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李小建主编)

[复制链接]
11#
hnccx0510 发表于 06-6-2 11:44:29 | 只看该作者

好啊好好好好
12#
109336637 发表于 06-9-13 20:5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dili 的帖子

很好,谢谢,。加油
13#
笨啊笨 发表于 06-9-17 15:56:36 | 只看该作者
辛苦啦
14#
笨啊笨 发表于 06-9-17 16:25:13 | 只看该作者
谢,真是很好
15#
shangzhihai 发表于 06-9-20 19:26: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了
16#
ronin1985 发表于 06-9-26 23:45:31 | 只看该作者
LZ是个大好人
17#
wsyzzw 发表于 06-10-15 18:34:30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18#
wsyzzw 发表于 06-10-15 18:45:11 | 只看该作者
不全吧,还有吗>?
19#
clfpedero 发表于 06-11-2 10:39:5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辛苦了!!!!!!
20#
ilyzs2000 发表于 06-11-9 10:40:10 | 只看该作者

经济地理 李小建 笔记 更新至14章

希望大家以后多加搜索,不要只是索取。大家可以到置顶红包帖跟贴领取红包哦

  http://bbs.freekaoyan.com/thread-386157-1-1.html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第二板 教材概要 至14章


内容提要:
本书是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教材,全国高等教育地理类专业公共核心课程教材。本书追溯20世纪以来的经济地理学发展,以特点鲜明的框架,从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入手,研究单一企业(单部门、多部门、跨国及全球企业)区位、区域内企业关联及区域发展、区域间经济联系、以及经济活动全球化。并简要介绍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及近年来的经济地理学新进展。突出基本理论并注重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实际相结合,是与发达国家经济地理学教育接轨并具中国特色的教材。
本书既可作为大学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经济学、管理学、规划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区域开发规划、城市规划、区域政策、市场策划、企业咨询等方面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对空间经济学感兴趣的先看看这本书!
目录:
再版前言
第一版序 吴传钧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一)史志描述
(二)商业地理研究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
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研究对象
(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二)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
(四)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
1. 经济活动的内容
2. 经济活动区位
3.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4.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二、学科体系
(一)通论经济地理学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
1. 农业地理学
2. 工业地理学
3. 交通运输地理学
4. 商业地理学
5. 信息业地理学
(四)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三、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一)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二)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三)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五)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五节 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
一、本书编写指导思想
(一)以理论和研究方法为重点
(二)以可适用理论为主
(三)反映中国经济地理特色
(四)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篇 经济活动区位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一)区位
(二)区位理论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一) 区位条件
(二) 区位因子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二、原材料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三、能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四、资本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五、劳动力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六、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三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二、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二)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三、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四、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四节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交通要素及其内涵
二、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一)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二)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三、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特点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背景与目的
(一)背景:企业型农业的成立时代
(二)目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二、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
(一) 理论前提
(二)形成机制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一)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
五、理论的局限性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概要
(一)基本概念
1. 区位因子
2.一般因子
3.特殊因子
4.集聚因子与分散因子
(二)理论前提
1.第一阶段:运费指向论
2.第二阶段:运费指向基础上的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3.第三阶段:运费指向和劳动力指向基础上的集聚指向论
(三)理论重点
1.运费指向论
2.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3.集聚指向论
三、韦伯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一)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1.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
2.原料指数小于1的工业
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
(二)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的应用
(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的局限性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一)生产区位布局
(二)市场区域研究
二 、胡佛的区位理论
(一)运输费用理论
1.运费结构
2.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3.运输费用理论的意义
(二)送达价格、市场地域与区位选择
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二、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一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形成的背景
二、基本概念
1.中心地
2.中心性
3.货物的供给范围
4.中心地的等级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四、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零售业区位论
一、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一)消费市场状况
(二)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三)零售业间的竞争
(四)地价的作用
二、零售业区位模型
1.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
2.中心商业区的内部结构
三、零售引力模型
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论
一、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
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
三、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
(二)集聚理论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一、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一)企业增长动因
1. 实现规模效益
2. 实现交易内部化
3. 技术优势的发挥
4. 来自竞争的压力
(二)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1. 横向一体化
2. 纵向一体化
3. 多样化
二、企业的空间扩张
(一)企业空间增长过程
1. 企业空间增长过程的一般分析
2. 不同增长形式的空间扩张
(二)企业空间增长阶段
(三)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1. 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扩散规律
2. 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3. 中国特殊环境下的企业空间扩张
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三、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四、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
五、模式比较及在中国应用
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一、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
(一)功能部结构
(二)产品部结构
(三)区域部结构
(四)顾客部结构
(五)矩阵结构
二、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一)职能部结构:施特罗啤酒公司(Stroh Brewery)
(二)产品部结构:阿特拉斯•考普科公司(Atlas Copco)
(三)区域部结构:AGA公司

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
第一节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一)产品周期理论
(二)折衷理论
1. 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2. 内部化优势
3. 区位优势
二、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
三、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一)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
(二)集中于边界地区
(三)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二)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
(三)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
(四)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实例:壳牌公司
二、公司研究与开发(R&D)机构的区位特征
(一) R&D的过程特点
(二) R&D 的区位要求
(三) R&D 区位
(四)公司案例:英国卡德伯里•施韦普斯公司(Cadbury Schweppes)
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一)全球集中生产型
(二)市场地生产型
(三)专业化生产型
(四)跨国一体化生产型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理论分析
(一)跨国投资的联系系统
1. 生产链(生产与销售活动关系系统)
2. 所有权关系系统
3. 组织链(组织关系系统)
(二)区域等级关系
(三)跨国公司—区域综合联系
二、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
(一)广泛性
(二)层次性
(三)区域性
(四)多面性
(五)差异性
(六)时间性
三、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特点
1. 互补性
2. 竞争性
3. 变化性
(二)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
1. 社会政治背景
2. 结构状况
3. 相对地位

第二篇 经济活动区域分析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
一、区域产业分类
(一)三次产业分类
(二)产业功能分类
(三)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四)其它产业分类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一)主导产业选择
1.高比较优势系数
2.高产业关联度
3.高需求收入弹性
4.高生产率上升率
5.高产业创新能力
(二)关联产业配套
(三)基础性产业配套
(四)潜导产业及支柱产业发展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一)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二)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库兹涅茨法则
3.霍夫曼定理
4.雁行形态说
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
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
1.极核式空间结构
2.点轴式空间结构
3.网络式空间结构
4.区域城市对称分布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1.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2.陆大道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四、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一)区位指向
(二)集聚与扩散机制
1.集聚机制
2.扩散机制
3.集聚与扩散的关系
(三)空间近邻效应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
一、农村工业化的特征
二、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特殊环境
三、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
一、技术与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
(一)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二)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
(三)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
(四)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四、区域创新网络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一)资源禀赋
(二)资源配置能力
(三)区位条件
(四)外部环境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
(二)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三)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一)胡佛--费雪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二)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三)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
(一)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
(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
(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类型
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
(一)经济地域综合体的要素构成与组合方式
(二)专业化与综合发展
(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
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二、产业集群的类型
三、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制
四、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第四节 经济区与区域管制
一、经济区
(一)经济区的概念
(二)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三)经济区的类型
1.经济类型区
2.部门经济区
3.综合经济区
二、区域管制

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二、梯度推移学说
三、中心——外围理论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一)依赖理论
(二)相互依赖理论
第二节 区际经济联系
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一)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
二、区域分工理论
(一)成本学说
(二)要素禀赋学说
(三)新贸易理论
(四)竞争优势理论
三、区域合作理论
(一)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
(二)区域合作的类型
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一、区域经济差异概述
(一)区域经济差异概念
(二)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
(一)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必然性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调控性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
1.区域经济差异的调控方式比较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第三篇 经济活动全球化

第十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一、科学技术进步
(一)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
(二)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
(三)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企业内外的交易方式
二、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
(二)跨国公司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
1.生产网络
2.生产网络管制
3.生产网络空间
4.生产网络的地域根植性
三、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
四、国际经济协调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影响范围广泛
(一)地域范围
(二)产业范围
二、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
(一)制造业生产与贸易
1.制造业生产
2.制造业贸易
(二)服务业
(三)外国直接投资
三、经济全球化多极格局形成
第三节 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
一、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全球化发展
二、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益分配上的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
四、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第一节 汽车工业
一、 概述
二、影响因素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二)区域综合工业水平
(三)区域科技与管理水平
(四)关税等国家政策
三、汽车工业空间的全球变化
(一)汽车生产的全球变化
(二)汽车贸易的全球变化
第二节 纺织服装业
一、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布局
二、影响全球纺织服装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服务业
一、邮电通信业
(一)概述
(二)空间布局因素
(三)互联网的新发展
二、物流业
(一)组织形式的变化
(二)贸易公司的职能和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服务形式不断拓展
(四)跨国零售业不断发展
1.跨国零售商跨国经营的动机和进入市场的方式
2.世界上主要的跨国零售商
3.发展中的电子零售业(e-tailing)
三、金融业
(一)地理区位的作用尤为重要和明显
(二)全球金融网络的形成
(三)离岸金融中心的迅速发展

第十二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不同观点之争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概念的争论
二、超级全球化主义者与其反对者的争论
三、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区位
第二节 全球化与地方化
一、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矛盾与统一
二、跨国公司地方化策略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一、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
二、不同地区全球化效益的差异
三、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独立的关系
四、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对策
五、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启示

第四篇 经济地理研究方法与新近进展

第十三章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
一、企业问卷调查及定量分析
(一)公司问卷调查方法
1.问卷的设计
2.调查对象选择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回收问卷处理
(二)针对问题的公司调查分析
1.研究问题的提出
2.研究对象选择及数据获取
3.调查结果与研究结论
(三)假设检验的企业调查分析
1.提出假设
2.数据获取和变量选定
3.分析结果
二、企业案例调查及定性分析
(一)定性公司访谈的特点
(二)公司与访问人员的选择
1.选择访问的公司
2.选择访问对象
(三)公司定性访问技巧
1.进入良好的交谈状态
2.注意双方地位
3.理解对方语义表达
4.使对方理解自己的语义表达
5.注意被访者的代表性
第二节 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
一、区域经济地理条件评价方法
(一)影响城镇发展的条件与潜力的因素
1.创新因素
2.集聚因素
3.区位因素
4.资源禀赋与城市经济发展潜力
5.信息化水平与城市发展潜力
6.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城市发展潜力
(二)城市发展单一条件或潜力的定量分析方法
1.离差分析法
2.极差标准化方法。
3.理想值分析法
4.等级序列分析法。
(三)城市发展条件与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方法
1.加权综合指数法
2.理想值加权分级法
二、区域人口、就业和经济活动模型分析
(一)单一经济要素的预测
(二)两个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预测
(三)多个因素影响下的分析与预测
(四)区域经济活动分析模型
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回归估计
2.基本经济模型
3.投入—产出模型
三、项目评估与方案优选
(一)项目评估的内容与过程
(二)区域或城市开发方案的决策分析
1.决策分析的步骤
2.风险型决策
3.非确定型决策分析
4.确定型决策
第三节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
二、经济地理信息系统
1.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2.城市与区域信息系统简介

第十四章 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的文化与制度转向
一、文化与制度转向的形成背景
(一)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
(二)社会科学相关学派的影响
(三)经济地理学本身的变化
二、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
(一)强调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二)经济的社会文化根植性
(三)制度转向的主要学派
(四)制度厚度与区域发展
三、制度与文化转向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二)对研究问题的影响
(三)对学科定位的影响
第二节 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学
一、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基础
(一)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
(二)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1.报酬递增理论
2.D-S垄断竞争模型及其在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
二、新经济地理学的建模方法和主要观点
(一)新经济地理学的建模方法
(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中心-外围格局
2.城市层级体系的自组织演化
3.国际专业化
4.地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影响
(一)不同观点融合将进一步加强
(二)经济地理学地位会有所提高
(三)前瞻性研究成果有望逐渐增多
(四)新的经济地理学学派有望出现
第三节 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创新思路
一、科学借鉴西方理论
(一)科学分析与提炼理论问题
(二)注重引入相关学科理论
(三)加强微观视角研究和政治经济分析
二、突出中国国情特点
(一)重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背景
(二)科学看待已有研究特点
(三)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特殊性
三、兼容适宜研究方法
(一)合理使用模型与计量方法
(二)创新研究方法
(三)探索新的研究模式和思维方法
四、抓住重点研究问题


[ 本帖最后由 豆棚瓜架 于 2009-5-6 17:4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6 13:47 , Processed in 0.09543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