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直觉预警、心智直观与第六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7-8-13 14:4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信第六感存在的人,可以从以下现象中找到很多解释。加拿大心理学家罗纳德·任辛科在《心理学》杂志上报告说,他通过实验发现,某些人可能会意识到他们正在看的景象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又不能确定到底这变化是什么。他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新发现的、有意识的视觉模式。他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心智直观”(mindsight)。任辛科说:“它可能是一种预警系统”。美国精神病学教授David Servan-Schreiber也认为:大脑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直觉预警,它一定和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psytopic.com

引子(David Servan-Schreiber 观点):

雅克林本以为电梯里没人,可是一个陌生男人已经在里面了。“上去吗?”他问道,脸上带着过于夸张的微笑。雅克林突然觉得胃抽紧了,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可电梯里的这位先生并没有任何不得体的举动,他没有转身走开,那样未免不太礼貌。她上了电梯,被强奸了。第二天,当雅克林跟警察说起时,她才忽然意识到:其实几天前就注意到他了,这个陌生男人总在自己的街区转悠……

当我们衡量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识别我们身体发出的信号是非常重要的。关注这些信号有助于我们判断自己对他人的感觉。当我们害怕一个人的时候,身体会发出如下信号:肚子不舒服,起鸡皮疙瘩,心跳加快,胸口发冷,恶心,手心出汗。当我们被一个人吸引的时候,身体发出的信号则是:肩膀放松,感觉轻快,胸口感到温暖,产生性冲动。

在危险即将来临时,我们的身体系统会发出预警信号。可惜,我们通常不留意身体发出的信息。因我我们从小就学习利用大脑的认知区域来面对问题,她是掌管语言的理性思维的部分。而人类与动物共有的大脑感知区域,才是与身体的联系最为紧密的。直觉通常就是通过感知区域表现出来的。

所谓直觉,是大脑持续工作的成果,是它从生活中几十个乃至几百个实例推演出的规律。这个运作过程主要是由大脑的感知区域而不是认知区域完成的。所以,如果某种情形让大脑联想到了某个规律,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出警告,尽管我们并不了解发出警告的原因。

摘自:心理月刊
关于直觉的实验:

古希腊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很久以前就认为,人有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但是,生活中许多人都相信还有“直觉”,或者“第六感”的存在,尤其是女性。“第六感”到底存不存在?科学家至今不能给我们确切的回答。加拿大心理学家罗纳德·任辛科近期进行的一项实验也许能为“第六感”的争论增加一些注解。

罗纳德·任辛科的实验中,实验对象被要求观看在计算机屏幕上闪现的一系列图像,每个图像在屏幕上停留大约1/4秒,接着被短暂的空白灰屏所取代。40名实验对象被分成两个组,其中“实验组”观看到的图像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而“控制组” 前后看到的图像则是完全相同的。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有12人、在504次测试中,有82次报告说,在他们能确认图像发生的是什么变化之前,他们已感觉到图像发生了变化。而在“控制组”中,同样的被测人员确信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对两种实验的反应确实是不同的。

任辛科分析说,我们的视觉系统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深度感觉,它能察觉到某物已经发生了变化,即使我们的智力难以对该变化进行形象化处理,并且不能说出发生了什么变化,或哪里发生了变化。因此,任辛科提出,“相信第六感存在的人,可以从这一现象中找到很多解释”。尽管目前他还无法从物理学上解释“心智直观”是如何产生的,但是他认为可以使用脑扫描技术来确认它的存在。

第六感是无意识的认知?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视觉研究员丹·西蒙斯认为,任辛科的发现“或许标志着一种前所未知的、有趣的‘注意机制’的存在”,在区分精确感觉和盲目相信的工作上,任辛科的研究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认知神经科学专家认为,任辛科的研究方法比较奇特,结果值得探讨。但是按平常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去审验其结果,可以发现,任辛科得出的结果似乎无太大的意义,因为按统计分析的一般规律,此结果没有普遍性,不足以成为一个科学的结论。

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韩世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变了,但不知道哪里变了”这一类的感觉,可以从意识的角度来解释。人接收来自外部的信息后,大脑即对信息进行加工,有些信息可以到达意识层次,有些则不能达到,但有时往往是后者改变了人的行为方式。任辛科的研究结果,用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式,也可以做出一些解释。但是,对心理学研究来说,“第六感”有点像UFO、外星人一样,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它存在,却又有相当部分人相信它的存在。

来自认知心理学的解释

心理学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成为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研究科学。上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形成,利用信息加工的概念改造传统心理学的发展成为趋势,认知心理学在60 年代正式形成,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认知心理学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是对内外刺激决策与选择中所得到的内部表征,它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

假定一个人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E,如果投射时间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不会看到什么,这说明知觉不是瞬时的;投射时间长一点,比如五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到某种东西,但不知是什么,这说明知觉产生了,但辨别尚未产生;如果投射时间长度足以使人看出这个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E还是F或K,那么这个人就产生了部分的辨别。这样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任辛科的实验中,实验对象能够凭直觉感到前后看到的图象发生了变化,“第六感”也许就是一种不完整的认知。

来自认知神经学的解释

现代生理学、生物技术、特别是脑构像技术和神经科学的新理论、技术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它可以将心理学的过程用脑代谢功能成像图显示出来。

认知神经科学发现,每一种感觉都是有其神经通道的,比如,人后脑勺的视觉皮层,参与视觉信息加工,运用脑成像技术,可以看到视觉受到外来刺激后脑形态变化的情况,看到大脑不同的部位在不同的刺激下是如何反应的。

一位名为Navon的心理学家在80年代中期曾经利用PET技术(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可测定区域性脑代谢率、脑血流和葡萄糖吸收率)进行一项视觉研究:大脑是如何加工整体知觉和局部知觉的。他的方法是让试验者辨认用小“H”和“S”组成的大“H”、“S”图案,结果发现:辨认大字母的时间比辨认小字母所需的时间要短。由此,产生了“整体优先性”之说,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对事物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才会认识到其局部的特点。后来,又有专家利用fMRI(功能性磁共振,通过氧合血红蛋白顺磁性测动脉血流量)研究同样的问题,得到的结论是相同的。但要认识到的是,目前脑代谢功能成像对于快速认知活动无法做到实时成像、或者说是快速跟踪,只能用积分测量法将数十秒数据积分起来,以形成清晰的图像,最后的结果还需要采用一定的处理、分析后,才能够得到。

但是,如果用时间分辨能力较好的生理功能成像法,如诱发脑电活动(EP)结合计算机控制的断层扫描技术(CT)观察人脑对多个、复杂形状物体刺激的反应情况,科学家发现,在人可以确认感觉到被视目标的第100毫秒时,大脑皮层加工整体知觉的电活动较弱,加工局部知觉的电活动较强,到第200毫秒时情况正好相反。这与“整体优先性”之说似乎不大一致。但是由于生理功能成像法的空间分辨率较差,科学家又难以准确地分辨出脑反应的区域。

由此可见,只有脑代谢功能与生理成像功能结合起来应用,才能得到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都较好的结果。事实上,在多种脑认知成像技术应用中,为了比较各种方法所得图像之间的关系,必须进行多种比例性立体变换,这不仅要以解剖学定位标志为标准,还要用多种脑数据参数进行线性或非线性的变换,技术难度极大。

任辛科所作的实验,如果用认知神经科学方法来分析,恐怕不仅现有观测技术的性能难以达到要求,而且没有现成的分析方法可使用吧?

争论还在继续

有专家指出,从自然科学或者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看,在目前,“第六感”还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因为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存在有除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以外的感觉通道。但有消息称,俄罗斯解剖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等学科的科学家们依据解剖学及生理学原理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称,人体确实存在着除了亚里士多德列出的五种感觉以外的第六感觉,它是独立的肌肉运动感觉, “这是科学得出的结论,并不是有人异想天开哗众取宠”。

也有人说,心脏是人体的第六感官,只是不同于眼,耳,鼻,舌,身那样直接获取信息,而是在无意中有条件地接收同类发出的生物电波,通过产生的生理反应截获信息。因为人体具有生物电流、生物磁场,当人类的情感思维发生变化时,其强弱也随之改变,由此产生的生物电波便开始向外辐射,传递生物信息。如果仔细观察人的双耳,耳廓和中央凸起的软骨,跟目前通信设备中的微波天线十分相似。正是这两个如同天线的耳朵,将人的情感变化,传递给了他(她)挂念的人。这时,被思念的对方肯定会“心动过速”。

摘自:科技日报
结语:

当一个人走进一个房间,他感觉到有些东西发生了变化但却不能确认哪里出现了差异,这也是“心智直观”的一种表现,也许是人类自身的一种直觉预警系统。

Psytopic.com组稿作品
感谢网友Angela提供素材
沙发
ilove314 发表于 07-8-25 21:25:23 | 只看该作者
好像很有道理。
板凳
baobao1010 发表于 07-8-31 09:2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徐静蕾 的帖子

说的好像对.[s:2]
地板
baobao1010 发表于 07-8-31 09:27:22 | 只看该作者
我顶了.[s:2] [s:2] [s:2] [s:2]
5#
baobao1010 发表于 07-8-31 09:28:03 | 只看该作者
我再来顶顶了.顶顶.顶
6#
lewen 发表于 07-9-2 21:36:16 | 只看该作者
貌似有那么一回事
7#
junjundewo 发表于 07-11-11 00:15:33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8#
csswazh 发表于 09-3-13 19:45:49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对 辛苦了
9#
crystal_ray 发表于 09-8-19 10:12: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
10#
dd521520 发表于 09-8-22 09:14: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4 14:29 , Processed in 0.10105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