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历年真题及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2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520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
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
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
2005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
                                                                                                                                                                                                    内容简介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其重要性不只在于做题获得的感受,更在于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把握出题的脉络,将繁复芜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突出重点和难点,从而控制答题的节奏,这就需要一份权威、正确的参考答案以及详尽的试题分析。为了帮助参加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试科目的考生复习备考,圣才考研网精心编著了该科目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3.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4.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历年真题及详解》由圣才考研网专门组织人员严格按照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指定教材和中国传媒大学高校老师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其中展现出了多种有效的答题方法,对复习备考文艺理论的考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收集了2005~2013年间的9套真题,其中2010~2013年的4套真题附带详细解析,而2005~2009年的5套真题尚未有配套解析,若有更新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总结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历年专业课考试高分考生的答题经验,对历年真题进行详细解答并不断丰富,以帮助广大考生在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以提高应试技巧,把握答题节奏,增强自信心,提高考试分数。
  圣才学习网│中文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中文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中文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试科目的考生。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25207(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hanyu.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中文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道题5分,共30分)
1.司空图
2.神与物游
3.《诗》可以兴
4.延留
5.叙事学
6.陌生化
二、简答(每道题15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变风发乎情,止乎礼”?
2.如何理解“直寻”?
3.何如看待创作主体?
4.如何理解意境?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
三、论述(每道题30分,共60分)
1.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中的“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其主要含义是什么?有何理论价值?
2.文学形象要“合情合理”,请结合具体作品对此进行分析。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4文艺理论历年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道题5分,共30分)
1.司空图
答:司空图是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司空图的诗,大多抒发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内容非常淡泊。《二十四诗品》是唐诗艺术高度发展在理论上的一种反映,是当时诗歌纯艺术论的一部集大成著作。他的美学思想包含多个层面。在《二十四诗品》中,不仅有各类风格论的阐释,而且蕴藏着创作方法的探索,还有诗人自身修养的指迷。这些对当代美学也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2.神与物游
答:神与物游是指精神与外物相接触,不是仅仅眼睛看到,口鼻尝到、嗅到,而是要深入物的肌理,用极自由的、无坚不摧的精神去接触外物,探求到隐藏在外表之下的真理。神与物游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主要内容是描述作家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这个过程。这里的“物”是指存在于想象之中的事物的表象,而非外境之实物。“神与物游”就是作家的思维超越时空界限,将古今虚实的事物惊醒艺术构思的形象表达。
3.《诗》可以兴
答:《诗》可以兴是对诗的美学作用的深刻认识。它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兴”是说诗是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4.延留
答: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可能的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又称余味。它是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当读完一部小说或一首诗歌后,其作品中的人物、场景还会萦绕脑际,其思想感情仍会波动于心间,其情趣、意境会引读者再三回想,甚至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显或隐地影响着读者的道德情操、言谈举止和审美追求。
5.叙事学
答:叙事学是发源于西方,以形式主义批判而闻名于世的一种学术思潮。“叙事学”一词最早是由托多罗夫提出的。它的产生是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响的结果。结构主义强调要从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各要素的关联上去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特别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共时性角度,即语言的内在结构上去考察语言,这种研究思路对叙事学的产生起了重大影响。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大背景下,同时受俄国形式主义影响才得以正式确立。它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
6.陌生化
答:“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著名的文学理论。它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二、简答(每道题15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变风发乎情,止乎礼”?
答:(1)“发乎情,止于礼”的出处
“发乎情,止于礼”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出自《诗经》毛诗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发乎情,止于礼”,是先哲对理智、情感的升华;更是道德与责任至上的一份情怀。传统儒学从来没有否定男女之间的性爱,只不过主张其应该节制而已。
(2)“发乎情,止乎礼”的含义
“发乎情,止乎礼”是说,人的情感虽然经常在男女之间产生,但一定要受礼法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要“乐而不淫”;“发乎情,止乎礼”含着高度的压制性。“于情理之中而发生,因道德礼仪而终止”。这里的止并不是停止感情,而是说到了礼法所允许的范围就要停下来,不能因为情爱就做出逾越礼法的事情。
“发乎情,止乎礼”也被中国传统文学在表现爱情的时候所遵守。例如《诗经》中的《蒹葭》,汤显祖的《牡丹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3)“发乎情,止乎礼”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发乎情,止乎礼”常用来劝戒“性情中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能被情绪驱使,而要驾驭住情绪。童言虽无忌,但作为成年人,特别是公众人物,说话能不管不顾、“捧杀”和“棒杀”。人权的要义,就在于既要坚持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合法权利。
2.如何理解“直寻”?
答:(1)“直寻”的含义
“直寻”是钟嵘针对五言诗提出来的创作观念。钟嵘在《诗品序》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直寻”,是指从感物动情之中直接求得胜语佳句,而不是在前人典故或诗作中寻词觅句。诗歌的创作灵感、素材和语言都有赖于“物”的感召和“情”的摇动,而不靠用事用典。在创作过程中,将当时、当地的真情实感用简明、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是“直寻”的基本内涵。
(2)“直寻”的意义
①“直寻”开启了中国诗学的新视野、新思路,显示了新的理论追求
依照钟嵘的本意,直寻是说,诗歌是吟咏性情的,不能以用事用典的形式来表达,只能以一定的感悟力去表现。即在触景生情、景与物冥的诗化过程中,形成一唱三叹的美妙意境。这种意境并非由苦苦思索、潜心推敲而来,而是“寓目辄书”的结果。直寻就是诗歌创造中的直觉思维。它接近于现象学的直观方法。
②直寻的主旨虽然在于还原,但被还原的不仅有现象,还有本质
直寻追求的不仅仅是表层的形似,而是深层意蕴的神似。为此,他严厉批评“巧构形似之言”,以华美词藻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之风。认为真正所要还原的应该是具有“动天地,感鬼神”的精神和“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永久艺术魅力。故直寻式的还原并非自然主义的还原。
③直寻是意向性很强的心理活动
通过意向性这一桥梁,使长期以来因“补假”和“用事不直”而分裂的主体与客体有机的联结起来。
3.如何看待创作主体?
答:文学创作的主体主要是作家和诗人。正确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是理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1)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即作家这种特殊的生产者。人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称为主体。只有当人处于与特定客体的特定关系中并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具有主体性时,人才是真正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所以,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例如,巴尔扎克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人间喜剧》,那么巴尔扎克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分为物质实践、科学认识和价值判断(评价)三种方式。相应地,人在这三种活动方式中也就分别扮演着物质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和价值判断的主体这三种角色。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认识不同,他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包括物质客体和观念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做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艺术创造的主体与其他创造者的主要区别就在这里。
(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首先每一位作家、诗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自由创造,因此他们的作品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烙下了独创性的印记,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不同的文学创造主体就有不同的艺术格调的作品,如鲁迅和周作人兄弟,早期经常生活在一起,但写起文章来,一个沉郁、辛辣,一个平和、冲淡;一个关心民间疾苦,一个崇尚亲适趣味,他们在政治上分手之前,情趣就不一样。

4.如何理解意境?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
答:(1)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意境与意象的联系
①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③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①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例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②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
例如海子的《日记》,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然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一一组合起来,表达了对“姐姐”的思念。从海子的这首诗,可以看出,意象的实在性;同时也可看出,意境的韵味,那是一个被虚化了的世界。
③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一个作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但是,任何意境的创造,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营造意境。瘂弦的诗《秋歌》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营造了一个秋天的意境。这里有秋的白描,有对人物暖暖的深情。由“落叶、荻花、湖沼、砧声、雁子、秋空、马蹄、山径、寺院”这一系列意象,组合融合成一种秋的意境。在这里,意象是材料,意境是最终目的和最高追求。
三、论述(每道题30分,共60分)
1.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中的“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其主要含义是什么?有何理论价值?
答:(1)“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含义
在简朴古雅之中抒发纤微浓郁的思想感情,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寄托深远趣味。这个观点与古代文学“中和”的美学准则一脉相承。
(2)“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理论价值
①“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讲求“中和之美”,作为审美范畴的“中”,指内心情感的不偏不倚;“和”是矛盾对立面和谐统一、相济相成、相反相成的外在表现的美的形态。“中和之美”,就是不偏不倚的内在质,外现为一个既不过分、又非不足的矛盾对立、和谐统一的美。
②辩证的文艺观
《礼记·中庸》中讲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明确地提出“致中和”的辩证思想。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文艺领域,就形成辩证的文艺观。孔子结合他的中庸哲学思想,首先将中和辩证的文艺观引进文学鉴赏中来,运用“中和之美”的标准鉴别品评文学作品的优劣高下。这种“中和”的美学准则,规范着整个古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
③传承以诗文为教化的文学功用论
长期以来,以诗文为教化的文学功用论称为中国古代一个最为重要的文学观念。这也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儒家提倡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入世思想;以“仁、义、礼、智”为标准的道德观念;以“天、地、君、亲、师”为次序的伦理观念;以及以“允执厥中”为规范的中庸哲学。受这种统治思想的支配,中国古代文学所展示的世界,经常是一个现实的政教伦理世界,在内容上偏重于表现政治主题和伦理道德主题,国家的兴亡、君臣的遇合、民生的苦乐、战争的胜败和人生的聚散以及纲常的序乱、伦理的向背等,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旋律,大凡作品表现这些主题、抒发情感,都忌过、求和。
2.文学形象要“合情合理”,请结合具体作品对此进行分析。
答: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文学形象要“合情合理”主要表现在:
(1)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它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可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它会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现实生活更加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作者与读者达成的一种默契。读者可以允许作者去虚构,去假定。因此,虚拟性和假定性就成了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所以作品的日月山川、草木虫鱼可以通人性,屈原可以上叩天庭之门,但丁可以下睹地狱之苦,孙悟空可以大闹三界。读者非但不指责其无稽虚妄,反而为这满纸“荒唐言”忧喜悲欢。假如哪位作家为生活记了一笔流水账,人们反而要责怪他。然而文学形象的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人们就会抱怨它不真实。所以,文学形象的假定性,还必须与真实性结合起来,就是说,要“合情合理”。
(2)“合理”是文学形象客观的规定性
“理”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或指人类社会的现实关系,文学形象所使用的一切虚拟性、假定性手段,都要为表现或揭示这种“现实关系”及其本质规律服务。因此,不管读者面对多么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仍然可以用自己在生活中领悟到的“理”加以衡量。如果是合“理”的,就认为是真实的,否则,便不真实。“合理”还意味着合乎理想。任何积极健康的理想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的发展规律,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真诚而美好的愿望,所以,一旦文学形象的虚拟性和假定性用来表达某种积极美好的理想时,文学形象也获得了艺术的真实性,具有了艺术生命。
(3)“合情”是文学形象客观的真实性
“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意向。这几种因素在艺术表现中更具魅力,它们可以把看起来不真实的描写升华为艺术真实。李白写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种描写不应说是真实的,但李白写的是人生短暂的真切感受,所以读者也就把看似不真实的描写视为艺术真实了。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叙述了土地测量员K用尽了毕生精力,也没有能走进城堡的故事,荒诞离奇。但它却通过这个形象,揭示了生活中常有的境况:目的虽有,无路可循。这种来自生活体验的真诚意向,也能把荒诞化为真实。
在形象创造中,客观真理与主观感情要求统一,但有时也会产生矛盾,在情与理不一致的情况下,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总之,文学形象就是在这“合情合理”的尺度内,实现了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520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0 12:52 , Processed in 0.09697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