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下)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盖棺尸论 发表于 07-9-21 12:1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史(下)教案

14周/每周四个课时/总共28讲/周二3-4节4号楼509室/7-8节2号楼107室


开场白

一、打破通史体系。这门课是历史系本科生的基本课程之一。我们在中学已经学习了《中国历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对历史的理解。我们在这门专业课里,又需要讲授什么内容呢?仅仅是重复中学教过的东西?按个人的理解,我觉得作为专业的历史课与中学历史课有根本的区别。中学历史课有两个目的,一是知识性,让同学们掌握基本历史知识;一是教育性,让同学掌握politically correct的史观。由于后者的关系,教学与意识形态、与政治宣传有特殊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我们书中的基本结构,如社会形态,对事件、人物的评价等,都受到这一影响。相比之下,专业历史课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让同学们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你们掌握相对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角度。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必须告别中学的历史教学中的条条框框,打破原有的所谓“体系”。不错,我们的不少讨论必须回到这些历史知识,但是,我们将它们作为批判、反思的对象,总之,通过这门课,希望大家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
二、点面结合、知识与研究并重的教学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我们在教学方面必须有所改进,不能再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满堂灌”。首先,结合点与面,我们以讲座的方式组织这门课程,每一讲集体在介绍某一历史时段的总体情形后,着重相对深入地讨论一个关键问题。其次,结合史观与史料。我们不仅介绍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过程的看法,同时,让同学初步了解不同性质的原始资料,学会如何解读原始资料,从中提炼历史问题,回应学术问题。再次,对历史热点问题的介绍,我们在总结前人已有成说的研究的同时,介绍目前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让同学们了解史学研究的前沿,除了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外,我们将介绍日本、欧美学者的相关研究,由于视角不同,他们的研究往往能让我们了解相当不同的历史。
三、授课内容概况。作为中国古代史的下半部,我们将介绍自隋唐到清代前期的历史。这一时段长达一千二百多年,可分作三个时段:1、隋唐时期;2、辽宋金元时期;3、明清时期。每个时段分成六至十讲。中间我们将组织大家观赏两部电影,进行三次讨论。这两部影片,一是《河东狮吼》,我们将放到第二时段,结合这部片子,讨论当时两宋时代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的问题;一是《新龙门客栈》,我们将在第三时段放映这部片子,并结合这部片子,讨论明清时期政治体制尤其是君主独裁的问题。
四、参考书。1、中国古代史的参考书非常之多,在国内,主要分成通史与断代史,通史最出名的是文革前由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分别担纲主编的三套通史,此即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和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断代史方面,主要有由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分别推出的断代史系列。另外,中华书局也出版了一些重要的断代史著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楼主| 盖棺尸论 发表于 07-9-21 12:16:49 | 只看该作者
课程 老师  为厦门大学历史系 刘永华副教授    附上 简介  

原来的资料是 ppt 为了方便 已经整理为  word  

转载请注明是厦门大学历史系刘永华教授所写  


姓名:刘永华                                          性别:男

籍贯:福建省上杭县                                出生年月:1970年1月

学位:哲学(中国研究)博士



学历:

1987年9月—1991年7月          厦门大学历史系本科学生

1991年9月-1994年7月          厦门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1999年8月-2003年12月 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东亚系博士研究生



语言能力:

英语流利,粗通日语



工作简历:

1994年8月-1998年8月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4年4月至今                        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教学课程:

中国古代史(下)

民间历史文献导论

法国年鉴派史学述评

中国传统礼仪

中国经济史学术动态与学术史

明清社会文化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

西方社会文化史原著选读



主要著作:

1、《福建宗教史》(合著),陈支平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2、《历史之岛》(合译校),马歇尔·萨林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法国史学革命》(译著),彼得·伯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马丁·盖尔归来》(译著),纳塔莉·泽蒙·戴维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重要论文:

1994  “文化传统的创造与社区的变迁——关于龙岩适中兰盆胜会的考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3期,第57-69页。

1995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 。《厦门大学学报》第2期,第78-84页。

1998  “17至18世纪闽西佃农的抗租、农村社会与乡民文化”。《中国经济史研究》第3期,第139-150页。

2002 “‘我们’印第安人与‘你们’美国人”。《读书》第9期,第32-38页。

2003 “明清时期闽西四保的乡约”。《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卷第2期,第21-45页。

2004  “亦礼亦俗——晚清至民国闽西四保礼生的初步分析”。《历史人类学学刊》第2卷第2期,第53-82页。

2004  “墟市、宗族与地方政治——以明代至民国时期闽西四保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第185-198页。

2005  “明末至民国华南地区的族田与乡村社会——以闽西四保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第3期,第52-60页。

2006  “明清时期华南地区的祖先画像崇拜习俗”。《厦大史学》第二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第181-197页。

2007  “道教传统、士大夫文化与地方社会:宋明以来闽西四保邹公崇拜研究”。《历史研究》第3期,第72-89页。



奖励:

“墟市、宗族与地方政治——以明代至民国时期闽西四保为中心”。2005年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明清时期闽西四保的乡约”。2005年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通讯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历史系(邮政编码:361005)

E-mail: liuyh2211@163.com
板凳
sjj石俊杰 发表于 09-5-31 17:41:03 | 只看该作者
辛苦楼住了!!!!!!!!!!!!!!!!!!!!!
地板
紫宸落星 发表于 09-6-5 10:51: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27 04:38 , Processed in 0.08307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