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通心理学] 普心-关于割裂脑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kongfuzi1 发表于 07-10-10 22:0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考研倒计时100天特别纪念活动


考研在即
三人行教育在此为各位考生助威加油,现推出百日百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08,好运!


什么叫割裂脑研究?它对揭示左右脑的不同功能有何重要意义?

由于进入大脑的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外一侧,所以割裂脑研究,是在提供了切断胼胝体的情况下,分别对到脑两半球的功能进行研究的。经过切断胼胝体手术后大脑两半球分割的病人,视力、听力、运动能力都正常,而命名、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理解语言的能力都出现选择性的障碍。
割裂脑研究对揭示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优势有很大的意义。它为研究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优势提供了实验基础。由于人类的左右两个大脑半球是由胼胝体,前联合和海马联合这三束神经纤维联系起来的,其中胼胝体是最大的联合纤维束,它由大约两亿根神经纤维组成,如果将胼胝体和前联合都切断,联系大脑左右两半球的神经纤维就几乎全部被切断了,使这种大脑为“割裂脑”。由于大脑两半球的分离,每个半球就能像一个完整的脑一样独立地起作用,所以可以单独研究两半球的功能。这样,在左右脑分离的情况下,我们能利用实验来揭示左右脑两半球各自的功能,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此外,割裂脑研究还可以为治疗和帮助脑损伤病人提供依据和办法。

(选自三人行教育考研辅导内部资料《核心试题集》)

[ 本帖最后由 笔为剑 于 2009-10-31 17:49 编辑 ]
沙发
hyqr 发表于 07-10-11 12:24: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呀,想不到我来的还很早嘛
板凳
hxln_x 发表于 07-10-11 19:39:03 | 只看该作者

根本就没人看

hh...
地板
398577628 发表于 07-10-11 22:00:15 | 只看该作者
有啊,我看啊,呵呵,谢谢了
5#
juzi233 发表于 07-10-11 22:35:00 | 只看该作者

11

谢谢你啊,我也来看了
6#
luquejoaquin 发表于 07-10-11 23:27:3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来留个言.最后一百天.加油...~~~
7#
寂寞上路## 发表于 07-10-12 00:09:16 | 只看该作者
好题啊,谢谢啊
8#
 楼主| kongfuzi1 发表于 07-10-12 12:16:01 | 只看该作者
考研在即
好运,2008!


D-99.试比较注意选择的几种认知理论。

答案要点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注意选择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
⑴过滤器理论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实验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滤器理论。
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
⑵衰减理论
有特瑞斯曼提出,认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一样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⑶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等人提出,后又诺曼加以完善。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⑷多阶段选择理论,约翰斯顿等人提出的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它的主要假设是:①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②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几种注意选择理论中,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和后期选择理论都认为,注意的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上。但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都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且都认为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的信息,才能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而后期选择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而多劫夺选择理论则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

(选自三人行教育考研辅导内部资料《核心试题集》)
9#
 楼主| kongfuzi1 发表于 07-10-12 12:18:29 | 只看该作者
考研在即
好运,2008!


D-98.试论述托马斯•杨的三色说。

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提出三色说。他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更敏感。因此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三色理论得到一些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实验中,将直径为2微米的光束聚焦在单一椎体细胞上,然后分析单一椎体细胞吸收的特性。结果发现,一组椎体细胞能吸收波长约450nm的光(蓝),另一组能吸收波长约540nm(绿),第三组能吸收波长约577nm的光(近似红光),这些受纳器分别叫做短波、中波和长波受纳器。
但是,这个理论也有明显的缺陷。例如,它不能解释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的晃着把光谱的短波部分看成蓝色,长波部分看成黄色,因而没有红、绿经验。按三色理论,患者应缺乏感红和感绿的椎体细胞。由于三色理论假定黄是由红、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装置的病人,不应该具有黄色经验,这和病人的实际色觉经验是不符合的。


(选自三人行教育考研辅导内部资料《核心试题集》)
10#
qingzheng25 发表于 07-10-12 18:29:20 | 只看该作者
时间紧啊..................,上网的时间也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0-1 07:30 , Processed in 0.08986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