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师大心理系导师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花非花 发表于 06-3-29 11:0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王涛斌  发布时间:2006-3-22 21:42:41  阅读:7 次 双击自动滚屏

--------------------------------------------------------------------------------



丁锦红
  中科院心理所博士。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记忆与视觉认知。
主要论文或著作:
丁锦红、林仲贤(2002)。不同复述条件下命名难度对图形记忆的影响,心理学报,34(2):135-140。
丁锦红、郭春彦(2001)。工作记忆的脑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4(5):583-585。
丁锦红、林仲贤(2001)。不同方向视觉运动追踪的特性,心理学报,33(4):289-293。
丁锦红、林仲贤(2001)。记忆系统中图形不同特征的提取,心理科学,第3期,273-275。
丁锦红、林仲贤(2000)。图形颜色、形状及质地表征特性的研究,心理学报,32(3):253-257。
承担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北京市教委项目,工作记忆不同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SM200410028009),负责人,2003-2005年。
北京市教委项目,长时记忆中图形特征提取的研究,负责人,2000-2003年。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儿童脑高级功能开发与素质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项目编号:95—专—09)的子项目:儿童学习、记忆过程,个体差异及其脑机制的研究,主要参加者,2001-2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记忆编码与提取的神经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主要参加者,2002-2004。

崔丽霞,博士,副教授,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现在首师大心理系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咨询、干预和矫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主要论文或著作:
崔丽霞(2001)。二十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心理学报,2001(6)。
崔丽霞(2001)。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教育研究,2001(6)。
崔丽霞(2001)。多重模型疗法简介,心理学探新,2001(3)。
崔丽霞(2001)。理解与战胜焦虑,中国教育报社会周刊,2001(3)。
崔丽霞(2000)。如何面对压力,中国教育报社会周刊,2001(2)。
承担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国家教委九五规划“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国家教委十五规划“中学生心理健康评鉴系统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中美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校际合作)

方平,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博士。美国 Whittier College 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北京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统计与评价。
主要论文或著作:
方平(2003)。关于校准研究的现状及研究趋势,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4)。
方平(2003)。大学生自我概念三种类别落差与心理健康的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2)。
方平(2003)。智力类型与教学干预的实验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
方平(2003)。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1)。
方平(2002)。结构方程模式的发展与应用,心理科学进展,2002(3)。
方平(2002)。注意在内隐序列学习中作用的研究述评,应用心理学,2002(3)。
方平(2002)。学生对情绪社会调节作用的理解,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
方平(2002)。智力开发的最新研究及发展趋势,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2)。
承担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点研究》(北京市十五规划项目)
《教育测量与实践研究》(北京市教委项目)
《现代教育测量理论与应用研究》(北京市九五规划项目)
《认知心理学对测量的影响》(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项目)
《“ 4-9岁儿童心理综合量表”修订(全国版)》(全国14所高师院校参加)

雷雳, 北京师范大学学士、硕士、博士。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主要论文或著作:
雷雳、张雷(2003)。青少年心理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雷、雷雳、郭伯良(2003)。多层线性模型应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2002)。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应用心理学,1期,14-20。
雷雳、汪玲、Culjak(2001)。目标定向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心理学报,4期,349-353。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2001)。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教育研究,6期,49-53。
研究项目:
雷雳(2002年-2004年,主持人)。校内欺负行为受害者的类型、心理特点及干预对策。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雷雳(2002年-2004年,主持人)。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与其心理发展的关系的实证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EBA010429)。
雷雳(2001年6月~2003年10月,第一负责人)。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与其心理行为发展的关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1BJBJY031)。

郭德俊,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动机与情绪
主要论文或著作:
郭德俊(2001)。成就动机、成就归因、成就目标的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当代中国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郭德俊,马庆霞(2001)。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任务中心教学模式。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第13卷,第1期,63-67页。
郭德俊,马庆霞,陈艳玲(2002)。生物感情类型学。心理科学,2002年第1期54-56页。
郭德俊(2002,主编)。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郭德俊(2002,主编)。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动机设计与情绪调解。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持课题: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儿童脑高级功能开发与素质教育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二级课题:儿童学业动机和情绪的发展与脑机制研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建立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二级项目:促进教师情绪调节能力与学生发展评价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儿童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大脑机制研究。

郭德俊,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动机与情绪
主要论文或著作:
郭德俊(2001)。成就动机、成就归因、成就目标的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当代中国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郭德俊,马庆霞(2001)。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任务中心教学模式。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第13卷,第1期,63-67页。
郭德俊,马庆霞,陈艳玲(2002)。生物感情类型学。心理科学,2002年第1期54-56页。
郭德俊(2002,主编)。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郭德俊(2002,主编)。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动机设计与情绪调解。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持课题: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儿童脑高级功能开发与素质教育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二级课题:儿童学业动机和情绪的发展与脑机制研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建立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二级项目:促进教师情绪调节能力与学生发展评价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儿童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大脑机制研究。

王争艳, 山西大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及依恋与人类发展。
主要论文或著作:
王争艳、王京生、陈会昌(2000)。促进被拒绝、被忽视幼儿的同伴交往的三种训练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16(1),6-11。
王争艳、陈会昌等(2000)。杰罗姆·凯根的气质理论及研究进展。心理学动态,8(2):33-38。
王京生、王争艳、陈会昌(2000)。对定性研究的重新评价。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6-50。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2001)。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49-53。
王争艳、陈会昌、陈欣银、岳永华(2001)。儿童2-4岁抑制性发展类型与陌生同伴交往特征关系的实验研究。应用心理学,7(1):7-12。
李宏利、雷雳、王争艳(2001)。互联网对人的心理影响。心理学动态,9(4):376-381。
王争艳、刘红云等(2002)。家庭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10(2):192-198。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2002)。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应用心理学,8(1):14-20。
王争艳、陈会昌、陈欣银(2002)。儿童2-4岁的抑制性对其陌生同伴交往的预测。心理科学,25(1):53-56。
王争艳(2002)。气质研究的新视角――行为抑制性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72-76。
侯静、陈会昌、王争艳、李苗(2002)。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心理科学进展,10(2):185-197。
王争艳、候静(2002)。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研究综述。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第4期,VOL.18: 86-90。
王争艳、陈会昌、陈欣银(2003)。幼儿2-4岁行为抑制的稳定性研究。心理学报,2003年第1期。
雷雳、李宏利、王争艳、张雷(2003)。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研究概况。中国心理卫生,5期,328-330。
主持课题:
家庭的亲子沟通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
儿童的社会性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的跨文化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合作单位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学系)。
儿童脑高级功能开发与素质教育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二级课题):儿童学业动机和情绪的发展与脑机制研究。

汪玲,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动机与学习。
主要论文或著作:
雷雳,汪玲,Tanja(2001)。目标定向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心理学报,4期
汪玲,郭德俊,方平(2002)。元认知要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期
雷雳,汪玲,Tanja(2002)。优生与差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对比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期
汪玲,郭德俊(2003)。元认知与动机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3期
主持课题: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孙延军
吉林大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心理学探新》编委。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伦理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宗教心理学。
主要论文或著作:
孙延军(2001)。禅悟的心理生活本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期。
孙延军(2000)。当代心理学体系的重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5期。
研究项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田宝, 河北大学学校教育专业学士,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专业硕士,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博士后。 现为首都师大教科院心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动机和情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主要论文或著作:
田宝(2003)。情绪心理与调控。。北京:人民警察出版社。
田宝(2003)。筑起抗击非典的心理长城。健康心理学,第11卷第4期。
田宝、郭德俊(2003)。认知训练对不同类型考试焦虑的作用效果。心理发展与教育,1期。
田宝(2004).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情绪。1期。教育研究与实验,1期。
田宝、郭德俊(2004)。自我效能感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焦虑的中介变量。心理科学,2期。
田宝、郭德俊(2004)。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基本模式。心理科学,4期。
参加或主持的项目: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绩效管理项目,2002年12月-2003年12月,第1主持。
神华集团神朔铁路公司绩效管理项目,2003年10月-2004年12月,第1主持。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年,参与。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儿童脑高级功能开发与素质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参与。
《情绪:心灵的色彩》,科技部重点项目,2001年,第2主持人。

廖凤林, 吉林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心理测量、动机与情绪、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
主要论文或著作:
廖凤林,李江雪(1999)。 幼儿对不同被助对象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发展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5(1):18-21。
车文博, 廖凤林(2001)。 戈尔德斯坦机体心理学评析。 自然辨证法研究,17(1):16-19。
廖凤林,车文博(2002)。西方自我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心理科学,25(3):350-351。
廖凤林(2003)。大学生自我概念三种类别落差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7(2):117-118。
研究项目:
北京市委优秀人才专项资助项目“中学生自我概念失调与心理健康”(第一主持)。
北京市教委委托项目“北京市中小学生道德现状研究”(副主持)。
国家教委2000年攀登项目: 大脑与认知的子课题——情绪与动机。

罗峥,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情绪心理学,心理测量。
主要论文或著作:
罗峥,郭德俊(2002)。当代情绪发展理论述评。心理科学,25(3),310-313。
罗峥,郭德俊(2002)。小学生对情绪社会调节作用的理解。心理发展与教育,18(3),34-39。
罗峥、郭德俊等(2000)。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效度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5期,106-111。
罗峥、郭德俊(2000)。写作心理学理论研究概况。心理学探新,20(3),12-15。
研究项目:
2000年,参加周谦(主修),儿童心理综合量表(中国城市修订版)的修订工作,通过北京市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京鉴字[2000]第93号。该量表获2002年北京市教育成果优秀奖。

张亚伶,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主要论文或著作:
张亚伶(2001)。学习策略教学对学习动机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3。
张亚伶(2001)。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特点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3。
张亚伶(2001)。未成年人性犯罪及中小学性法律教育。青少年导刊,6。
主持课题:
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形成的心理原因及教育干预(SM2004 10028010),负责人,2003-2005。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儿童脑高级功能开发与素质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项目编号:95—专—09)的子项目“儿童的学习动机及脑机制研究”,参加者。

张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语言心理学。
主要论文或著作:
张钦、张必隐(1999)。词汇决定任务中的策略因素。心理科学,第1期。
张钦(1999)。针对阅读活动的元认知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
张钦,雷雳(1999)。大脑生理自测与咨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周玉荣主编,张钦、郭联军著(2001)。筑造学习之桥。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张钦、崔丽霞(2002)。语义加工中的具体性效应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主持课题:
北京市科干局课题:言语识别中的语义加工机制研究。本人为项目负责人。1998-2001年。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儿童脑高级功能开发与素质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项目编号:95—专—09)的子项目:儿童学习、记忆过程,个体差异及其脑机制的研究。2001年-2005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记忆编码与提取的神经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2002年-2004年。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汉语词汇学习的脑机制研究。2002年-2004年。本人为项目负责人。

严霄霏, 博士。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讲师。
研究方向:认知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
主要论文或著作:
严霄霏(正在发表)。儿童的整体-局部加工与负启动的关系。未知,未知。
严霄霏(2003)。不同注意状态下儿童等级图形知觉发展及其脑机制发展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未知。
严霄霏(2001)。幼儿在等级图形知觉中的整体优先现象。心理学报,未知。
严霄霏(1998)。成长阶梯丛书——婴儿的心理世界。河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主要论文或著作:
张力、朱滢(1998)。关联性记忆错觉的产生与保持,心理学报,4。
ZhuYing,ZhangLi。An experimental asudy on the self-reference effect。SCIENCE IN CHINA(Serial C),Vol45:120-128。
Li Zhang, Jian Zhang, Zuxiang Liu, Jin Fan,Ying Zhu(2003). In search of the Chinese self: An fMRI study.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supplement),2003.4。
The Generation and Retaining of Relatedness Effect in Memory Illusion。第二十七届国际心理学大会 斯德哥尔摩 瑞典 2000.7。
Urban Design: A New frontier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第二十七届国际心理学大会 斯德哥尔摩 瑞典 2000.7。
主持课题:
《关联性记忆错觉的产生与保持》校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0.2。
《自我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北京大学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02.7。

于萍, 硕士。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生理心理学,神经科学。
主要论文或著作:
于萍,宋刚,刘磊,刘沂训(1998)。刺激中缝背核不同区域对颏舌肌和膈肌的影响。生理学报,50:106。
于萍,杨如,宋刚,刘磊(1998)。中缝核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系的实验研究。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4:347。
于萍,刘沂讯,周宁(1999)。早孕母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检测。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7:49。
于萍,周宁,徐增祥(199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关系的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学报,37:21。
主持课题:
颏舌肌的功能调控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机制的实验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
哺乳动物呼吸节律形成及调节机制,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1。
沙发
qc938 发表于 06-4-12 10:41:28 |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正在大量收集首师资料,不知还有什么好资料,非常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2 08:42 , Processed in 0.57755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