26 09:17 AM 编辑 ]
 楼主| Abit 发表于 07-9-24 16: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济大学2007年424自动控制原理大纲

2008年还没看到,不过你可以找他们学校邮寄
http://bbs.freekaoyan.com/thread-106884-1-1.html

[ 本帖最后由 Abit 于 2007-9-27 09:57 AM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Abit 发表于 07-9-24 16: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427自动控制原理初试大纲(不是权威,仅供参考)
http://download.kaoyantj.com/kaoyandagang/2006/11/20/710F7E41DDFFB96F.html

一、考试内容
       正确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有关概念。
       掌握结构图等效变换方法和梅森公式。能熟练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掌握代数稳定判据及在判定系统稳定性方面的应用方法;掌握系统稳态误差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一、二阶系统典型相应的特点以及模型参数与动态性能的关系;了解附加闭环零极点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能熟练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
       能熟练绘制系统根轨迹(包括广义根轨迹)并分析系统性能参数变化趋势,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
       掌握典型环节频率特性,能熟练绘制开环系统频率特性;掌握频域稳定判据;掌握稳定裕度计算及系统性能估算方法;正确理解闭环频率特性及相应指标。
       掌握频域串联校正方法;掌握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方法。
       能熟练推导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熟练掌握离散系统稳定性判据和稳态误差计算方法。
       了解非线性系统运动的特点,重点掌握运用描述函数法进行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及自振分析的方法。一般掌握相平面法。
       注重各章概念的融会贯通以及解题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参考书目
胡寿松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附:477微机原理及其应用初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该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题型包括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填空题,问答题,以上所涉及的基本是各章的概念性内容:另外还有程序设计题(以简化的汇编程序设计为主,完整的汇编程序设计为辅):接口设计题等。题量在二小时左右,难度控制在优秀本科生能按时完成为准。
     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发展的几个阶段,分类,数制及相互转换,基本逻辑电路,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等。
     2.80486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寻址方式及指令系统,存储器的分类及内存管理等。
     3.常用的伪指令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概念,信息传递的控制方式,中断及8259A的基本工作方式,总线概念等。
     5.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A、8253、8251A、8259A与CPU的接口电路设计、接口芯片的初始化编程及其综合应用系统的接口程序设计等。
     6.A/D, D/A转换器及其与CPU的接口电路和程序设计(以0832, 0809为主)等。
二、参考书目辅导
1.《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其应用》,史新福等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导教.导学.导考》,秦晓红等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号
3.《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陈建铎,冯萍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课

[ 本帖最后由 Abit 于 2007-9-27 10:55 A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4-19 22:42 , Processed in 0.19405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