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书《货币战争》---推荐看看

[复制链接]
61#
 楼主| together 发表于 08-8-3 16:10:25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下)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

“他们会说IMF 非常傲慢。他们会说IMF 从来不曾真正倾听它所致力帮助的发展
中国家的呼声。他们会说IMF 的决策是秘密的和不民主的。他们会说IMF 的经济
‘疗法’经常使问题更加恶化–使(经济发展)缓慢恶化为不景气,从不景气恶
化为衰退。他们说的不错。我从1996 年到(2000 年)9 月担任世界银行的首席
经济学家,经历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亚洲金融风暴、拉美和
俄罗斯金融危机)。我亲眼目睹了IMF 和美国财政部对这次危机的措施,我被惊
呆了。”[6.15]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作为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世界银行和
IMF 的2000 年年会前一周发表了这一针对这两个最大国际金融机构的强烈抨击,
他当即被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强制退休”了。其实,开掉斯蒂格利茨的不是
沃尔芬森,而是美国财政部部长萨摩斯(LawrenceSummers),而美国财政部拥
有世界银行17%的股份,拥有世界银行行长的任免权和一票否决权,在事实上控
制着世界银行的运作。萨摩斯对斯蒂格利茨厌倦到了无法忍耐的程度,他甚至不
愿强制斯蒂格利茨默默地退休,而一定要动用“赶走”(Removal)的极端形式来
羞辱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于2001 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还曾担任克林顿总统的
首席经济顾问。

问题不是出在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水平不够,而是出在他的“政治立场”有问
题,主要是对国际银行家分外热心的“全球化”持消极态度。他对这两家国际金
融机构的评价和见解当然是建立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但是他完全没有
想到的是,“制造和利用这些问题”正是这两家金融机构的使命。

斯蒂格利茨完全不相信“阴谋论”的观点,同样的,在世界银行和IMF 工作的大
多数经济学家和工作人员,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方面的人员,也不认同他们的工
作中存在任何“阴谋”。事实上,从操作层面(OperationLevel)上看,所有的
工作完全是科学和严谨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出处,每一种算法都有科学分析,每
一个方案都有成功的案例,如果说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存在着“阴谋”,那确实
是冤枉了,换任何人用同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都会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

这正是高手设计的高明之处!细节和操作完全透明化科学化,几近无懈可击,而
真正的“阴谋”出在政策层面(PolicyLevel)上。经典战例就是,波兰和前苏
联的经济转型效果大相径庭。

哈佛教授杰佛瑞.萨克斯(JeffreySachs),索罗斯与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
花旗银行副总裁安诺.鲁丁(AnnoRuding),一同炮制了“振荡疗法”。索罗斯自
己是这样总结这一疗法的:
“我考虑到必须展现出政治体制变化会导致经济改善。波兰就是一个可以尝试的
地方。我准备了一些列广泛的经济改革措施,它包括3 个组成部分:看紧货币、
调整结构和债务重组。我认为三个目标同时完成要好于单独实施。我主张一种宏
观经济的债务与股份置换。”

结果在波兰“振荡疗法”实施的过程中,美国财政部和国际银行家在金钱上给予
了实质性地支持,在大笔金钱的“输血”下,波兰的“振荡疗法”大见成效。

等到“北极熊”被经济“大夫”们放上手术台上,一阵开膛破肚之后,美国的援
助和国际银行家们原本答应好的金融“输血”,却嘎然而止,病人的下场可想而
知。难怪萨克斯教授大呼“冤枉”,明明被波兰案例验证过的成功“手术”却出
了意外,“北极熊”病人竟然一命呜呼了。

其实,波兰“振荡疗法”的成功原本就是一个套儿,这种“政策层面”上的阴谋,
就不是萨克斯和斯蒂格利茨教授在“操作层面”上所能理解的了。

在布雷顿体系设计之初,这两家金融机构的建立为的是确立美元的世界货币霸权
地位。国际银行家废除金本位的理想分为三大步骤来实现,罗斯福在1933 年废
除了传统的金本位体系后,黄金与美元的直接兑换关系(GoldStandard)被黄金
间接兑换(GoldExchangeStandard)所取代,完成了废除黄金的第一步。在国际
流通市场中,外国的美元持有者仍然可以将美元兑换成黄金。而布雷顿体系更进
了一步,用美元兑换(DollarExchangeStandard)取代了黄金被黄金间接兑换,
即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只有外国中央银行才能拿美元兑换黄
金,黄金进一步被挤出了货币流通领域,自此,废除黄金完成了第二步。

IMF 和世界银行都是由美国实际控制,IMF 是欧洲人坐头把交椅,为了防止局面
失控,美国财政部设计了在诸多重大议题上,必须达到赞成票85%以上才能实
施的条款,从而相当于赋予了美国财政部(17%投票权)一票否决权。而在世
界银行,由于是美国财政部挑选行长,在完全掌握人事权的情况下,只有很少的
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以便提高“效率”。这就是玩“政策设计”
和仅局限于“操作流程”二者之间层次的落差。

布雷顿体系的总设计师凯恩斯还构思出一个更“精彩”的概念:“特别提款权”
(SpecialDrawingRights)来构筑未来的世界货币框架,“特别提款权”就是所
谓的“纸黄金”,以弥补美国由于长期的入不敷出所造成的黄金实物短缺。这可
是人类历史上一项空前的“发明”,人为地规定某种“纸币”永不“贬值”,等
同于黄金,但永远不能兑换成黄金。这个概念在1969 年美国发生严重的黄金支
付危机时被“隆重推出”,但是仍然没能挽救美元与黄金兑换关系的国际承诺的
崩溃。布雷顿体系解体之后,“特别提款权”又被重新定义与“一篮子”货币汇
率挂钩。至今,这一凯恩斯40年代就构想出来的“世界货币”也没能发挥太大
用场。

当1971 年尼克松宣布中止黄金与美元关系后,IMF 和世界银行的历史使命其实
就已经终结了,不过国际银行家很快就为它们找到了新的定位:“帮助”发展中
国家进行“全球化”。

在斯蒂格利茨被解雇之前,他拿到了大量世界银行和IMF 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
显示了IMF 要求接受紧急援助的国家签署多达111 项秘密条款,其中包括出售受
援国的核心资产:自来水、电力、天然气、铁路、电信、石油、银行等;受援国
必须采取具有极端破坏性的经济措施;在瑞士银行里为受援国的政治家开设银行
账户,秘密支付数十亿美元作为回报。如果这些受援国政治家拒绝这些条件,他
们在国际金融市场将休想借到紧急贷款。■■■■■这就是为什麽国际银行家最
近对中国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无附加条件贷款愤怒异常的原因,中国为这些走投
无路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斯蒂格利茨透露,所有的国家都有同一类药方等着他们:
第一副药:私有化。更准确地说是“贿赂化”。受援国领导人在只要同意贱价出
让国有资产,他们将得到10%的佣金,全部付到瑞士银行的秘密账户上。用斯蒂
格利茨的话说“你会看到他们的眼睛瞪大了”,那将是数十亿美元的巨款!当
1995 年历史上最大的贿赂发生在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时,“美国财政部认为这
好极了,因为我们需要叶利钦当选。我们不在乎这是否是一场腐败的选举。我们
希望钱涌到叶利钦那里。”

斯蒂格利茨并非是一名阴谋论者,他只是一位正直的学者,当他看到由于空前的
腐败造成俄罗斯经济产出几乎下降一半,全国陷入严重衰退时,作为经济学家,
良知和正义感使他对世界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卑劣伎俩非常不感冒。

第二副药:资本市场自由化。从理论上讲,资本自由化意味着资本自由地流入和
流出。可是亚洲金融风暴和巴西金融危机的实际情况是,资本自由流入来爆炒房
地产、股市和汇市。在危机来临之际,资本只是自由地流出,再流出,被斯蒂格
利茨称为“热钱”的投机资本总是最先逃跑,受灾国的外汇储备在几天甚至几个
小时之内就被吸干。IMF 伸手救援的条件包括紧缩银根,将利率提高到30%、50%、
80%的荒谬程度,这样高的利息只会无情摧毁房地产价值,破坏工业生产能力,
吸干社会多年积累的财富。

第三副药:市场定价。当半死不活的受灾国被IMF 拖到这步田地时,IMF 又提出
对食品、饮用水和天然气等老百姓日常必须的产品大幅提价,最终的结果完全可
以想象,大量的市民示威甚至暴动。1998 年印尼由于IMF 削减了食物和燃料的
补贴,爆发了大规模暴动。玻利维亚由于水价上涨导致市民暴动。厄瓜多尔由于
天然气价格飞涨引起了社会骚乱。而这一切早就被国际银行家们掐算好了,用他
们的术语,这叫做“社会动荡”(SocialUnrest)。而这种“社会动荡”有一个
非常好的作用,那就是资金像受惊的鸟儿四散奔逃,而留下一片极其低廉的资产
等待着早已垂涎三尺的国际银行家的血盆大口。

当埃塞俄比亚第一位民主选举的总统在危机中接受世界银行和IMF 的援助时,却
被迫将这些援助款项存到她在美国财政部的账户上,只拿到4%微薄的利息,与
此同时却不得不向国际银行家以12%的高利借款来救济饥肠辘辘的人民。当新总
统向斯蒂格利茨乞求动用世界银行和IMF 的援助款来救灾时,斯蒂格利茨却只能
拒绝他的要求。这是对人类良知的残酷考验,斯蒂格利茨显然不能承受这样的折
磨。

第四副药:缩减贫困策略:自由贸易。在这样的境况之下,斯蒂格利茨将WTO
的自由贸易条款比作“鸦片战争”。斯蒂格利茨尤其对“知识产权”条款感到愤
慨,以这样高的“知识产权”“关税”来支付西方国家制药厂所生产的品牌药
品,无异于“将当地人民诅咒致死,他们(西方制药公司)根本不在乎人民的死
活”。

在斯蒂格利茨看来,IMF、世界银行和WTO 都是一个机构外的不同牌子而已。IMF
对市场开放的苛刻条件甚至超过了官方的WTO。[6.16]

2004 年出版的《经济刺客的自白》(ConfessionsofanEconomicHitMan)则从实
践者的角度为斯蒂格利茨的观点加上了精彩的脚注。

该书的作者约翰.伯金斯(JohnPerkins)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形象而细致地描绘
了国际银行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不宣而战的秘密金融战争的始末。作为当事
人,作者于60 年代末被美国最大的间谍机构NSA(国家安全局)所招募,在经
过一些列的测试之后,作者被认为是非常合适的“经济刺客”的人选。为了防止
暴露身份,作者被一家国际知名的工程公司作为“首席经济学家”派往世界各
国,去进行“经济刺客”的工作,一旦作者计划败露,由于完全没有官方背景,
当事国只能归罪于私人公司的贪婪。作者的工作就是游说发展中国家向世界银行
大量举债,债务要远远高于实际需求,以确定债务必将出现无法偿还的情况。为
了让当政者尝到甜头,数亿美元的金钱贿赂随时现金支付。当债务无法清偿时,
世界银行和IMF 代表国际银行家去索要“所欠的鲜血淋漓的那一磅肉”,条件就
是出让国家重要资产,供水系统、天然气、电力、交通、通讯等产业。

如果“经济刺客”的工作不见效,则派出中央情报局的“豺狗”(Jackal)去刺
杀国家领导人,如果“豺狗”也失败了,最后就是动用军事机器发动战争。

1971 年,作者被派往印尼,成功地完成了“经济刺客”的任务,导致印尼严重
负债。后来作者又前往沙特,亲自操盘了“石油美元回流美国”(RecyclingofP

etrodollar)的计划,为基辛格后来成功游说沙特,离间OPEC组织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作者又前往伊朗、巴拿马、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屡立奇功。

当2001 年911 事件让作者痛楚地感觉到美国遭世人痛恨正是由于像他这样一批
“经济刺客”的出色工作时,作者终于决心说出真相。纽约各大出版社竟无人敢
出版他的自传,原因就是书中的内容太具有爆炸性。他写书的事很快在“圈子里
传开了,一家国际著名公司以高薪聘请他“坐冷板凳”,条件就是不要发表该
书,这算是一种“合法”的贿赂。当2004 年,作者顶着风险和压力出版该书后,
几乎一夜之间,该书就成为美国最畅销的小说。之所以选择小说形式,也是出于
不得已,出版社担心如果以纪实体出现的话,难免招惹无妄之灾。[6.17]
62#
 楼主| together 发表于 08-8-3 16:11:26 | 只看该作者
4.统治世界的精英集团

我们最好自下而上地来建造“世界秩序的大厦”,而不是相反。终结国家主权(的
工作),可以用一点一点进行蚕食的办法,这会比老办法更快地达到我们的目的。
[6.18]

里查德.加纳《外交事务》杂志,1974年4月

1992 年7 月16 日,当克林顿在民主党大会上接受竞选总统提名后,发表了一番
并无新意的有关团结、理想、人民和国家之类的高调。但是在演讲结尾,克林顿
突然提到了他在乔治城大学读书时代的恩师,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卡洛.奎格雷
(CarrollQuigley)对他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与肯尼迪总统对他的影响相提并
论[6.19]。克林顿在随后的总统生涯里反复提到卡洛.奎格雷的名字,那麽究竟
卡洛.奎格雷的什麽主张让克林顿如此刻骨铭心呢?

■■■■原来奎格雷教授是研究英美秘密精英组织的权威,他认为这些秘密组织
决定性地影响了世界上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换句话说,奎格雷教授是一位“阴
谋论”大师。

奎格雷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在布鲁金斯智库、美国国防部、海军部任职,并
与众多中央情报局的高官过从甚密。作为“圈内人”的奎格雷曾大量接触最高机
密的文献和秘密档案,他对英美极少数统治精英对全世界命运安排的“理想”并
不反感,只是对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持有保留态度,再加上他的研究晦涩深奥,
所以并没有遭到“主流”学者的围剿,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他长达20 多年的研究
工作中接触过大量绝密文献,美国史学界没有第二个人有机会重复他的研究,所
以他的著作鲜有挑战者,只要他的学说不危及同时代的当权者,精英圈子也没有
必要动他。

在奎格雷教授看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协会,美国外交协会(CFR),彼尔德伯格
俱乐部(BilderbergGroup),三边委员会(TrilateralCommission)显然是世
界政治精英操纵世界局势的核心组织。拥有3600 名会员的外交协会相当于美国
的“中央党校”,加入该协会就等于迈进美国政界的大门,成为未来世界政策的
制定者。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加上了欧洲的精英分子,而拥有325 名会员的三边委
员会加上了日本和其它亚洲国家的精英分子。美国外交协会的重量极成员往往也
是其它组织的成员。这些组织中的精英们包括叱诧世界风云的重量级人物:美国
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JP 摩根国际委员会的戴维·洛克菲勒、纳尔逊·洛克

菲勒、英国菲利普王子、在肯尼迪总统政府内任美国国防部长后来又任世界银行
总裁的麦克纳马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前总统(和欧洲宪法的主要制
订者)德斯坦、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和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还有就是一代宗师凯恩斯。国际银行家正是这些组织幕后
的大老板,罗斯切尔德家族主持了很多届彼尔德伯格会议。1962 年和1973 年在
瑞典度假圣地萨尔特舍巴登的会议由沃伯格家族主办。

正在读大学的克林顿听了恩师的指点立刻悟出要想在政界出人头地,个人奋斗注
定会失败,必须进入权力核心的圈子才能达到“好风凭借力,任我上青云”的境
界。

果然,克林顿先后加入了三边委员会和外交协会,还是“罗德学
者”(RhodesScholar),这是一个专门培养未来“世界政府”重要“干部”的
培训班。克林顿在1989 年加入外交协会,1991年,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
林顿又出现在当年在德国召开的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上[6.20],要知道美国有
众多的大州州长削尖脑门儿想要参加这个“超级精英聚会”,果然仅1年之后,
名不见经传的偏远的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竟然击败了英名赫赫的老布什而当选
总统,难怪克林顿对恩师的教诲念念不忘。
63#
 楼主| together 发表于 08-8-3 16:12:44 | 只看该作者
5.彼尔德伯格俱乐部(Bilderberg Group)

“如果那些年我们就向公众开放,我们就不可能为世界制定发展计划。不过,世
界越来越复杂,并准备向世界政府迈进。由知识精英和世界银行家组成的超国家
主权实体肯定好过过去数世纪实践的国家自决。”[6.21]

戴维·洛克菲勒1991 年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名字取自荷兰一家旅馆,由荷兰的伯恩哈德亲王
(PrinceBernhard)于1954 年一手创立。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是美国外交协会的
“国际版”,由美国和欧洲的银行家、政治家、商业领袖、媒体巨擎和著名学者
所组成。他们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由罗斯切尔德和洛克菲勒逐一捡选出来的,这
些人很多同时又是美国外交协会、朝圣协会(PilgrimsSociety)、圆桌协会
(RoundTable)、和三边委员会的成员。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是包括欧盟在内的几
乎所有欧洲联合机构的策源地,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世界政府。[6.22]
该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神秘”。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总部设在荷兰西部的莱顿市(Leiden),甚至还有电话号码。
但没有网站。少数独立侦探,如英国的东尼·戈斯林(TonyGosling)或美国的
詹姆斯·塔克(JamesTucker)要费尽心机才能获得有关彼尔德伯格会议位址和
议程的消息,塔克跟踪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长达30 年。塔克出版了一本关于彼尔德
伯格俱乐部的书。历史学家皮埃尔·维勒马雷斯特(PierredeVillemarest)和
记者威廉·沃尔福(WilliamWolf)已经联合出版了《拒不让公众了解的事实和
纪事》(FactsandChroniclesDeniedtothePublic),其中卷1 和卷2 讲述了彼
尔德伯格俱乐部的秘密发展史。比利时社会学家吉尤因斯(GeoffreyGeuens)所
著的一本书有一章也是专门讲述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

欧洲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前副主席、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成员达维格农
(EtienneDavignon)坚持说“这不是资本家操纵世界的阴谋”。法国国际关系
学院院长、加入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长达近30 年的蒂埃里·蒙布利亚尔

(ThierrydeMontbrial)说这只不过是个“俱乐部”而已。例如,彼尔德伯格
2002 年会议的正式新闻稿说,“俱乐部的唯一活动是举行年会。会上不提出任
何决议,也不进行投票,不发表任何政策声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只是一个“灵
活、非正式的小型国际论坛。与会者在论坛上可以发表各种不同的观点,增进彼
此了解。”

英国经济学家威尔·赫顿(WillHutton)说,每届彼尔德伯格会议达成的一致意
见是“制定世界政策的前奏”,他的这个说法相当接近事实。彼尔德伯格会议上
做出的决定稍后会成为8 国峰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既定方针。

媒体在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面前总是温顺得像沈默的羔羊。2005 年,《金融时报》
以典型的手法抢先报道,对沸沸扬扬的阴谋论淡化处理。■■■■■事实上,任
何质疑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俱乐部的人都会被嘲笑成阴谋论者。英国议员或美国
决策者等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成员说它“只不过是一个讨论问题的地方”,一个人
人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论坛。

恩达尔(FWilliamEngdahl)在其《百年战争:英美石油政治和新世界大战》
(ACenturyofWar:AngloAmericanoilpoliticsandtheNewWorldWar)一书中详细
讲述了1973 年在瑞典召开的彼尔德伯格会议上发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辛秘。在
布雷顿体系崩溃之后的最初几年里,美元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了空前的危
机。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的信誉和价值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在世界金融风暴
之中随风而逝。当时的国际银行家还远未做好世界货币的准备工作,思想和理念
也极度混乱,1969年“隆重”推出的世界货币“特别提款权”在国际金融市
场上,根本无人问津。眼看局面即将失控,国际银行家们在1973年的彼尔德
伯格会议上紧急磋商,试图遏制当时世界金融的危局,重新挽救美元的信心。美
国的金融战略家沃特.雷维(WalterLevy)提出了一个大胆而惊人的计划,放手让
世界石油价格暴涨400%,并规划如何从中牟取暴利。

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的84名成员参加了是次会议。恩达尔得出的结论是:

这些权贵聚集在彼尔德伯格目的是使权力平衡重新向有利于美国金融利益和美
元的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决定利用他们最珍视的武器-全球石油
供应的控制权。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政策就是引发全球石油禁运,迫使全球油价
激增。从1945 年起,按照国际惯例,世界石油以美元定价,原因是美国石油公
司控制着战后石油市场。因此,全球油价突然上涨意味著世界对美元(用以购买
必需的石油)的需求相应激增,从而稳定美元货币的价值。[6.23]

基辛格用“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流入”来形容油价飙升的结果。
64#
 楼主| together 发表于 08-8-3 16:13:58 | 只看该作者
6.三边委员会

“我们的国家能够拥有伟大的民主制度,我们也能够创造大量的财富并使它们积
聚在极少数人手中,但是我们不可能两者同时拥有。”

路易斯.布兰德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布热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显然是三边委员会的核心人物,也是戴维.
洛克菲勒的智囊。在他的建议下,洛克菲勒决心将“将世界上最优秀的大脑整合
起来解决未来的问题”。该想法在1972年初被首次提出,并在1972年的
彼尔德伯格年会上,被“集体”广泛讨论并接受下来。

布热津斯基在1970年出版了著名的《两个时代之间》(BetweenTwoAges) ,
呼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政府,该书被认为是三边委员会的“圣
经”。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理所当然地“慷慨解囊”,从财务上大力支
持三边委员会的运作。

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均是北美、西欧和日本的一些大银行家、大企业家和著名的政
界人物,纽约、巴黎、东京分别设了三个总部,由这三个地区各出一人担任主席。
纽约总部的主席理所当然是戴维·洛克菲勒先生。布热津斯基便成为这个总部主
持日常工作的执行主任。

布热津斯基曾向戴维·洛克菲勒力荐时任佐治亚州州长的卡特加入三边委员会,
卡特在戴维洛克菲勒亲自提名下,被破格吸纳进三边委员会。这是他五年后能跨
上白宫的台阶所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大步,也是他和布热津斯基成为莫逆之交的
基础和开端。

年青时代的克林顿在恩师奎格雷的指点之下,一直努力向三边委员会和外交协会
等组织积极靠拢,最终实现了他的总统梦。

三边委员会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一样都是美国外交协会的外围机构,最机密和最
重要的决策只是在伦敦和华尔街极少数人的圈子里敲定下来。三边委员会和彼尔
德伯格俱乐部起到的是“统一思想”、“协调步伐”的作用。

三边委员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政府”和“世界货币”的
宏伟理想,最终为一个伦敦-华儿街轴心控制之下的“新世界秩序”铺平道路。
1975年三边委员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在一份名为《重塑世界贸易与金融概要》
(An Outline for Remaking World Trade and Finance)报告中指出:“紧密
的三边(美、欧、日)合作,维护和平,管理世界经济,培育经济发展,和减少
世界贫困,将增加和平过渡到一种世界系统的机会。”

三边委员会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吸纳了当时的经济后起之秀
日本的诸多知名企业家和银行家,扩充了“世界精英”的基础。国际银行家们非
常懂得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对未来的“世界政府”“世界货币”和“世界税
收”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性。后来随着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逐步发展起来,
这些地区的“精英分子”也成为国际银行家们青睐的对象。

问题不是一个“世界政府”到底好不好,而是谁主导这个“世界政府”,它是否
能真正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富裕和社会进步。从200多年来的社会实践来
看,普罗大众似乎指望不上“精英们”的许诺。

经过许许多多的战乱和衰退,小老百姓们终于搞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经济自由,
政治自由只是摆设;没有经济平等,民主制度也就失去了根基,成了任金钱玩弄
的道具。

如果说自由的本质就是人民能够拥有选择的权力,那么未来的“世界政府”的道
路只有一条,“世界精英”已经替世界人民选择了好了。按照保罗.沃伯格之子,
银行家杰姆斯.沃伯格的话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世界政府,无论人们是否喜
欢它。唯一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政府究竟是经由(和平的)共识或是(武力的)征
服来产生。”
65#
yihuanyu 发表于 08-8-7 14:17:40 | 只看该作者
早先已经完成
有点类小说得感觉

玄 很玄 非常玄
联系的很广泛

他说的不一定是真的
66#
g591384344 发表于 08-9-3 10:21:56 | 只看该作者
弄个电子版的吧,谢了
67#
chenxie 发表于 08-9-6 11:41:24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顶。
68#
looloo3211 发表于 08-10-3 00:42:13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是本很畅销的书,也很好!我看以一半了
69#
ac200691039 发表于 08-10-13 13:51:10 | 只看该作者
好书,看了!!![s:4] [s:4] [s:4]
70#
yaner1012 发表于 09-4-11 23:5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together 的帖子

谢谢啊,楼主真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0 11:15 , Processed in 0.09618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