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讨论] 两个斯腾伯格分不清楚: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和过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tigerho 发表于 16-5-16 14:5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igerho 于 16-5-24 21:08 编辑

反应时(Reaction Time)是实验心理学中重要的因变量指标。在行为实验中,心理学家经常通过反应时的测量推断内部的心理加工过程。最基本的反应时实验范式有三种:相减法(Subtraction Method)、加因素法(Additive-factor Method)和开窗实验法(Open windows)。我翻阅国内的几本主要心理学教材(朱滢,2014;张学民,2007;郭秀艳,2004;杨治良,1998),相互参读可以清楚理解相减法和开窗实验法,但是还是不能理解加因素法,于是不得不求助于Saul Sternberg的原文献(Saul Sternberg,1969),读之豁然开朗,明白了。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吹个牛。

19世纪60年代,唐德斯(Donders)在人差方程的启发下,建立了著名的相减法反应时范式,该方法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唐德斯ABC中的反应项目,推断各反应的加工时间和过程。100多年后,Saul Sternberg(1969)在唐德斯的基础上,发展了加因素法,加因素法与减因素法最大的区别是:相减法是一系列增加或者减少反应项目的单因素实验,加因素法是多因素实验(多因素正是加因素的体现),不必向唐德斯ABC那样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反应项目。Saul Sternberg的加因素实验的目标是确认若干反应过程的阶段性和独立性,不是确认各反应阶段的加工时间,它有有两条基本假设:1)如果两个反应过程的反应时不存在交互作用,那么两个反应过程是顺序加工,可以相加(如图1a);两个反应的反应时存在交互作用,那么两个反应过程是平行加工(如图1b)。(张学民和朱滢的教材上不提这个假设)


2)在序列反应时,如A反应在B反应之前,那么A反应会改变B反应过程的反应时(如图2a)(杨治良和郭秀艳的教材上不提这个假设);如果A反应在B反应之后,那么A反应不会改会B反应的反应时(如图2b)(所列的几本实验心理学教材都不提这个假设,不出现图2b)。

Saul Sternberg(1969)的研究过程为,先通过文献分析得记忆顺序的4个典型的加工过程(4个因素):1)刺激编码(判断刺激的清晰度),2)刺激序列比较(判断刺激的数量),3)反应判断(Yes或者No反应),4)信息统合阶段(判断反应类型的出现频率)。但是这四个阶段是序列加工还是平行加工呢?预先并不知道,作者通过1和2(图3A),2和3(图3B),1和3(图3C),3和4(图3D),2和4(图3E)五种加因素实验发现,于是作者确认这四阶段是顺序加工。


   而1)刺激编码(判断刺激的清晰度)、2)刺激序列比较(判断刺激的数量)、3)反应判断(Yes或者No反应)、4)信息统合阶段(判断反应类型的出现频率),谁在前谁在后?作者通过图3B确定,刺激数量判断在Y/N反应判断之前,通过图3C判断Y/N反应判断在刺激清楚度判断之后,通过图3D得到Y/N反应判断在信息统合阶段之前。图3A非常难以理解,应该是本实验的一个Bug,不过作者在自己两年前的文献(S.Sternberg,1967)中证明了刺激清晰度判断在刺激数量判断之前,我去读了一下那篇文章,感觉读不懂呀(各位学霸大能可以去检索下来看看,并批评我),于是我抄个书“改变检验刺激(probe)的质量,发现对一个残缺、模糊的刺激进行编码比对一个完整、清晰的刺激花的时间长,而且对不大小记忆表影响相似,既记忆表的大小仅改变Y域中,而不改变直线斜率,表明系列比较之前存在一个独立的编码阶段”(杨治良,1998)。这样,S.Sternberg便得到如下(如图4)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模型。

对了,我在本文中,反复讲到短时记忆提取加因素实验是是贝尔电话公司的Soul Sternberg做的,仔细查询发现,记忆扫描实验也是这个Saul Sternberg做的。不是不是根本不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搞智力三元论(成就智力理论)、爱情三元论、写认知心理学的、供职于耶鲁大学的Robert Sternberg。有人把两个Sternberg分不清楚,比如张学民(2007)……。顺便吐槽一下,朱滢(2014)的书把probe翻译成“探针”,这个翻译真是……。60年代美国的电信公司的工程师都要研究心理学,这种跨领域搞基础研究是一种什么精神??


参考文献:
郭秀艳(2004).实验心理学.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杨治良(1998).实验心理学.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
张学民(2007).实验心理学.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滢(2014).实验心理学.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S.Sternberg (1969). the discovery processing stages. Acta Psychologica, 31, 276-315.
Sternberg, S (1967). Two operations in character recognition: Some evidence from reaction-time measurements.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2(2), 45-53.
               (本工作室原创作品,欢迎各位批评,严禁商业性转载。欢迎加入本工作心理学考研公益群:435567967
——EN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常无道天 发表于 16-5-22 21:17:01 | 只看该作者
蛤蛤蛤
板凳
bit649 发表于 17-7-21 13:41:36 | 只看该作者
帮了大忙,好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3 11:48 , Processed in 0.08101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