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3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262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代码840)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代码903)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深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代码706)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河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代码886)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复试)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附录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附录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配套辅导系列(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3D电子书]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本书是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本书精选了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名校的5套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解析。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本书参考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资料对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严格按照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3章(含附录),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同时精选了大量现实案例并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仿真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难度和风格,精心编写了2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思想政治专业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www.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代码840)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40
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一、简答题(每题l0分,共9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4.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义。
5.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含义及意义。
6.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功能。
7.自我教育法的条件和方法。
8.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9.思想政治教育多样性内涵。
二、分析题(每题30分,共60分)
1.思想信息分析的作用.特点和优化,并通过一种思想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作简单分析。
2.什么是突发事件?分析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并设计处理应急方案。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40
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一、简答题(每题l0分,共9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
答:(1)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这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共产主义为方向,就规定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
(2)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指导;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指导。
①坚持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十分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要防止和克服过去出现过的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倾向,就必须坚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作指导。
a.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理论基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性质和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持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坚持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理论品质。
b.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生动体现。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c.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基本原理的外在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体系根本区别的标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发展性、创新性,并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②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更为丰富、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要坚持以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
答:(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提出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作为完整的阶级已被消灭,阶级斗争已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阶级与阶级斗争观念的教育仍是政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这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反之,则是人民的敌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非对抗性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对敌人实行专政,而在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法纪处理为辅的方针,在执行法纪中也要伴之以说服教育。毛泽东根据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方法,概括为“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公式,意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思想斗争,分清是非,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是与“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相对立,而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正确方法。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意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我们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原则、方法的直接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任何方针、原则和方法,只有符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求的才是正确和有效的,反之,则是错误和有害的。在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大量地表现为各种利益矛盾。要正确认识、努力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使矛盾激化,会给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同时,由于人民内部矛盾有时会与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一时难以分清,这就更要深刻领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努力提高政策和策略水平,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形成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长效机制,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答: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中积累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形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头脑的传统。伟大的社会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从长期的革命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启发人们的领悟,适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实事求是的传统。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回顾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作风。
(3)平等待人的民主传统。贯彻平等待人的民主原则,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作风,民主的实质是平等。
(4)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整个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说,它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去进行,同时又必须同各条战线的具体任务相结合。党在一定时期中心任务是全党全国的大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于服务于这个大局。
(5)以身作则的传统。要求党员和干部以身作则,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了做好工作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传统。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之一。群众观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等内容。
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群众路线,主要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7)全党动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传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思想政治工作从来都是全党的事情,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妇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协作,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紧密配合。
(8)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我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一直都是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具体的实际问题。
4.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义。
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其生存、发展一刻都离不开社会环境。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在社会环境因素与主体需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作为培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只能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只能在教育者、教育对象与社会环境的交互活动中开展。人的繁衍生息与外界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也与环境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就对人与环境的关系作出了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说明。
(1)人与环境是互相创造的。
①环境给人以影响,制约人的活动。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们所处的社会制约和决定着人的发展,影响人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人的思想观念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相联系,是随着社会关系、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意识离不开他所处的具体环境,是由环境决定的。
②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环境,并在改变环境的同时改造自身。人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改造变革环境,即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
(2)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辩证统一于实践。在人与环境相互创造的过程中,两者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性取决于变革的实践,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活动在不断地改变环境,使其有利于人的发展。也就是说,两者统一的基础是人的变革的实践,是人正确地发展自己的能动的方面。可见,马克思主义既承认人有受外部世界决定的一面,又认为这种决定不是最终意义上的决定。就是说,人在既定的条件下是能动的,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总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的。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各种环境因素的良性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5.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含义及意义。
答:(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或者说是指受教育者在思想和行动上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具体地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某一时期内某种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严密组织系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理论选产和鼓动工作等全部实际活动,是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并推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方面所要达到的一定水平。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意义
①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教育过程并非平行关系。目标决定过程,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普遍联系,培养人才的活动也是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计、确定和实施,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功开展,对教育对象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②从总的方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作用包括:
a.导向作用,即为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指明方向;
b.主导作用,即为各项教育活动始终围绕目标来展开;
c.激励作用,即通过目标的激励及对目标实现过程中管理与评估,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确保教育内容的落实;
d.规范作用,即通过确定目标来规范各项教育活动中的受教育者行动,是指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③从目标与过程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作用有两个方面,分别是:
a.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评价方式的选择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确定;
b.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起着协调教育过程中不同教育因素的教育力量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涉及因素很多,既有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内容和不同教育目的,也有家庭的和社会的,同时还有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起协调、指导和调节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各种力量对受教育者的综合影响,人们的教育努力就没有动力和方向。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学科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研究的重要性愈加突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深入研究不仅能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而且对于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积极作用。
6.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功能。
答:思想政治教育的检测评估,是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检查和评定教育效果的教育环节,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是评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社会价值的方向和程度。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测评估不仅对教育效果进行正确合理判断,而且对教育效果产生积极作用
教育有什么样的效果,有多大效果,有什么成绩和经验,有什么失误和教训,有关这些利弊得失的问题,只能通过检测评估才能加以判定。教育的成绩与失误分不清,经验与教训辨不明,就无法认定教育的效果和价值。同时,检测评估对教育效果的判断,还有评价的作用。对教育的成绩、经验的肯定性评价,能够有效巩固、拓展、深化教育成果,激励受评对象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受教育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而对教育的失误、教训的否定性评价,也能够有效制止、克服教育的不良后果,激发受评对象长善救失,吸取教训,避免重犯错误,争取成功。因此,检测评估不仅具有判断教育效果的作用,而且具有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2)检测评估是客观评估教育者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育者的工作以及工作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是难以准确判断的,只有通过对教育的全过程及教育的客观效果进行全面的检测评估,才能作出结论。一般来说,教育的效果反映了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态度。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检测评估,有助于教育者进行自我检查,进一步端正教育态度,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检测评估是领导者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教育的客观效果,也是对领导者的教育决策和组织领导工作的检验。检测评估有利于领导者认识教育的有利条件,发现薄弱环节,掌握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为新的教育决策提供实际材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创造条件。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检测评估,是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反馈调节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检测评估,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也必须进行检测评估。检测评估,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教育者和领导者的工作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7.自我教育法的条件和方法。
答: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自我教育法的条件
①自我教育法的运用是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相联系的。自我意识,即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适等。自我意识越发展,则自我教育越自觉。自我教育是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每一个人一生中在政治、思想、道德等多方面不断修养和完善的过程,是每一个人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正确控制自己行为所必须采取的方法。
②教育和自我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是教育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终是要使人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人们都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良好的社会风尚就能形成。
(2)自我教育法的方法
①自我修养,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以及知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程度和水平。修养的内容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品德修养、文学修养等。修养的方法主要包括自我反省、自我反思和自我改造等。
a.自我反省,即自我省察,是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检查对照,寻找差距和不足的内心道德修养方法。反省是在回顾、总结自己行为和思想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对以往思想和行为的再认识。
b.自我反思,是指人们对以往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深刻的理性思考,是要把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运用一定的理论来揭示其实质和规律。因而,反思比反省更深刻、更触及本质。
c.自我改造,指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评,提高自己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自我教育方法。
②自我管理,指的是自觉地用法律、纪律、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自我管理可分为群体自我管理和个体自我管理。
a.群体自我管理是指正式群体(包括群众团体、社会团体以及集体等)和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互相制约、互相督促、共同遵守一定的规范,抵制、批评违反规范的言行。
b.个体的自我管理则是个人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这种调节和控制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自制。自制就是自我控制,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言行的约束和控制。自我控制主要是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制约越轨言行,不管受到什么样的外界刺激,都能保持沉着、冷静,具有高度的忍耐力和克己精神,使自己始终坚定正确的信念,指向正确的目标,并保证目标的实现;第二,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规范之内。自律包含了人们应有的自我监督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个人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觉性和文化、道德水平。
8.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答:(1)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的功能和属性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主体的需要和个体主体被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属性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
(2)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特征
①有效性与有限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能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它的作用只能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
②独特性与多样性
a.独特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内容、大小随着教育对象的自身素质、年龄、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b.多样性,如按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内容来分,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可以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享用价值等;
③滞后性与超前性。滞后性也就是说,个体主体不能马上就能充分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这里的超前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满足价值主体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其发展的需要,使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起来。
(3)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基本形态
①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思想观念引导需要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得影响,尤其对人的思想素质和智能素质的提高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中,将这种育人功能具体化为:引导个体政治社会化,促使个人德行的完善;促进个体人格完善;培养个体能力特别是激发个人的创造力。
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认识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价值主体对思维方法的需要的效益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为人们提出了许多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辨证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等等,这些思维方法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认识方法能使认识主体能够正确的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认识价值。
③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激励价值是指价值主体因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与问题而需要激励,思想政治教育以其自身的功能属性满足价值主体的这种需要,以及这种满足的效益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激励价值,其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及它所传导的思想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反映了人们的利益诉求。
④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协调价值是指价值主体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需要协调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个体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调整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之间的一种效益关系。主要体现在为:
a.协调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
b.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建立诚信、友爱、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
c.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d.协调个体自身的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实现自身素质全面协调的发展。
9.思想政治教育多样性内涵。
答:思想政治教育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功能的多样性上。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这些要素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所确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内在规定的丰富性以及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多样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广泛的。这些多方面的内容按照特定的层次结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此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
①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是人们对世界本质、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生存价值等一系列观点的总和。进行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主要就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②政治观教育。政治观是人们对国家的政治关系、政治活动的根本观点。我国的政治观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③人生观教育。人生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总的态度。它主要回答人生的价值、目的是什么,应该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等问题。主要包括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成才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④法制观教育。法制观是人们关于一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根本看法以及对一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认同意识,它包括对民主、法制和纪律的认识。社会主义法制观教育就是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以及遵守纪律的教育。
⑤道德观教育。道德教育,就是为使人们践行某种道德义务,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承担着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使命,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与之相联系的具体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方法:
①理论灌输法。理论灌输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培训、理论研讨等具体形式。
②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
③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先进思想观念、社会生活规范,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方法。
④榜样示范法。是指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正面的、先进的抑或反面的、落后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导、警示警诫作用,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
⑤比较鉴别法。比较鉴别法,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进行对比,引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方法。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⑥咨询辅导法。是指教育者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体,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和咨询、指导的专门技术,对教育对象在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以帮助、启发和引导的方法。心理咨询是其最典型的形式。
(3)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多样性。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所决定的。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由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两部分构成。主要表现在以下:
①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个体性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直接目的的表现,可以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
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发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
二、分析题(每题30分,共60分)
1.思想信息分析的作用、特点和优化,并通过一种思想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作简单分析。
答:(1)思想信息分析的作用
①思想信息分析是思想信息由收集到处理的必经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可划分为思想信息的收集、思想信息的分析和思想信息的处理三个基本阶段。其中,思想信息分析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是思想政治教育由收集思想信息到处理思想信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a.思想信息分析是思想信息收集的深化。只有集中而深入地进行分析,才能透过零散的、分散的思想信息资料,揭示其内在联系,发现人们思想行为的本质。因此,思想信息收集是思想信息分析的基础,思想信息分析则是思想信息收集的深化。
b.思想信息分析是思想信息处理的前提。思想信息处理也就是运用思想信息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以积极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变化的过程。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阶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然而,思想信息分析是思想信息处理的必要准备,思想信息处理是思想信息分析的实际运用。
②思想信息分析是把握思想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关键环节
把握教育对象思想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通过调查获取的思想信息,大量地表现为一些感性认识材料和零星的思想见解,它们往往体现人们表面的、片面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思想认识。只有对这些思想信息资料加以分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透过人们思想活动的现象,发现和把握人们思想活动的内在本质和客观规律,特别是发现和把握大多数人思想活动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科学地预见人们思想活动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正确指导。
③思想信息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重要保证
“主观”,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具有的指导思想、立场、观点、态度、方法和种种思想观念、心态的总和;“客观”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情况。这样一种无形的、内在的、属于人们思想意识范畴的客观实际情况,不经过全面、深入的思想信息分析,是很难认识和把握的,也是难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与被教育者的客观思想实际相符合、进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取得成效的。
(2)思想信息分析的特点
①思想的能动性,决定了思想信息分析必须着眼于动态分析。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对客观外界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它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而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因而不能把收集到的思想信息看作是一个静止的结果,而应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认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应该从静止的角度而应从动态的角度进行思想信息分析。
②思想的内在性,决定了思想信息分析必须透过人们的言行认识其思想本质。思想是言行的内在本质,言行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两者是本质和现象的关系。人们外在的言行与内在的思想之间的关系,作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信息分析时,要注重分清真相、表象和假象,善于通过人们复杂纷纭的外在言行,把握人们内在的思想本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③思想的开放性,决定了思想信息分析必须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来进行。人们的思想虽然是大脑的产物,但作为客观外界的反映,本质上是开放的。思想是外界环境的反映,并受外界环境所制约。因此,在分析人们的思想状况时,既要把反映一定群体的思想状况的思想信息放在开放的环境中来进行分析,又要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更要联系国内外的大的环境。这样来分析思想信息,就更能准确把握人们思想发展变化的时代脉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进行。
④思想的多样性,决定了思想信息分析必须从中把握人们思想的共同本质和主导方面。人们的思想活动是一个复杂而富有变化的过程,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每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人们思想状态的变化,这就导致了人们思想状态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信息分析时,就要注重在复杂思想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透过复杂纷纭的思想现象,抓住主要的思想问题,并把握其实质,也才能在思想信息分析中真正做到主次分明,不迷失方向。
(3)思想信息分析的优化
了解了思想信息分析的范围和内容,突出重点,才能不断提高思想信息分析的质量和水平。思想信息分析的内容重点有两个方面:
①分析客体的思想信息。客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反映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状况的信息,是思想信息分析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a.分析反映教育对象当前思想行为状况特征的信息以及分析教育对象过去、现在和将来思想发展状况的信息,以求既了解教育对象思想的现状,又了解其思想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及未来趋势;
b.分析反映教育对象政治、思想、道德、心理、行为状况等方面的思想信息,以求
能更全面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面貌;
c.分析反映教育对象不同个体和群体思想状况的信息,以便既能寻找出他们思想状况的共同点,又能发现其不同点,从而为在思想教育实践中把普遍教育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造有利条件。
②分析教育环境的有关信息。一定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环境,一定的环境决定了一定思想的产生。分析教育环境的信息,实际上是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思想状况为什么能够形成以及怎样形成的,它侧重的是一定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的分析。通过这一分析,不仅要对一定的思想活动及其状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分析教育环境的信息,不仅是思想信息分析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③优化思想信息分析还需要创造和提供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a.尽可能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思想信息资料。这是思想信息分析的客观基础和重要条件。丰富就是系统、全面的而不是零碎不全的;真实就是可信、可靠,真正反映了人们思想的本来面貌,而不是虚假的。
b.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分析思想信息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分析思想信息的能力,是思想信息分析的主观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分析思想信息的能力包括作为能力基础的良好的基本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运用这些素质、知识和方法实际分析和解决思想问题的能力。
c.为思想信息分析提供必需的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要及时了解思想信息,更要及时分析思想信息。而要及时分析思想信息,就要不断改进思想信息分析的手段。因此,在继续运用传统方法分析思想信息时,要注重把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到思想信息分析中去。
以因果分析法为例
因果分析法是寻求事物或现象之间因果联系的认识方法。思想信息的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思想信息、思想现象的因果联系的方法。它主要用于分析各种思想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所引起的后果。
(1)思想信息因果分析法的特点
①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思想信息的因果联系,往往反映了主观和客观的相互联系。思想活动的形式是主观的,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存在的变化往往导致思想变化的主观结果,主观思想的变化也往往导致一定的客观结果。因此,分析思想信息的因果联系,不能单从主观或客观现象中去寻找,而应从主观和客观的相互联系中去分析和把握。
②思想和行为的关系。思想往往是行为的动因,行为往往是思想的结果,人不同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有目的、受思想所支配的,因此,在思想和行为的关系上,思想是因,行为是果。在分析这一因果联系时,应善于从外在的行为结果推寻内在的思想动因。
③个体和群体的关系。思想信息、思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还表现为思想和思想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主要是个体思想和群体思想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一般说来,群体的思想状况及其变化影响着个体的思想状态及其变化,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如从众心理就是这种因果联系的典型表现。但在一定条件下,个体的思想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引起群体思想状况的变化,甚至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思想信息时,要注意分析和把握这种互为因果的联系。
(2)思想信息因果分析法的运用
在思想信息分析中,按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因果分析法分为两大类:追因法和溯果法。
追因法是就已发现的结果追寻其原因的方法。在思想信息分析中,追因法主要用于寻求各种思想行为得以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溯果法是从已知的原因去寻求由此引起的结果和影响的方法。在思想信息分析中,溯果法主要用于分析由某种思想现象和某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
追因法和溯果法都是分析思想信息、探索思想活动因果联系的重要方法,因为思想活动的因果联系涉及到思想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追因法和溯果法也是探索思想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有效方法。由于思想现象是复杂的,在运用追因法和溯果法时都要切忌简单化。
2.什么是突发事件?分析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并设计处理应急方案。
答:(1)突发事件的定义
广义上,突发事件可被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狭义上,突发事件就是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简言之,就是天灾人祸。
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事物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原因,突发事件也不例外。政府部门作为一个系统处在大环境之中,环境是时时在变化的,内外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突发事件的发生。
①内部因素导致突发事件
a.各类事故导致突发事件。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工矿企业生产事故、火灾事故等导致突发事件。人们的生产活动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有许多诱发事故发生的因素存在。无论何种生产活动都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这个标准和要求是客观规律的总结,不按技术标准和要求生产活动,则违反自然规律。在人、机械、技术三者不能紧密有效结合时,引起技术失控,从而酿成灾祸,导致突发事件。
b.群众素质导致突发事件。群众的政治、经济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市场风险意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参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市场风险意识不足。当各因素之间发生利益磨擦或纠纷时,一些群众错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政府、对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事件。
c.领导干部素质导致突发事件。部分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导致突发事件。近年来,上访、闹事等突发性事件增多,既有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的客观原因,也有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脱离群众,腐化变质,从而导致干群矛盾激化的主观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官僚主义、腐败行为也是致乱之源。
d.管理不力导致突发事件。基层组织社会管理不力,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能力呈明显的弱化趋势,威信相对减弱。尤其是在农村,乡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的行政管理严重弱化。基层组织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教育作用大大减弱。由于基层政权的权威性受到群众的怀疑,国家权威就很自然地成了群众的依靠。加之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知之甚少或知之不管不问,致使一些本该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的问题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群众的利益一旦受损或遭受侵害,为寻求国家权威的保护,个人会意识到集体行动的重要,为达到个人目的,铤而走险,不惜牺牲个人或集体利益甚至个人生命,制造事端,造成恶性事件。
②外部因素导致突发事件
a.自然灾害导致突发事件。我市地处东南沿海,钱塘江穿城而过,灾害性气候频发,尤其在春夏两季,雷电、洪水、台风成为突发性事件的罪魁祸首,山体滑坡等地质性灾害时有发生。钱塘江水由于受海潮的影响,居民生活用水一度成为突发性断水事件。
b.经济环境的改变导致突发事件。政府部门总是处于一定的经济环境当中。经济环境对政府部门的影响是直接的。经济发展趋向、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消费潮流等的变动状况,都会导致突发性事件。因企业经营亏损、破产、转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当停产、倒闭、被兼并企业的职工在工作安排和生活保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时,很容易引发群体上访甚至闹事事件。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张,人流物流强度增大,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供电、供水明显不足。今年夏天高温,居民生活用电成为困难,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街拦车堵塞交通,制造事件。
c.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突发事件。政府部门除了处于经济环境当中,还处于更大的环境,即社会环境。一方面包括政府政策法规的变动,另一方面是与公众健康相关的自然环境。因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针政策时,由于执行者认识上的偏差和方法上的简单粗暴,使部分群众因利益受到损害而对政策产生不满,以至引发突发性事件。因征地搬迁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业用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后,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征地后劳动力的就业和安置等相关政策不落实不配套,影响了村民的切身利益,从而产生突发性事件。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突发性事件的一个新的诱因,而且此类事件有上升趋势。
(3)处理突发事件的对策
①控制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的出现,要求政府部门立刻作出正确反映并及时控制局势,否则会扩大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而引发危机,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危机决策活动中,快速反映,果断行动,是突发事件时效性的要求,也是突发事件决策的显著特征。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
a.确认发生了什么。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有人回避,有人手足无措,有人干脆听之任之,使危机愈演愈烈,最终走向了深渊。其实,“危机”与“良机”本身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之间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经过转化,使事物发生质变,如果采取果断措施,“危机”就会向“良机”的方向转化,反之,对其听之任之,束手无策,危机就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但是采取措施对突发事件进行控制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对突发事件清醒的认识上。因此,要做到处变不惊,认清全貌和确定方向。
b.马上行动。确立了工作的方向,就应果断决策马上付诸行动。有些领导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够果断决策,但不是针对性的立断。急于求成,以个人主义价值判断代替了突发事件本身的价值判断,从而使自己陷入没有选择余地的“霍布森选择”。只有一个方案、没有选择余地的“假决策”,这是决策的大忌。因此,管理者还是应当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运用直觉、想象力、创新思维,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有限理性”求得“满意”结果。因此,要做到进行隔离,稳定人心。
②解决突发事件
a.处理原则
第一,及时性原则。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努力控制事态的恶化和蔓延,把因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第二,统一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由一名领导做好现场的统一指挥,现场人员应服从命令、团结协助,以免出现“多头领导”,造成混乱。
第三,灵活性原则。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原定的预防措施或抢救方案应灵活地运作。要随实现环境的变化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第四,安全第一原则。处理突发事件应以不造成新的损失为前提,不能因急于处理,而不顾后果,造成更大的不必要的人身、财产损失。
第五,公正客观原则。在处理过程中,要排除主观、情感的因素,公平而正确地、坦诚地对待受损害的公众。尊重事实的真实性,评估的客观性,传递信息的准确性,有效防止公众的猜测误解。
b.强化风险意识
第一,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处理结果有时难以预料。这种风险性要求领导人员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必须把握的艺术。要具有探险家的胆识,敢冒风险、敢当风险的精神和能力。
第二,领导要有政治品德,既有胆有识,又有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有高尚的政治品德和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把握全局,从战略高度处理突发事件,沉着稳健应付突发事件。有胆有识,才能以其大智大勇,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巧妙安排,抓住时机出奇制胜。
第三,要有能够冒险的能力。由于突发事件前途扑朔迷离,情况瞬息万变。所以,突发事件的处理必须具有充分的想象力,自信、乐观,做好冒险的准备,从对立思想的交锋和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及时、果断、慎重地决策。
第四,在冒险的同时,还须做到循序渐进,寻求可靠。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固然要有冒险精神,但也要倾向于选择稳妥的阶段性控制的决策方案,以保证能够控制突发事态的发展。在信息有限的条件下采用反常的决策方式,并对决策后果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注意回避可能造成不必要波动的方案,同时注意克服急于求成情绪,因为突发事件的表象固然可以迅速得到控制,但其根本的处理则需要在表象得到控制的阶段上进行。
c.信息处理
第一,收集信息。收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以期对事件有个全面的认识。当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收集的信息有很多。主要包括:完整记录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阶段及其细节;抢拍事件图片资料;拍摄事件现场的音响资料;与事件相关的个人在事件过程中行为表现及其相关言论;事故处理过程中,相关团体的反映,包括声明、援助、决定、行为、相关活动等;新闻媒体对事件报道的信息,包括新闻、专访、特写、追踪报道、报社的评论等;事件造成的损失,包括数据、度量情况等;记录和收集保险部门、法律部门、企业(公司)发言人或代表的言论、决定等;收集电话值班记录,收集与事件有关的其他证据或实物。进行收集的方法可采取深入现场,公开调查或者通过第三者间接调查。
第二,提供信息。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向相关群体提供信息,让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将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提供能够立即联系的有关部门的电话号码、联系人员名单以及相关信息等,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公安、消防、医院等联系电话;提供与事件有关的决定、政策等背景资料;提供与事件有关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资料、说明书等资料、
d.制订方案
事件的原委及性质确定了,也进行了信息的处理,接下来必须在此基础上迅速制定可行性方案。对此应及时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分析、决策,针对不同公众对象确立相应的对策。及时制订被事件影响到的部门、行业以及人员的处理方案。
e.实施措施
第一,对人员进行慰问。许多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带来人身的伤亡。对此,事故发生后要与受害者本人或家属接触,向他们表示歉意和慰问,冷静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耐心记录他们要求赔偿损失的具体条件。在接触中以听意见、安慰为主,避免发生争执,不要当场追究受害者的责任。
第二,紧急措施、恢复生产。突发事件有可能造成停工停学、停产停业,交通堵塞,秩序混乱等情况。在处理事件时,需调集力量,采取必要措施,需救治的立即救治,需抢修的立即抢修,需疏通的立即疏通,需清场的立即清场,恢复秩序。恢复秩序就意昧着事件已基本解决。恢复秩序的过程也能反映出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在另一侧面反映这个单位组织人员素质和内部的凝聚力。
第三,新闻界发布信息。为了准确报道事故真相,防止出现舆论误导现象,政府部门有必要指派专人接待来访记者,指定新闻发布负责人。必要时有政府部门起草事故调查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程度等情况,供新闻报道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事实公布于众,防止无端猜测,导致谣言四起。新闻界报道情况时要慎重从事,因为一旦作为新闻公之于众,就会给大众留下印象。因此,报道事实一定要确切,对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要给予解答。
③善后处理突发事件
一个成功的事件处理,还应包括事件的后续处理阶段,即变事件引发的劣势为政府部门后发的动力。突发事件虽对政府部门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也可以作为一个警讯,时时提醒政府部门必须注意在日后有关的工作中应该防范和改进的方面。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最后阶段,就要对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让危机成为转机。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262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9 11:48 , Processed in 0.25928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