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大学:文学院01-07古代文学史历年真题及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索菲的印记 发表于 07-9-25 11:3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1年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
1、《墨子》一书也是弟子所记,故多称()
2、《吕氏春秋》是秦统一前的作品,它分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
3、汉武帝时代,在淮南王刘安那里,也形成了一个辞赋和散文创作的中心。可惜刘安的赋今也不传,他的辞赋也仅存有小山的()一篇
4、南朝民歌主要是产生于建业和荆州一带的《吴歌》、()
5、“巴过山川尽,()”
6、《全宋词》计收入作者约()余人,词约()余首
7、元杂剧是在()和诸宫调的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8、罗贯中《三国通俗演义》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本
9、清初的著名古文家有王猷定、侯方域和()
二、名词解释
1、上古神话 2、七发 3、“诗赋欲丽” 4、《五柳先生传》 5、文章四友 6、《中兴间气集》 7、婉约之宗 8、艳段 9、格调说 10、明中叶三大传奇
三、默写并注解被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王昌龄的《出塞》
四、论述题(四选三)
1、分析《诗经·国风》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2、简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3、《西厢记》中崔莺莺与《牡丹亭》中杜丽娘之比较
4、如何理解《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2001年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
1、屈原《九章》各篇的创作年代大概以()为最早
2、贾谊著文章五十八篇,由()编为《新书》
3、《古诗十九首》以外的“古诗”还有不少散见于《文选》和《》等书
4、()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七子之冠冕”
5、“检书烧烛短,()”
6、“文章合为时而著,()”
7、《玄怪录》的作者是
8、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南戏《》改编而成的
9、《百川书志》的作者为明人
10、朱彝尊曾辑录唐宋金元词五百余家为《》
二、名词解释
1、九歌 2、古诗十九首 3、骈文 4、文笔 5、张王乐府 6、变文 7、屯田蹊径 8、荆刘拜杀 9、南施北宋 10、《朱陈村词》
三、默写并注解李商隐七绝《夜雨寄北》
四、论述题
1、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成就
2、试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3、简述宋词的发展演进轨迹
4、《浣纱记》、《长生殿》、《桃花扇》创作主旨之比较

2002年真题
一、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汉书·艺文志》以“(缘事而发)”的概括准确指出了汉乐府诗歌强烈的现实性
3、以《咏史》组诗奠定其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六朝诗人是(左思)
4、庾信《寄王琳》诗云:“(玉关道路远 ),(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5、柳宗元在柳州仿屈原《九章》而作(《                》)
6、“会挽雕弓射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极玄集》的选编者是中唐时期的(             )
8、《郁离子》的作者是(           )代(                    )
9、梁辰鱼的《浣纱记》,是首部用魏良辅改造的( 昆山 )腔演唱的传奇剧
10、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文学散文作家是(             )、魏禧和汪琬
二、解释词语
1、史传文学 2、玄言诗  晋 佛老 清谈 3、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散文) 4、南戏 (南曲戏文 南北宋之交 民间歌舞小戏 元末流行 温州杂剧 永嘉杂剧 明传奇) 5、《射鹰楼诗话》
三、默写并注释岑参七绝《逢入京使》
四、论述题 1、《战国策》名为历史散文,实同诸子。试比较《孟子》和《战国策》的散文风格
2、试分析建安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3、试论稼轩词的豪放基调及其风格的多样性 4、试论中国讽刺小说与谴责小说艺术风格的异同

2003古代文学试题
名词解释:
1尚书 2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接舆歌》)4 元白 5 临川四梦
简答:
1 《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2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3 杜牧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4 《红楼梦》的历史影响
文学鉴赏
根据苏舜钦的"……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写一篇文学鉴赏
论述
1 为什么 《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的《 牡丹亭》 ?
2 论述 史记叙事的艺术特色

2004年文学史
名词解释:
1 建安七子 2 尚书 3 诚斋集 4 九叶诗派5《 你别无选择》 6 全景式报告文学
简答:
1 孟子的艺术特点2 简述左思风力 3 比较高 岑边塞诗 4 《陈毅市长》的 结构特点
论述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赏析
《十五从军征》 附原文 综合

05年文学史
名词
1 赋比兴 2 两潘一左 3 志怪小说 4 沈宋 5 漱玉集 6临川四梦 7 财主的儿女们 8 东北作家群9 寻根文学 10 随想录
简答
1杜牧咏史诗艺术特色
2 嵇旨清峻  如何理解
3 水浒的成书过程
4《女神 》艺术特色
5 新写实小说 的艺术特色
论述
1  史记 对前代史传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2  如何理解桃花扇"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鉴赏
欧阳修 《戏答元珍》综合

06年真题
文学史
名词:论语 苏梅 初唐四杰 桐城三祖 魏晋风骨 变文 尝试集 北方的河 新辞赋体
简答:
1 张衡《归田赋》的抒情特色
2 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
3 沈从文 边城小说的抒情特色
4 黄庭坚 "点铁成金"
论述:
1 怎样理解杜甫诗的历史性
2 儒林外史的叙事特征
诗歌鉴赏
《溱洧》 (选自《诗经 》)

山东大学2006年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文史哲研究院)
一、名词解释
1、毛诗
2、刘向
3、乐府
4、玉台新咏
5、大历十才子
6、《花间集》
7、诗话
8、山谷体
9、《清平山堂话本》
10、《鸥北诗话》
二、简答
1、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分析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3、简述唐传奇发展的三个阶段。
4、分析散曲的体制与创作特点。
5、简述林译小说的贡献。
三、论述
1、默写刘禹锡的《乌衣巷》并鉴赏。
2、浅论谢灵运的山水诗特点。
3、如何理解汤显祖“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2006年文史哲研究院标准试题

山东大学2006年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文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名词解释
1、《论语》
 2、汉乐府
3、变文
4、初唐四杰
4、苏梅
5、桐城三祖
6、语丝派
7、新词赋体
9、《北方的河》
二、简答
1、如何理解“点铁成金”?
2、分析建安风骨的内涵。
3、简述张衡《归田赋》抒情特色。
4、简述老舍戏剧的创作特色。
5、分析沈从文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三、论述
1、鉴赏《诗经•郑风》中的《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2、论述杜甫“诗史”特征。
3、论述《儒林外史》的叙事创新特色。


山东大学2006年综合考试1真题
(文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文史哲研究院通用)

语言学
一、名词解释与举例
1、描写语言学
2、语法
3、禁忌语
二、简答与举例
1、语言符号的特点。
2、词义的内容。
三、论述
有人说语言不能够人为地改变,因此文字也不能够人为改变,请用语言学理论加以分析。
文艺学
一、名词解释
1、题材    
2、文学四要素     
二、简答
1、什么是文学的文化学视角和社会学视角。
2、简述形象思维的特点。
二、论述
试分析,文学语言符号的功能与特点。
评论写作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山东大学2007年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文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文史哲研究院通用)
一、名词解释
1、古诗十九首
 2、陶谢
3、骈文
4、三苏
5、元曲四大家
6、乾隆三大家
7、汉园三诗人
8、《故事新编》
9、《透明的红萝卜》
10、伤痕文学
二、简答
1、《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
2、陆机《文赋》的理论贡献。
3、《聊斋志异》对后世文言小说的影响。
4、《家》中觉新的形象及意义。
5、新时期挽悼散文的特点。
三、论述
1、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试分析其主要表现。
2、试述“三言”“二拍”所表现出来的新的思想内容。
3、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附原诗:
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东大学2007年综合考试1真题
(文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文史哲研究院通用)

一、名词术语解释:
1、语法意义         3、心理批评
2、书面语           4、作品

二、简述:
1、语言符号的特点。
2、简述划分音位的基本准则。
3、文学再现从哪几个方面来把握?
4、什么是滑稽?

三、论述:
1、语言学把语言义和言语义区别开来,请分别论述语言义和言语义的性质。
2、论述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四、评论写作:
有一种观点认为: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是理想主义的时代,现在是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的时代,大部分知识分子和作家、艺术家已被小康生活招安或成为名利之徒,你同意这种判断吗?商业可以消解一切。你是否认为商业社会对文学艺术的腐蚀性超过营养和培育?(《八十年代——访谈录》北岛访谈)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学史知识,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 本帖最后由 索菲的印记 于 2007-9-25 11:44 AM 编辑 ]
沙发
 楼主| 索菲的印记 发表于 07-9-25 11:33:35 | 只看该作者
山大考研笔记之20世纪中国文学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辅导用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孔范今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

题型及分值
1.    名词解释 (3个,每个5分,共15分)
2.    简答题 (2个,每个10分,共20分)
3.    讨论题 (1个,15分)

<一>    教材
总括:导论, 上篇中概说,第一章的第三节,第二章的第五节,第三章的第四节,第四
章的第三节,第五章的第二节,第六章,第十二章,中篇二,下篇二,可以不看,考试较
少涉及。
(1)    维新文学运动 P174第一段 
(2)    黄遵宪 
P185第二段: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提倡\"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吾口\",不拘守旧律,诗作语言通俗,形式
多变以新词汇入诗,带有鲜明的启蒙意向和史诗意味。
(3)    康有为  
P186-P187:原名祖怡,字广厦,号长素;
  创办万国公报;
  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4)    梁启超
P187-P189 第一段: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
创办《时务报》、《清议报》;
他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提倡者。
(5)    新小说
P198第一段 1-5行+P200第二段中,吴、李、曾、刘的代表作
(6)    新小说缺点
P202第二段起-P203三条要点
(7)    李宝嘉的《官》 P209第三段+其一、其二、其三  P212 第二行到艺术特色
(8)    吴沃尧《二十年》 P216 第二段开头到倒数第三行头一个字
(9)    怪现状P217-P218三小条
(10)    刘鹗P220最后一行-P221第一段,P223第二段的前三句
(11)    《老》 P224第三段加其一,P226其二,P227其三。最后一段-P228第一句
(12)    曾朴 P232第二段,P234最后一段前两句话,P235第二段三条要点
(13)    章炳麟 P244-P246 秋瑾 P246-P248 邹容之上,大体了解作品风格
(14)    南社 P252 第四行\"1907年\"开始到本段尾加上下一段第一句,其次,再次:
1907年光复会武装起义失败,秋瑾等人遇难,以纪念这位女诗人为契机,南社三位发起人
陈去病、高旭、柳亚子首先组织了神交社,几经周折,1909年11月13日于苏州虎丘召开南
社城立大会。在到会的17人中,有14人是同盟会会员,就此而论,南社有\"同盟会宣传部
\"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倾全力于革命宣传,正是南社一大特色;
其次,南社文学家以其前所未有的革命精神,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开辟了道路;
再次,南社以\"一代激扬文字\"的气氛,成就了浪漫的文学新风气。
(15)    鸳鸯蝴蝶派 P268第一段~第二段:
二十世纪初,在新小说崛起的同时,通俗小说的创作也悄然而起并日趋繁荣,形成了说部
雅俗对峙互补的格局;
这里所说的通俗小说,是指清末民初强调政治功利性的新小说相对的、为满足广大市民群
众文化娱乐的要求而创作的小说,也就是,后来屡遭挞伐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此类小
说萌生于1906年前后,1912年出现了它们的代表作-徐枕亚的《玉梨魂》,此后就形成了
一个影响很大的文学流派。
(16)    类别 P274-P283 黑体字及每类的代表作家、作品,了解一下
(17)    缺点 P286 倒数第三段起加上首先,其次要点:
首先,趣味性、娱乐性、消遣性的创作宗旨大大降低了对小说家的要求,作家不是抱着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入生活,努力发掘生活中最有价值、最具本质意义的东西,并进行认真
严肃的艺术创作,而是一味迎合文化层次原本就不高的市民的口味,抓注生活中的一些表
层现象进行写作,这就是他们的作品俚俗、浅薄,虽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却缺少振聋发聩
、鼓舞人心的力量;
其次,\"快餐式\"的文学样式,便于迅速的反应生活,却不利于作家进行精心的审美创造
。\"鸳鸯蝴蝶派\"很多长篇小说,写的都是刚刚发生过的事,且往往是边写边往报刊上发
表,前后照应已属不易,也就谈不上对作品进行总体构思、精雕细刻了,打都浅陋粗糙。
加上一部分作家把写小说看成牟利的手段,粗制滥造,甚至剽窃抄袭,严重影响了这一派
小说的艺术价值。
(18)    翻译文学的发展 P296第二段起-P299第二段结束(时期、代表作品、作家及热
点):
自戊戌前后到1905年以前为第一阶段;
梁启超翻译的日本政治小说《佳人奇遇》和王寿昌合译的法国言情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
》(小仲马著),薛绍徽翻译的法国科学小说《八十日环游记》(凡尔纳著);
自1905年至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动是第二阶段;
林纾译狄更斯、笛福、司各德的一系列名作外,还有伍光建译《侠隐记》(法国大仲马著
)、曾朴译《九十三年》(法国雨果著)、吴梼译《银钮碑》(俄国莱蒙托夫著)、马君
武译《心狱》(俄国托尔斯泰著,即《复活》)等,鲁迅兄弟译《域外小说集》,苏曼殊
译《拜伦诗集》等;
自1915年《青年杂志》(《新青年》前身)创刊到1919年五四前夕是第三阶段,也是近代
翻译文学向现代翻译文学过渡和转变的阶段。严独鹤、程小青等10人合译的《福尔摩斯全
集》,胡适、罗家伦合译的《娜拉》;
(19)    影响 P301第二段起-P302 三条要点
(20)    《新青年》P346第三段加上\"他们拥戴\'德先生\'、\'赛先生\'\"
(21)    文学革命P349第二段开头处+P349第二段最后两句话 P349第一段第六行起:

\"文学革命\"的八条纲领(\"八事\"),即: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讲对仗;不避俗字
俗语;须讲求文法之结构;不作无病之呻吟;不模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须言之有物

\"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胡适发表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
,特别是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比晚清白话文运动时期的主张更富
于彻底性。因而此文成为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正式的宣言书

(22)    《尝试集》P356第一段最后一句,第二段第一句、第七句整句结束:
1920年三月,他的诗集《尝试集》出版,这便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胡适是用白话创作的新诗的第一人;
《尝试集》的开拓性贡献主要有三:一是运用明白易晓、自然现成的白话语言,不避俗字
和口语;二是讲究自然的音节,不求对仗和旧韵;三是破坏格律,追求\"诗体的大解放\"

(23)    学衡派 P364最后一段第一句,P365第一段第二句、最后一句,第二段先三句及
本段在P366的最后一句:
\"学衡派\"以《学衡》杂志而得名;
《学衡》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刊物;
\"学衡派\"与新文化主流派的分歧,主要不是\"革新\"与\"守旧\"的差异,而是文化激进
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在文化观念和方法论上的差异;
(24)    甲寅派 P366第三段第一到三句,P367第二段第三句:
\"甲寅派\",是以《甲寅》周刊得名。章士钊(1881-1973),他在东京创办了《甲寅》
月刊;
他们的主张是号召青年人\"读经救国\";他们攻击的对象还是两个老问题:新文化运动对
传统道德的整体破坏和白话文学的提倡。
(25)    五四文学精神及评价 P369第一段最后一句起-P374的四条黑体字:
(26)    文学研究会P377第二段及P378第六段P379第二段中的\"为人生\"的三层意思: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孙伏园、蒋百里、朱希
祖、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后来发展成员达170多
人。他们以《小说月刊》作为机关刊物,后又相继出版了《文学旬刊》、《文学周报》、
《诗》月刊等,并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成员创作和翻译的作品,文学研究会
成为新文学运动中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成立的目的便是:一、反对旧文学,特别是发对当时仍在市场上大量流行的游
戏文学、消遣文学;二、建设新文学,特别是要建立具有现代品格的、能与世界文学对话
的民族文学、为人生的文学;
所谓\"为人生\",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是要真实的表现人生,特别是平民阶级的人生
;二是要批评人生,即将表现中国国民的人生同揭示国民性格中的弱点、改造国民性结合
起来;三是要改造人生,主张文学应为唤起民众、改造社会尽一份力量,作家在忠实描写
现实的同时,还应表现自己的理想。
(27)    创造社P380第二段,第三段第一句,P382第二段中前后两个时期,从开头到第
六句:
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
寿昌、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先后
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具有\"重表现\"、\"尊天才\"、\"非功利\"等艺术倾
向;
(28)    新月社P383第三段,语丝社P383第四段,湖畔诗人社P383第五段,浅草社P384
第二段
(29)    鲁迅(要全面掌握)P401开始前两段,P405第一、二、三段,P406起第二段起
到P407第三段结束,P407第五段P408第四段,第五段前两句及最后一句,P409第二段第一
句,第三句P410第一段,第二段最后一句,第三段第一句,第四段起到P411三条要点,P4
11第四段,P413第一段,第三行分号之后开始到本段结束,P413第四段第一句及最后一句
,第五段,P414第三段前两句,第四段,P416第三段起共四条要点,P417第四段前两句,
P418第四段起三要点
(30)    冰心P428第三段第一、二、三句,第八句,P429最后一段,P430最后一段,第
一、二、三句:
冰心是在五四热潮推动下,从\"问题小说\"起步探索\"为人生\"艺术的。1919年发表的最
初两篇小说--《两个家庭》和《斯人独憔悴》--都是\"问题小说\"。
冰心在小说中提出了一些社会问题,但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却显得软弱无力,只是以
\"爱的哲学\"作空泛的解答。《超人》就是宣扬\"爱的哲学\"的代表性作品;
冰心的这类\"爱的哲学\"为基本内容支撑的小说,普遍具有一种诗化倾向:不事情节的铺
排,而着力于揭示人物内心,或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主观抒情性较强。这和传统小说
注重情节很不相同,是作者在外国近代小说影响下的大胆尝试。但也由于想象多于现实,
且不太理会生活本身的逻辑,影响了艺术力量。
(31)    郭沫若P445第二、三段,P446第三段
(32)    郁达夫P451第二段中的最后一句,P454第二段第一、二、五、九句,P456艺术
个性-P457-P459三要点:
影响较大的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南迁》、《迟桂花》
、《薄奠》、《她是一个弱女子》、《茑萝行》、《采石矶》等;
《沉沦》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这部小说所能读出的只是一颗孤冷、痛悔
的心灵。作者所关心的不是外部世界,而是人物的内在世界;本应曲折、诱人的情节在作
品中都被淡化了,被作者强化的是事件给予人物心境的影响。作品中所传达的首先不是爱
国主义思想,而是人物的\"性苦闷\";贯穿于作品中的主要不是故事,而是人物心理和情
绪的演变。
独标-格的艺术个性;
独特的题材;
独特的人物;
独特的表现形态;
(33)    文学格局的多重组合P480第一段及P480-P482四要点:
1.新文学社团纷纷出现;
      2.1922年以后出现的各文学社团和流派开始以其真正的理论建树和流派特色,形成
较大影响,有能力和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分庭抗礼;
      3.现代主义开始独立发展
      4.多元性和开放性之最深刻的表现还在于创作群体主体意识的高扬以及由此引起的
社会思想、文化价值、创作原则、审美趣味的多元性选择。
(34) 各种文体的发展情势P484-489四条黑体字
(35) 语丝派P507第一段的第一、二句,P508第一、三、四、五、六句:
        语丝派源于1924年北京出现的重要文学社团语丝社。这个社团是因编辑出版《语
丝》周刊而得名;
        《语丝》是一个以发表散文为主的文艺刊物,语丝派作家的前期创作,基本致力
于散文领域的一个重要品类:杂文。他们的杂文的内容上注意直面人生、针砭社会和抨击
腐朽事物,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有着进步和战斗的倾向。艺术形式上长于讽刺,嬉笑怒
骂,冷嘲热讽,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由此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体-\"语丝体\"
(36)  周作人P511第二段倒数第二句,第三段,第五段第一句,P512第四段第一句,P5
13第二段 ,P516第三段中四要点:
        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倡导为人生而艺
术的现实主义文学。第一部文集《自己的园地》\"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础石\"。周作
人以自己的文学活动实绩,成为\"中国文学运动的干部之一\"。
      五四时期,创作了57行的诗《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
      1921年后,他主要是一位\"美文\"理论的实践者、著名的散文作家
      大致于1928年为界,周作人的散文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大的时期,这里涉及的散文,
主要指\"人事的评论\"和以抒情、记事为主的\"美文\"两类小品文。
主要艺术特点有:一、\"以个人为本位\"来创作,即纯粹从个人表现出发的个性化的文学
观。二、真诚而随意的创作态度。三、朴实自然的风格。四、特有的冲淡闲适的韵致。
(37)新月派 P520第二段
(38)徐志摩 P533第二段第一句,P534第二段第一句,第三段
(39)闻一多P536第一段第一小句,P539第二段第三句
(40)李金发 P566第二段第七句,三本诗集,P568第二段,第三段第一句,P569第二段第
一句 ,P570第二段第一句,对诗坛的贡献,P571第一段第三行\"作为\"开始到本段结束:

     1923年2月,他编成了第一本诗集《微雨》,同年4月,写成了《食客与凶手》,10月
又写成了《为幸福而歌》;
     受到象征派诗歌社会与艺术立场的影响,他诗作的第一主题便是生命的哀歌;
     李金发的诗歌也有其热爱的生命的一面,这就是他的另一类以自然和爱情为表现主题
的作品;
     另一类曾经为评论者所积极发现和推崇的,是李金发以怀恋故国家乡、追思童年生活
为主题的作品;
     作为一个象征派诗人,一个象征主义诗歌的始作俑者,李金发对新诗发展最大的贡献
首先是他的一种\"陌生化的震动\",这是他的诗,对新诗方向产生影响所凭借的一个基础
;其次,他的以朦胧的暗示与模糊的象征为主要方法所产生的神秘、迷离、闪烁和晦奥的
审美特征,对于扭转新诗过于浅显直白的局面,也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
(41)戴望舒P573第二段第一、二、三句,P574第二段第一、二、三句,P576第二段
(42)沉钟社 P576第四段及1925年初改名为沉钟,1925年10月10日《沉钟》周刊问世
(43)《现代》月刊P642第三段第一、二句,七句,八句,P643第一段:
      《现代》月刊创办于1932年5月,是上海\"一•二八\"战争后出现的大型文学
刊物。其主要编辑者是施蛰存、杜衡、戴望舒等。
      在这个杂志发表作品的包括具有不同思想与艺术倾向的作家,当然也有以鲁迅为首
的左翼作家。但这种兼蓄并包并不会遮掩编辑者的偏爱及对一种主导性文学的提倡,特别
是经过与左联的一番论战之后,杜衡等人在立足文学自由竞争主义的同时,也逐渐突出了
他们的流派特征;
      他们主张作家应忠实于自己在生活中的感觉,并真实的表现这种感觉,而不能离开
这种感觉去宣传某种思想和主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们致力于艺术创新,有意识的提
倡现代主义文学,推动了现代诗歌的发展,并别具一格的创作出了一批新感觉派诗歌。
(44)茅盾P655倒数第二段,P658-P659四条要点
(45)丁玲P664第三段,P665第一段,P664-P669四个时期的作品都要了解
(46)东北作家群P679第一段第一句,各作家代表作P680,P683,P684,P685,P686萧红
代表作
(47)巴金P698第二段起-P700第一段结束
(48)老舍P704第三段第四句,P705第三段第四句,P706第二段先三行,P707第一段倒数
第八行起到本段结束
(49)繁漪P714第二段,P715第二段最后一句
(50)京派 P727最后一行--P728第一段倒数第四行:
      京派,这里是指自20 年代末期中国文学中心南移至上海以后,在当时的北平(北京
)和北方形成的一个作家群体。也有称为\"北方作家群\"、\"《大公报》作家群\"的。京
派群体及其文学根源,来自于文学研究会滞留在北方而不肯南下、始终没有参加左联的分
子。周作人被认为是京派的精神领袖之一。早期的京派可能与《语丝》社团、《现代评论
》派,都有联系,比如废名(冯文炳)、凌叔华。后来便围绕在《骆驼草》、《学文月刊
》、《水星》等刊物的四周,集聚了清华、北大、燕京等学院派的师生,特别以1933年沈
从文执掌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次派确立的标志。
(51)海派P730最后一段第一句,P731第一段第三、四句,第二段:
      现在我们有必要将具有现代性的海派与老的海派即鸳鸯蝴蝶派区分开来。
      拥有\"现代质\"的海派,是站在现代都市文明和商业文化的立场上来打量上海,用
现代上海人的口气来讲述上海故事的,它能最早、最多、最快的把新的外来文化吸摄进来
,在文学上具一定的前卫性质,确是鸳鸯小说不可企及的。
      海派小说大约有三大作家群,30年代有其二:一支是从五四先锋文学分离出来走向
都市大众读者的张资平、叶灵凤,还有曾今可、曾虚白、章克标、林微音(不是京派的林
徽因)等;另一支是新崛起的中国现代派作家,即新感觉派小说家,有穆时英、刘呐鸥、
施蛰存、黑婴、杜衡、徐霞村、禾金等。40年代的海派小说是这两派的继承和发展,退出
了张爱玲、苏青、徐* 、予且、东方**等人,海派的声势越来越大
(52)沈从文P733第四段第一句,P735第一段第五、六句,P736第二段第六七句,P738第
一段倒数第三句:
      沈从文的独特首先来自于他的年轻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
   尤其是他那些有关湘西故土生活的回忆与叙写,不仅直接承续着鲁迅开拓出的\"乡
土文学\"的创作道路,而且以多姿多彩的繁复画面为当时的新文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边地
风情。到了30年代,沈从文真正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
   这种原始生命的赞歌也是以《边城》为代表的诸多抒情小说与散文的主调,但其中
已伴随着沈从文面对同样处于\"新与旧\"演进 的湘西社会所发出的声声叹息。《边城》
这部七万余字的中篇小说,不仅最集中地体现着沈从文\"牧歌式\"乡土抒情小说的风貌,
而且显示着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更加复杂丰富的情感意味和几乎全部的艺术精髓;

   《边城》的主线是围绕着翠翠、大老、二老的恋情展开的,作为小说骨干叙事的这
段爱情悲剧,成为消解文本表层语义的另一因素。
(53)汉园三诗人 P780卞的代表作,P784何的代表作,P789李的代表作
(54)赵树理P876第三段倒数第五行\"1930\"年后到本段结束,P789第二段起--P880三
条要点:
(55)胡风与七月派P891第二节中第一、二段,P892第二段第一句,P893第二段第一句,
P894第二段,第三段第一句: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文坛上,\"七月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主义流派。
      以《七月》为阵地,在胡风的推动和吸引下,逐渐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学流
派。
      《七月》丛书,《希望》杂志
     胡风对\"七月派\"作出最大贡献的,主要在于他的理论主张对\"七月派\"作家的影响

     胡风的理论主张对于\"七月派\"诸作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影响在\"七月派\"
的创作上主要在于那种流派特征非常明显的以痛苦为基本色调的情绪世界和富有力感的美
学追求;\"七月派\"的小说家主要有路翎、丘东平、彭柏山、曹白、贾植芳。
(56)路翎 P899第二段第五、六句,P902最后一段,P903第二段第一、二、六句
(57)九叶诗人P922第二段第一、二、三句,P923第一段最后一句,P924第二段起到P926
三条要点
      1948年6月,《诗创造》社内部分化,辛笛、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唐湜等人退出
并另行创办《中国新诗》月刊。《中国新诗》创刊后,西南联大的穆旦、郑敏、杜运燮、
袁可嘉也开始在该刊发表作品,这九位诗人虽未曾谋面,却共同推动着一股新的诗潮的发
展。
      围绕《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九位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理论主张和大体相同
的创作趋向,并显示出自己的流派特征
      九叶诗派不仅仅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简单摹仿,而是在借鉴、吸收的同时,具
有自己的独特的创造。从流派特征的角度看,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以下若干总体的
重要特征:第一,人生体验的现代表现;第二,诗的戏剧化;第三,意象营构。
(58)张爱玲P947--P952所有显浅部分:
      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都在40年代的文坛产生过轰动的效应。尽管她的小说和散文创
作就其思想内容来看有其一致性的一面,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她的小说更多的表现她对世界
与人性的怀疑与审视,而其散文创作则更多的表现她对尘世生活与身边琐事的流连与情趣

      在日常生活、家庭婚姻关系中对人性的构成、人性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畸变人性的
破坏性后果的关注与揭示构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最重要主题。
      张爱玲的小说一再表达对恶劣人性--男人的自私、女人的虚荣--的批判,她笔
下的人物无一例外的成为人性的载体。
      张爱玲强调人性中的诸如心理、情感、欲望等内在因素,但决不意味着她对社会文
化因素的漠视,相反,张爱玲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以及封建人伦的虚伪性的批判与审视
是相当冷峻与深刻的。
      她善于采用\"怀旧\"或称回溯的视角,把事件--无论是过去发生的还是刚刚发生
的--置于一种过去的时态下进行叙述,认为造成叙述主体和事件之间的距离感,如同一
位老人诉说陈年往事,使人顿生一种绵长的历史感、命运的沧桑感和阅读的亲切感,回味
无穷。
      她对意象的处理颇具匠心。她的小说中的意象往往具有多义性,这些意象在直接的
层面上是对现实的描摹,构成一幅幅极具美感的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在隐喻的
层面上,这些意象又是对作家生命体验、人物心态和主题的有力揭示;
      张爱玲能够根据作品的主题采用最为恰当的表现方式,结构灵活多变。
(59)东北沦陷区文学P960最后一段,P961第二段中的\"四大社团\",第三段第一句,第
四、五、七句,P962第二段首句,P963第一段第四句
(60)三突出,三陪衬P1007第三段第一、二句
(61)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特色P1013--P1016三要点:
(62)三红一创,青山保林,P1019第二段中著名作品,P1019最后一段第一句,P1021第二
段,第四段,P1023最后一段,P1024三因素,其中第二因素要全段复习
(63)郭小川P1036最后一段中第四句到段末,P1037第二段,第三段,闻捷P1038最后一段

(64)《创业史》 P1053--P1056三要点,第四条不要,P1056第二段
(65)《上海的早晨》P1060第一段第一、二句,最后一段全部,P1061最后一段第一、二
句,P1062第二段第一、二、三句
(66)情节诗、情景诗P1079第三段,第四段,P1081第二段。
(67)政治抒情诗P1083第一段第一句,郭小川P1085第一段中代表作品,第二段第一句,
P1087倒数5行全复习,P1088第二段贺敬之代表作品,P1090第二段
(68)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变化P1255第三段最后一句起,第四段首句,P1256第三段首句,
P1257第五段首句,P1259首句:
      在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文学创作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深刻变化

      新时期文学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面对时代的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的
艺术思考,表达了人民的声音,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其次,新时期文学一步步走向人,深入到人性深处而使文学真正成为人学。
      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流派、表现技巧与手法上,新时期文学是丰富多样的。
      新时期文学形成了一个开放体系。现实主义文学毫无疑问始终处于一种中心的位置
,特别是在80年代中期之前,。但是,新时期文学不再把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不可违背的创
作原则,不再将其定义为一尊而独供与堂上。
(69)伤痕文学(1):1第三段第一、二句、六、八句
(2):72第一段最后一句,第二段第一、二、六句P1273第一段第二、三句,第二段1-4

              (3):P1273第三段第一句、第四段第一句。
      新启蒙文学主潮的形成是从伤痕文学开始的。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
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立即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1978年秋天,又一篇勇闯禁区的小说---卢新华的《伤痕》发表了。在《伤痕》的带
动下,这种描写\"文革\"伤痕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
      伤痕文学是一种政治控诉和批判,但这控诉和批判之中却站立起了\"人\"的形象,
人,成为一些作家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伤痕文学蓬勃发展的时间是1978年到1980年。但是,在这股潮流走向高潮的时候,
它自身的发展和深入就导致了一种新的创作思潮――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最早的代表作是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茹志鹃的《
拣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弦的
《记忆》等。
      在诗歌中,反思的特色事实上比小说表现还要早一些,因为诗人对于生活更加敏感

      在对历史进行反思的同时,作家们开始思考当前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思考必然导致对改革的呼唤。
      从伤痕文学到改革文学,文学更多地表现的是一种政治的和道德的思考。
(69)反思文学   P1283第一段首句,第二段首句,P1284第二段首句,第三段,P1285第一
段刘心武代表作品第三段,第四段第一句、三、六、七、八句,P1286第三段,P1287第二
段,第三段张贤亮代表作品:
     
     反思文学有两大中心主题:一是人民主题。二是人的主题。
     反思文学是70年代末思想解放的直接成果。
     反思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王蒙、张贤亮、李国文、高晓声、陆文夫等。
     刘心武第一个产生影响的作品是《班主任》。然后又写了《我爱每一片绿叶》、《如
意》、《立体交叉桥》、《钟鼓楼》等。在刘心武的小说中,最先产生影响的是短篇小说
《班主任》。《我爱每一片绿叶》显示着刘心武小说创作的一个转折和过渡,他由写社会
问题转向写人生,小说借主人公魏金星之口,提出改正错划右派的同时应该给人的个性落
实政策,由此提出了尊重人的个性和维护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主题。从《立体交叉桥》开始
,刘心武进入了北京市民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的探讨,在这一方面,《钟鼓楼》毫无
疑问是一部力作。
   张贤亮,他的作品主要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土牢情话》、《灵与肉》、《河的
子孙》、《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
(70)改革文学 P1293第二段第一、二、三句,P1294第二段首句,第三段首句及其间贾平
凹,矫健,张炜,柯云路的代表作,P1295第二段首句及最后一段,P1296蒋子龙作品,P1
299柯云路作品,P1301贾平凹作品:
      改革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歌颂与呼唤改革的阶段。最早的
作品是蒋子龙发表于1979年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接着是柯云路的《三千万》等。
      在这一时期,改革文学最突出的代表是蒋子龙,最优秀的作品是张洁的长篇小说《
沉重的翅膀》和李国文的长篇小说《花园街五号》。
      第二个阶段是对改革进行全方位反映和审视的阶段。贾平凹的《小月前本》、《鸡
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矫健的《老人仓》,张炜的《秋天的思索》和《秋
天的愤怒》,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新星》。
      当历史进入80年代中期,文化意识在文学创作中得到空前强化的时候,改革文学又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化意识使它从政治反思进入文化反思,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
改革而呼唤文化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变革。
      改革文学塑造了一批被称为改革者或开拓者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这个特定时代人们
的理想和愿望的体现者,他们都能在艰难困苦中保持坚定的意志和顽强进取的精神,无论
改革大业多么艰难,也能够顽强地斗争下去,身上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
是改革的时代所呼唤的精神。这种精神给改革文学带来了乐观、明朗、雄健的风格。改革
文学所具有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除旧布新的变革意识,它所显示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
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都是值得称道的。
(71)新时期现实主义诗歌 P1316第三段首句,P1318第一段第二句,P1319第二段,第四
段第一句,P1320第一段第一、二句。
(72)沙叶新 P1335第三段第三句,第四段首句,第五段,P1336第一段省略号后两句,第
二段第四句,P1338最后一段1-6句:
      他在60年代写了不少作品,但艺术生命是从新时期开始的。
      沙叶新是一个\"寄深情于现实\"的作家,他无论写什么,怎么写,都呈现着一个共
同的特点,这就是贴近现实,直面社会人生。
《陈毅市长》截取的就陈毅解放初期在上海担任市长的一段生活。剧本成功地再现了陈毅
当年的丰功伟绩,为陈毅伟大而崇高的精神献上了一曲赞歌。通过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从多方面刻画了陈毅的性格,塑造了陈毅的形象。
      在沙叶新的作品中,讽是参与,颂也是一种参与,不是简单地歌功颂德,而是从今
天的角度来选取历史材料,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和高尚品德来激励今天的
人们,推动今天的生活。
     《马克思秘史》是沙叶新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创作的一个话剧。在这个剧中
,作者把一百年前的历史拉回到现实,从秘史、琐事、私生活的角度取材,通过对正在潜
心写作《资本论》的革命家马克思与好丈夫、好爸爸、好朋友的普通的一面,充分写了他
的平凡与伟大。
(73)巴金 P1345第四段首句,P1346第二段第一句,第三段首句,P1347第二段首句,第
三段:
      讲真话,抒真情,以赤诚的赤子之心勇敢地探求真理,是贯穿全书的基本精神。
      《随想录》还有一种极为可贵的自审意识和与民族共忏悔的意识。其中不少\"忏悔
录\"式的篇章,在那些篇章里,巴金毫不留情地解剖自己,进行着严峻而真诚的自省。《
随想录》对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表现出了一种大无畏
的批判精神,而且不乏深刻的见解。巴金的《随想录》在艺术上可谓自然天成、真实质朴
,他不着意于技巧,只是要明白而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自己的一腔真诚把自
己的本来面目呈现在读者面前。然而,正因为这样,它达到了反朴归真的艺术境界。
(74)京味小说 P1351第一段中第三句,P1351-P1353邓友梅的代表作,P1355汪曾祺代表

(75)陆文夫 苏州小巷小说 P1363倒数第二段,P1364第三段第一、二句,P1365第二段第
二句。
(76)山东作家群 P1373第二段,第三段第一、三、四、五句,P1374第三段第二句,第三
句,P1376第三段第一、三句,P1377第二段首句:
      山东作家群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张炜、矫健、王润滋。
      王润滋(1946- )最早产生影响的作品是短篇小说《卖蟹》,小说赞美一个在市场
开放金钱交易中虽为钱却又不被金钱诱惑的美丽灵魂。王润滋发表了《内当家》、《鲁班
的子孙》、《小说三题》、《残桥》等。王润滋注意到经济变革与农民的非功利的传统道
德的冲突并给以艺术的再现,这是可贵的。
      矫健(1954- )《老人仓》就是与时代同步的优秀中篇小说。它从历史的高度展示
了农村改革的现状,真实地揭示了改革大潮中一些农村干部利欲熏心、贪婪成性、乘机明
取暗夺的吸血虫本相。
      长篇小说《古船》是张炜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作家对自己创作的一次引人
注目的超越和突破。作家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审视历史,从文化视角的高层次上,生动
而深刻地描绘了洼狸镇在近四十年间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沉浮变迁。毫不掩饰地描写了
中国农民近四十年来所走过的苦难历程,写了一部血的历史。
(77)朦胧诗 P1383第一段第五行起到第八行止,P1386第四段第一、二句,P1387第二段
第一、二句, P1390第三段,第四段首句,第五段首句,P1391\"第三\":
      在艺术视角上,它们大都采取心灵独白和倾诉的视角,采用较为曲折的象征、暗示
和隐喻的表现手法,注重形象、意象的刻画与表现,形式和语言大都具有明显的\"陌生化
\"效果。
      1979年《星星》诗刊复刊号发表了公刘的文章《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
谈起》,提出了诗歌面临艺术变革的严肃课题,也揭开了这场理论论争的序幕。1980年5月
7日《光明日报》又发表了谢冕的文章《在新的崛起面前》,对诗坛出现的这一新的诗歌现
象作了概括和进一步的思考。
1981年第3期《诗刊》又发表了孙绍振题为《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的文章,并专门配发了
\"编者按\",言意在引起讨论。孙文全面分析了当代诗歌发展的轨迹与形势,将对新时期
以来出现的新的诗歌现象的阐释评论提到了美学的高度。
朦胧诗内容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的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
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其次,作为人的觉醒,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主
体情感的宣泄,表现了新的一代在走出传统人格模式过程中的痛苦蜕变与自我反思,以及
完成这一过程的强烈愿望与信念。   
第三,价值与信念的重建。
(78)舒婷 P1396第四段首句,P1397第一段第三句,倒数第二句,第二段。
(79)杨炼与江河 P1399最后一段1-3句,P1401第三段第二句,第四段首句,P1402第二
段1、2句,P1404第三段,第四段第三句,P1405第二段第1、2句,P1406第二段首句,P14
07第二段首句,第三段。
(80)王蒙的探索 P1410第一段首句,倒数第1、2句:
      1985年小说新潮探求中的重要一支首先是以王蒙、宗璞、谌容等为代表的中年作家
的新探索。一是主题方面由现实社会问题转向了更为深层的文化心理透视;二是突出采用
了荒诞与纯虚构视角与方法,总体上突破了\"现实主义\"的习惯樊篱。
(81)寻根文学 P1418第三段,第四P1421第三段首句,第4、5句,P1423倒数第一段首句
、二句,P1424 第二段首句,二句,P1425第三段。
(82)莫言 P1431,P1432:
      莫言的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现象。概而言之,有这样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浓重的感觉主义色彩;二是农业文化氛围与大自然神秘主义背景的设置,在整体上
注定了这些作品新异浪漫的艺术情调;三是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由于
强调了主体感觉的作用和农业自然文化的映射,所以超逻辑、超客观的想象、夸诞和变形
成为莫言小说的突出特征,而且这种特征还越出了技术的层面而达到了整体叙述与结构视
点的高度。
(83)马原 文本结构 P1436 第三、四、五、六、八、九句。
(84)新生代诗 P1439最后一段第1、2句,P1443 第一段第4、5、6行,第二段,第三段
首句,七句,P1444第二段开头一句,第三段首句,P1445第二段,第三段一、二句,第四
段第3、4句,P1446第二段第二句
(85)新历史小说的特点 P1462,P1466,P1469:
      首先它们所侧重表现的是文化、人性与生存范畴中的历史,把历史的具体历时形态
与外观予以打碎,而找出其中那些基本原素,予以重新组构。
      第二个特点,是对\"官史\"历史观与主流文化立场的有意反叛,而代之以\"野史\"
、\"稗史\"与 \"民间史\"的视角。
      另一个特点是对历史施予某种解构活动,把具有客在长度与时空特性的历史变构成
某种形式或者寓言,这里同前两者一样含有当下主体对历史的哲学把握与抽象体验,但不
同的是它们更具有外在的\"解构\"痕迹与虚拟意味。
(86)新写实作家 P1487第二段-P1489三条要点,P1491第二段,第三段第3句,第四段首
句,P1492第二段首句,第三段首句,P1493第三段第三句,P1495第二段第四句,P1497第
二段第四、五句。
(87)新小说 P1511 最后一段,P1512第一段,第二段第1行到第4行,P1513第二段,第三
段第一句,P1519第三段,P1521第二段,第三段前两小节。

[ 本帖最后由 索菲的印记 于 2007-9-25 11:36 AM 编辑 ]
板凳
 楼主| 索菲的印记 发表于 07-9-25 11:34:42 | 只看该作者
山大考研笔记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辅导用书:《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正式辅导:

第一册

先秦部分:
基本词语包括名次解释如神话;主要著作如《诗经》和《楚辞》;问题的叙述如神话。

神话:掌握作品及文化和意义:P41-46
1)    创世神话
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宇宙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重要的影响。同时,宇宙
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也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坚定信念。
2)    始祖神话
      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她也是人类
的创造者。此神话既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
认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着奇异神通而又辛勤劳作的妇女形象,她所作的一切,都充满
了对人类的慈爱之情。
3)    洪水神话
      在这些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英雄当数鲧禹父子。
      弥漫天下、祸害人间的洪水终于被大禹制服了,而一个不辞辛劳、为民除害而又充
满智慧的英雄形象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起来。
4)    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黄帝和蚩尤。
      黄帝正是在对内兼并和对外抗御的两场战争之中,大显神威,确立了他作为中华民
族始祖的形象。
5)    发明创造神话
      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
于创造和征服,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等。
      夸父和女娃的神话,讴歌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诗经》:重点之一。①作品:《蒹葭》《采薇》《东山》艺术性高
②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国风》:
主要内容:P62-71
6)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
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
7)    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
8)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的反映了上层社
会的欢乐、和谐。
9)    小雅中的怨刺诗,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
叹自身遭遇。
10)    《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
,充满了乐观精神。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

11)    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了。无论是大夫为天子、诸侯服役,还
是下层人民为国君服役,都表现了服役者的强烈不满。
12)    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
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
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
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艺术特点:P72-76
1)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基本手法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
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
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的语言形
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历史散文:(纪实性散文)①《左传》叙事方面的特征(叙事手段及对文学史的意义)(
P91-P92)
                         ②了解《国语》(P96)和《战国策》(P98)

诸子散文:(说理性散文)
①《论语》语录体散文的记言特征 :P48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
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书中也有较长的
段落,如《先进》篇。但与说理文显然还有一定的距离。《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
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②《孟子》著名篇章: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论辩技巧;文风浩然;语言平实(P111
-P113)
《庄子》文学性最强,其文学价值体现在哪里?另外,具体的表现手法(P114-P117)

《楚辞》:屈原的作品。重点在《离骚》长篇抒情诗的艺术特征:P135-137
   1)《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其奋
发自励、苏世独立的人格。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则是其人格的外在显现。恶劣的政治环境
,使屈原陷于极端艰难的处境之中,但他却以生命的挚诚来捍卫自己的理想。
   2)《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
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
   3)相对于《诗经》,屈原的作品在形式上也有新的特点。《诗经》的形式是整齐、划
一而典重的,而屈原的作品则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
   


秦汉文学
汉赋:①发展历程:产生,发展,演变,(仅在汉代)综合了解(赋从诗经中的手法发展
到文体)
②大赋的特征:P191
1)    盛世景象的艺术显现
2)    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
3)    讽喻的宗旨
4)    恢宏壮丽之美
5)    汪洋恣肆与法度的和谐
③了解代表作的意义,较短的骚体,抒情赋,贾谊《吊屈原赋》

《史记》:①史传文学的含义②《史记》对历史散文的继承和创造(即叙事艺术)(P206
段首句)③《史记》塑造人物的手段(P210段首句)

汉诗:①乐府:继承诗的手法,但不同于诗经的抒情,以叙事为主,叙事艺术(P231)。
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
         ②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含义,艺术特点(P272-P277)



第二册
魏晋南北朝:杂而不重要

文学常识:了解作家群   

建安文学:建安风骨: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曹丕的《典论。论文》P30-31
建安文学:
政治思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
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曹丕:诗大约可分三类,一.为宴游诗,多写游赏之乐,模山范水比较细致,文词富丽,常
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二.为抒情言志之作。既描写行军的艰苦,
描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和志在\"靖乱\"的决心。三.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
及思乡之情,体现了曹丕诗的水平
曹丕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体验,是
超出于同时代其它诗人的。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
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作上。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
性质。

正始文学:阮籍:\"阮旨遥深\"(P43)    嵇康:\"嵇旨清俊\":刚健之情(P46)

太康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特别注意:重词采的陆机《文赋》
                                           重风骨的左思\"左思风力\"创作上的表现
(P56-P58)

东晋:陶渊明:该时期的重头戏①作品,重点分析《归园田居》(P75)《饮酒》《读山海
经》赏析
②诗歌创作上的特征:\"自然的表现\":P79-81
  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
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
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1)    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
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2)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
,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



隋唐五代文学
初唐:初唐四杰的贡献:开拓视角,诗体,描写手法方面:P222
     \"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他们以才子齐
名,出现了文坛,而崭露头角时,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是针对争构纤微的上官体的流
弊而言的,这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也是以\"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
风的不同所在。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
,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诗风革新:陈子昂,革新主张:复归风雅 (P228)

盛唐:①山水田园诗:结合王孟诗,分析流派特征:P235-244
1)    王维山水田园诗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
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
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
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2)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眼常出现在诗里,
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
的特点。
这种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悟到的一种心灵状
态,对王、孟等人的艺术思维和观物方式影响极大。当他们从坐禅的静室走出来,即习惯
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独具慧眼,由早期
的写气图貌和巧为形似之言,进入到\"搜求于象,神会于物,因心而得\"。
②边塞诗派:高适,岑参:对比两人的不同风格:既有内容上的,又有艺术上的(P252-P
258)
③李白:艺术特征(各方面的成就)(P272-P274段首句)。
中唐:**①杜甫:\"诗史\"的特征表现:P282-283
3)    具有史的认识价值。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杜甫的有些诗,还可补
史之失载,如《三绝句》中写到的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从杜诗可见安史乱后蜀中的混
乱情形。而《忆昔》则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4)    杜诗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律诗创作的成就以及杜甫律诗的诗体特征  能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律诗的平仄和对
仗(P285-P290段首句)
②白居易:诗歌主张:《与元九书》的主张和意义(P344)
          诗歌分类
由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到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系统的诗歌理论,这
一理论以其突出的现实针对性和通俗化倾向,有可能使诗歌更接近于社会现实,以至于干
预政治。这一理论,是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的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
发展。他出之以理念,将\"为君\"而作视为诗歌的主要目的,从而极度突出了诗歌的现实
功利色彩,将诗歌导入了狭窄的路途。

晚唐:①杜牧:主张,咏史诗的作品赏析:内容及特点(P407-P409)
了解杜牧咏史诗的基本特点(P407-P409)
           杜牧的诗歌创作,追求的是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他很强调创作的
内容,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有不少写现实政治和社会生
活题材。
           杜牧不仅怀古咏史诗数量多,而且有不少从总体看不属于怀古咏史的作品,也
在即景抒情中注入了历史感慨。他的怀古咏史诗,多数是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
逝的伤悼情绪,也有不少是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
②李商隐:无题诗(包括隐约表现爱情的)(P432)
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胧,在内涵上也就往往具有多义性。多义在中国古
典诗歌中本来很常见,比兴、象征、用典、暗示,情在言外,旨冥句中,都可以造成多义
。但一种多义是易解可解的,一种多义则难解、不可确解。李商隐属于后者,往往是给读
者提供多种解读的可能,构成解读上的复义。多重意旨之间可以是比较接近的,也可能是
差距很远的歧解。李商隐诗的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联系。一般诗人所用意象,客
观性较强,能以通常的方式去感知。李诗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诸如珠泪、玉烟、蓬
山、青鸟、彩凤、灵犀、碧城、瑶台、灵风、梦雨,等等,均难以指实。这类意象,被李
商隐心灵化了,是多种体验的复合。它们的产生,主要不是取自外部世界,而是源于内心
,内涵远较一般意象复杂多变。
③李贺:作品分析的内容和特点(P438)

小说:唐传奇:繁荣原因,创作的阶段(P388-P394)

词的发展:了解发展过程;重点掌握李后主的词:赏析(结合它的经历分析其词作)P455




宋代文学
宋初文学状况:流派名词:白体(P24),晚唐体(P26),西昆体(P27);简答:诗文革
新包括纲领,组织者和主张

柳永:特点,成就,贡献(P39-45)
1)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
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2)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
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 \"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
活情调。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
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
的市井风情。
3)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4)    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赋法移植于词,或
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
,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
、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
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5)    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并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
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
欧阳修:诗文词都重要,掌握艺术特点(P51-P53,P54)

***苏轼:论述其诗文词各方面的创新、特色(P71-75,P76-84,需重点掌握,在评论写
作中也经常涉及苏轼)

王安石:诗文的特点

江西诗派:名词*(P96)

周邦彦:格律(P115)
6)    而 \"漂零不偶 \",羁旅行役之感也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漂泊的孤独疲倦和憔
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
7)    周词也长于铺叙,但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
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
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
8)    周词的铺叙,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他能够把一丝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
展开,又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
9)    更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
新的语言,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从而把它发展成一种完备的语言
技巧。
10)    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11)    周词音律和谐,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情调协调一致。
12)    周词与杜诗一样,还特别擅长用抝句,在抝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

李青照:词的代表作,风格鲜明(P125-P127)
13)    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是李清照爱情词的一
大特点。
14)    另一半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15)    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
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
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16)    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她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
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17)    词的语言独具特色。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
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第二,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
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语言的清新素雅,很适合表现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


辛弃疾;(特色:时代性强,内容形式多)稼轩词的特色,要结合作品(P161-P164)
18)    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结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特色,也反映出两
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
度美和崇高美。抒情意象的军事化,史稼轩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
19)    稼轩词不仅转换了意象群,而且更新了表现方法,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
,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而稼轩则
独创性地用经史字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
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词汇。
20)    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
的艺术风格。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话,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
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并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辛词风格的多样化,还表现在
嬉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

南宋后期:了解格律派代表词家

中兴四大家:重点,陆游诗歌的主要倾向(P143-P146),艺术特征;另了解范成大和杨万里
(P148-149)
    陆游诗歌的主要倾向,艺术特征:1)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和日常生活情景的吟咏。陆
游作为时代的歌手,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
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诗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
的闲情逸趣,他都是细致入微的描绘。
2)陆游年轻时经历过一段不幸的爱情生活,一直把悲痛深藏心底,偶尔也形诸篇咏。
5)    陆游热情奔放,神采飞扬,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
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
6)    陆游擅长的诗体诗七言诗,他的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其中的七律尤以
对仗工整而著称。

文学批评:(重要作家,著作,观点)

通俗文学(元代第一章)名词解释



元代文学
重点在戏曲方面
戏曲的体制结构(杂剧(P232-233,南戏P233,散曲)
戏曲的代表作家,作品(人物和情节)(P265,P277,P290,P295 了解作家及代表作)

散曲(常识)(文体特点,同诗词不同的特点)(P355-P356)



明代文学
《三国演义》:积淀式创作(演变史);思想倾向(P26-P30),\"七实三虚\"的历史特点(
P31-P34),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观点,
思想倾向:1)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
的心理,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打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
慕。
2)    作为明君良臣的主要标志,就是能在政治上行\"仁政\",人格上重道德,才能上尚
智勇。
  3)《三国志演义》在人格构建上的价值取向,是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

  4)走出乱世,还得凭借军事上的实力和谋略上的成功。小说对于智与勇,都是予以歌颂
的。
作者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融合着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对于明君良臣的渴望心理,把
刘备、诸葛亮等人作为美好理想的寄托。作者无可奈何地将这一场历史悲剧归结为\"天意
\"或\"天数\"。所谓\"天数\",与其说是肯定了客观历史进展的理则,还不如说是流露了
作者对于理想的幻灭、道德的失落、价值的颠倒所感到的一种困惑和痛苦。表现了作者在
理想与历史、正义与邪恶、感情与理智、\"人谋\"与\"天时\"的冲突中,带着一种悲怆和
迷惘的心理,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苦苦追寻和呼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部悲剧,
也是一部呼唤民族大众传统文化精神的史诗。
\"七实三虚\"的历史特点:
1)《三国演义》是在陈寿《三国志》等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所创作的
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有虚有实。清代的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2)《三国志演义》人众事繁、矛盾复杂,却组织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充分的显示了作
者的叙事才能。小说在叙事时,是将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化成以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

3)就所叙的事件而言,《三国志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可说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
作品。它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中是
罕见的
4)《三国志演义》不仅善于叙事,而且也长于写人,它塑造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突出甚
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
的艺术典型,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也有点近乎雕塑。在塑造这种特征化性格的人
物时所采用的手法有:一。出场定型。二。反复皴染。三。多用传奇故事和主动的细节来
突现。四。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
5)《三国志演义》所用的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这有利于营造历史
的气氛;也能使读者\"易观易入\",雅俗共赏。人物语言已开始注意个性化。但总的说来
,《三国志演义》比起善用口语乃至方言的《水壶传》、《金瓶梅词话》等,在人物语言
个性化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水浒》故事的演变,\"英雄传奇\",思想形象,主要在人物,总体成就超过三国演义(
P52)

《西游记》明中叶,宗教神话小说,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谁?关系到对小说的把握,带有时
代特色的精神内容。(P152-P159)
   1)《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既不是直接的抒写现实的生活,又不类于史前的原
始神话,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最主
要和最有特征性的精神来看,应该说还是在于\"游戏中暗藏密谛\",在神幻、诙谐中蕴涵
着哲理。
   2)从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作品通过刻画一个恣意\"放心\"的\"大圣\",有限度而
不自觉的赞颂了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相合拍的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
   3)作为一部累积型的长篇小说,其整体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有总体性的寓意,也有
局部性的象征。
   4)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
,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5)与小说在整体上\"幻\"与\"真\"相结合的精神一致,《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也自
有其特色,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
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如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
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将\"幻\"与人
间的、更深层次的\"真\"相融合,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6)《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是注
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的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
   7)《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能\"以戏言寓诸幻笔\",中间穿插了
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其他长小说作一般了解:

短篇小说:重点在白话小说,与宋元白话的不同,比较。白话小说的特点,举例说明(P19
1-P194):
1)    在日常题材、平凡故事中显示出小说的传奇性,并不是完全没有写\"牛鬼蛇神\"的
内容,但其多数作品由于题材的平凡,就更需要用巧妙的构思、奇异的关目来激发读者的
兴趣。
2)    \"三言\"、\"二拍\"情节之\"奇\",还表现在突破了单线结构的模式,而尝试用复
线结构、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
3)    悲剧性与喜剧性的情节交互穿插,创造一种\"奇趣\",也是\"三言\"、\"二拍\"常
用的手法。
4)    在刻画人物个性方面,这两部小说还是运用了传统的白描手法,塑造了许多血肉饱
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如杜十娘、莘瑶琴等人物的性格,写得流动变化,富有层
次感。在具体表现手法上,这两部作品比以前的话本小说显得更为细腻。写环境,写动作
,写对话,写细节,时见精雕细刻的笔墨。特别是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更受人们的重视

5)    冯梦龙在加工、编写\"三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说话人的话本模式,而
塑造了一种专供普通人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冯梦龙、凌蒙初在语言的通俗
性上进一步作了努力。

戏曲:包括杂剧和传奇,首先是文体知识,代表作家,作品。(P106-P107  P109 P110 P
111)
*****代表作家汤显祖论述(复合题)代表剧作《牡丹亭》的情节和人物,思想倾向:(P1
31 P136-P137)
《牡丹亭》不仅仅写了外在事件的矛盾纽结,更写活了人物形象,描摹出主要人物不断发
展着的性格,并使得隐性而内在的戏剧冲突渐次升级。
杜丽娘与小丫头春香、青年书生柳梦梅构成了全剧冲突的正方。
诞生于16世纪末的《牡丹亭》,有其特殊的文化意义。
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
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
起阵阵和熙清新的春风。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
结合。
三是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诗歌散文:作为名词解释掌握,前期后期的流派,即主张,发展(P79-P91)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流派,\"南洪北孔\"。*比较:同一题材:\"唐代杨玉环\"表达了何种内容?(
P283-P292)
孔剧:创作的着眼点不同,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特别是李香君。
艺术结构:传奇剧的结构有何特点?

小说:文言短篇,《聊斋》,艺术成就很高,传承于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那些方面?能分
析其中的人物形象(P325-P330)

长篇:中国长篇小说的高潮:

**《红楼梦》的人物想象塑造,能分析其中的人物(P365)
   1.《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
形象。
    1)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
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但一个
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矫揉造作;一个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一个
是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的热烈的感情和冲动;一个是以现实的利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一个以感情的追求作为人生的目标。
    2)作者不仅能够异常分明的写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且也能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

    3)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
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的刻画人物。
  2、《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
丰富性。
    1)作者把王熙凤放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各个生活侧面给予反复渲染,随着情节的
发展,构成她性格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完整性高度统一的性格整体,达到了典型化的高度

    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还表现在贾探春有胆有识,有才有智,她对封建大家庭自杀自灭的
预言,击中要害,使人感到清醒;她的理家,使人佩服;她的豪爽,使人感到可爱;在抄
检大观园时,她的作为使人感到扬眉吐气,但她对维护封建纲纪的坚定和无情,又常常使
人感到讨厌,因此,探春也成了《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
3.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的
进步。
    1)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
    2)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


《儒林外事》:主题(反思文人的行路历程),讽刺艺术突出(体现在人物和情节上)(P
353):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1)《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
、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2)《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
3)《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的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
、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
的审美感受。
其他长篇了解人物及代表作

诗歌:流派,代表作家,特别是清初,遗民作家,顾炎武
龚自珍在考试范围之内;清词:纳兰性德;散文:清初三大家;

*桐城派(P388-P390):作家,主张,风格(袁本较详):
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
最大的散文派别,与其异趣的是袁枚、郑燮等桐城之外的散文。
奠基者方苞。他树起\"义法\"说的大旗。
刘大櫆上承方苞、下启姚鼐 ,是桐城派\"三祖\"之一。他对\"义法\"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
,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实\"扩大\"言有物\"的内容。
姚鼐,字姬传,号惜抱,首先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辞章\"合
一,让儒家道义与文学结合,天赋与学力相济,\"义法\"外增加考证,以求三者的统一和
兼长,达到既调和汉学、宋学之争,又写出至善极美文章的目的。其次运用传统的阴阳刚
柔说,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

近代:以龚自珍为考点:(P443)
1)    龚自珍以深邃的史识为诗,撕下\"盛世\"的面纱,把清王朝统治的腐朽本质及其没
落形势,清晰的揭示给人们,特别具有警世、醒世和惊世的力量。
2)    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3)    龚自珍诗多用象征影喻,想象奇特,文辞瑰玮,接受庄子与屈原的影响较大,然而
其中贯穿一种诗人独有的凌厉剽悍之气,所谓\"以霸气行之\",因此晶光外射,飞动郁勃
,富有力度。
地板
xixi1122 发表于 07-9-25 13:37:07 | 只看该作者
[s:9] 辛苦了。感谢!!!!!!!!!!!
5#
pingmin 发表于 07-9-25 20:29:08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不考山大,但还是很有用的,谢谢!
6#
panzhu888 发表于 07-9-27 00:51:28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7#
raul8662 发表于 07-10-3 16:11:20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8#
左小姿 发表于 07-11-28 02:43:23 | 只看该作者
斑竹的资料真的好全~~~~
9#
瞌睡。海豚 发表于 07-12-6 19:38:30 | 只看该作者
题目似乎不是很难啊
10#
yanhan 发表于 08-1-3 16:18:40 | 只看该作者
太感谢了[s: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2 23:36 , Processed in 0.32975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