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习题] 考研倒计时50天特别专题:“点兵演练”—心理学综合模拟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kaoyanbnu 发表于 08-11-20 14:5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2. 力图对心理经验作客观研究的是( )。

  A.巴甫洛夫   B.心理动力理论 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

  3. 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

  A.动觉 B.痛觉 C.平衡觉 D.内部感觉

  4. 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5. 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最小单位是( )。

  A.神经元 B.胶质细胞 C.突触 D.反射弧

  6. 机能系统说由( )通过对大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治疗中总结提出的。

  A.布鲁德曼 B.加尔 C.弗洛伦斯 D.鲁利亚

  7. 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 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

  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 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8.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9. 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

  A.分析与综合 B.判断与推理 C.比较与抽象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10.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1. 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 )。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12. 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3. 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4..“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

  A.强度 B.活动 C.持续 D.对比

  15. 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16. 有关感觉的相互作用, 表述正确德是( )。

  A.一般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官的感受性

  B.红、黄、橙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主要体现了感觉的相互作用

  C.强烈的声音刺激可使牙疼得更加厉害,符合感觉相互作用规律

  D.以上均正确

  17. “赛马跨越障碍,加速冲刺动作”是( )。

  A.本能行为 B.习惯动作 C.随意动作 D.不随意动作

  18.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1~2 B..20~40 C. 60~70 D. 70~80

  19. 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时,倾向于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在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型 B.冲动型 C.慎思型 D.独立型

  20. 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21. 与意志坚韧的人相反的是( )。

  A.喜欢听别人意见并很倾向于接受别人的暗示 B.优柔寡断的人

  C.固执己见的人 D.草率的人

  22. 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23. 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重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24. 斯滕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A.平行扫描 B.完全系列扫描 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D.继时性扫描

  25. 在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像 B创造相像 C.幻想 D.表象形成

  26. 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

  A.算法 B.手段-目的分析 C.逆向搜索 D.爬山法

  27. 在概念形成的策略中,( )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策略 B.冒险性策略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28. 在概念的层次网络模型中,每个概念结点上储存的是( )。

  A.该概念独有特征 B.本级概念共有的特征

  C.该概念的功能性特征 D.该概念的所有特征

  29. 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

  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需要最强大的力量

  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独立的

  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并不是绝对独立的

  30. 根据坎农-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

  A.内脏 B.外周神经系统 C.杏仁核 D.丘脑

  31. 对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较少依赖,取决于个人的禀赋的,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是( )。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创造智力 D.操作智力

  32. 根据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说,当活动中包括的一般因素较多时,正确的是( )。

  A.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高

  B.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低

  C.各种作业成绩之间互相独立

  D.各种作业成绩取决于特殊因素,而与一般因素无关

  33.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语反映的是( )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A.社会文化 B.家庭环境 C.自然物理环境 D.早期童年经验

  34. 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人格具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

  35. 奥尔波特将一个最典型、最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 )。

  A.共同特质 B.中心特质 C.首要特质 D.动力特质

  36. 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阶段分为5个时期。性蕾期的时间段是( )。

  A.3岁至5岁或6岁 B.18个月到3岁

  C.6岁持续到12岁 D.出生持续到大约18个月

  37. 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38. 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39.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 )。

  A.命题 B.命题网络 C.图式 D.产生式

  40.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1.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42. 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 )。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

  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43. 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原型启发

  44.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强化

  45.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并不依靠他们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须接受或理解,以便今后可以利用或重视。这就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掌握学习

  46. 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指( )。

  A.形成问题的表征 B.解题成果的评价

  C.知识技能的调用 D.知识的准备

  47.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48. 当一个人真的意识到病情严重,初次感到死亡的危胁时,典型的反应是( )。

  A.感到抑郁 B.感到异常愤怒

  C.感到震惊,并否认疾病 D.接受事实,并寻找可能的补救办法

  49. 埃里克森认为在学前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 )。

  A.焦虑感 B.内疚感 C.自卑感 D.孤独感

  50. 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始之时众多研究这的工作和贡献。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有里程碑意义。他们是:()首先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则首先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 )

  A.费希纳 冯特 艾宾浩斯 B.费希纳 艾宾浩斯 冯特

  C.冯特 费希纳 艾宾浩斯 D.冯特 艾宾浩斯 费希纳

  51. 你认为暖色调的房间可以减少人的不良情绪,这是你的( )。

  A.理论 B.实验设计 C. 问题 D.假设

  52. 某研究发现,近40%的少年犯来自单亲家庭,请问该研究使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 )

  A.自然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53.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是指( )。

  A.超常儿童 B.常态儿童 C.超常与常态儿童 D.兴趣、动机与创造性研究

  54. 下面会引起天花板效应的是( )。

  A.被试不具代表性 B.让四年级学生做10以下加减法

  C.题目过难 D.被试不了解实验目的

  55. .t 分布比标准正态分布( )。

  A.中心位置左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B.中心位置右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C.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高 D.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低,两侧较伸展

  56. .下列哪些方法对提高统计效力没有帮助 ( )。

  A.增加样本容量 B.将a水平从0.05变为0.01

  C.使用单尾检验 D.以上方法均可提高统计效力

  57. 某研究选取容量均为5的三个独立样本,进行方差分析,其总自由度为( )。

  A.15 B.12 C.2 D.14

  58.减小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可行的方法之一是( )。

  A.严格执行随机抽样 B.增大样本容量

  C.设立对照 D.选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个体。

  59. 在实际工作中,两均数作差别的统计检验时要求数据近似正态分布,以及( )。

  A.两样本均数相差不太大 B.两组例数不能相差太多

  C.两样本方差相近 D.两组数据标准误相近

  60. ( )表明了从样本得到的结果相比于真正总体的变异量。

  A.信度 B.效度 C.置信区间 D.取样误差

  61. 下列组合分数的方法中属于合成分数的特殊方法是( )。

  A.推理方法 B.多重分段 C.临床判断 D.轮廓分析

  62. 百分等级属于( )。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例量表

  63. 要想使项目区分度变大,难度应越接近于( )。

  A.0 B.0.5 C.0.75 D.0.1

  64. SCI90(90项症状自评量表)属于( )。

  A.临床记忆量表 B.人格问卷

  C.精神症状评定量表 D.智力测验

  65. 16PF适用于( )。

  A.8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B.10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C.16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 D.20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

  二、多项选择题: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66. 在声音掩蔽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A.与掩蔽音频率接近的声音,受到的掩蔽作用大

  B.低频掩蔽音对高频声音的掩蔽作用要大于高频掩蔽音对低频声音的掩蔽作用

  C.掩蔽音强度提高

  D.纯音的掩蔽作用和噪音的掩蔽作用相同

  67. 错觉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物体轮廓对眼动方向和范围产生影响

  B.侧抑制改变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

  C.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D.误用知觉恒常性

  68. 多因素设计的主要特点是( )。

  A.可以观察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B.揭示不同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C.获得更生态化的实验结果

  D.实验设计与实验相对复杂

  69. 下列关于ABC三种反应时说法正确的是( )。

  A.A—简单反应时的反应时最短

  B.B—选择反应时的反应时最长

  C.C—辨别反应时的反应时最长

  D.A、B反应的反应时可以根据减法法计算出来

  70. 心理物理学中建立等级量表的主要方法有( )。

  A.等级排列法

  B.数量估计法

  C.差别阈限法

  D.对偶比较法

  71. 效度主要表示测验是否( )。

  A.达到了编题者索要的精度

  B.满足了经典测量模型

  C.测出了所要测的特质

  D.测验是否可靠的指标

  72. 注意和意识具有以下的关系( )。

  A.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

  B.与意识相比,注意不容易控制

  C.当处于注意状态下,意识内容相对比较清晰

  D.注意中也包含无意识过程

  73. 在情绪调节中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 )。

  A.情绪智力

  B.情绪的激活阈限

  C.情绪的持续性

  D.情绪的生理唤醒

  74. 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认知理论的有( )。

  A.完形-顿悟说

  B.认知-目的说

  C.认知-发现说

  D.观察学习理论

  75. 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有(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潜在的变量

  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76. 分析三种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优缺点。

  77. 简述区间估计原理。

  78. 简述错觉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79. 简述统计推断的核心逻辑。

  80. 简述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

  四、综合题:81~8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81. 人们发现,随着现在电视上暴力和色彩的内容越来越多,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82. 试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德育工作的启发。

  83. 以 21名学生的语文成绩为样本,检验男生和女生的语文成绩有无显著差异。参照下列计算结果,作出简单统计分析报告。





2009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A 6.D 7.A 8.B 9.B 10.C 11.C 12.C 13.D 14.D 15.B 16.A 17.C 18.B 19.C 20.A 21.C 22.A 23.D 24.B 25.A 26.B 27.A 28.A 29.C 30.D 31.B 32.A 33.D 34.B

  35.B 36.A 37.B 38.B 39.A 40.B 41.D 42.B 43.B 44.D 45.B 46.A 47.C 48.C 49.B 50.C 51.D 52.C 53.D 54.B 55.D 56.C 57.B 58.B 59.C 60.D 61.D 62.B 63.B 64.C 65.C

  二、多项选择题

  66.ABC 67.ABD 68.ABC 69.ABD 70.AD 71.ABCD 72.ACD 73.ABD 74.ABCD 75.CD

  三、简答题

  76. 答:(1)从测定方式上看,极限法、恒定刺激法为直接依据阈限定义的测量方法,而平均误差法则依据误差阈限的间接测量方法;

  (2)从效率上分析,极限法中有些数值没有被利用造成了浪费,而恒定刺激法所有的数据都可利用,因此,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的效率比极限法高;

  (3)从误差上分析,极限法会产生期望、习惯、误差,平均差误法会产生位置和动作误差,恒定刺激法在三类判断的情况则由于不肯定间距随着被试态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4)从被试的角度分析,由于某些感受器的特点,这三种方法的使用都受到了一些限制。

  77. 答:区间估计的原理是样本分布理论。

  (1)区间估计是根据样本分布理论,用样本分布的标准误(SE)计算区间长度,解释总体参数落人某置信区间可能的概率。

  (2)在计算区间估计值,解释估计的正确概率时,依据的是该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及样本分布的标准误(SE)。也就是说,只有知道了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和样本统计量分布的标准误才能计算总体参数可能落入的区问长度,并对区间估计的概率进行解释,可见标准误及样本分布对于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是十分重要的。样本分布可提供概率解释,而标准误的大小决定区间估计的长度。一般情况下,加大样本容量可使标准误变小。

  78. 答:错觉指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的种种歪曲的现象。对错觉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设:

  (1)眼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描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 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根据这种理论,垂直-水平错觉是由于眼睛作上下运动比作水平运动困难一些,人们看垂直线比看水平线费力,因而垂直线看起来更长一些。但也有另一些事实说明,这种理论是不能成立的。

  (2)神经抑制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人根据轮廓形成的神经生理学知识,提出了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尝试。这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各种错觉,如波根多夫错觉等。

  (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

  产生错觉不仅有客观原因,而且有主观原因。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79. 答:推论统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假设检验,其核心逻辑是概率性质的反证法。

  (1)虚无假设是统计推论的出发点。

  在进行任何一项研究时,都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经验事先对研究结果作出一种预想的希望证实的假设。这种假设叫科学假设,记作H1 ,统计学中不能对H1的真实性直接检验,需要建立与之对立的假设,称做虚无假设,记为Ho。假设检验的问题,就是要判断虚无假设H。是否正确,决定接受还是拒绝虚无假设H。。若拒绝虚无假设H。,则接受H1。运用统计方法若证明H。为真,则H,为假;反之H。为假,则H。为真。虚无假设与备择假设互相排斥并且只有一个正确。因而虚无假设是统计推论的出发点。

  (2)运用小概率原理进行反证法推论

  为了检验虚无假设,首先假定虚无假设为真。在虚无假设为真的前提下,根据假设检验中的小概率原理,如果导致违反逻辑或违背人们常识和经验的不合理现象出现,则表明“虚无假设为真”的假定是不正确的,也就不能接受虚无假设。若没有导致不合理现象出现,那就认为“虚无假设为真”的假定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要接受虚无假设。这种“反证法”是统计推论的一个重要特点。通常情况下,将概率不超过0.05的事件当做“小概率事件”,有时也定为概率不超过0.01或者0.001。

  80. 答: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验本身

  测验题目取样不当,测验题目格式不妥,测题的难度过高或过低,测题和指导语用词不当,测验时限过短等都会影响信度系数。

  (2)测验实施引起的测量误差

  施测现场的物理环境,主试方面,意外干扰和评分不客观,计算、登记分数出错等也会影响信度系数

  (3)被试

  被试应试动机、测验的焦虑、生理因素、学习发展与教育以及测验经验等都会影响信度系数。

  (4)信度系数还受到分数分布范围的影响

  分数分布范围越宽,信度系数就越高。测验样组各被试的能力或特性越是接近,即其范围越狭窄,也就是测验团体的同质性越高,会使得测验分数接近,即分数分布范围就越狭窄,这样分数的变异量会降低,信度系数就会减少。

  (5)测验长度的影响

  测验长度越长,即题目越多,信度就越高,测验长度增加,信度就随之提高。

  (6)测验难度的影响

  测验难度对信度估计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如果测验对某个测试团体太难,被试对许多题目就只能做随机反应,即猜测,这是测验分数的差别就主要取决于随机分布的测量误差,信度系数当然就很低,趋近于零。如果题目太容易,被试对许多测题的反应都为正确,那么测验分数就相当接近,分数分布范围随之变得狭窄,同样会使信度降低。信度要达到最高,应该有一个适当的难度水平,以产生最广的分数分布。

  四、综合题

  81. 答:这种现象可以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即社会学习理论。

  (1)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

  (2)社会学习理论是与犯罪学最为密切的行为理论。班杜拉认为,攻击是经过建模过程习得的。他认为个人并不继承暴力倾向,但是遵循三个法则模仿这个倾向。班杜拉认为个人特别是儿童在观察他人时学会攻击反应。他指出许多个人攻击会产生强化作用。这些强化作用可以用公式化为减轻压力,获得经济补偿,获得他人赞扬,或者建立自尊。他认为观察学习也叫模仿或建模。在此过程中,当个体观察和模仿他人学习行为时,进行学习。观察者在看到暴力和色情的内容后,有四个过程,包括注意、记忆、原动力重演和动机。

  (3)班杜拉相信电视是行为建模的渊源。现在,电影和电视以图像形式展示暴力行为。暴力被表述为可接受的行为,特别是从未被惩罚的英雄。由于攻击行为是许多影片的显著特征,高度接触媒体的儿童在模仿他们看到的攻击行为时,可能表现出相当高的敌意。

  虽然班杜拉的理论也有一些不足,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包括电视等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犯罪有很大的相关,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82. 答:(1)柯尔伯格用海茵茨偷药的两难故事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表现在道德判断上。道德判断能力随年龄发展而发展。他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在这一水平上,逻辑推理局限于具体直觉。在具体经验和观察中进行学习。第一阶段:他治道德;第二阶段:个人主义、工具性目标和交换。

  ②习俗的水平。在这一水平上,个人力图针对具体现象进行部分的逻辑运算。第三阶段:人际的互相期待,关系和人际遵从;第四阶段:社会系统和良知。

  ③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中个人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第五阶段:社会契约或效用和个人权利;第六阶段:普遍性的伦理原则。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等有关。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们不断接触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2)这个理论对我我们工作的启示

  ①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的思想品德课改革和环境课程的建设有着借鉴作用。需要促进道德教育的课程建设,增强道德教材的感染力。

  ②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层次化、序列化、系列化的研究和实践中。首先应该对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规律要有充分的认识,并按照道德发展的顺序来建立道德教育计划。

  ③实现道德行为上要创造更多的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来应用已经获得的道德认知,以促成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系统的内化。

  83. 答: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男生和女生的语文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陈述假设:

  虚无假设H0:U男=U0 女 即男生和女生的语文成绩无差异

  备择假设H1:U男≠U女 即男生和女生的语文成绩有差异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如下:

  方差齐性检验表明两组方差齐性,F=0.009,P=0.927,所以t检验的结果应以第二个表格中的第一列为准,t=2.623,df=19,P=0.017,从而拒绝虚无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即男生和女生的语文成绩差异显著。

仅供参考!
沙发
nvzhan 发表于 08-11-20 15:47:2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谢谢楼主提供的试题
板凳
huang810 发表于 08-11-20 15:53:00 | 只看该作者
路过……路过……!·
























小说阅读网
地板
zhangfeixg 发表于 08-11-20 17:49:3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支持一个人@
5#
nchu 发表于 08-11-20 19:00: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想知道题目来源,要有信效度啊
6#
lgkn 发表于 08-11-20 19:21:13 | 只看该作者
与5楼同问!
7#
joymeilier 发表于 08-11-20 20:56:51 | 只看该作者
答案很多错误啊??写出来大家看下好吗?
9. 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

  A.分析与综合 B.判断与推理 C.比较与抽象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答案是B   判断不属于思维吗?
13. 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是D  首先题目就有问题 卷子应该有客观题和主观题 客观题应该属于再认,而主观题属于回忆
16. 有关感觉的相互作用, 表述正确德是( )。

  A.一般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官的感受性

  B.红、黄、橙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主要体现了感觉的相互作用

  C.强烈的声音刺激可使牙疼得更加厉害,符合感觉相互作用规律

  D.以上均正确
答案是A  B   C 明显也对 很多老师都是用B 或c举例子来说明联觉的啊!
21. 与意志坚韧的人相反的是( )。

  A.喜欢听别人意见并很倾向于接受别人的暗示 B.优柔寡断的人

  C.固执己见的人 D.草率的人
答案是C很明显应该选B啊
38. 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答案是A  垂直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之间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内容之间有逻辑是的上下关系  包括自上而下的迁移和自上而下的迁移
很明显A属于水平迁移  正确答案应该是B
57. 某研究选取容量均为5的三个独立样本,进行方差分析,其总自由度为( )。

  A.15 B.12 C.2 D.14
答案是B   我怎么看也是D啊?
68. 多因素设计的主要特点是( )。

  A.可以观察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B.揭示不同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C.获得更生态化的实验结果

  D.实验设计与实验相对复杂
不是答案的问题 不明白跟生态啥关系!!!
69. 下列关于ABC三种反应时说法正确的是( )。

  A.A—简单反应时的反应时最短

  B.B—选择反应时的反应时最长

  C.C—辨别反应时的反应时最长

  D.A、B反应的反应时可以根据减法法计算出来
答案是ABD   D 项我给你A B反应时 你能算出C吗?
71. 效度主要表示测验是否( )。

  A.达到了编题者索要的精度

  B.满足了经典测量模型

  C.测出了所要测的特质

  D.测验是否可靠的指标
答案是ABCD b项书上没有写 如果不是常模应该跟经典测量模型没什么关系吧?D项明显是信度的定义

其他的没怎么错,所以没注意看
有指出不正的地方请大家指出来 便于我改正  谢谢!
8#
磊磊的猪 发表于 08-11-20 21:47: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9#
xianmuzhuzhu 发表于 08-12-5 12:08: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非常感激
10#
飞机 发表于 08-12-5 15:54:49 | 只看该作者
自测一下!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7 11:39 , Processed in 0.09395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