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通心理学》学习笔记(华东师大版)——第1-9章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3-31 12:55:57 | 只看该作者

《普通心理学》学习笔记(华东师大版)——第三章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wtbtan  发布时间:2003-9-28 16:14:33  阅读:78 次 双击自动滚屏

--------------------------------------------------------------------------------



一、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反映是指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是一切物质形态所具有的共同特性。
  在物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反映形式有:
  1、无机物的反映形式:物体的位移,岩石的风化,金属的腐蚀生锈;
  2、生物的反映形式:感应性(是一种生理反应而非心理活动);
  3、心理的反映形式:有三个特征:
  第一、不仅能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作出生物学意义上的反映,而且能对刺激物的信号意义作出反映,后者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
  第二、心理的反映形式是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生物的本能不同;
  第三、心理的反映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实现的,并丰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完善而提高其分析综合水平的。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
  动物心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思维的萌芽阶段。
  1、感觉阶段:主要是指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也是动物心理深化的是初阶段。在这个阶段,动物 能够对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形成较为稳定的反映。
  腔肠类动物 到环节动物到节肢动物
  2、知觉阶段:主要是指低等脊椎动物,即哺乳类动物以下的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能反映完整的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能反映复合物的心理活动,就是知觉。
  低等脊椎动物到两栖动物到爬行动物
  3、思维的萌芽阶段:是指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类人猿不仅具有多种感觉,知觉以及各种情绪反映,而且能够根据已经感知过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第二节  人类意识的产生
  一、意识和意识水平
  1、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
  2、意识的水平
  (1)、无意识水平:是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
  (2)、前意识水平:指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或信息,平时虽不被觉知,但经过回忆可以再现或再认的经验或信息的意识状况。
  (3)、潜意识水平:是指蕴藏在意识层之下的欲望,情绪等经验被控制和压抑而使个体在不知不觉的意识状况。
  二、人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
  1、劳动在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从根本上说,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即劳动造成了人类和动物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本质区别。劳动不令完善了人类身体组织结构,而且是人类意识发和意识产生的动因。劳动把生物个体转变成人,并且把人变成了社会褓,劳动使人的心理上升为意识。
  劳动的特征:
  (1)、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意识的目的性)
  (2)、劳动的社会集体性(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从而产生了社会促进了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2、语言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中作用
  语言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语言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1)、共同劳动中的交际需要;
  (2)、发音器官的完善。
  语言和言语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的声音和对声音的反应是一咱无条件反射,是一种本能反应。人类的语言则与此不同,因为语词具有概括性,它把具体的实物列入了概念之中,使人类能够借助词来进行抽象思维,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人类也能够通过各种语言来获得间接的知识和经验。
  综上所述,可以对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得出以下基本认识:
  人的意识不是上帝或任何超自然的力量所赋予的,而是物质运动的产物。人的意识是人类祖先在劳动和劳动中的社会联系的发过程中与语言一起产生的。从动物进化到人类,从动物脑演变到人脑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的产物。
  第三节 人类意识的特征
  一、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第一:人类意识既有客观对象的意识,也有自我意识,人类能把自己同自然界的其它事物区分开来,动物不能把自身同自然界其它事物区分开来,不能自觉到自己的存在。
  第二:人类的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的;动物则以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
  第三:人类意识离不开语言这一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不需要语言。
  第四: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二、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人类意识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形式,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意识的觉知性:指的是人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其中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且也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身同客观事物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2、意识的能动性:指的是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3)、意识的前进性;(是前进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3、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1)、人类意识是在人与自然界的斗争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2)、人类意识是和语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3)、人类意识的内容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4)、个体意识的产生和发也说明了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12#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3-31 12:56:51 | 只看该作者

《普通心理学》学习笔记(华东师大版)——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机制

作者:wtbtan  发布时间:2003-9-28 16:13:07  阅读:84 次 双击自动滚屏

--------------------------------------------------------------------------------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机制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一、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是指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固定的,与生俱来的,是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的,对个体来说是不学而会的。非条件反射活动的调节中枢在脊髓和脑干等低级中枢。其特点是快速和随意的。
  非条件反射主要有五种:食物反射、内脏反射、防御反射、朝向反射和性反射。
  2、条件反射:机体通过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的条件是:无关的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是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皮层上神经联系的接通。非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物分别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两个兴奋点,称为兴奋灶,其中非条件刺激物引起的兴奋灶比较强,而无关刺激物引起的兴奋灶较弱,这两个刺激物多次结合后,较强的兴奋灶吸引较弱的兴奋灶,在两个兴奋灶上形成暂的功能上的接通,从而无关刺激物变成了条件刺激物。当它单独作用时,它引起的兴奋灶可沿暂时神经联系引起非条件皮层区的兴奋,从而引起相应的反射。
  (2)、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也同样依赖强化。但操作性条件反射又自有其特点:
  首先:无条件刺激不明确;
  其次: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刺激。
  再次: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物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抑制过程分为条件性抑制和非条件性抑制。
  1、非条件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1)、外抑制:是指外界新异刺激出现,使正在进行中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外抑制是神经过程的同时性负诱导。
  产生外抑制的原因:是外界新异刺激在皮层引起一个较强烈的兴奋过程,同时使正在进行的兴奋过程转化为抑制过程,使原来的条件反射被抑制,表现为注意转移。
  (2)、超限抑制:是由相对过强的刺激所引起的抑制。
  超限抑制使皮层细胞免受超限刺激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而损伤,因此又称为保护性抑制。超限抑制是神经过程的继时性负诱导。
  2、条件性抑制:又称为内抑制,是在后天的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的,条件抑制主要有四种:消退抑制,分化抑制,泛化抑制和
  (1)、消退抑制:是由于 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
  (2)、分化抑制:是指在建立条件反射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对类似物不予以强化,使类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刺激物所引起神经过程的强弱程度,主要地决定了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当兴奋和抑制的强度过强或过弱时,都易于扩散,兴奋和抑制的强度中等时,则容易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叫做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分类:同时性诱导、继时性诱导、正诱导、负诱导
  四、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
  1、大脑皮层的系统性功能:分析功能和综合功能
  (1)、分析是将客观事物分解为两个不同方面,不同属性,并对它们分别作出反应。
  (2)、综合则是将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属性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的反应。
  2、大脑皮层系统性功能的不同表现:
  (1)、对复合刺激的条件反射;
  (2)、形成关系条件反射;
  (3)、形成动力定型。
  五、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或抽象的符号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13#
luoyujuan 发表于 11-9-3 10:25:28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多一点的吗?
后面的还有吗?
14#
jingfeijf1 发表于 11-9-15 07:14:43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谢谢楼主
15#
休谟 发表于 11-9-17 16:49:2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真是个勤劳的孩子,向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4 23:56 , Processed in 0.86090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