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4版 周三多

[复制链接]
范老师 发表于 18-7-31 20: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1916年,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根据彼得•德鲁克教授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3.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4.所谓______,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5.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6.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______。
7.管理的本质是_________,协调的中心是_______。
8.纵向看,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的时效性越_____,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______。
9.管理的_______职能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_____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10.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_________ , ________和________。
1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12.控制等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_______。
13.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_______,又具有________属性。
14.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5.人际技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的。

(二)选择题
1.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_____,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之为_____,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称之为______。
A.描述性模型          B.经济计量模型          C.解释性模型
2. _____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3.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_______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4.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_______.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5.在________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6.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__________。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         
7.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8.___________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9.__________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10.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
11.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__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
12.作为______,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______,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13.投入产出模型、企业系统动力学模型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概念基础之上的,属于________。
A.描述性模型          B.经济计量模型          C.解释性模型
14.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 _________
A.诊断技能      B.人际关系技能          C.概念性技能       D.技术技能
15.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________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16. 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下列哪个说法最好?_________
A.只适用于盈利性工业企业;
B.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
C.只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
D.只适用于营利性组织
17.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18.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_________
A.日常程序性决策           B.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短期操作性决策
19.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_________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C.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三)简答题
1.简要介绍彼得•德鲁克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2.简要介绍西蒙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3.简述系统论者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4.归纳法有何局限性?
5.运用归纳法进行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时,应当注意哪几点?

(四)问答题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二、答案
(一)填充题
1.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绩效,责任;
3.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计划;
5.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6.决策;
7.协调,人;
8.强,高;
9.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10.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11.实现预期目标;
12.计划;
13.自然,社会;
14.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15.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不同小组之间关系的能力;
16.原理,方法;

(二)选择题
1.C;B;A  2.E  3.D  4.A    5.C  6.B  7.A  8.C  9.B  10.A  11.B  12.B;  C  13.A  14.C  15.B  16. B  17. D  18. B  19. C

(三)简答题
1.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⑴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利完全无关;⑵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⑶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⑷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这一观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2. ⑴管理就是决策。⑵决策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调查情况;制定方案;选择并执行方案;评价执行情况。

3. 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⑴任何社会组织都是若干单元或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⑵系统的发展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⑶管理职能就是根据系统的客观规律对系统施加影响;⑷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系统呈现出新状态,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4. ⑴一次典型调查(或经验)只是近似于无穷大的总体中的一个样本,所以实证研究必须对足够多的对象进行研究才有价值;⑵研究事物的状态不能人为地重复,管理状态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得出的结论只能是近似的;⑶研究的结论不能用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只能用过去发生的事实来证明,但将来未必是过去的再现。

5. ⑴要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并尽可能提出各种不相关的因素;⑵选择好典型,并分成若干类,分类标志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⑶调查对象应有足够数量;⑷调查提纲和问卷的设计要力求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便于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⑸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整理,应采取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四)问答题
1. ⑴自古至今,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
    ⑵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问题。

2.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其基本特征为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⑵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⑶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⑷协调的中心是人;⑸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3. ⑴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⑵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和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又开始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 ⑴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产力。
   ⑵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5. ⑴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
  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⑵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一、教学要点
1、伦理的功利观的基本观点         2、伦理的权利观的基本观点。                3、公平理论伦理观的基本观点。                 4、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的基本观点。                 5、伦理管理的特征。         6、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         7、道德发展所经历的三层次和六阶段的基本内容。 8、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         9、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         10、关键名词:伦理的功利观、伦理的权利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自我强度、控制中心、组织文化、伦理守则、决策规则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 有关伦理的观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做出。
3.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高尽可能多的___________。
4.伦理的权力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作出。
5.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_____________角度看问题。
6.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把人看成___________,更把人看作___________。
7.合乎伦理的管理以_______________为行为导向。
8.道德发展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9.人们发现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主张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
11. 企业的伦理行为可以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2.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______________为行为导向。
13.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从而__________伦理行为的产生。
14. 最有可能产生高伦理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的组织文化。
15.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理论观当中,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现有的伦理规则的是_________。
A.功利观     B.权力观       C.公平伦理观          D.综合社会理论观
2.接受___________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
A.功利观     B.权力观       C.公平伦理观          D.综合社会理论观
3.下列关于伦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他律的特征
B.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可能更加一致
C.合乎伦理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
D.合乎伦理的管理仅仅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4.下列概念中用于衡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主宰的是_______________。
A.自我强度         B.控制中心          C强化中心       D.目标效价
5. 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
A.前惯例       B.惯例          C.原则          D.强化
6.如果一个人坚定地遵守自己所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他应该是处于道德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阶段。
A.前惯例       B.惯例          C.原则          D.强化
7.道德发展的前惯例阶段具有以下哪些特征_______________。
A.通过履行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
B.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
C.尊重他人的权利
D.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
8. 克制冲动并遵守内心信念的可能性最大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
A.自我强度高      B.自我强度低     C.具有内在控制中心       D.具有外在控制中心
9. 市场经济中要提倡“以义治商”和“以义取利”,这里的“义”指的是_________。
A.义气          B.法律       C.和气          D.伦理道德
10. 关于影响管理伦理的结构变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正式的规章制度会减少伦理行为的产生
B.在仅根据手段来评估绩效的地方,伦理标准会降低
C.管理者的行为是个人的事情,对企业的管理伦理没有影响
D.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伦理标准
11.影响管理伦理的主要因素中,最不应该包括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当地所实行的经济制度
B.伦理道德的发展阶段
C.行为本身所涉及伦理问题的严重程度
D.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
12.为了改善组织的伦理行为,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特别重视_______________。
A.新员工招聘     B.建立明确可行的工作目标     
C.定期的道德培训          D.以上都是
13.企业可以通过以下_____________措施和提高组织的伦理标准无关。
A.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
B.以市场占有率最高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
C.建立伦理守则
D.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14.以下行为中不属于企业伦理表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
A.治理污染                              B.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
C.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                D.开发新产品
15.下列问题对管理者的伦理行为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受伤害的人较少
B.很多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
C.行为的后果出现的很晚
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小
16.如果一位管理者认为解雇其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是余下的80%工人的工作更有保障以及符合股东的利益。这位管理者的伦理观是_________。
A伦理的功利观        B  伦理的权利观   C   公平理论伦理观
D 综合社会契约伦理观

(三)简答题
1.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要说明伦理的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3.简述道德发展阶段如何影响个人伦理。
4.个人特征如何影响管理伦理?

(四)问答题
1.在商业伦理上,存在哪些观点?各种观点的区别何在?
2.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3.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有哪些?
4.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改善组织及其成员的伦理行为?
5.企业的伦理行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8-7-31 20: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管理信息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在管理学科中,通常把信息定义为_______________。
2、信息评估的关键是对信息进行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是信息的最重要特征。
4、例外报告是在_______________时产生的。
5、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在组织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信息的系统方法。
6、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信息系统中的处理是把_________的过程。
8、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来说,除了五个要素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系统分析的目的是_________。
10、_________是考察系统技术能力的第一步。
11、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形成了_________。
12、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为日常决策提供服务,还提供有关_________的信息。
13、由于结构化和系统化性质,管理信息系统通常不能提供_________。
14、用户以一种_________的方式与决策支持系统对话。
15、决策支持系统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16、对任何形式的信息来说,只要是以光或电的方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它所利用的传送技术就称作_________。
17、人工智能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有形成本的是_________。
A.购买计算机                        B.厂房
C.系统维护和升级                D.公司信誉的降低
2、下列不属于无形成本的是_________。
A.员工士气不振                        B.工作程序变动造成的工作瘫痪
C.员工工资                                D.公司信誉的降低
3、有形收益包括_________
A.销售额的上升                      B.成本的下降
C.旷工率的降低                      D.新产品的开发
4、无形收益包括_________
A.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          B.士气大振
C.更好的顾客服务                  D.生产率的提高
5、信息的完全性要求_________。
A.尽可能详细
B.尽可能简洁
C.在详细和简洁间找到一种平衡
D.信息提供越多越好
6、如果借助金字塔来对管理决策或控制进行分类,则位于塔底的是( )控制,位于塔中部的是( )控制,位于塔尖的是( )。
A.业务或操作,战术,战略计划和控制
B.战术,战略计划和控制,业务或操作
C.战略计划和控制,业务或操作,战术
D.业务或操作,战略计划和控制,战术
7、除了信息系统之外,组织通常还可以利用_________等信息技术
A.电信和网络
B.专家系统
C.机器人
D.办公自动化
8、有效信息的特征有_________。
A.高质量
B.完全
C.及时
D.相关性

(三)简答题
1、比较信息和数据。
2、信息和数据的区别是绝对的吗?
3、什么是数据?
4、哪些信息是不值得管理者获取的?
5、为什么说收集更多的数据以产生更多更好的信息是比较困难的?
6、什么叫最终用户?
7、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步骤中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8、新旧信息系统的转换有哪几种方法?
9、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系统的维护?

(四)问答题
1、组织中的管理人员怎样评估信息?
2、试述有效信息的特征。
3、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有哪些?
4、简述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

第二篇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是指为_________。
2、根据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_________原则,而不是_________。
3、_________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
4、从决策的_________看,可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5、赫伯特•A•西蒙根据问题的性质把决策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6、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_________,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_________。
8、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_________。
9、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人是赫伯特•A•西蒙,他提出了_________标准和_________原则。
10、行为决策理论抨击了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骤地片面性,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_________。
11、除了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式,林德布洛姆的_________模式也对“完全理性”模式提出了挑战。
12、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_________。
13、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_________。
14、美国学者威廉•R•金和大卫•I•克力兰把决策划分为_________决策和_________决策。
15、政策指导矩阵从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16、常用的确定型决策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_________。
A.投资方向的选择
B.人力资源的开发
C.组织规模的确定
D.企业日常营销
2、_________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管理决策                        D.业务决策
3、集体决策的缺点包括_________。
A.花费较多的时间
B.产生群体思维
C.产生的备选方案较少
D责任不明
4、下列选项属于例外问题的是_________。
A.组织结构变化
B.重大投资
C.重要的人事任免
D.重大政策的制定
5、决策者只寻求满意结果的原因有_________。
A.只能满足于在现有方案中寻找
B.决策者能力的缺乏
C.选择最佳方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D.决策者只需要有满意的结果
6、通过_________等方法可以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A.独自思考
B.头脑风暴法
C.名义小组技术
D德尔菲技术
7、过去的决策会影响现在的决策是因为_________。
A.过去的决策是正确的。
B..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的起点
C..过去的决策都是现在的管理者制定的
D.过去的决策给组织内外部的环境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变化
8、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取风险程度_________而收益_________的行动方案。_________
A.较高,较高                        B.较高,较低
C.较低,较低                        D不确定
9、知识敏感型决策是指那些对时间要求_________,而对质量要求_________的决策。_________
A.不高,较高                        B.较高,也较高
C.较高,不高                        D不高,也不高
10、头脑风暴法实施的原则有_________。
A.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
B.建议越多越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C.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
D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使它更具说服力
11、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中,具有较高业务增长率和较低市场占有率的经营单位是_________。
A.金牛                B.明星                C.幼童                D瘦狗
12、保本产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交点所对应的产量。_________
A.总固定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
B.总收入曲线,总成本曲线
C.总固定成本曲线,总收入曲线
D总变动成本,总收入曲线
13、常用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_________
A.小中取大法
B.大中取大法
C.大中取小法
D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决策的定义?
2、集体决策的优点有哪些?
3、什么叫风险型决策?
4、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什么叫量本利分析法?
6、德尔菲技术运用的关键是什么?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决策有哪些特点?
3、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简述决策的过程。
5、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二篇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_________。
2、计划的编制过程,既是决策的_________,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订的过程。
3、所有层次的、不同职能的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的_________性;同时计划工作要求纵向层次性和横向协作性,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_________性。
4、计划工作的目的就是使_________,促使组织目标实现。
5、计划工作的普遍性中蕴含着一定的秩序,最主要的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6、在衡量代价时,不仅用时间、金钱或者生产等来衡量,而且还有衡量_________。
7、计划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_________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8、根据综合性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9、根据_________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10、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_________。
11、战术性计划是在战略性计划的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性计划的_________。
12、常规计划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所有这些都是准备用来处理常发性问题的。
13、_________和_________是计划的两大显著特征。
14、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的_________。

(二)选择题
1、_________的计划是有效率的。
A.能得到最大的剩余
B.能以合理的代价实现目标
C.成本等于收益
D.详细
2、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_________。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3、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与业务计划的关系是_________。
A.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是为业务计划服务的
B.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是围绕着业务计划展开的
C.财务计划研究如何从资本的提供和利用上促进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D.人事计划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的维持或扩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
4、下列属于非例行活动的是_________
A.新产品的开发
B.品种结构的调整
C.工资制度的改革
D.生产规模的扩大
5、计划是_________。
A.面向未来的
B.过去的总结
C.现状的描述
D.面向行动的
6、评价行动计划,要注意_________。
A.认真考察每一个计划的制约因素和隐患。
B.要用总体的效益观点来衡量计划。
C.既要考虑有形的可用数量表示的因素,又要考虑到许多无形的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因素。
D.不仅要考虑计划执行带来的利益,还要考虑计划执行带来的损失。
7、拟定和选择行动计划包括_________几个内容。
A.拟定可行动计划
B.评估计划
C.修改计划
D.选定计划
8、创新过程一般包括浸润、_________几个方面。
A.审思
B.潜化
C.突现
D.调节

(三)简答题
1、解释计划内容的5W1H。
2、决策与计划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3、计划工作在时间维度上进一步展开和细化指的是什么?
4、计划工作在空间维度上进一步展开和细化指的是什么?
5、什么叫战略性计划?
6、战略性计划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7、比较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8、规则与程序的区别是什么?

(四)问答题
1、计划的性质是什么?
2、简述计划的编制过程。
3、孔茨和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8-7-31 20: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和计划的实施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_________于1954年提出的。
2、实践中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滚动计划法是一种_________。
4、滚动计划法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
5、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_________。
6、作为任务分配、自我管理、业绩考核和奖惩实施的目标具有如下特征: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伴随信息反馈性。
7、根据期望理论,期望值指人们对_________的估计。
8、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力量是_________的乘积。
9、根据期望理论,效价指一个人对_________的评价。

(二)选择题
1、  把战略性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_________
A. 具体地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目前到未来的各个较短的时期阶段应该从事何种活动
B. 从事该种活动应达到何种要求
C. 为各组织成员在近期内的行动提供了依据
D. 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2、实践中对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等方法。
A. 决策树法
B. 滚动方式计划
C. 网络计划技术
D. 目标管理
3、关于关键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一个网络图中只有一条关键路线
B. 关键路线的路长决定了整个计划任务所需的时间
C. 关键路线上各工序完工时间提前或推迟都直接影响着整个活动能否按时完工
D. 确定关键路线,据此合理地安排各种资源,对各工序活动进行进度控制,是利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要目的。
4、目标网络的内涵是_________。
A. 组织制订各种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B. 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
C. 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
D. 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在制订自己部门的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
5、目标定量化_________
A. 是目标考核的途径
B. 往往会损失组织运行的一些效率
C. 有利于组织活动的控制
D. 能成员的奖惩带来很多方便
6、设置目标一般要求_________。
A. 目标的数量不宜太大
B. 如有可能,也应明示所期望的质量和为实现目标的计划成本
C. 能促进个人和职业上的成长和发展,对员工具有挑战性
D. 适时地向员工反馈目标完成情况
7、成果评价_________
A. 是实行奖惩的依据
B. 是上下左右沟通的机会
C. 是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
D. 既包括上级对下级的评价,也包括下级对上级、同级关系部门相互之间以及各层次自我的评价
8、组织对不同成员的奖惩_________。
A. 是以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的
B. 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C. 公平合理的奖惩有利于维持和调动组织成员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D. 奖惩有失公正,则会影响这些成员行为的改善
9、滚动计划方法的作用是,_________。
A. 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
B. 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
C. 使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
D. 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

(三)简答题
1、什么叫战术性计划?
2、什么叫均衡地完成计划?
3、目标具有哪些特征?
4、目标网络的内涵是什么?
5、简述期望理论。
6、什么叫信息反馈?
7、什么叫目标管理?
8、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四)问答题
1、目标管理基本思想是什么?
2、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
3、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4、如何评价滚动计划法?
5、网络计划技术有什么优点?


三、习题答案
(一)填充题
1. 彼得•德鲁克2. 目标管理、网络计划技术、流动方法计划3. 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4. 采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5. 指导业务和衡量个人贡献的准则6. 可考核性、可实现性、富有挑战性7. 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8. 效价和期望值9. 工作目标有用性

(二)选择题1. ABC 2. BCD 3. ABC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D 8. ABCD 9. ABCD

(三)简答题
1. 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
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2. 所谓均衡地完成计划,则是指要根据时段的具体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按年、季、月,甚至旬、周、日完成计划,以建立正常的活动秩序,保证组织稳步地发展。

3. ⑴层次性;
⑵网络性;
⑶多样性;
⑷可考核性;
⑸可实现性;
⑹富有挑战性;
⑺伴随信息反馈性。

4. ⑴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即并非当一个目标实现后接着去实现另一个目标,如此等等。目标和规划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着的网络。
⑵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不仅执行各种规划要协调,而且完成这些规划在时间上也要协调。
⑶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在制订自己部门的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
⑷组织制订各种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5. 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力量)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其中效价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期望值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因此,一个目标对其接受者如果要产生激发作用的话,那么对于接受者来说,这个目标必须是可接受的,可以完成的。对一个目标完成者来说,如果目标是超过其能力所及的范围,则该目标对其是没有激励作用的。

6. 信息反馈是把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置、目标实施情况不断地反馈给目标设置和实施的参与者,让人员时时知道组织对自己的要求,自己贡献情况。

7. 孔茨认为,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8. 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四)问答题
1. ⑴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⑵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个人贡献的准则。
⑶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⑷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由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⑸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2. (一)制定目标
包括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
(二)明确组织的作用
(三)执行目标
(四)评价成果
(五)实行奖惩
组织对不同成员的奖惩,是以上述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六)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3. 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在计划工作中很难准确地预测将来影响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技术、产业、顾客等的各种变化因素,而且随着计划期的延长,这种不确定性就越来越大。因此,若机械地按几年以前的计划实施,或机械地、静态地执行战略性计划,则可能导致巨大的错误和损失。滚动计划法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具体做法是,采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

4. 滚动计划方法虽然使得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任务量加大,但在计算机时代的今天,其优点十分明显。
    ⑴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由于人们无法对未来的环境变化作出准确的估计和判断,所以计划针对的时期越长,不准确性就越大,其实施难度也越大。滚动计划相对说缩短了计划时期,加大了计划的准确和可操作性,从而是战略性计划实施的有效方法。
    ⑵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这就保证了即使由于环境变化出现某些不平衡对也能及时地进行调节,使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致。
    ⑶滚动计划方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对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5.   ⑴该技术能把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清晰地表明,并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因此,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可以统筹安排,全面考虑,又不失重点。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可以进行重点管理。
    ⑵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调动非关键路线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关键作业,进行综合平衡。这既可节省资源又能加快工程进度。
    ⑶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该技术指出了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困难点,以及这引起困难点对整个任务产生的影响,准备好应急措施,从而减少完不成任务的风险。
    ⑷便于组织与控制。管理者可以将工程,特别是复杂的大项目,分成许多支持系统来分别组织实施与控制,这种既化整为零又聚零为整的管理方法,可以达到局部和整体的协调一致。
    ⑸易于操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任务。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以设计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依据。
3.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管理人员的招聘程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试和评估候选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借助___________或称_________的方法。
6.培养能力与改变态度的培训方法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应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9.为了得到正确的考评结果,首先要分析考评表的________________。
10. 人事考评首先是为了列出企业_________的清单,了解企业____________的基本状况。
11.人员配备也是为每个人安排适当的工作,所以要考虑组织成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人员配备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的。
14.要根据组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全员培训。
15.人员配备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管理人员的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外部招聘具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A.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
B.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客气。
C.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D.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
E.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2.下列关于贡献考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程度
B. 应尽可能把管理人员的个人努力和部门的成就区别开来
C. 能力的大小与贡献的多少存在着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D. 贡献往往是努力程度和能力强度的函数。因此,贡献考评可以成为决定管理人员报酬的主要依据。
3. 与被考评对象发生业务联系的人员主要有三类:上级、关系部门、下属。由_________的考评主要是评估当事人的协作精神;________来填写考评表,主要是考核和评价下属的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 __________的评价则着重于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A. 上级人员               B, 关系部门                 C. 下属
4.下列关于工作轮换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工作轮换包括管理工作轮换与非管理工作轮换;
B.工作轮换能培养员工的协作精神和系统观念;
C.工作轮换的主要目的是更新知识;
D. 为了有效地实现工作轮换的目的,要对受轮换训练的管理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
5.设置助理职务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
A.减轻主要负责人的负担;
B.使助理积累高层管理经验;
C.使培训组织者更好地了解受训人的管理能力;
D.受训者能够学习主管的工作方式,吸取经验;
6.下列问题中可用来考核管理人员计划能力的是_______________。
A.他是否为本部门制定与公司目标有明确关系的可考核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B.他是否对下属在进行工作、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授予相应的职权?
C.他是否理解公司政策在其他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并确保下属也这样做?
D.他是否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以确保部门的实际工作与计划要求相一致?
E.他是否建立了必要的信息反馈制度,并明确职权系统与信息反馈系统在管理中的地位区别?
7.下列问题可以用来考核管理人员组织能力的有______________。
A.他对下属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是否有明确的要求,并确保下属能理解自己的任务?
B.他是否理解公司政策在其他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并确保下属也这样做?
C.他是否对下属在进行工作、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授予相应的职权?
D.他在授权后是否能控制自己不再利用这些职权进行决策,从而干预下属工作?
E.他是否建立了必要的信息反馈制度,并明确职权系统与信息反馈系统在管理中的地位区别?
8. 在以下各项,哪项应作为管理干部培训的主要目标?
A.传授新知识与新技能
B.灌输本企业文化
C.培养他们的岗位职务所需的可操作性技能
D.以上都是
9.采取工作轮换的方式来培养管理人员,其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__________.
A.提供受训者的业务专精能力             B.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压力
C.增强受训者的综合管理能力               D.考察受训者的高层管理能力
10.以下和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量无关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A.企业的产品数量        B.组织的规模      
C.人员的流动率          D.组织发展的需要
11.管理人员选聘时不需要作为主要考虑标准是_______________。
A.管理的欲望          B.冒险的精神
C.强健的体魄          D.沟通的技能
12.内部招聘的最主要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A.引起同事不满           B.有历史包袱,不能迅速展开工作
C.要花很长时间重新了解企业状况         D.知识水平可能不够高

13.某组织中设有一管理岗位,连续选任了几位干部,结果都是由于难以胜任岗位要求
而被中途免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A. 组织设计上没有考虑命令统一的原则
B. 管理部门选聘干部上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C. 组织设计忽视了对于干部的特点与能力要求
D. 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到责权对应的原则
14.某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企业中共有管理人员42人,其中厂长1人 ,车间主任4人,班组长18人,职能科长3人,科员16人。每一岗位均不设副职。这时,厂长 的管理幅度为:_________________。
A  4       B    7        C  22       D   23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员配备的任务?
2.人员配备要遵循哪些原则?
3.如何确定组织管理人员的需要量?
4.外部招聘有何优缺点?
5.内部提升有何优缺点?
6.管理人员考核有何作用?
7.在贡献考评中要注意什么?
8.管理人员考评对管理人员有何积极影响?
9.传统的考评方法有什么弊端?应该如何克服?

(四)问答题
1.怎样评估现有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如何从组织外部招聘合适的管理人员?
2.如何使人员的稳定与流动合理地组合,从而在帮助每个管理人员找到最恰当的工作岗位,使人才得到最充分、最合理地使用的同时,保持组织的稳定性?
3.为什么不仅要考评管理人员的贡献,还要考评其能力?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会出现彼德现象?如何防止彼德现象的出现?


三、习题答案
(一)填充题
1.确定人员需要量,选配人员,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2.职务数量,类型;
3.管理的欲望,正直诚信的品质,冒险的精神,决策的能力,沟通的技能;
4.公开招聘,粗选,知识和能力考核;民意测验,选定管理人员;
5.情景模拟,案例分析;
6.工作轮换,设置助理职务,临时职务;
7.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发展能力;
8.确定考评内容,选择考评者,分析考评结果,传达考评结果,建立人才档案;
9.可靠性;
10. 人力资本,管理队伍;
11.特点,爱好,需要;
12.评价,承认,运用;
13.组织设计;
14.成员,技术,活动,环境;
15.因事择人,因材器用,人事动态平衡;
16. 外部招聘,内部提拔;

(二)选择题
1.ABE  2.C   3.B,A,C   4.ABD   5.ABCD   6.ACD   7.ACDE   8. D  9. C   10.A   11.C   12.A   13.C   14. B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8-7-31 20: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习题答案
(三)简答题
1. 人员配备的任务可以从组织和个人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⑴从组织需要的角度去考察,要通过人员配备使组织系统开动运转;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力量;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⑵从组织成员配备的角度去考察,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评价、承认和运用;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发展,素质不断提高。

2. 为求得人与事的优化组合,人员配备过程中必须依循一定的原则。⑴因事择人的原则。选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要求其从事与该职务相应的工作。要使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首先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⑵因材器用的原则。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⑶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使能力发展并得到充分证实的人去从事更高层次的负更多责任的工作,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务需要的人有机会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以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达到人与工作的动态平衡。

3. 确定组织管理人员的需要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⑴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管理人员的配备首先是为了指导和协调组织活动的展开,因此首先需要参照组织结构系统图,根据管理职位的数量和种类,来确定企业每年平均需要的管理人员数量。⑵管理人员的流动率。不管组织作出何种努力,在一个存在劳动力市场、且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国度,总会出现组织内部管理人员外流的现象。此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组织中现有的管理队伍会因病老残退而减少。确定未来的管理人员需要量,要求计划对这些自然或非自然的管理干部减员进行补充。⑶组织发展的需要。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发展,活动内容的日益复杂,管理工作量将会不断扩大,从而对管理人员的需要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计划组织未来的管理干部队伍,还须预测和评估组织发展与业务扩充的要求。

4. 外部招聘的优点为⑴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⑵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⑶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客气。
外部招聘的局限性为⑴外聘干部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⑵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⑶外聘干部最大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员工的打击。

5. 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地证实后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优点为⑴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⑵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⑶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⑷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为⑴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⑵可能造成近亲繁殖。

6. ⑴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高依据;⑵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⑶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⑷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7. ⑴应尽可能把管理人员的个人努力和部门的成就区别开来,即力求在所辖部门的贡献或问题中辨识出有多大比重应归因子主管人员的努力。⑵贡献考评既是对下属的考评,也是对上级的考评。贡献考评是考核和评价具体管理人员及其部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程
度。

8. 考评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1)考评结论直接反映了组织、上级、部属、同行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反映了组织对自己努力的承认程度;(2)组织根据考评结论而进行的分配或晋升方面的决策,会影响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由于这两个原因,每个管理人员都会重视组织的考评,都会把组织对自己的考评与别人进行比较,以判断组织对自己是否公正。

9. 传统的考评方法,往往是由直接上司来考评各管理人员,直接上司虽然对部属比较了解(而且这种考评方法也能促进上司去注意下属的情况和要求),但每个上司都不希望下属的能力和贡献评价中得到不利的结论(培养部下的能力往往是影响上司晋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考评时往往打分过宽。这种考评方法还有可能促成管理人员只知“唯上”的坏作风,只愿求得上司的赏识,只做上司能够看得到的表面文章,而忽视部下和关系部门的要求,不做
扎扎实实的工作。让相关部门或部属来填写考评表可以克服这些弊病,促进管理人员加强民主意识和协作意识。

(四)问答题
1. 对现有人员的考评应该从贡献和能力两方面来进行。⑴在贡献考评中要注意应尽可能把管理人员的个人努力和部门的成就区别开来,即力求在所辖部门的贡献或问题中辨识出有多大比重应归因子主管人员的努力;贡献考评既是对下属的考评,也是对上级的考评。贡献考评是考核和评价具体管理人员及其部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⑵由于管理人员的能力要通过日常的具体工作来表现,而处理这些工作的技术与方法又很难与那些抽象地描述管理者素质特征  或能力水准的概念对上号。因此,能力考评中要注意切忌只给抽象概念打分。
    考评的程序为⑴确定考评内容。⑵选择考评者。⑶分析考评结果,辨识误差。⑷传达考评结果。⑸根据考评结论,建立企业的人才档案。

2. ⑴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合理确定人员需要量。⑵选配人员。为了保证担任职务的人员具备职务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对组织内外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做出最恰当的选择。这些待聘人员可能来自企业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社会。⑶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维持成员对组织忠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他们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培训无疑是人员配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培训,既是为了适应组织技术变革、规模扩大的需要,也是为了实现成员个人的充分发展。因此,要根据组织的成员、技术、活动、环境等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进行全员培训,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未来管理人员的培训。
   
3. 贡献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但不仅仅取决于后者。能力的大小与贡献的多少并不存在着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为了有效地指导企业的人事调整或培训与发展计划,还须对管理干部的能力进行考评。能力考评是指通过考察管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管理工作,评估他们的现实能力和发展能力,即分析他们是否符合现任职务所具备的要求,任现职后素质和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从而能否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人事考评首先是为了列出企业人力资本的清单,了解企业管理队伍的基本状况。作用为⑴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高依据;⑵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⑶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⑷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4. 英国管理大师劳伦斯•J•彼得发现,“在实现等级制度的组织例,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逮的层次”,这就是著名的彼得现象。种现象能够产生的一种重要原因是:我们提拔管理人员往往主要根据他们过去的工作成绩和能力。在较低层次上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的管理者能否胜任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答案是不肯定的。只有当这些人担任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得到某种程度的证实以后,才应考虑晋升的问题,检验某个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担任较高职务的条件的一种可行方法,是安排他担任某个临时性的“代理”职务,通过对代理者的考察,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独立工作能力。如果在代理以前,该管理人员表现突出.部门内的人际关系很好,在执行工作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精神,而在代理过程中,遇事不敢做主,甚至惊慌失措,那么,将“代理”转为“正式”显然是不恰当的。由于“代理”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职务,因此,取消“代理”使其从事原先的工作,对代理者本人也不会造成任何打击。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
2.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__________,以及与之相适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化的精神。
3.文化具有如下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组织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总和。
5.组织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6.组织文化是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
7.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迪尔和肯尼迪认为构成组织文化的要素有五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麦金瑟-7S结构中的七种文化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有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组织文化的表现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从最能表现组织文化特征的角度看,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组织价值观具有__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性。
14.组织文化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五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组织文化通过培养组织成员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8.作为组织灵魂的组织精神,一般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9.选择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塑造组织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

(二)选择题
1.关于组织文化,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变化较慢,一旦形成便日趋加强;
B.变化较快,随时补充新的内容
C.变化较慢,但每年都会抛弃一些过时的内容
D.变化较快,特别企业管理人员变更时
2.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般的文化都是在非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组织文化则可以是在组织努力的情况下形成
B.文化组织具有自我延续性,不会因为领导层的人事变更而立即消失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组织文化应该使组织成员面对某些伦理问题时产生多角度的认识
D.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会对组织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
3. 塑造组织文化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
A.主要考虑社会要求和行业特点,和本组织的具体情况无关
B.组织领导者的模范行为在组织文化的塑造中起到号召和导向作用
C.组织文化主要靠自律,所以不需要建立制度
D.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就无需改变
4.组织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A.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打破传统观念和价值体系
B.独立于环境,始终保持高雅性和纯洁性
C.在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淘汰旧文化,发展新文化
D.以不变应万变,始终保持稳定性
5.一家企业的组织精神是:团结、守纪、高效、创新,严格管理和团队协作是该厂两大特色,该厂规定,迟到一次罚款20元。一天,全市普降历史上少有的大雪,公交车象牛车一样爬行,结果当天全厂有85%的职工迟到,遇到这种情况,你认为下列四种方案中哪一种对企业最有利?________________
A.一律扣罚20元,以维持厂纪的严肃性
B.一律免罚20元,以体现工厂对职工的关心
C.一律免罚20元,并宣布当天早下班2小时,以方便职工
D.考虑情况特殊,每人少扣10元,即迟到者每人扣罚10元
6.关于组织文化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人本文化
B.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以柔性管理为主
C.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精神
D.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7. 组织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般在是组织的发展历程中自发形成的
B.其表述必须详细具体,保证每个人都充分理解
C.折射出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
D.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8.文化的特性不包括_______________。
A.民族性            B.多样性          C.整体性            D.绝对性
9.关于组织文化的功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组织文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和改造性
B.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具有明文规定的具体硬性要求
C.组织的领导层一旦变动,组织文化一般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立即消失
D.组织文化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组织成员旧有的价值观念

(三)简答题
1.何谓组织精神?
2.何谓组织价值观?
3.何谓组织形象?
4.在塑造组织文化的过程中,选择价值标准有什么前提?
5.选择价值标准要注意什么?
6.如何强化员工认同?
7.如何提炼定格?
8.如何巩固落实组织文化?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
2.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组织文化有哪些基本要素?
4.组织形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5.组织文化有哪些重要功能?
6.为什么说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7.联系实际谈谈塑造组织文化的途径。

三、习题答案
(一)填充题
1.物质财富,精神财富;2.意识形态,礼仪制度,组织机构,行为方式;3.民族性,多样性,相对性,积淀性,延续性,整体性;4.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模式,思维模式;5.组织价值观;6.人本文化; 7.群体凝聚力;8.环境条件,价值信仰,英雄人物,习俗礼仪,文化网络;9.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工作程序,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共同价值;10.表层文化,中介文化,深层文化;11.物化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生活文化,观念文化;12.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形象;13.调节,评判,驱动;14.自我内聚功能,自我改造功能,自我调控功能,自我完善功能,自我延续功能; 15.宗旨,管理战略,发展方向;16.服务(产品形象),环境形象,成员形象,组织领导者形象,社会形象;17.认同感、归属感;18.思想境界,价值取向,主导意识;19.组织价值观。

(二)选择题  1.A  2.C  3. B   4.B  5.C  6.C    7.D  8.D  9.A

(三)简答题
1. 作为组织灵魂的组织精神,一般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本组织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蕴含着对本组织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希望,折射出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成为凝聚组织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

2. 组织价值观是指组织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信念、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它具有   ⑴调节性。组织价值观以鲜明的感召力和强烈的凝聚力,有效地协调、组合、规范、影响和调整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⑵评判性。组织价值观一旦成为固定的思维模式,就会对现
实事物和社会生活作出好坏优劣的衡量评判,或者肯定与否定的取舍选择。⑶驱动性。组织价值观可以持久地促使组织去追求某种价值目标,这种由强烈的欲望所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往往构成推动组织行为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

3. 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组织形象包括人员素质、组织风格、人文环境、发展战略、文化氛围、服务设施、工作场合和组织外貌等内容,其中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五个,即服务(产品形象)、环境形象、成员形象、组织领导者形象和社会形象。
4. 选择组织价值观有两个前提。⑴要立足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目的、
环境、习惯和组成方式,由此构成千差万别的组织类型,因此必须准确地把握本组织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价值观,否则就不会得到广大员工和社会公众的认同与理解。    ⑵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因为各要素只有经过科学的组合与匹配才能实现系统整体优化。
5. ⑴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鲜明特点。⑵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⑶要切实调查本组织员工的认可程度和接纳程度,使之与本组织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和谐,过高或过低的标准都很难奏效。⑷选择组织价值观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认真听取群众的各种意见,并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审慎地筛选出既符合本组织特点又反映员工心态的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模式。

6. ⑴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组织文化的内容和要求,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创造浓厚的环境氛围。⑵树立榜样人物。典型榜样是组织精神和组织文化的人格化身与形象缩影,能够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可以仿效的具体榜样,而组织成员也正是从英雄人物和典型榜样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工作态度和言行表现之中深刻理解到组织文化的实质和意义。⑶培训教育。有目的的培训与教育,能够使组织成员系统接受和强化认同组织所倡导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文化。培训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7. ⑴精心分析。在经过群众性的初步认同实践之后,应当将反馈回来的意见加以剖析和评价,详细分析和仔细比较实践结果与规划方案的差距,必要时可吸收有关专家和员工的合理化意见。⑵全面归纳。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整理、归纳、总结和反思,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删除那些落后的、不为员工所认可的内容与形式,保留那些进步的、卓有成效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内容与形式。⑶精练定格。把经过科学论证的和实践检验的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文化,予以条理化、完善化、格式化,加以必要的理论加工和文字处理,用精练的语言表述出来。

8. ⑴建立必要的制度。在组织文化演变为全体员工的习惯行为之前,要使每一位成员都能自觉主动地按照组织文化和组织精神的标准去行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在组织文化业已成熟的组织中,个别成员背离组织宗旨的行为也会经常发生。因此,建立某种奖优罚劣的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⑵领导率先垂范。组织领导者在塑造组织文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本人的模范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和导向,会对广大员工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所以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组织领导者的以身作则,要想培育和巩固优秀的组织文化是非常
困难的。这就要求组织领导者观念更新、作风正派、率先垂范,真正肩负起带领组织成员共建优秀组织文化的历史重任。

(四)问答题
1. 就组织特定的内涵而言,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形式而建构起来的社会集团,为了满足自身运作的要求,必须要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否则组织就会是一盘散沙。而组织文化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2. ⑴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⑵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⑶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⑷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3. 如果从最能体现组织文化特征的角度看,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点。⑴组织精神,一般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⑵组织价值观是指组织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信念、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⑶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

4. 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组织形象包括人员素质、组织风格、人文环境、发展战略、文化氛围、服务设施、工作场合和组织外貌等内容,其中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五个,⑴服务(产品)形象,那些能够提供品质优良、造型美观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的企业,总是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⑵环境形象,这主要指组织的工作场所、办公环境、组织外貌和社区环境等,它反映了整个组织的管理水平、经济实力和精神风貌。⑶成员形象,这是指组织的成员在职业道德、价值观念、文化修养、精神风貌、举止言谈、装束仪表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组织形象人格化的体现。   ⑷组织领导者形象。组织领导者(也指企业家)的形象是指其在领导行为、待人接物、决策规划、指导监督、人际交往乃至言谈举止之中的文化素质、敬业精神、战略眼光、指挥能力上的综合体现。⑸社会形象,这是指组织对公众负责和对社会贡献的表现。组织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方面有赖于与社会广泛的交往和沟通,实事求是地宣扬自己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 ⑴自我内聚功能。组织文化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⑵自我改造功能。组织文化能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念,使之适应组织正常实践活动的需要。⑶自我调控功能。组织文化作为团体共同价值观,并不对组织成员具有明文规定的具体硬性要求,而只是一种软性的理智约束,它通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不断地向个人价值观渗透和内化,使组织自动地生成一套自我调控机制,以“软约束”操纵着组织的管理行为。⑷自我完善功能。组织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通过无数次的辐射、反馈和强化,会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更新和优化,推动组织文化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迈进。⑸自我延续功能。组织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受到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它的形成和塑造必须经过长期的耐心倡导和精心培育,以及不断地实践、总结、提炼、修改、充实、提高和升华。同时,正如任何文化都有历史继承性一样,组织文化一经固化形成,就会具有自己的历史延续性而持久不断地起着应有的作用,并且不会因为组织领导层的人事变动而立即消失。
6. 任何一个组织总是要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本组织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理想或最高宗旨,一旦这种最高目标和基本信念成为统一本组织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观,就会构成组织内部强烈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成为统领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因此,组织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组织的宗旨、信念、行为规范和追求目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7. ㈠选择价值标准,要注意⑴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鲜明特点。⑵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⑶要切实调查本组织员工的认可程度和接纳程度,使之与本组织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和谐。⑷选择组织价值观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㈡强化员工认同,⑴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组织文化的内容和要求,以创造浓厚的环境氛围。⑵树立榜样人物。⑶培训教育,能够使组织成员系统接受和强化认同组织所倡导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文化。㈢提炼定格,⑴精心分析,详细分析和仔细比较实践结果与规划方案的差距,必要时可吸收有关专家和员工的合理化意见。⑵全面归纳。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整理、归纳、总结和反思。⑶精练定格。把经过科学论证的和实践检验的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文化,予以条理化、完善化、格式化,加以必要的理论加工和文字处理,用精练的语言表述出来。㈣巩固落实组织文化,⑴建立必要的制度。⑵领导率先垂范。㈤丰富发展。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8-7-31 20: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所谓领导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领导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领导班子的结构,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领导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布莱克和穆顿在提出管理方格时,列举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按照权变理论,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函数。
7.菲德勒将领导环境具体化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8.权变理论任务,低LPC型领导比较重视_____________的完成,高LPC型领导比较重视_______。
9.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权力。
10.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之上。
11. 传统的领导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品质是天生的,与后者的培育、训练和实践无关,因而传统的特性理论也称为___________。
12.权变理论中的领导者特征主要指的是领导者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菲德勒设计了一种问卷来测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询问领导者对______________的评价。
14.菲德勒模型认为在环境较好和较差的情况下,采用_________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环境中等的情况下,采用_________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15.争取众人的信任和合作,要做到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6.菲德勒模型中的职务权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菲德勒模型中的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__________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_____________。
18.管理方格图中的纵轴表示领导者对___________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领导者对________的关心程度。
19._____________型领导是指领导者撒开手不管,下属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完全自由。
20.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__________型到_________型之间,存在着多种过渡类型。

(二)选择题
1.提出领导者应具备的五种激励特征、八种品质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亨利      B.鲍莫尔     C.吉沙利        D.戴维斯
2.领导方式的主要理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管理方格理论   B.连续统一体理论   C.期望理论    D.激励强化理论     E权变理论
3.在菲德勒模型中,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较好的领导环境_____________。
A.人际关系差,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力强;
B.人际关系差,工作结构简单,职位权力强;
C.人际关系好,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力弱;
C.人际关系好,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力强;
4.管理方格图中,9.1型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领导方式。
A.任务型  B.乡村俱乐部     C.中庸之道型    D.贫乏型     E.团队型;
5. 管理方格图中,9.9型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领导方式。
A.任务型  B.乡村俱乐部     C.中庸之道型    D.贫乏型     E.团队型;
6.提出权变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吉沙利       B.菲德勒        C.布莱克          D.施米特
7.在人际关系好,工作结构简单的环境中,宜采取____________的领导方式。
A.高LPC型领导方式            B.低LPC型领导方式
8.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方式位于管理方格图的_______________格。
A.9.1         B.1.9             C.5.5           D.9.9          E.1.1
9.如果一个领导者决断力很强,并且信奉X理论,他很可能采取_________的领导方式。
A.专权型领导            B.民主型领导               C.放任型领导
10.如果一个追随者的独立性较强,工作水平高,那么采取__________的领导方式是不适宜的。
A.专权型领导            B.民主型领导               C.放任型领导
11.要做到有效倾听,下列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领导者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B.对于力所能及的要求,要大方许诺;
C.不要随意插话;
D.适时发问,鼓励对方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12. 王先生是某公司的一名年轻技术人员,一年前被调到公司企划部任经理,考虑到自己的资历、经验等,他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试分析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王先生的领导风格最有助于产生较好的管理效果
A.企划部任务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好但职位权力弱
B.企划部任务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差但职位权力弱
C.企划部任务不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差且职位权力弱
D.企划部任务不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好且职位权力强
13.领导方式可以分成专制、民主、放任三种,其中民主型领导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A.纪律严格,管理规范,赏罚分明;
B.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C.按规章管理,领导者不运用权力;
D.员工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14.张教授到某企业进行管理咨询,该企业总经理热情地接待了张教授,并介绍公司的具体情况,才说了15分钟,就被人叫了出去,10分钟后回来继续,不到15分钟,又被叫出去。这样,整个下午3个小时总经理一共被叫出去10次之多,使得企业情况介绍时断时续。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A.总经理不重视管理咨询
B.该企业可能这几天遇到了紧急情况
C.总经理可能过度集权
D.总经理重视民主管理
15.某公司销售部经理被批评为“控制的太多,而领导的太少”,据此你认为该经理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A.对下述销售人员的疾苦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
B.对销售任务的完成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
C.事无巨细,过分亲历亲为,没有做好授权工作;
D.没有为下属销售人员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
16.下述哪项活动和领导职能无关________________。
A.向下述传达自己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计划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17.某企业多年来任务完成得都比较好,职工经济收入也很高,但领导和职工的关系却很差,该领导很可能是管理方格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A. 贫乏型   B. 乡村俱乐部型 C. 任务型 D. 中庸之道型
18.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
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一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
19.某公司总经理安排其助手去洽谈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合同,结果由于助手工作中的考虑欠周全,致使合同最终被另一家公司接走。由于此合同对公司经营关系重大,董事会在讨论其中失误的责任时,存在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最为合理?________________。
A. 总经理至少应该承担领导用人不当与督促检查失职的责任
B. 总经理的助手既然承接了该谈判的任务,就应对谈判承担完全的责任
C. 若总经理助手又进一步将任务委托给其下属,则也可不必承担谈判失败责任
D.公司总经理已将此事委托给助手,所以,对谈判的失败完全没有责任
20.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在周末下午下班后,公司某位重要客户给你打来电话,说他向公司购买的设备出了故障,需要紧急更换零部件,而此时公司的全体人员均已下班。对于这种情况,你认为以下各种做法中哪一种比较好?________________。
A. 告诉客户,因周未找不到人,只好等下周解决,并对此表示歉意
B.请值班人员打电话找有关主管人员落实送货事宜
C. 因为是重要客户的紧急需要,马上亲自设法将货送去
D.亲自打电话找有关主管人员,请他们设法马上送货给客户
21.假定请你主持召开一个由公司有关"智囊"参加的会议,讨论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问题。如果在会上听到了许多与你观点不同的意见,而且你也知道这些意见有失偏颇是因为发言者掌握的资料不全。对此你认为最好采取哪一种做法?________________。
A. 视情况谈谈自己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
B.既然是智囊会议,就应允许畅所欲言
C. 及时提供资料,证明这些意见的错误
D. 及时打断这些发言以发表自己的高见
22.某技术专家,原来从事专业工作,业务志精,绩效显著,近来被提拔到所在科室负责人的岗位。随着工作性质的转变,他今后应当注意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
A.放弃技术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管理和领导工作
B.重点仍以技术工作为主,以自身为榜样带动下级
C.以抓管理工作为主,同时参与部分技术工作,以增强与下级的沟通和理解
D.在抓好技术工作的同时,做好管理工作
23.卡尔森以前只有宾馆管理经验而无航运业管理经验,但被聘为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总裁后,短短三年,就使这家亏本企业成为高赢利企业.你认为下述四种说法中哪一条有明显错误? ________________。
A.最高管理者不需要专业知识,人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就够了
B.成功的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所以可以成功移植
C.成功管理的关键是人,只要搞好人的管理,就可取得成功
D.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只说明卡尔森有特别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24.面对动态变化、竞争加剧的世界经济,管理者必须注意考虑环境因素的作用,以便充分理解与熟悉环境,从而能够做到有效地适应环境并________________。
A.进行组织变革       B.保护组织稳定
C.减少环境变化       D.推动环境变化
25.有位老师一直认为研究生是不需要课堂闭卷考试的,但学校规定研究生考试必须采取闭卷形式。结果,这位教师在考场上对学生翻阅参考资料采取了默许的做法。作为一位管理者,你将如何对待这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
A.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加强考场巡视,以彻底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B.找这位老师谈话,对他的这种做法进行批评,让其不再放任自流
C.设法消除这位教师的心理抵触情绪,以取得该教师对学校做法的理解
D.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这位老师不主张闭卷考试,就不必强求
26.一份英国杂志比较了欧洲各国经理的习性和处事手法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法国经理最“独裁”,意大利经理最“无法无天”,德国经理最按意气办事,英国经理最不能“安于位”。各国经理的习性和处事法的不同,最有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A. 各国的文化传统不同 B. 各国的教育体制不同
C各国的法律制度不同 D. 各国的经济发展有差距
27.某公司财务经理授权会计科长管理应付帐款,会计科长由于太忙,不能亲自处理,便授权属下一位会计师负责此事。会计科长对应付帐款的管理是:________________。
A. 不再负有责任 B. 仍然负有责任
C. 责任虽没消除但是减轻了 D. 不再负主要责任
28.企业中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化方式来处理,而另有一些问题则不能,还有些 问题如果进行制度化处理则会导致效率下降。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来说,面临以下各种情况 时,你认为哪一种是最没有必要且不可能制度化的? ________________。
A随着企业市场规模的增大,应收帐款总额急剧上升。
B随着引进人才增多,企业核心经营理念更趋多元化。
C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变化将更具不确定性。
D企业上下人均收入的提高所导致的员工心态变差。
29.南方某厂订立有严格的上、下班制度并一直遵照执行。一天深夜突降大雪, 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 ,次日早晨便有许多同志上班迟到了,厂长决定对此日的迟到者免于 惩罚。对此,企业内部职工议论纷纷。在下列议论中,你认为哪种说法最有道理? ________________。
A厂长滥用职权。
B厂长执行管理制度应征询大部分职工的意见。
C治厂制度又不是厂长一人订的,厂长无权随便变动。
D规章制度应有一定的灵活性,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

(三)简答题
1.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
2.简述领导的定义及要素?
3.领导者应掌握哪些业务知识?
4. 领导者应具备哪些业务能力?

(四)问答题
1.  领导工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你认为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主要应注意哪些方面?
2.虽然没有任何迹象说明领导能力来源于家庭的遗传或者一些特别的个人素质,并且无论你是否具备这些天生条件,你都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但是,一般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必然具备一些基本素质。这些素质主要有哪些?
3.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1997年做的一次大型调查中显示(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p123),86.2%的企业经营者们认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好的领导班子”(“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50.7%,“强有力的技术创新能力”为32.2%)。何谓领导班子?好的领导班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从所学的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8-7-31 20: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习题答案
(一)填充题
1.指挥,带领,引导,鼓励;
2.指挥,协调,激励;
3.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
4.专权型领导,民主型领导,放任型领导;
5.任务型,乡村俱乐部,中庸之道型,贫乏型,团队型;
6.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环境;
7.职务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
8.工作任务,人际关系;
9.合法的,有报酬的,强制性权力;
10.个人影响权,专长权,模范作用;
11. 伟人说
12.个人品质,价值观,工作经历;
13.最难合作的同事;
14.低,高;
15.平易近人,信任对方,关心他人,一视同仁;
16.领导者所处的职位所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
17.明确程度,负责程度;
18.生产,人;
19.放任
20.专权,放任型。

(二)选择题
1.C   2.ABE   3.D   4.A   5.E   6.B   7.B   8.B   9.A   10.A   11.B   12.B   13.D   14. C   15. C   16. B   17.C   18. A   19. A  20. D   21.A  22. C  23.D  24. A  25. C   26. A   27. B  28.C   29.D

(三)简答题
1. 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下属必须遵循管理者的指示。在此过程中,下属可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也可能只尽一部分努力去完成工作。而领导,更多地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但是,管理者和领导者两者分离的情况也是有的。一个人可能是领导者但并不足管理者。非正式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2. 所谓领导就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⑴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没有部下的领导者谈不上领导。⑵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⑶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3. ⑴应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掌握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⑵应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⑶应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本行业的科研和技术发展。⑷应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人才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激发职工士气,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⑸应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及时了解和处理有关信息。
4. ⑴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⑵决策能力。⑶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⑷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⑸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⑹知人善任的能力。

(四)问答题
1.(1)做领导的本职工作
(2)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
(3)争取众人的信任和合作
(4)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2.  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复数而非单数,是一群人而非一个人。某个组织的领导者是就这个组织的领导者集体或“领导班子”而言的。一个具有合理结构的领导班子,不仅能使每个成员人尽其才,做好各自的工作,而且能通过有效的组合,发挥巨大的集体力量。领导班子的结构,一般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等。⑴年龄机构,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智力、不同的经验,因此,寻求领导班子成员的最佳能力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领导班子应该是老、中、青三结合,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⑵知识结构是指领导班子中不同成员的知识水平构成。领导班子成员都应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⑶能力结构,领导的效能不仅与领导者的知识有关,而且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这种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管理好一个企业是非常重要的。⑷专业结构,专业结构是指在领导班子中各位成员的配备应由各种专门的人才组成,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结构,从总体上强化这个班子的专业力量
3. 略
4. 略




第十二章   激励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管理的激励职能就是研究如何根据规律性来提高人的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__________,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___________。
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________和__________,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
6.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7. 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安全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小类,即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和对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
10.需要具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特征。
11.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____________、从而需要的_________是可以改变的。
12.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________。
13.期望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
14.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标准是员工个人的_________,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
15.____________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1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_________比较和_________比较。
1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的函数。
1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指出,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__________,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__________和受到奖励的__________的影响。

(二)选择题
1.提出力场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2.提出公平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3.提出期望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4.激励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A.力场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权变理论    D.公平理论      E.期望理论
5. 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6.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________________三种联系的判断。
A.努力-绩效   B.努力-奖赏   C. 奖赏-个人目标   D.绩效-奖赏   E.绩效-个人目标
7. 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
B.所谓正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
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
D.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
8. 为了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一项工作最好授予哪类人_____________。
A.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人
B.能力远远低于要求的人
C.能力略高于任务要求的人
D.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人
9. A、B两人都是同一个企业的职工,两人横向比较结果是QA/IA>QB/IB,则B可能的表现是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
A.要求增加报酬
B.自动减少投入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C.离职
D.没有任何改变
E.更加努力
10.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
A.需求层次        B.激励程度         C.精神状态            D.主导需求
11.高级工程师老王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该所拥有一流的研究设备,根据双因素理论,你认为下列哪一种措施最能对老王的工作起到激励作用
A.调整设计工作流程,使老王可以完成完整的产品设计而不是总重复做局部的设计
B.调整工资水平和福利措施
C.给老王配备性能更为先进的个人电脑
D.以上各条都起不到激励作用
12. 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A.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B.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者注意
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
13. 企业中,常常见到员工之间在贡献和报酬上会相互参照攀比,你认为员工最可能将那一类人作为自己的攀比对象
A.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B.员工们的顶头上司
C.企业中其他部门的领导
D.与自己处于相近层次的人
14.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
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
B.越是低层次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C.任何人都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而且各层次的需求程度相等
D.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15.某企业对生产车间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职工的____________。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6.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式?____________。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忽视
17.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____________。
A. 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 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 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18.公司好几个青年大学生在讨论明年报考MBA的事情。大家最关心的是英语考试的难度,据说明年将会有很大提高。请根据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判断以下四人中谁向公司提出报考的可能性最大?____________。
A.小郑大学学的是日语,两年前来公司后,才开始跟着电视台初级班业余学了些英语
B.小齐英语不错,本科就学管理但他妻子年底就要分娩,家中又无老人可依靠
C.小吴被公认为"高材生",英语棒,数学强,知识面广,渴望深造,又无家庭负担
D.小冯素来冷静多思,不做没把握的事。她自信MBA联考每门过关绝对没问题,但认为公司里想报考的人太多,领导最多只能批准1人,而自己与领导关系平平,肯定没希望获得领导批准
19.一位父亲为了鼓励小孩用功学习,向小孩提出:如果在下学期每门功课都考试95分以上,就给物质奖励.在下述什么情况下,小孩会受到激励而用功学习?____________。
A. 平时成绩较好,有可能各门功课都考95分以上
B. 奖励的东西是小孩最想要的
C. 父亲说话向来都是算数的
D. 上述三种情况且时存在

(三)简答题
1.简述卢因的力场理论。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人类需要有何特征?
4.简要说明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5.简要说明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6.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7.领导者根据激励理论处理激励实务时,有哪些方法?
8.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时候,要注意那几点?9.如何进行有效的批评?

(四)问答题
1.说明激励的过程及动因。
2.解释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3. 试以实例说明,如何运用好工作激励、成果激励和培训教育激励这三种常用的激励方法?



三、习题答案
(一)填充题1.积极性;2.未得到满足的需要;3.偏爱程度,满足程度;4.效价,期望值;5. 驱动力,遏制力;6.马斯洛7.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8.自尊,受别人尊重;9.现在,未来;10.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11.迫切性,层次结构;12.自我利益,自我满足;13.双向期望;14.知觉;15.公平理论16.横向,纵向;17.其所获刺激;18.正强化,负强化;19.奖励的价值,努力,概率;

(二)选择题
1.B   2.D   3.C    4.BDE   5.E   6.ACD   7.D   8.D  9.ABC  10.D   11.A   12.D 13.D    14.A   15.B  16.B  17. C  18. C   19. D

(三)简答题
1.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驱动力和遏制力,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领导者对在“力场”中活动的职工行为的引导,就是要借助各种激励方式,减少遏制力,增强驱动力,提高职工的工作效果,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的效率。

2.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⑴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能起激励作用。⑵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3. ⑴需要的多样性。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可有多种不同的需要;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可存在着好几种程度不同、作用不同的需要。⑵需要的层次性。马斯洛认为,支配人们行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当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⑶需要的潜在性。需要的潜在性是决定需要是否迫切的原因之一。人们在一生中可能存在多种需要,但这些需要并非随时随刻全部被他们的主体所感知、所认识的。有许多需要足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着的。只是到了一定时刻,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人们才发现,才感觉到这些需要。⑷需要的可变性。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迫切性、从而需要的层次结构是可以改变的。

4. V•弗鲁姆(ViCtor 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三种联系的判断:⑴努力——绩效的联系。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达到某一绩效水平?我是否真能达到这一绩效水平?概率有多大?⑵绩效——奖赏的联系。当我达到这一绩效水平后,会得到什么奖赏?⑶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这一奖赏能否满足个人的目标?吸引力有多大?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期望理论的假设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依据是员工个人的知觉,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只要员工以自己的知觉确认自己经过努力工作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绩效,达到绩效后能得到具有吸引力的奖赏,他就会努力工作。

5.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理论。这种激励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己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并据此作出反应。除了“自己”与“别人”的横向比较外,还存在着自己的目前与过去的比较。

6.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P.SkinnEr)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7..领导者根据激励理论处理激励实务时,必须针对部下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其中常用的主要有四种: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以及培训教育激励。(1)工作激励是指通过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2)成果激励是指在正确评估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职工以合理奖惩,以保证职工行为的良性循环;(3)批评激励是指通过批评来激发职工改正错误行为的信心和决心;(4)培训教育激励则是指通过思想、文化教育和技术知识培训,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来增强其进取精神、激发其工作热情。

8. ⑴委以恰当工作,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⑵正确评价工作,合理给予报酬,形成良性循环;⑶掌握批评工具,化消极为积极;⑷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进取精神。
9. ⑴明确批评目的;⑵了解批评的事实;⑶注意批评方法;⑷注意批评的效果。


(四)问答题
1.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人类的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行为的结果,可能使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再发生对新需要的追求;行为的结果也可能是遭受挫折,追求的需求未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消极的或积极的行为。

2. 波特(L. W. PortEr)和劳勒(E. E. LAwlEr)的激励模式比较全面地说明了各种激励理论的内容。五个基本点为⑴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奖励的价值,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的影响。⑵个人实际能达到的绩效不仅仅取决于其努力的程度,还受到个人能力的大小以及对任务的了解和理解程度的影响。⑶个人所应得到的奖励应当以其实际达到的工作绩效为价值标准,尽量剔除主观评估因素。⑷人对于所受到的奖励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受激励者对所获报酬公平性的感觉。⑸人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将会反馈到其完成下一个任务的努力过程中,满意会导致进一步的努力,而不满意会导致努力程度的降低甚至离开工作岗位。

3. 实例略。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8-7-31 20: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章  沟通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_________或__________在两个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类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2.按照功能划分,沟通可以分成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按照方法,沟通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组织系统,沟通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沟通过程中存在许多干扰和扭曲信息传递的因素,通常将这些因素称为__________。
6.按照方向,沟通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照是否进行反馈,沟通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体现的是职工的________和________,与企业正式的要求无关。
9.所谓沟通网络,是指组织中沟通渠道的_______和_________。
10.一种网络不同于另一种网络的基本特征在于: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
11. 选择哪一种网络取决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2.影响有效沟通的个人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3.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由四个因素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4.人际因素主要包括沟通双方的___________、信息来源的__________和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_____________。
15.需要沟通效果的结构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6.影响沟通效果的技术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适合使用单向沟通的是_______________。
A.时间比较充裕,但问题比较棘手
B.下属对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
C.上级缺乏处理负反馈的能力,容易感情用事
D.下属能对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需要更多的时间。
B.接受者比较满意单向沟通,发送者比较满意双向沟通。
C.双向沟通的噪音比单向沟通要大得多
D.在双向沟通中,接受者和发送者都比较相信自己对信息的理解。
3.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
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
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
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4. 在集权网络中,有一个或两个主要的信息发送者,最集权化的网络是________和________。
A.轮型    B.风车型     C.圆型         D.星型       E.Y型
5. _______________的网络在完成比较简单的工作中比分权化的网络更快、更准确、也更有效。
A.轮型    B.风车型     C.圆型         D.星型       E.Y型
6.员工的满意度也与网络的类型有关,普通成员比较满意_____________的网络。
A.轮型    B.风车型     C.圆型         D.星型       E.Y型
7. 最分权化的网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轮型    B.风车型     C.圆型         D.星型       E.Y型
8. 当冲突无关紧要的时候,或当冲突双方情绪极为激动,需要时间慢慢恢复平静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策略。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妥协       E.合作
9.当必须对重大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迅速处理时,可采用___________策略。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妥协       E.合作
10.当维持稳定和谐关系十分重要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_策略。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妥协       E.合作
11.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争执不下需采取权宜之计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策略。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妥协       E.合作
12.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争执不下,同时事件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时,可以采用________策略。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妥协       E.合作
13.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喜欢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14. 张先生是一家企业的经理,创业初期,公司里只有12个员工,每个人都由张先生直接管理。随着规模的扩大,张先生聘请了一位副经理,由他处理公司的具体管理事物,自己专心于企业的战略经营,有什么事情都有副经理向其汇报。则公司的沟通网络___________。
A.由轮型变成了Y型            B.由Y型变成了轮型
C.由轮型变成了链型            D.由链型变成了星型
15. 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哪些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A.生理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社交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6.销售部经理说:“我们的销售队伍在竞争对手中是实力最强大的,要不是我们的产品缺乏多样性、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要,我们的销售业绩也不会这么差。”生产部经理说:“一流的熟练技术工人完全被缺乏想象力的产品设计局限了。”研发部经理打断说:“创新思维凝结出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葬送在单调乏味而又机械的低产出生产线上。”上述谈话揭示该企业在组织上存在什么严重问题?___________。
A.各部门经理的论述都有道理,只是态度过于强硬
B.各部门经理对各自角色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定位不清晰
C.各部门经理过于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D.各部门经理对组织内各项职能的分工合作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认识

(三)简答题
1.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2.如何处理冲突?
3.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双向沟通?
4.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单向沟通?
5.试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6.非正式沟通有何特点?
7.企业应如何对待非正式沟通?
8.个人因素是如何影响有效沟通?
9.比较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沟通?为什么要沟通?沟通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2.区分沟通的类别,解释企业中的沟通网络。
3.非正式沟通有何特点?管理者应该如何对待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

三、习题答案
(一)填充题
1.信息,思想;2.工具式沟通,感情式沟通;3.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言语沟通,体态语言沟通,语调沟通,电子媒介沟通;4.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5.噪音6.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7.单向沟通,双向沟通;8.传播职工所关心的信息,个人兴趣,利益;9.结构,类型;10.渠道的数量,分布,单向还是双向;11. 外部环境,沟通的目的;12.接受的有选择性,沟通技巧的差异;13.诚实,能力,热情,客观;14.相互信任,可靠程度,相似程度;15.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空间约束16.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信息过量;

(二)选择题
1.C   2.B   3.D   4.A,E   5.AE   6.BCD   7.D   8.A   9.C   10.B   11.DE  12.E  13.B   14.A  15.ACD  16. D

(三)简答题
1. 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⑵要学会“听”。⑶创造一种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⑷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⑸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⑹职工代表大会。⑺非管理工作组。⑻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2. ⑴谨慎地选择你想处理的冲突;⑵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⑶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⑷妥善地选择处理办法。

3. 双向沟通指有反馈的信息传递,是发送者和接受者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它比较适合于下列几种情况:①时间比较充裕,但问题比较棘手;②下属对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③下属能对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④上级习惯于双向沟通,并且能够有建设性地处理负反馈。

4. 单向沟通指没有反馈的信息传递。单向沟通比较适合下列几种情况:①问题较简单,但时间较紧;②下属易于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案;③下属没有了解问题的足够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反馈不仅无助于澄清事实反而容易混淆视听;④上级缺乏处理负反馈的能力,容易感情用事。

5. 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需要更多的时间;在双向沟通中,接受者理解信息发送者意图的准确程度大大提高;在双向沟通中,接受者和发送者都比较相信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接受者比较满意双向沟通,发送者比较满意单向沟通;由于与问题无关的信息较易进入沟通过程,双向沟通的噪音比单向沟通要大得多。

6. ⑴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⑵非正式沟通的信息比较准确;⑶非正式沟通效率较高;⑷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⑸非正式沟通有一定的片面性。非正式沟通中的信息常常被夸大、曲解,因而需要慎重对待。

7. ⑴管理人局必须认识到它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否认、消灭、阻止、打击都是不可取的。⑵管理人局可以充分地利用非正式沟通为自己服务。⑶对非正式沟通中的错误信息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更正。

8.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接受的有选择性,二是沟通技巧的差异。⑴所谓接受的有选择性,是指人们拒绝或片面地接受与他们的期望不相一致的信息。⑵沟通技巧上的差异也影响着沟通的有效性。

9. 书面沟通的优点为(1)为读者提供以适合自己的速度、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材料的机会;    (2)易于远距离传递;(3)易于储存,并在做决策时提取信息;(4)比较准确。因为经过多人审阅。
    口头沟通的优点为(1)快速传递信息,并且希望立即得到反馈;(2)传递敏感的或秘密的信息;(3)传递不适用书面媒介的信息;(4)适合于传递感情和非语言暗示的信息。

(四)问答题
1.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整个管理工作都与沟通有关。⑴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⑵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⑶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的桥梁。
    沟通的过程是⑴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这里所说的信息包括很广,诸如想法、观点、资料等。⑵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⑶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⑷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⑸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⑹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⑺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
无误地接受。

2. ⑴按照功能划分,沟通可以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⑵按照方法,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言语沟通、体态语言沟通、语调沟通及电子媒介沟通等。⑶按照组织系统,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⑷按照方向,沟通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⑸按照是否进行反馈,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所谓沟通网络,是指组织中沟通渠道的结构和类型。一种网络不同于另一种网络的基本特征在于:渠道的数量、分布以及是单向还是双向。
    沟通渠道的结构对组织的活动有重大的影响。一个高效的沟通网络能够调节职工的精神状态,鼓励创新,协调工作,指导员工的各项活动。

3. 企业除了需要正式沟通外,也需要并且客观上存在着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职工所关心的信息,体现的是职工的个人兴趣和利益,与企业正式的要求无关。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有下列几个特点。
    ⑴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⑵非正式沟通的信息比较准确;⑶非正式沟通效率较高;⑷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⑸非正式沟通有一定的片面性。非正式沟通中的信息常常被夸大、曲解,因而需要慎重对待。
    不管人们怎样看待和评价非正式沟通,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⑴管理人局必须认识到它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否认、消灭、阻止、打击都是不可取的。⑵管理人局可以充分地利用非正式沟通为自己服务,管理人员可以“听”到许多从正式渠道不可能获得的信息,“知道”谁在传播这些信息,谁最喜欢这些信息,管理人员还可以将自己所需要传递但又不便从正式渠道传递的信皂,利用非正式沟通进行传递。⑶对非正式沟通中的错误信息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更正。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8-7-31 20: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控制是为了保证_________与_________适应的管理职能。
2、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预先控制的内容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
4、成果控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_________提供借鉴。
5、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内容。
6、企业应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确定控制的范围和频度,建立有效
的控制系统。
7、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要恰到好处。
8、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工程标准也是一种用统计方法制定的控制标准,不过它不是对历史性统计资料的分析,而是通过对_________ 。
11、在采取任何纠正措施以前,必须首先对_________。
12、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有效的控制要求_________
A. 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
B. 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
C. 收集及时的信息
D. 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
2、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
A.程序控制
B.跟踪控制
C.最佳控制
D.自适应控制
3、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属于跟踪控制性质的有_________。
A. 税金的交纳
B. 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
C. 信息控制程序
D. 资金、材料的供应
4、_________都是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
A. 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
B. 用最低成本来控制生产规模
C. 用最大利润率控制投资
D. 用最短路程控制运输路线
5、财务分析的目的是_________
A. 了解本期资金占用和利用的结果
B. 弄清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维持营运的能力以及投资能力
C. 指导企业在下期活动中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向
D. 决定缩小或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
6、职工成绩评定的作用有_________。
A. 判断每个职工对企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贡献
B. 为企业确定付给职工的报酬(物质或精神上的奖惩)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C. 通过职工对报酬公平与否的判断,影响他们在下期工作中的积极性
D. 评价要求以对职工表现的客观认识和上级每个人的工作要求为依据
7、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应认识到_________。
A. 控制越多越好
B. 并不是所有成员的每一项工作都具有相同的发生偏差的概率。
C. 并不是所有可能发生的偏差都会对组织带来相同程度的彤响
D. 全面系统的控制不仅代价极高,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
8、客观控制要求_________。  
A. 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B. 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测量的技术与手段必须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在时空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
C. 企业还必须定期地检查过去规定的标准和计量规范,以使之符合现时的要求
D. 在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酌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
9、关于控制频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过于频繁的衡量,会增加控制的费用
B. 检查和衡量的次数过少,则可能使许多重大的偏差不能及时发现
C. 以什么样的频度,在什么时候对某种活动的绩效进行衡量,这取决于被控制活动的性质
D. 管理人员可以在他们方便的时候,而不是在工作绩效仍“在控制中”进行衡量
10、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可以_________。
A. 使上级有机会当面解释工作的要领和技巧
B. 纠正下属错误的作业方法与过程
C. 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D. 避免已经产生的经营问题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
11、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等内容。
A. 财务分析                B. 成本分析                C. 质量分析                D. 职工成绩评定
12、职工成绩评定包括_________。
A. 检查企业员工在本期的工作表现
B. 分析职工的行动是否符合预定要求
C. 判断每个职工对企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贡献
D. 给职工委派任务
13、质量分析包括_________。
A. 判断企业产品的平均等级系数
B. 了解产品质量水平与其费用要求的关系
C. 找出企业质量工作的薄弱环节
D. 为组织下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确定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提供依据
14、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_________。
A. 最佳控制                B. 预先控制                C. 现场控制                D. 成果控制

(三)简答题
1、简述控制的基本原理。
2、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现场监督有什么作用?
3、成果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4、适度控制应能同时休现哪些方面的要求?
5、管理者在衡量工作成绩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问答题
1、试述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有哪些类型?
3、有效地控制应具有哪些特征。
4、在制定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


三、习题答案
(一)填充题
1. 企业计划、实际作业动态2. 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3. 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预测其利用效果4. 未来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安排5. 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职工成绩评定6. 活动的规模特点、复杂程度7. 范围、程度、频度8. 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9. 统计性标准 、根据评估建立标准、工程(工作)标准10. 工作情况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来进行的11. 反映偏差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12. 弹性的计划、弹性的衡量标准

(二)选择题1. ABCD 2. ABCD 3. ABD 4. ABCD 5. ABCD 6. ABC 7. BCD 8. BC 9. ABC 10. ABCD 11. ABCD 12. ABC 13. ABCD 14. BCD

(三)简答题
1.  ⑴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合。控制论就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⑵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S的函数,即Z=f(S)。
    ⑶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2.  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其作用有两个:
    (1)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现场监督,可以使上级有机会当面解释工作的要领和技巧,纠正下属错误的作业方法与过程,从而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2)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通过现场检查,可以使管理者随时发现下属在活动中与计划要求相偏离的现象,从而可以将经营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或者避免已经产生的经营问题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

3. ⑴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⑵财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反映资金运动过程的各种财务资料,了解本期资金占用和利用的结果,弄清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维持营运的能力以及投资能力,以指导企业在下期活动中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向,决定缩小或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
⑶成本分析是通过比较标准成本(预定成本)和实际成本,了解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通过分析成本结构和各成本要素的情况,了解材料、设备、人力等资源的消耗与利用对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影响程度,以找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
⑷质量分析是通过研究质量控制系统收集的统计数据,判断企业产品的平均等级系数,了解产品质量水平与其费用要求的关系,找出企业质量工作的薄弱环节,为组织下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确定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提供依据。   
⑸职工成绩评定是通过检查企业员工在本期的工作表现,分析他们的行动是否符合预定要求,判断每个职工对企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贡献。

4. ⑴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⑵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
⑶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5. ⑴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⑵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6、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 ⑴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
⑵资源投入。企业经营成果是通过对一定资源的加工转换得到的。
⑶组织的活动

(四)问答题
1. (一)环境的变化
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二)管理权力的分散
(三)工作能力的差异

2. 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可以将控制过程分为五类。
(一)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
(二)跟踪控制
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
量的函数。
(三)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的函数。
(四)最佳控制
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
(五)目标控制
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为三类。
(一)预先控制。预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二)现场控制。现场控制,亦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成果控制。成果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3. ㈠适时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
㈡适度控制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
⑴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⑵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
⑶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㈢客观控制
㈣弹性控制

4. ㈠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1)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从而值得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2)要探寻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㈡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需要纠正的可能是企业的实际活动,也可能是组织这些活动的计划或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
㈢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纠偏措施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⑴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
⑵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⑶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8-7-31 2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篇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企业在未来的几乎所有活动都可以利用_________进行控制。
2、预算预估了企业在未来时期的_________或_________,同时也为各部门或各项活动规定了在资金劳动、材料、能源等方面的支出不能超过的额度。
3、静态预算是指_________。
4、弹性预算主要用于:_________。
5、一般来说,预算内容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和_________都是从财务角度计划和预测未来活动的成果以及为取得这些成果所需付出的费用。
7、收入预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
8、把成本准确地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有两种方法:_________和_________
9、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常用的有两种类型:_________和_________。
10、成本分配的追溯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
11、_________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与外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率关系。
12、_________是由外部机构选派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
13、动因追溯使用两种动因类型来追溯成本: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预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分预算是按照部门和项目来编制的
B. 它们详细说明了相应部门的收入目标或费用支出的水平
C. 规定了他们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采购活动、研究开发活动或财务活动中筹措和利用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标准
D. 分预算必须用统一的货币单位来衡量
2、关于增量预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增量预算又称基线预算法,是以上一年度的实际发生数为基础,再结合预算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B. 它会考虑某项费用是否必须发生,或其预算额有没有必要这么大
C. 在增量法下,预算编制单位的负责人常常竭力用完全年的预算指标,以致到了年底毫无剩余
D. 这种行为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财政投资性的国有企业尤为明显
3、关于零基预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零基预算受前一年度预算水平的影响
B. 它对现有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对组织的需要和用途,决定作业的取舍
C. 零基预算依据未来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和各项业务的轻重缓急,对每项费用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和评定分级,从而确定其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和优先顺序
D. 零基预算依据企业现有资金的实际可能,在预算中对各个项目进行综合性费用预算
4、关于销售预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是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编制的
B. 通过分析企业过去的销售情况、目前和未来的市场需求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比较竞争对手和本企业的经营实力,确定企业在未来时期内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必须达到的销售水平
C. 往往需要按产品、区域市场或消费者群 (市场层次) ,为各经营单位编制分项销售预算
D. 通常还需预计不同季度和月度的销售收入
5、_________是销售总额与库存平均价值的比例关系。
A. 库存周转率
B. 固定资产周转率
C. 资金利润率
D. 销售利润率
6、关于现金预算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它是对企业未来生产与销售活动中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进行预测
B. 现金预算只能包括现金流程中的项目
C. 赊销所得的应收款在用户实际支付以前不能列作现金收入
D. 通过现金预算,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资金的闲置或不足,从而指导企业及时利用暂时过剩的现金,或及早筹齐维持营运所短缺的资金。
7、资金支出预算的项目包括:_________。
A. 用于更新改造或扩充包括厂房、设备在内的生产设施的支出
B. 用于增加品种、完善产品性能或改进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支出
C. 用于提高职工和管理队伍素质的人事培训与发展支出
D. 用于广告宣传、寻找顾客的市场发展支出
8、_________是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
A. 负债比率                B. 盈利比率                C. 流动比率                D. 经营比率
9、_________是销售总额与固定资产之比
A. 库存周转率
B. 固定资产周转率
C. 资金利润率
D. 销售利润率
10、外部审计的优点是_________。
A. 审计人员与管理当局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关系,不需看企业经理的眼色行事
B. 可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C. 了解内部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
D. 内部组织成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不愿积极配合
11、投资报酬率控制_________。
A. 是以某企业或企业内的某经营单位的投资报酬率来衡量该企业或单位的经营绩效
B. 与损益控制相类似,都是建立在财务数据的基础上
C. 把当期利润视为一项投资的收益
D. 主要适用于事业部或其他分权制的部门
12、报告分析法的关键在于_________。
A. 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B. 报告形式的扼要性、可读性
C. 报告时间的及时性
D. 报告人员的高效性
13、_________是数量标准的三个潜在来源。
A. 竞争对手的资料
B. 工程研究
C. 历史经验
D. 生产操作人员的意见

(三)简答题
1、什么叫盈利比率,常用的比率有哪些?
2、什么叫审计?包括哪些类型?
3、简述预算编制步骤。
4、内部审计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损益控制不足之处有哪些?

(四)问答题
1、解释预算的内容。
2、论述预算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4、简述损益控制、投资收益率控制、报告分析法、亲自观察法的基本内涵。5、简述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什么,其步骤怎样?

二、习题答案
(一)填充题
1. 预算2. 经营收入、现金流量3. 为特定的作业水平编制的预算4. 编制成本预算和利润预算5. 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金预算、资金支出预算、资产负债预算6. 收入预算、支出预算7. 销售预算8.直接成本分配方法、间接成本分配方法9. 财务比率、经营比率10. 直接追溯法、动因追溯法11. 负债比率12. 外部审计13. 资源动因、作业动因

(二)选择题1. ABC 2. ACD 3. BCD 4. ABCD 5. A 6. ABCD 7. ABCD 8. C 9. B 10. AB 11. ABCD 12. ABC 13. BCD


(三)简答题
1. 盈利比率是企业利润与销售额或全部资金等相关因素的比例关系,它们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盈利程度及其变化情况。常用的比率有:
(1)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是销售净利润与销售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企业从一定时期的产品销售中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利润。
(2)资金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是指企业在某个经营时期的净利润与该期占用的全部资金之比。

2. 审计是对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审查主体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审计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1)由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进行的外部审计;
(2)由内部专职人员对企业财务控制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的内部审计;
(3)由外部或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管理政策及其绩效进行评估的管理审计。

3. (1)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
(2)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阳。
(3)根据成本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多水平法、公式法和图式法等把企业成本分解为固定、变动、半变动成本三类。
(4)确定预算期内各业务活动水平。
(5)编制预算,若企业于事后按实际业务量编制弹性预算,可按实际业务水平编制。若企业预选编制弹性预算,则可利用多栏式的表格分别编制对应于不同经营水平的预算。
(6)进行分析、评价,考核预算控制的执行情况。

4. ⑴内部审计提供了检查现有控制程序和方法能否有效地保证达成既定目标和执行既定政策的手段。  
⑵根据对现有控制系统有效性的检查,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供有关改进公司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对策建议,以促使公司政策符合实际,工作程序更加合理,作业方法被正确掌握,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⑶内部审计有助于推行分权化管理。

5. (1)内部审计可能需要很多的费用,特别是如果进行深入、详细的审计的话。
(2)内部审计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技能训练。
(3)许多员工可能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审计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和思想沟通,那么可能会对组织活动带来负激励效应。

6.  (1)它是一种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无法改善前期工作为后期工作提供借鉴。
    (2)由于许多事项不一定能反映在当期的损益表上,比如某项活动的失误(如投资于不良项目)、外部环境的变化等,从而仅在损益表上不能准确地判断利润发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8-7-31 20: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组合。
2、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
4、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5、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
6、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创新结果的_________,有效的管理要求有组织地进行创新。
7、由于一定的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利用这些载体的方法来体现的,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
8、成功的创新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阶段的努力。
9、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10、要素创新包括_________与_________两方面。
11、_________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的是_________。
A. 组织
B. 创新
C. 控制
D. 领导
2、创新与维持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
B. 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
C. 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
D. 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3、产品创新_________。
A. 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B. 它受制于技术创新的其他方面
C. 影响其他技术创新效果的发挥
D. 往往要求企业利用新的机器设备和新的工艺方法
4、经营制度确定了_________。
A. 谁是经营者,谁来组织企业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行使
B. 谁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内容、生产形式
C. 谁来保证企业生产资料的完整性及其增值
D. 谁来向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负责以及负何种责任
5、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A. 一般来说,一定的经营制度决定相应的产权制度
B. 在产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具体的经营方式可以不断进行调整
C. 在经营制度不变时,具体的管理规则和方法也可以不断改进
D. 管理制度的改进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会要求经营制度作相应的调整
6、就系统的外部说,有可能成为创新契机的变化主要有_________。
A. 技术的变化
B. 人口的变化
C.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D. 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
7、关于机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横向分工的问题
B. 与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关
C. 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纵向分工问题,即所谓的集权和分权问题
D. 组织机构完全相同,但机构之间的关系不一样,也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式
8、下列属于环境创新的是_________。
A. 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影响社区政府政策的制定
B. 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
C. 通过组织创新,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D. 通过市场创新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9、关于市场创新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它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B. 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创造市场需求的唯一途径
C. 市场创新包括通过市场的物理转移,揭示产品新的使用价值,来寻找新用户
D. 市场创新包括通过广告宣传等促销工作,影响人们对某种消费行为的社会评价来增加产品销量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
2、创新与维持对系统存在的作用是什么?
3、创新与维持有什么样的关系?
4、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
5、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

(四)问答题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创新的过程。
4、企业如何进行新活动的组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4-16 08:19 , Processed in 0.11410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