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7公共行政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打印本页]

作者: ooo    时间: 17-8-14 10:44
标题: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7公共行政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120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7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7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5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5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5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5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5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5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说明:近年的科目代码和科目名称为727公共行政学,以往年份科目代码和科目名称为725行政管理学、721行政管理学等。

内容预览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7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行政管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地方政府体制
2.非营利组织
3.公文管理
4.权力寻租
5.公共组织
6.政府职能
二、简述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内涵。
2.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负效应?如何克服?
3.试述法治行政的基本法则。
4.简述财政管理体制的宏观调控作用。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砷分)
1.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践谈谈你对行政改革的内容与方向的理解。
2.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提出“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践,谈谈你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7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行政管理学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地方政府体制
答:略。
2.非营利组织
答:非营利组织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3.公文管理
答:公文管理是指以安全保密和充分发挥效用为目标,在公文形成、传递、运转、存储、利用、整理归档、清退销毁等环节中所进行的规划、组织、控制、监督、保管、整理、统计、提供服务的职能活动。公文全部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管理问题,既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等环节的公文管理,也包括公文形成之后的后续管理。
4.权力寻租
答:权力寻租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权力寻租是把权力商品化,或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权力寻租中,权力被物化,转化为商品货币,进入消费和财富增值环节。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或污染源。对于治理寻租腐败的基本建议包括:①实行“小政府”模式,政府要尽量减少或取缔不必要的对市场经济活动的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②对于必不可少的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要透明化或市场化。
5.公共组织
答: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实体。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此外,以特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也构成了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6.政府职能
答:政府职能又称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应。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及社会保障职能。
二、简述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内涵。
答:(1)公共行政学的含义
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①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②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其基本任务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如何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以及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能力。
③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④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公共行政学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
(3)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①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
包括: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授权)、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等范畴。
②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逻辑分析方法、法规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生理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方法、资料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量化分析方法、模拟分析方法、利益分析方法。
(4)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①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技术性、发展性。
②公共行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a.与政治学的关系。公共行政学发源于政治学;两者的研究领域既有差别,也互为补充。
b.与行政法学的关系。公共行政学随着行政法学产生;在研究领域上,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都是以国家行政为中心观念的学科,前者有赖于后者不断充实其内容,后者则有赖于前者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威的规范,进而加强自身的效能。
c.与企业管理学的关系。二者在研究对象、目的和范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在理论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d.与社会学的关系。在研究范畴上,社会学包含着公共行政学;两者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2.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负效应?如何克服?
答:(1)行政权力的负效应是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结果,这是一种违背公共利益和行政根本目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利益倒错,公仆变成为主人。由于行政权力在特定条件下的自利性,他们不可避免地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用公共行政权力去满足私人的需要。行政腐败现象就很容易发生,公共管理者有可能变成贪官污吏,甚至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
②权力角逐,手段变成为目的。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人们就容易产生“权力崇拜”意识。在权力崇拜意识的支配下,人们有可能为追求权力而互相角逐,全然不顾自己肩负的使命,甚至把权力追求作为自己一切行为的主要目的,不择手段地往上爬,最后达到自己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③权力僭越,职权扩张为特权。公职人员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攫取私利。当遇有权力行使对象不明、范围不清或其他有利可图的情况时,行政越权现象就更可能发生。而当遇有不利于自己的情况时,行政权力主体又总是尽量利用权力进行规避。
④传统惯性,导致权力滥用。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由于社会分工结构的制约,由于行政权力本身集中的特性,公共行政权力又不得不由少数人来行使。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行政权力依然保留着许多原有的特性。另外,这里还有行政文化传统的影响在起作用。
(2)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负效应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行政权力作为权力自身的特性。  由于行政权力自身具有膨胀特性,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其结果会是非常危险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完善行政权力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以求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克服随时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具体包括:
①他律机制。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首先包括他律机制。他律机制在行政权力制约机制中带有根本性质。他律机制也就是其他政治权力以及行政客体对于行政权力主体的制约,这主要包括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等行政权力之外的国家权力的监控、政党政治权力的监督、舆论权力的监督、公民和公民集团的监督等多种形式。
②自律机制。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还包括自律机制,即行政权力自身所应具备的防范措施与制度等,这主要包括利益协调机制、行政责任机制和行政伦理机制。行政主体内部的利益分配与利益协调必须有一套健全完善的制度,行政主体必须具有明确的责任与义务并忠实履行,公务人员必须忠诚努力、遵守纪律、执行法律、履行行政职责、服从上级指挥、尊重公民权利。自律机制必须是建立在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之上的机制,自律机制还必须和他律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3.试述法治行政的基本法则。
答:法制行政,是指行政权的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受到由法律所规定的各种权力主体的监督,而约束和监督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是有一定规范性的。这就产生了关于法制行政的基本法则问题。法治行政的基本法则具体包括:
(1)行政行为必须适合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即一切行政行为都不得与既定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相抵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在既定法律或法规有效期间,即其未被停止或废止之前,行政行为须适合其规定;
②一切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行政命令、行政决定等都不发生效力;
③下级行政机关不得抵触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或命令;
④除特别法明确规定例外,行政须自动适应法律或法规规定。
(2)行政命令不得代替应以法律规定的诸事项,即由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明文规定的诸事项,不得以行政命令代替之,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变更或修改,由制定单位按法定程序进行,行政命令不能代替。
(3)行政裁量也须适合法规和适当,即在法律或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方面,行政裁量也必须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的精神,符合其通则,并不得与其他法规规定相抵触。同时,行政裁量必须符合公益目的和通常事理,即适当。
(4)通过对不法行政的监督和矫正,来保障国家和公民的利益。这有两种情况:
①以行政救济制度,来保障法治行政的主旨,在不法行政行为发生的条件下,通过申诉、诉愿和行政诉讼等制度,来保障受害者的权益得到维护;
②在国家或社会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通过法定监督权的运用,来保障法治行政的主旨,追究行政责任,维护宪法精神和法律制度。
4.简述财政管理体制的宏观调控作用。
答:财政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政权之间划分财权和财力的各项制度和法规的总称。财政管理体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确定国家各级政权间以及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财力分配权限的根本制度;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指全部财政资金如何分配与各级政权之间的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包括:
(1)财政管理体制有利于处理国家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和分权问题。
国家的各项职能是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为了保证各级政府完成一定的政治经济任务,就必须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明确划分各自的财政收支范围、财政资金支配权和财政管理权。一般地,各级政府有什么样的事权,就应当有相应的财权,以便从财力上保证各级政府实现其职能。
(2)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对于增强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分税制通过大量的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强化了中央在上下级财政分配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收入增量的调整,形成了有利于中央财政收入适度增长的运行机制,增强了中央财政的经济实力,使中央财政建立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施有效的横向和纵向经济调节成为可能。
(3)财政管理体制中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弥补财政缺口,是对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过程中收益外溢的补偿,确保地方政府最低服务水准的实现,保证地方政府最低的公共产品和劳务提供水平,这有利于平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支出水平。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践谈谈你对行政改革的内容与方向的理解。
答: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行政管理外部生态环境变化的需要,有意识地对行政管理从结构、功能、过程到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
(1)行政改革的内容
①功能调整。政府职能与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环境相对应,所以,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政府职能具有很大的不同。当杜会发展、经济体制转型、国家政治意志和行政文化发生变化时,必然引起政府职能的调整和变化。这种调整主要包括政府职能范围的转变、政府职能重心的转移以及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的调整等。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目的就是要把全能政府转变成有限政府,把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把政府从大里的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将这些职能交给或归还给社会,由社会经济组织或中介组织去承担,政府则以宏观调控、政策规划、协调监价和服务保障等内容作为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职能。
②结构重组。结构重组主要是指行政权力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的变更、行政权限的重新划分、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机构改革等,都属于结构重组的内容。
③行为变革。行为变革主要是指行政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改造和更新。主要针对行政体制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变革。
(2)行政改革的方向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必须明确政府在某个时期的基本任务,确立政府的工作重心,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适时转化政府职能。它必须了解自己当前的职能并切实加以履行,强化其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即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政府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应该弱化那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职能,强化那些“应该管、管得好、管得了”的职能。
②实行官员问责制,建立政府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问责制”的关键不在于提出口号与原则,而在于建立健全“问责制”的运行机制,以法律或条例的方式规定何种官员所负何责,谁来问责,何人依何种程序判定官员失责,失责官员当受何种处分,以实现“问责制”的制度化。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责任追究程序,加大行政责任的惩戒力度。对负有行政过失责任的公务员,必须施以惩戒,即要求其承担其失职产生的不利后果。
③完善权力监督体系,构建责任政府。在当前中国,为了改变我国政府权力监督制度虚置、行政责任不落实的现状,必须在国家权力分配层面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衡。
a.人大既要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对违宪失职、有违民意、实质腐败、缺乏为官之德才的政府官员坚决予以罢免;
b.司法权对行政权进行司法审查的范围应该扩大,由只能涉及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行为扩大到能审查涉及公民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的行政行为,由只能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扩大到既能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又能审查抽象行政行为。
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具体包括:
a.政府公务员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把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加以改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把握好“公平、公正、信息透明”的原则,处理好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为保持社会稳定建构和谐社会努力工作。
b.政府具体职能上的转变。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在许多方面该管的没有管,该放的没有放,对涉及公共服务、公共设施、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和管理过少,对行政审批和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仍然过多,政府需要明确其“看得见的手”的职能,真正做到转变具体职能,管放协调。
c.政府工作内容上的转变。政府职能上的转变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工作内容上的转变,主要是满足发展需要、民生需要和民权需要。
⑤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现代政府是有限政府,但长期以来都是全能政府,没有对政府职责边界做出清晰地界定。在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政府是公共事务的唯一或者几乎唯一的主体,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主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社会具有公共事事务的功能,有些社会公共事务由社会组织管理效果更好,因此,要积极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快事业单位改革。
2.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提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践,谈谈你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答:(1)三者的含义
①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②依法执政,是指党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③依法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权力,在此过程中,行政机关行使的权力具有法律依据,行政机关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行政机关要对自己做出的行政行为负责。依法行政的内涵主要包括:
a.行政执行机关是有法律规定的;
b.行政执行所依赖的行政权力来自宪法和法律的授权;
c.行政执行过程中要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得违法;
d.行政执行机关要对自己做出的行政行为负责,违反法律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方略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其权威性的来源,建立法治国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这种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原则:
a.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b.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
c.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②依法治国包括依法立法、依法司法和依法行政三个方面,而由于行政权力的强大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行政权实际上处于各种权力的中心地位。因此建设法治国家最主要的任务即是做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主体部分。
③尽管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内涵大不一样,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a.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没有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也就无从谈起。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民的选择。我党执政以后,对是否应该依法执政以及是否应该严格贯彻依法执政的问题曾有过曲折,以党代政、党政不分使得人民政府根本不可能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
第二,人民政府是一个基本由我党员、干部组成的政府,是我党执政方针、政策和理念贯彻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这些党员、干部的从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来行使其职权,整个政府运作必然会陷入失范状态,依法行政只能是空中楼阁。
b.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执政在行政领域内的经常化和具体化。依法执政相对于依法行政而言,更加宏观。它必须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具体运作才能得以贯彻。中国尚处于一个行政权过分庞大的转轨时期,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的关系并未能真正得以理顺,因此我党的依法执政的战略方针更多的要依靠各级人民政府去落实和贯彻,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依法执政的经常化和具体化并非言过其实。
④依法行政是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为实现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依法行政不是孤立的,它需要权力机关加强立法和必要的授权,需要司法机关的保障,需要全国人民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以及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等。没有依法治国的大环境,就谈不上依法行政。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1200.html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